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9284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氯气说课视频优秀word范文 13页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01X年4月15日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的氯气发生泄漏,15万名群众被疏散,事故一度使举国震惊,谈“氯”色变。

贮存液氯的钢瓶发生了泄漏,旁边的工人首先看到一股浓浓的黄绿色气体逸出,接着闻到一股刺激性味,然后被毒倒了。

消防官兵得到信息后,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至地势较高处等待救护车,同时将周围的群众往高处疏散。

然后在周围50米处筑起了“水墙”以降低空气中氯气的浓度。

并将液氯钢瓶扔进了投放了大量烧碱的水坑内。

3、提出问题,验证问题,巧设实验,层层推进

(1)氯气物理性质:

可通过展示实物以及让学生观察提供的新闻图片所获得的信息来认识。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氯气化学性质:

(a)与金属(Cu、Na、Fe等)反应

紧扣结构决定性质这一主线,先分析氯气的强氧化性,再分析不同金属与氯气反应产物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

氯气与金属反应时一般都生成高价金属氯化物。

(b)与典型非金属H2的反应

观察实验视频,探究H2在氯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讨论。

初中所学的燃烧一定要O2中反应,对比现在H2的燃烧,能讨论给出燃烧一个更加科学的定义吗?

(c)与H2O的反应

[教学设计3]

在事故现场,消防人员筑起了水墙,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氯气能与水反应吗?

氯气溶于水后有什么用途呢?

[实验探究1]

学生动手实验:

把蒸馏水、盐酸、新制的氯水分别滴在黄色的pH试纸上,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作概括。

学生总结现象:

蒸馏水不能使黄色的pH试纸褪色、盐酸能使黄色的pH试纸变红色、新制的氯水滴在pH试纸上中间褪色,边缘变红色。

《讨论》:

①氯气中没有氢离子,水又不能使pH试纸变红色,为什么边缘显红色呢?

(学生联想预测出:

氯气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而生成了酸性物质)

②但是为什么中间又褪色了呢?

(学生分析是不是因为氯气也有氧化性,把色素氧化了呢?

为了验证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做对比实验

[实验探究2]

往氯气的集气瓶中同时放入干燥的有色布条或试纸和潮湿的有色布条或试纸,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作概括。

学生总结现象:

干燥的有色布条或试纸不褪色;

而潮湿的有色布条或试纸却褪色了。

《结论》

氯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酸和强氧化性物质——次氯酸,它具有漂白作用。

学生书写推出氯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开展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多媒体

Cl2+H2O====HCl+HClO

2HClO====2HCl+O2↑

介绍次氯酸的一些性质:

不稳定性、强氧化性、漂白性学生讨论交流:

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成份的区别。

强调师生参与、生生参与。

从而巩固次氯酸的不稳定性。

六、通过练习,加深理解

1.如果遇到开头一幕氯气泄露事故时,你将采用下列那种措施比较好

A.使用湿毛巾捂住鼻口

B.使用浸有氢氧化钠的毛巾捂住鼻口

C.使用浸有碳酸氢钠的毛巾捂住鼻口

D.使用干毛巾捂住鼻口

2、饲养金鱼所用的自来水(经氯气消毒)需经日晒或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注入鱼缸,其目的是()

A、提高水温,有利于金鱼生长

B、利用紫外线杀灭水中的细菌

C、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D、除去溶于水中的Cl2,并促使次氯酸分解,以利金鱼存活

3、[意图]课堂练习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把握重难点,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

《作业布置》

1.思考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酸是盐酸?

氯气与碱的反应可不可以先看成是与碱液中的水反应呢?

2.写一篇化学小文章“我对氯气的认识”。

[意图]启发学生联想推测,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为下节课的内容铺垫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与技能。

布置如上作业,既深化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情感体验,又训练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七、板书设计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氯气的物理性质

三、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金属反应(如Na,Cu,Fe等)

②与非金属反应(如H2,P等)

③与水的反应Cl2+H2O=HCl+HClO

次氯酸性质:

a、弱酸性

b、不稳定性2HClO==2HCl+O2

c、强氧化性,可以漂白。

篇二:

氯气说课修改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氯气的性质,本节内容选自苏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专题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我将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们学习了氯气的生产原理,紧接着本课时对氯气的性质的学习,从它的性质及参加的化学反应引出下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因此,本节教材紧密衔接前后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教材内容主要包含氯气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直接讲解授课,化学性质则通过教材中的8个探究实验讲解。

2、学情分析:

针对高一学生已具有较强的识记能力,而分析归纳能力的薄弱,物理性质的学习会相对简单易懂,而化学性质的反应实质较难理解,我将化学性质的学习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力图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说教学目标:

我将分为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识记氯气的物理性质②理解氯气的化学性质,熟练掌握氯气参与的常见化学反应③归纳总结与氯气反应的不同类别物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分析现象以及化学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学生培养实事求是、科学探究的态度。

4、说教学的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我确定氯气的化学性质,尤其是氯气与水、碱类物质的反应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讲明白教材的重、难点,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过程中,我摒除原来以教师为主导者,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转向以教师为指导者,通过科学探究学生主动吸收知识的形式。

我会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从中得到认识和体验。

同时我也会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

京沪高速公路氯气泄漏事件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

2、实验演示法:

借助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逐步分析氯气的化学性质,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3、小组讨论法: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从简单的“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我主要主要设置以下方法:

观察思考法、分析归纳法。

三、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导入新课、讲授新课、最后小结。

1、导入新课:

选择氯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如我们的生活用水需要经过氯气消毒及其他程序后得以

应用,说明氯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那我们今天来学习氯气的性质。

2、讲授新课:

我将采用提问方式,结合上节课学生学习氯气的生产原理,认识了氯气,让学生回忆并回

答氯气的物理性质。

【教师演示】为了加深巩固学生对氯气物理性质的记忆,我将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氯气,让学生再观察氯气的颜色,状态,闻气味(回忆闻气味的方法),紧接着将一支充满氯气的小试管倒置于水槽中,引导学生观察气体的变化,形象的为学生展示出氯气易溶于水。

课堂中我重视实验探究,通过演示实验可以较长时间的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间穿插提问,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尝试用化学语言组织表达。

结束了物理性质的学习,我便提出设问,氯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一起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

【教师演示】我来演示课本P42观察与思考中的4个实验。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象,思考原因,每个实验结束后我都会留出时间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完毕提问学生回答表2-1中相应栏目

从实验现象这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学生看到钠铁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不同颜色的烟,学生可以分析归纳出金属可以和氯气反应,我再补充发生的是化合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盐类物质。

【多媒体展示】氯气可以和金属单质反应,那么非金属会和氯气反应吗?

提出问题后,我将放映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视频,引出氯气还可以和非金属单质反应,

【教师设问】从实验一现象看到氯气可以溶于水并且形成黄绿色溶液,我会追问氯气是简单的溶解在水中,和水反应了吗?

引发学生的思考,进入氯气与水反应内容的学习

【教师演示】我演示课本P43活动与探究中的4个实验。

学生带着疑问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原因,并进行小作讨论,最终完成表2-2中相应栏目。

从现象中得出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存在Cl-。

我引导Cl2+H2O→HCl+?

另外一种物质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最新的一种物质HClO,次氯酸是真正起漂白作用的微粒,再要求学生尝试写出氯气与水的反应方程式。

我会再要求学生认真看课本43页内容,加深学生对氯水的成分及其性质知识点巩固。

【教师设问】学习掌握了氯气与水反应生成两种酸,我将提问氯气通入碱溶液中,会发生什么反应呢?

学生自由发挥,期间我会将Cl2和H2O、HCl和NaOH、HClO和NaOH全列出,让学生将三个方程式相加即得到所需要的方程式,此法也方便学生记忆氯气与碱反应的实质。

【教师讲授】利用氯气和碱的反应的性质,可以用碱溶液吸收氯气尾气,减少空气污染,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将课堂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兴趣。

【教师创设情境】生活中,我们常用到漂白粉,那么它是如何制取得来,又是怎样起到漂白作用的呢?

现在我只告诉学生生产漂白粉的原料,根据氯气可与碱反应,反应机理以及反应物都又他们自己探索。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运用已学内容扩散思维自由发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评讲】根据学生提供的不同答案,我一一进行点评,不论正确与否都对学生给予一定的肯定,最终确定正确的答案,并进行解析。

强调起漂白作用的是Ca(ClO)2讲解漂白机理:

3、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知识点,加强学生对知识系统性的认识。

篇三:

氯气的性质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氯气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第一次系统学习物质的性质,本节内容学习方法的掌握将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氯气不仅是卤素中最具代表的元素,也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属于必修课程中6大知识模块之一。

2、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

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

②难点:

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

3、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看、闻、做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

②以氯原子的结构特点作为切入点,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过程与方法:

①对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初步形成元素化合物研究的一般方法。

②通过问题讨论,掌握闻气体的方法,通过探究氯水的性质,知道新制氯水的保存方法,体验实验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利用氯气的毒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②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氯气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增强学生对化学、科技与生活之间联系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处于个性张扬,但缺少理性的时期,缺乏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分析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都较弱,但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勇于发言这些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好化学课,创造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加强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使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并内化为自己终生受用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媒体

本节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和教师讲述等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教学程序,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围绕氯气的性质,进行组织教学,在教学中采取实验、讨论、归纳、分析等教学方法相结合进行教学活动。

四、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阅读化学历话: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使用氯气。

设计意图:

1、指导学生阅读找出描述Cl2物理性质的话语,归纳出Cl2的物理性质,培养自学能力。

2、直观史实和图片,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其刺激性的印象;

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Cl2毒性的认识、对其进行安全教育。

一、氯气

物理性质

氯气是黄绿色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2体积氯气;

氯气有毒。

化学性质

氯原子的结构

分析氯原子结构示意图,启发学生通过原子结构特点,推导氯气的性质。

培养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

氯气的化学性质极为活泼,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具体表现在:

氯气可以和绝大多数的金属反应

氯气可以和许多非金属反应

氯气可以和水反应

1、氯气与金属反应

氯气与铜反应

播放视频:

铜丝在氯气中燃烧

红热的铜丝在氯气里燃烧起来,集气瓶里充满棕黄色的烟,即氯化铜晶体颗粒。

Cu+Cl2

2

氯化铜溶解在水里,成为蓝绿色的氯化铜溶液,溶液浓度不同时,颜色会略有不同。

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铜有价,和氯气反应只生成

铁有和归纳:

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只能生成高价氯化物。

类比法分析:

氯气不但与铜反应,还能与金属钠、镁、铝、铁等几乎所有的金属发生反应,并且生成的为最高价的金属氯化物;

也证明了Cl2的强氧化性。

设计意图:

①掌握:

氯气与铁等金属反应;

②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比较的方法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2、氯气与非金属反应

设问:

H2与Cl2在不同的条件下,现象是否一样?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H2与Cl2的安静燃烧H2与Cl2迅速化合而爆炸

现象:

苍白色火焰,瓶口有大量白雾

方程式:

H2+Cl2

===2HClH2+Cl2

===2HCl设计意图:

条件不同,现象不同的对比,渗透内因、外因的辩证唯物观。

3.与H2O的反应

设疑引入:

为什么自来水必须先在太阳下晒一段时间后,才能养金鱼?

意图:

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为后文HClO的不稳定性作铺垫。

为什么自来水晒太阳一段时间后,就能养金鱼了?

播放氯水光照实验:

篇四:

《卤族元素》——《氯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化学》第一册第一章《卤族元素》第一节《氯气》,共2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节。

卤族元素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

氯元素是卤族元素中的一个,它不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代表。

对氯气的性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研究卤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的需要;

是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运用。

氯气的化学性质也为第二章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作了铺垫;

在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是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这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提高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

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化学的目的就是了解物质的性质并将其应用,所以我制定的教学重点是:

1、氯气的物理性质;

2、氯原子的结构;

3、氯气的化学性质。

由于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较多,学生联系知识的能力不强。

1、氯气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以及描述;

2、氯气化学性质的推导。

(结构决定性质)

三、教法和学法(针对重点难点)

教法:

本节课采用主体探究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从而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法:

自主性学习(自主观察、归纳、总结)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3、了解氯气的用途。

能力目标:

通过多媒体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思维、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巩固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以及严谨求实、努力探索的优良品质。

五、教学过程

1、卤族元素简介

通过对卤族元素(氟氯溴碘砹)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形式的简介,(氟存在于牙齿骨骼中;

体液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氯离子、碘主要存在于甲状腺中)引入本节课所要讲解的知识——氯气。

2、氯气的发现

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阅读课本7-8页的内容,了解氯气的发现过程。

(氯气原来的写法是“绿气”。

)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氯气是瑞典化学家舍勒于1774年发现的。

通过引言:

对于一个未知物质主要通过4部分进行研究,物理性质、物质结构、化学性质、用途,因此首先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

将教学过渡。

3、氯气物理性质

播放2个多媒体内容,让学生通过观看有关氯气的多媒体视频、图片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

这里主要是为了体现观察、归纳、总结学习方法。

a、氯气的视频和图片。

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b、氯气的毒性(伊普雷战役)视频。

提出问题:

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猪嘴?

这是应用了什么知识原理?

(这两个问题让学生课下进行探究,作为知识的一种延续,让学生通过课下讨论和查阅有关资料解决这个问题)

氯气是有毒的,那么毒性机理是什么呢?

只有明白了这个问题,才能找到防毒的方法与途径,化害为利,造福人类。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氯气的

毒性机理。

按照结构决定性质的原则氯气的毒性一定与它的结构有关,我们首先考察氯原子的结构。

4、分析氯原子结构

由于氯原子体积非常小、我们用肉眼根本看不见,学生无法建立起感官认识,所以在这里我利用多媒体方式,用电脑软件制作了成比例放大的氯原子的模型,这样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其结构,引导学生结合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对氯原子的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氯原子可能具有的性质。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由建立起原子结构推断化学性质的化学思想。

性质推测出来了,下面我们就利用实验的方法对其性质进行验证。

5、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验验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由于本节课涉及到的都是氯气的化学实验,由于氯气有毒,为了避免意外的发生,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来代替随堂的演示实验。

演示真人操作的实验录像(事先将性质实验在课下进行录制或者在网上找到相应的实验录像),同时把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按照其原理通过电脑软件进行放大制作,让学生既能看到宏观的反应现象,又能了解了其反应的原理。

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实验演示,通过观察独立分析并总结出其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原理,并将其看到的现象和原理通过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

这充分体现了探究式教学方法。

氯气的化学性质共包括4方面的内

容,分别是氯气和金属的反应、氯气和非金属的反应、氯气和水的反应、氯气和碱的反应。

其中氯气和水的反应、氯气和碱的反应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因为氯气、以及和碱反应生成的漂白粉是生活用水的消毒剂,所以让学生了解其化学原理是十分必要的,在讲解氯气的化学性质的过程中,我将氯气在生活中的用途融入进去进行介绍,让学生懂得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到生活中,服务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6、氯气的用途

简单介绍氯气的其他用途,并布置一个课下完成的探究性作业:

上网查阅有关氯气的用途的详细资料。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7、小结作业

六、电子板书

由于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写粉笔字的时间,可以让教师有更充分的时间放到知识教学中去。

以上是对本节课进行的教学设计,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课堂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其能够更好的配合学生的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