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39756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风险辨识与职业防护PPT资料.ppt

2.人的不安全行为;

3.有害的作业环境;

4.安全管理缺陷;

(一)不安全行为有13大类:

1.操作失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违章驾驶机动车、酒后作业);

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安全装置堵塞);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易燃易爆场和出现明火);

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划分: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违规作业(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10.有分散注意力行为;

11.忽视必须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未戴护目镜或面罩、防护手套、安全鞋、安全帽、呼吸护具、安全带等);

12.不安全装束(在有旋转零部件设备旁穿肥大服装或戴手套);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

注:

不安全行为主要是针对操作者而言,非针对管理人员;

而由管理人员的决定和行动引起的不安全因素属于不安全状态,

(二)不安全状态有4大类:

(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2)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护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三)有害的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缺陷:

间距不足;

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

物体堆放不当。

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

采光不良或有害;

通风不良或缺氧;

温度过高或过低;

湿度不当;

外部噪声;

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险、有害因素。

(四)安全管理缺陷:

1.设计、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

2.人员控制管理缺陷:

教育培训不足;

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

超负荷;

禁忌作业等;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4.相关方管理缺陷等。

常用的危险有害因素分类方法,通常采用: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2、参照事故类别;

3、依据职业病类别。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辨识。

三、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92)的规定,分为六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15类)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6类)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5类)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4类),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

(一),第1类: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7)运动物危害(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13)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

(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2类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3类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4类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

(3)监护错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第5类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第6类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

(1)搬举重物;

(2)作业空间;

(3)工具不合适;

(4)标识不清。

危险、有害因素类别

(二),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分为20类:

按卫生部职业病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10类,危险、有害因素类别(三),

(一)危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1)厂址2)平面布局3)道路及运输4)建(构)筑物5)工艺过程6)生产设备装置7)作业环境8)安全管理措施,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二)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直观经验法1)对照、经验法安全检查表法2)类比推断法相似情况的事故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四、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直观经验法,五、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的思路,1)存在什么危险、有害因素(伤害源)?

2)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3)伤害怎样发生?

六、危险、有害因素造成的后果,1)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

2)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

3)财产损失;

停工;

违法;

影响信誉;

4)工作环境破坏;

5)水、空气、土壤、地下水及噪音污染(自然环境破坏)。

七、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措施,1)控制措施:

A.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B.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C.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D.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2)选择措施应考虑的因素:

A.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B.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C.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

D.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职业卫生防护,内容提要,职业病分类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控制控制的基本对策劳保防护用品劳保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制度,按导致职业病直接原因分类,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粉尘类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3、化学物质类4、物理因素5、生物因素,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2023/5/11,31,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控制,控制是指采取职业卫生工程技术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卫生保健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消除、减弱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存量和限制有害因素在作业场所的分布,使作业人员不受到有害因素的伤害。

2023/5/11,32,控制的基本对策,控制的基本对策:

消除、减弱、限制针对职业危害,尽量改善作业环境,并及时检查、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是否正确穿戴劳动防护用品是否检测、配备正压式呼吸器是否检测、配备硫化氢检测仪是否检测、配备绝缘靴、手套等,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是企业免费发给劳动者个人使用保管的公共财物,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免遭或减轻职业危害的一种辅助措施,必须以实物形式发放,不得以货币或其他物品代替。

对于在易燃、易爆、烧灼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业人员,应当配备具有相应防护性能的阻燃服、酸碱类化学品防护服或防静电服等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对于生产中必须佩戴的安全帽、安全带、绝缘防护用品、防毒面具、防尘(毒)口罩等特殊防护用品,必须建立定期品质检查和保养制度。

凡领用绝缘防护用品及工具的部门或个人,在重新更换领取时,必须实行以旧换新制度。

企业对产生毒物的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至少每年一次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应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和异常人员的复查治疗。

有企业职业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和人事部门负责核实人员名单,制定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