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39488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音乐第二册学期完整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活动《春光好》中可以用语言、动作、图画以及各种打击乐器来表现春游与春耕的各种生活景象,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此外在欣赏《春天音乐会》中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主线贯穿始终。

教学用具:

1.电子琴、录音机、课堂打击乐器。

2.自生活中采集的有关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音像资料。

第一课时

课型:

新授

1、歌曲《春天来到了》

2、活动

1、学会演唱歌曲《春天来到了》

2、学习用汉语拼音标注法作音阶练习

3、借助音乐游戏中的图画作“山谷回音”练习,理解声音的强弱变化及其表现情景。

4、在活动“布谷鸟伴唱”中练习节奏配合。

教学重难点:

用汉语拼音标注法作音阶练习。

教学过程:

1、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将学生引入“春天情境”中,朗读《春天来到了》歌词。

2、播放歌曲《春天来到了》录音。

3、教师范唱。

4、学生学唱。

5、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各乐句的语气,并让学生模仿自己演唱。

6、随伴奏分组学唱。

7、全班齐唱,注意休止处唱整齐。

8、音乐活动。

(1)唱准音阶。

(2)“山谷回音”模拟情景表演。

(3)节奏填空游戏“布谷鸟伴唱”

板书设计:

春天来到了

doremifasolla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活动《春光好》。

1、通过音乐活动《春光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1、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音乐活动《春光好》。

2、介绍有关“春耕”、“春游”的常识。

3、自由讨论,如何用声音、语言、动作来表现“春游”、“春耕”。

4、用各种打击乐器模仿“春游”、“春耕”的音像。

5、结合课本上的插图画面,鼓励学生创编以“春游”、“春耕”为主题的音乐游戏。

6、用声音、语言、动作等来表现“春游”、“春耕”游戏中的情节。

春光好

愉快的春游春耕

第三课时

1、歌曲《云》。

2、附点二分音符。

1、学会歌曲《云》。

2、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1、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歌曲《云》的教学。

2、教师范唱一遍。

3、学生跟着老师摸唱曲谱。

4、教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的意思。

5、用教唱法教唱歌词。

6、教师用电子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7、学生完整齐唱歌词。

8、在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随着歌声即兴做动作。

9、要求学生背唱歌曲。

10、认识附点二分音符。

11、教师用动物的叫声范读节奏型。

12、要求学生自由选择动物的叫声,边拍手边读出节奏型。

13、要求学生指出歌曲《云》中的俯点二分音符。

1=D34金波词

中速稍慢尚疾曲

第四课时

1、歌曲《小雨沙沙沙》。

2、听赏童生齐唱《春天音乐会》。

3、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

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3、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学会歌曲

1、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一遍。

2、学生跟着老师摸唱曲谱。

3、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内容。

4、用听唱法教唱歌词。

5、教师用电子琴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6、学生完整的齐唱歌词。

7、让学生找出歌曲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并涂上相同的颜色。

8、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同声齐唱〈春天音乐会〉的欣赏教学。

9、教师朗读歌词

10、教师结合歌词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

11、完整听赏〈〈春天音乐会〉〉

12、启发学生用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13、复听〈〈春天音乐会〉〉,并用打击乐器为之伴奏。

《小雨沙沙》

花乐

鱼乐

苗儿乐

第二单元计划

1、欣赏《大家齐动手》2、歌曲《种瓜》3、歌曲《知了蜜蜂不一样》4、欣赏《钉扣子》

通过唱歌新赏等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观念,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训练学生用身动来表现音乐的韵律感。

1、通过学唱和欣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己事自己做的观念。

2、培养学生的身体动作的音乐韵律感。

3、感受音乐的不同节奏并认识休止符。

教学重点与难点和关键:

1、通过欣赏《大家齐动手》、《钉扣子》,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树立学生“劳动最光荣”的观点。

2、学会用叙事的语气和清晰的吐字来演唱《种瓜》《知了蜜蜂不一样》,并感受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3、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高感,注重动作与音乐的协调。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措施等。

培养学生踏实做事的习惯,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感受不同节拍的不同韵律感。

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等。

1、欣赏歌曲《大家齐动手》

2、音乐活动

1、指导学生有表情的演唱和表演歌曲《大家齐动手》,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

2、鼓励学生参加有趣的音乐活动,培养他们的音高感和节奏感。

表演歌曲《大家齐动手》,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一)欣赏《大家齐动手》

1、教师演唱几首劳动号子给学生听,让学生在感性上了解劳动号子的风格。

2、播放录音,感受劳动号子的节奏特点。

3、跟着录音哼唱旋律,体会歌曲中多处休止符在表现歌曲时所起的作用。

4、跟着录音唱歌词,注意衬词的唱法和作用。

5、再次播放录音,根据歌词内容设计律动。

(二)音乐活动

1、跟着老师唱

(1)老师范唱,让学生熟悉主旋律。

(2)老师教唱,引导学生唱准mi到fa的音高。

(3)学生用唱名唱旋律,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曲调。

2、节奏游戏——《黄鼠狼给鸡拜年》

(1)让学生按节奏朗诵歌谣和节奏谱。

(2)请学生用打击乐器打出歌谣中的节奏,然后与歌谣配合,注意衔接紧凑。

(3)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拍手朗读歌谣,一组用打击乐器打节奏,并可换组练习。

大家齐动手

1=F稍慢有力

1、学会演唱歌曲《种瓜》。

2、音乐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学唱曲《种瓜》,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果实的思想感情,学会用叙事的语气和清晰的吐字来歌唱。

2、通过音乐活动初步感受四二拍的韵律及声音的强弱。

教学过程

(一)唱歌《种瓜》

1、由歌词引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果实的教育。

2、播放录音,熟悉歌曲。

3教唱曲谱,注意换气(第四小节后、第八小节后、第十十二小节后、第十四小节后)。

4、跟着录音唱歌词,引导学生用叙事的语气演唱,吐字要清晰。

5、可请学生自编第二、三段歌词。

6、教师可与学生共同设计歌表演的动作,边唱边表演。

1、请学生自选一首四二拍的歌曲演唱,引导学生注意四二拍的强弱关系。

2、请学生设计动作来表现四二拍的韵律,如踏步点地、拍手、拍腿等。

3、请学生边唱边做动作,注意动作与音乐的协调。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图画表示声音的强弱。

种瓜

中速

重音记号>

延长记号

1、学唱歌曲《知了蜜蜂不一样》。

3、欣赏《钉扣子》。

1、通过学唱歌曲《知了蜜蜂不一样》教育学生从小做事不要唱高调,要踏踏实实。

2、通过音乐活动感受四分休止符的时值。

通过欣赏《钉扣子》,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

真确唱好这首歌,认识休止符0.

(一)唱歌《知了蜜蜂不一样》

1、播放录音,熟悉曲调。

2、教师教唱曲谱,唱熟后填词演唱,引导学生中速演唱。

3、引导学生讨论歌词,谈谈两段歌词描绘了什么形象?

怎样唱才能更好地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4、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分成两组,分别扮演蜜蜂和知了,在钢琴伴奏下,边唱边演。

认识休止符——建议通过下面的活动感知四分休止符。

(1)跳格子

在教室地面上画上若干方格,学生按一拍跳一个格子,遇到四分休止(也就是休止一拍)时停止跳动,但需要在前面一格中放入一个四分休止符,然后继续向前跳,直到音乐结束。

(2)打花巴掌

两名学生相向而坐,先听熟音乐然后随音乐每拍排一次手,第一拍双手自拍,第二拍单手自拍。

遇到四分休止符时双手对拍。

知了蜜蜂不一样

1=F24中速

蜜蜂勤劳

休止符0

第三单元计划

1、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2、歌曲《小动物在歌唱》3、歌曲《咏鹅》4、欣赏《口哨与小狗》5、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爱护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培养和探究他们心灵中美好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各种动物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听唱表现不同动物的音乐,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1、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本单元通过歌表演、音乐活动、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理解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1、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2、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3、体会每首歌曲中各自不同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的歌声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体会每首歌曲各自不同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他不同的歌曲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钢琴、磁带、打击乐器、图片等。

声音的强弱

2、歌曲《小动物在歌唱》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第一册中声音的长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有强弱。

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够正确运用到音乐之中。

1、教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动物的图片。

2、教师让学生看书上的两组插图,并模仿他们的声音。

3、教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

4、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动物的叫声,模仿得逼真的,将图片取下粘在空的头饰上,并戴在这位同学的头上。

5、认识“f”和“p”。

6、将同学们头饰上的小动物按叫声的大小分类。

7、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1)、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2)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3)教师分句教唱。

在演唱中模仿所唱的动物的典型动作。

(4)创编歌词:

请你将猫和狗的叫声,换成你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并大声领唱。

(5)课堂教学内容延伸:

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画一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头像,下次课带来。

F强p弱

课型;

2、歌表演:

小动物唱歌

进一步理解、感受生音的强弱,能正确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中。

通过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

1、教师出示大鼓和铃鼓,请学生敲击着两种乐器,感受乐器的声音力度:

谁发出的声音强?

谁发出的声音弱?

2、在声音中“强”用什么表示?

“弱”用什么表示?

3、播放录像:

(1)小女孩敲击碰铃。

(2)新年晚会上人们静候新年钟声。

老师提问:

4、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5、引导学生注意发现歌谱中出现的“fa”和“p”,解释含义,并请同学们正确的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6、拿出你绘制的头饰,戴在头上参加歌表演。

中速稍快风趣

1、学习歌曲《咏鹅》

2、欣赏歌曲《口哨与小狗》

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通过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的情绪——欢快活泼。

感受、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1、活动:

“古诗大赛”。

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以前,组织学生进行此向活动。

看谁啊背诵的古诗多、准确。

2、在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有哪些是描写动物的诗?

3、学习歌曲《咏鹅》。

(1)有谁会背诵这首诗?

请背诵给大家听。

(2)教师为学生讲解歌词的含义。

(3)学生大声朗读歌词,体会诗意。

(4)教师范唱。

(5)学生跟录音学唱歌曲。

(6)体会歌曲的情绪——悠闲自在。

4、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1)初听乐曲:

你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

除了小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再听乐曲:

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他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3)你如何表达歌曲中的情绪?

可以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打击乐器或提醒学生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

(4)对比这两首乐曲的情绪:

《咏鹅》是优美抒情的;

《口哨与小狗》的情绪是欢快活泼的。

5、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给爸爸妈妈听。

咏鹅

24中速稍慢

口哨与小狗(管弦乐合奏)

1、复习歌曲《咏鹅》

2、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1、复习歌曲《咏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诵。

2、通过学习《小毛驴爬山坡》,体会音乐中描绘小毛驴的情绪——俏皮、淘气,体会音乐旋律的起伏与描述小毛驴爬山坡的情景之间的关系。

双响筒或响板为乐曲伴奏

1、观看动画片《阿凡提》。

2、提问:

有谁知道阿凡提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经常与谁一起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3、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1)听歌曲录音。

(2)、教师分句教唱歌曲。

(3)、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学生用手指歌曲的旋律线演唱,了解旋律描述的小毛驴气喘吁吁的爬山坡的情景。

(4)请你为歌曲伴奏:

教师提供打击乐——双响筒和响板。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选择什么乐器?

为什么?

表现什么?

怎样敲击?

(5)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4、复习歌曲《咏鹅》。

5、请同学们背唱歌曲。

小毛驴爬山坡

西班牙民歌

中速风趣地

第五课时

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启发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绘的不同音乐内容,为插图排顺序。

教师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音乐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感受乐曲描绘的不同音乐内容。

1、观看动画片《熊猫百货商店》片断。

2、初听全曲:

感受音乐的情绪。

3、分段欣赏:

(1)你听到了什么?

是谁在叫?

这时一副什么样的情景?

(清晨,天慢慢亮了,小鸟的鸣叫,唤醒了沉睡的森林)

(2)谁出现了?

它在干什么?

(小熊猫拿着水桶,准备到河边打水)

(3)森林里的动物们在做什么?

小熊猫在做什么?

(小熊猫抬着水桶往回走,他友好的向森林里的朋友问好)

(4)这段音乐描述了小熊猫在做什么?

(他一溜烟跑回商店,做好开门前的准备工作)

4、完整欣赏全曲,并为插图排顺序。

5、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6、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快乐的小熊猫

管弦乐合奏

第四单元计划

1、歌曲《乃吆乃》2、欣赏《杵歌》3、欣赏《快乐的罗梭》4、歌曲《勇敢的鄂伦春》5、歌曲《保护小羊》6、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了解我国丰厚悠久的民族文化,其次是了解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分布区域服饰习俗等方面的简单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

1、通过听、唱一组少数民族歌(乐)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1、学会演唱歌曲《乃吆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欣赏《杵歌》《快乐的罗梭》,感受乐曲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

数数按均等的速度数数,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在熟练活动的基础上,改换其他的儿歌自由编配打击乐器和空拍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电子琴、图片、打击乐器等。

课型:

学唱歌曲《乃吆乃》

1、学会演唱歌曲《乃吆乃》

2、了解有关土家族的简单知识。

3、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为歌曲伴奏

一、导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土家族小朋友的服饰、聚居地、生活习惯等民族风情。

二、范唱

要求学生安静的听,听完后谈一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教师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记忆涂了颜色的小节。

2、教师范唱,请学生在有颜色的小节处拍手;

教师范唱,学生在此处设计其他动作。

3、学生跟教师分乐句模唱歌词数遍。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学生齐唱涂色的小节。

6、学生跟着教师模唱歌谱,学生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四、课下活动

请同学门回家查找有关高山族的资料。

乃吆乃

1、复习《乃吆乃》

2、欣赏《杵歌》

1、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吆乃》

歌曲伴奏

(一)复习《乃吆乃》

1、齐唱歌曲。

2、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请学生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吆乃》。

(三)请学生用其他乐器演奏《乃吆乃》。

(四)欣赏《杵歌》。

1、请同学门介绍有关高山族的知识。

2、欣赏《杵歌》。

3、随歌曲〈杵歌〉做舂米的动作。

杵歌

高山族民歌

舂米的动作

欣赏〈〈快乐的罗梭〉〉

1、听辨乐曲的情绪。

2、随着音乐律动。

听辨乐曲的情绪。

(一)模唱练习

1、跟着老师分乐句模唱。

2、学生完整模唱。

(二)欣赏《快乐的罗嗦》

1、问: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欣赏第一遍)?

2、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欣赏第二遍)?

3、感受第二部分情绪(欣赏第三遍)。

4、欣赏第四遍,请你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

5、随音乐律动(欣赏第五遍)。

6、介绍弹拨乐知识。

(三)课下活动

请同学门查找有关鄂伦春的相关资料。

快乐的罗嗦

弹拨乐合奏

张式业编曲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了解有关鄂伦春民族的简单知识。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门介绍查找的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老师小结补充。

(二)范唱

要求:

学生能安静的聆听,并能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请同桌同学互相为对方演唱一遍并记忆歌词。

5、分小组演唱,其他同学评价。

(四)练习

用线连一连,请同学门不仅从曲调上区分《乃吆乃》和《勇敢的鄂伦春》的不同,还可以从服装上区分。

(五)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傈僳族的有关资料。

勇敢的鄂伦春

1=C24欢快自豪地鄂伦春族民歌

学唱歌曲《保护小羊》。

1、会唱歌曲《保护小羊》。

2、区分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

会唱歌曲《保护小羊》。

请同学门介绍有关傈僳族的相关知识,教师补充总结。

要求学生能安静的聆听,并能对老师的演唱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