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9455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大学第二专业宏观经济学习题集答案十七章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当价格水平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30 

3. 

总需求曲线是表明(D 

A.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B.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C.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D.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31 

4.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几个因素都是

32 

5. 

当(A 

)时,总需求曲线更平缓。

△P→△m=-h*△r 

h大,△r则小,△i小,△y小;

△i=d*△r,d大,△i大,△y大。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B.支出乘数较小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较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大

33 

6. 

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

34 

7. 

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B 

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

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

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35 

8. 

当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函数是800-2N,(N是使用劳动的数量)产品的价格水平是2美元,每单位劳动的成本是4美元时,劳动力的需求量是(B 

A.20单位 

B.399单位 

C.800单位 

D.80单位

36 

9. 

以价格为纵轴,收入为横轴的坐标系中,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D 

A.与横轴平行的线      

B.向右上方倾斜的的曲线

C.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D.与横轴垂直的线

10.短期总供给曲线表明(C 

A.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B.总需求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C.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D.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反方向变动

11.长期总供给曲线表示( 

A.经济中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B.经济中的资源已得到充分利用

C.在价格不变时,总供给可以无限增加

D.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失业

12.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短期均衡中,总需求的减少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下降

13.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

14.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若总需求的变动只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不会引起收入变动,那么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 

A.长期总供给曲线  

   

B.短期总供给曲线

C.都有可能     

D.都不可能

15.在总需求与总供给的长期均衡中,总需求增加会引起( 

A.国民收入不变,价格水平上升  

B.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不变

C.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D.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16.当(C 

),古典总供给曲线存在。

A.产出水平是由劳动力供给等于劳动力需求的就业水平决定时

B.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C.劳动力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时

D.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不受劳动力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时

17.如果( 

),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正相关。

A.摩擦性与结构性失业存在

B.劳动力供给立即对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作出调整

C.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但劳动力供给却不受影响

D.劳动力供给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但劳动力需求却不受影响

18.假定经济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线,减税将(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19.与上题中假定相同,若增加10%的名义货币的供给,将( 

M↑y不变P↑W=Pw也上升

A.对价格水平没有影响 

B.提高利率上升

C.增加名义工资10%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10%

20.与上题中假定相同,若政府支出增加,则(A 

A.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利率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利率水平上升,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D.对利率水平和实际货币供给均无影响

21.与上题中假定相同,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则(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B.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C.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 

D.利率水平下降

22.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单位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增加时,总供给曲线会移向( 

A.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右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D.左方,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

23.当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成本中可变成本所占的份额下降时,总供给曲线移向( 

A.左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B.右方,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

C.左方,价格水平增加,实际产出减少 

D.右方,价格水平增加,实际产出减少

24.总供给曲线右移可能是因为( 

A.其他情况不变而厂商对劳动需求增加 

B.其他情况不变而所得税增加了

C.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D.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

)1.财政政策能影响总需求曲线位置的移动,货币政策则不能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状况下,任何影响IS曲线位置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总需求曲线的位置。

)3.根据凯恩斯主义理论,价格水平和工资总是处于粘性状态,经济恢复一般均衡需要较长的时间。

)4.当一般价格水平变动时,由于各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因此居民不会减少对各产品的需求,总需求水平也保持不变。

)5.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将会使各经济主体收入增加,因此,总需求增加。

)6.当一般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名义货币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降低,资产市场均衡的实际利率提高,总需求将下降。

)7.潜在总产出就是资本要素得到充分利用时的总产出。

)8.长期总供给曲线所表示的总产出是经济中的潜在产出水平。

)9.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区别是斜率不同。

四、计算题

1.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2000+P,总需求曲线为yd=2400-P,

(1)求供求均衡点。

(2)如果总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并将结果与

(1)比较。

注意:

需求上升是需求曲线的移动,是截距的变化,不改变斜率的哦

(3)如果供给减少10%(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将结果与

(1)比较。

(4)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

属于何种类型?

(1)由yd=ys得:

2000+P=2400-P,于是P=200,ys=yd=2200,即得供求均衡点。

(2)向右平移10%后的总需求方程为:

yd=2640-P,于是,由ys=yd有:

2000+P=2640-P,解得P=320,ys=yd=2320。

(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高涨状态。

(3)向左平移10%后的总供给方程为:

ys=1800+P,于是,由ys=yd有:

1800+P=2400-P,解得P=300,ys=yd=2100。

(1)相比,新的均衡表现出经济处于滞涨状态。

(4)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属于常规型。

2.假定某经济存在以下关系,消费:

税收:

投资:

政府购买支出:

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供给:

(1)IS方程、LM方程;

(2)当价格水平为1时,LM方程;

(3)当价格水平为1时,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4)总需求方程式。

(1)IS:

y=c+i+g=800+0.8(y-0.25y)+200-50r+200 

y=3000-125r

LM:

L=0.4y-100r=900 

y=2250+25r

(2) 

L=0.4y-100r=900/1 

(3)解方程组,y=2375 

r=5

(4)y=3000-125r 

y=2250/P+25r 

y=500+1875/P

3.已知某宏观经济中的总量生产函数为Y=KαLβ,α+β=1,K和L分别为两个生产要素,它们相应的价格分别为r和W。

产出Y的价格为P。

(1)写出劳动需求函数;

(2)写出总供给函数;

(3)设α=β=0.5,K=500,W=25,(W/P)=1,写出凯恩斯学派的总供给函数和古典学派的总供给函数。

(1)由已知条件可得利润函数为:

π=PY-WL-CK

要求利润最大化的劳动投入,须使π对L求偏导的值等于0,

即dπ/dL=PβKαLβ-1-W=0

L=Kβ1/α(W/P)-1/α

或由劳动需求函数就是劳动边际生产力函数得:

MPL=dy/dL=βKαLα=W/P 

L= 

Kβ1/α(W/P)-1/α

若K,α,β给定,劳动需求函数可以简写为:

L=f(W/P),显然,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2)Y=KαLβ=Kα(Kβ1/α(W/P)-1/α)β=K*ββ/α* 

(W/P)-β/α

(3)凯恩斯供给函数:

将所给数据α=β=0.5,K=500, 

W=25,代入y= 

K*ββ/α* 

(W/P)-β/α,得:

Y=500*(1/2)*(25/P)-1 

=250*(P/25)=10P

即凯恩斯供给函数为:

Y=10P

古典总供给函数:

将(W/P)=1带入,得

Y=250*1=250

即古典总供给函数为:

Y=250

五、简答题

1.比较NI-AE模型、IS-LM模型与AD-AS模型异同。

这三个模型表示了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演变。

(1)总支出模型:

只考虑产品市场的均衡,假定了利率不变和价格不变,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

AE=C+I+G+NX

它也被称作简单的凯恩斯模型。

当财政支出增加时,所得到的产量增量,可以用乘数定理计算得到。

(2)IS-LM模型:

考虑了利率可变的情况下,投资成为国民收入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是利率的减函数。

表示了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均衡国民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决定。

财政政策的产量效应,需要考虑因利率上升而产生的挤出效应,其对产量的最终效应比AE—NI模型小。

也被称作扩展的凯恩斯模型。

(3)AD-AS模型:

推翻了IS-LM模型中关于价格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产量和价格水平的关系。

表示了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同时均衡并引入劳动市场后,均衡国民收入和价格的决定。

由于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上升,从而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表现在IS—LM模型中,除IS曲线右移外,还要有LM曲线的左移,利率上升得更高,具有更强的挤出效应。

结论:

同一项财政政策,在AD—AS模型中,产量效应是最小。

因此,AD—AS模型是最精确的模型。

也被称作完整的凯恩斯模型。

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

(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表示。

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净出口需求。

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

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

(2)a. 

由凯恩斯提出的价格变动的利率效应:

物价下降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下降,产品市场投资需求和居民户消费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b.庇古的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下降,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上升,人们会变得相对富裕,于是消费水平相应增加,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c.税收的影响:

价格水平上升,会使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从而使人们的税负增加,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使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下降。

总需求减少,国民收入降低。

*d.蒙代尔-弗莱明汇率效应: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物价水平下降,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比较便宜,替代作用使进口下降和出口增加,净出口和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物价水平下降,使利率下降,受套利动机驱使的资本流出,增加本国货币贬值压力;

货币贬值使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相比变得更为便宜,从而进口减少和出口增加,导致净出口上升和总需求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增加。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怎样理解总供给曲线通常有一个正斜率?

(1)总供给为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出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在即定制度和技术条件下,利用其基本资源所提供的总的实际收入。

总供给曲线描述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依存关系。

根据短期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的均衡推导而得到,资本存量一定时,国民收入水平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就业量取决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

因此,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于短期生产函数和劳动力市场均衡的理论。

卢卡斯的新古典错觉理论

物价总水平的变动会暂时误导供给者,使供给者对本身的产品价格产生错觉。

物价总水平下降时,供给者会误认为是他们自己的产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这种错觉使供给者减少产品的供给。

工人们在没有注意到总体物价水平降低时,只是看到名义工资下降了,推论自己报酬也下降,于是减少劳动供给量。

这两种情况下,低物价水平引起对相对价格的错觉,而且引起供给者对低物价水平的反应是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因而价格下降,产出也下降。

b.凯恩斯主义的刚性工资理论

凯恩斯及其追随者认为,名义工资在短期内调整缓慢,或者说在短期中是刚性的。

所以物价水平下降时,实际工资就上升,较高工资使企业的实际成本增加,于是减少劳动雇佣,生产较少产品。

即由于工资不能随物价水平迅速调整,较低的物价水平使就业与生产不利,引起企业减少物品与劳务的供给量。

c.新凯恩斯主义的粘性价格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家强调,一些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对经济状况变动的调整是缓慢的,存在粘性。

部分原因是因为调整价格存在菜单成本(印刷、分发目录和改变价格标签等所需要的时间)。

由于这些成本短期中价格和工资可能都是粘性的。

在价格总水平下降的过程中,某些企业在价格调整过程中的粘性,导致价格过高,产品销售减少,企业削减生产和就业,物品和劳务的供给减少。

4.比较微观经济学供求模型与宏观经济学AD-AS模型的异同。

(1)二者在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主要说明单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

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主要说明总体经济的价格水平和国民收入的决定。

二者在图形上都用两条曲线来表示,在价格为纵坐标、数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向右下方倾斜的为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延伸的为供给曲线。

(2)但二者在内容上有很大的不同:

其一,两模型涉及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是微观领域的事物,而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是宏观领域的事物。

其二,各自的理论基础不同。

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中的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是消费者行为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它们均属于微观经济学的内容。

宏观经济学中的总需求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而供给曲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劳动市场理论和总量生产函数,它们均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其三,各自的功能不同。

微观经济学中的供求模型在说明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决定的同时,还可用来说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移动对价格和商品数量的影响,这一模型描述的是微观市场的一些现象和结果。

宏观经济中的AD-AS模型在说明价格和产出决定的同时,可以用来解释宏观经济的波动现象,还可以用来说明政府运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结果。

六、分析题

1.查找最近宏观经济运行的相关数据,描述中国最近五年经济运行的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谈谈你对政府对解决解决问题所采取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认识。

资料(略,自己搜集)

中国最近五年经济运行的特点与问题:

经济增长速度基本维持,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通胀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

认识:

针对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财政政策主要是增加政府支出(40000亿拉动内需还在实施中,加强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减少税收(已实施了证券交易税的下降和利息税的取消等),扩大进出口(一是增加出口退税,增强出口竞争力;

二是增加海外采购,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缓解国际贸易困境)。

在货币政策主要是下调基准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政府之所以采取这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其中的两驾即投资和出口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大,其中出口影响极其严重,因此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就放在了消费上,而我国的国内需求不足,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以及AD-AS模型,扩大需求会在总供给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增加,AD曲线向右移动,会引起Y的增加,因此扩大内需就成为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而政府所采取的这些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扩大国内需求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37 

经济萧条、经济过热和滞胀有何区别,从理论上分析,请你提出认为解决相应问题的政策组合。

经济萧条:

需求严重不足,生产(供给)能力大量闲置。

双松组合;

经济过热:

需求旺盛,但生产能力已经充分利用,需求已超过供给能力。

双紧组合

滞胀:

由于类似短缺、原材料涨价等原因导致供给曲线左移,引发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38 

利用IS-LM模型和AD-AS模型解释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两难境地。

中国最近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是否也存在这种两难选择?

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适用于总需求严重不足的镜况,增加总需求可以带来产出增加、失业率下降,而不会带来物价的上升。

不过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复杂的多,需求不足和供给不足可能同时存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在增加需求的同时也往往会带来通货膨胀,当前中国的情况基本处于这样的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