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1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825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1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1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1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1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1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1文档格式.docx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1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1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1文档格式.docx

:

,二产的比重比全市高近10个百分点,三产的比重比全市低近8个百分点。

虽然三次产业比逐步趋于合理,但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比较突出。

农业内部,粮食生产仍占较大比例,特色产业不明晰,以药、果、畜、烟、菌为主的特色产业在农业产值中的比例、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还比较低。

特色产业总产值为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农民人均特色产业收入62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

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发展水平比较低,技术含量不高,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的带动能力弱。

医药、矿产、建材和食品工业产值分别为9200万元、亿元、4400万元和1200万元,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32%、45%、15%和4%。

全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户,规模企业产值、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分别占全部工业的44%、%和%。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低、规模小,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的能力弱。

旅游业受资金、体制、人才等因素的制约,还没有成长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去年旅游业创社会效益1080万元,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不到2个百分点。

  资源开发利用程度。

原创:

一是生物资源丰富,但农村特色产业规模不大。

除板栗、核桃初具一定规模外,中药材、食用菌等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尚未形成规模化格局。

全县现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个,除盘龙公司规模较大、生产稳定外,另2户企业规模小、生产不稳定,龙头企业对农村产业化的带动能力弱,生物资源的综合经济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是矿产资源丰厚,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工业化水平低。

全县初步探明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种37种,矿床矿点213处,其中菱铁储量亿吨,约占全省的一半,银铅藏量列全国第二。

但由于缺乏资金和地勘资料,矿产资源开发进展缓慢。

目前全县有各类矿产企业45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户。

全县工业企业由于自身融资困难,加之新型银企信用关系尚未建立,企业的贷款担保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短缺,基建技改资金到位困难,企业生产能力闲置,基建技改项目不能按计划投入运营。

三是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但旅游支柱产业尚未形成。

柞水初步探明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有80多处,其中北部乾佑河源头的山、水、林生态旅游资源,特别是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的西沟峡、大甘沟、铁索沟等,极富观赏性和避暑消夏休闲功能;

南部的柞水溶洞,被誉为“北国奇观”,有大小溶洞上百个,是全国十大名洞和陕西省十大名胜风景旅游区之一。

加之秦岭铁路特长隧道、乾佑河四十公里绿色长廊、园林式旅游山城等景观的开发建设,柞水旅游已初步构成“三点一线”的开发格局。

但由于受资金、配套设施建设的制约,旅游开发总体水平较低,综合效益不明显。

  经济发展环境。

区位环境方面,西康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柞水与西安的距离,随着西柞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柞水在区位环境方面的优势在全市无县可比;

生态环境方面,柞水山青水秀,植被覆盖率高达78%,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在全市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全省范围内也是比较突出的;

人文环境方面,柞水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生了明显变化,但总体上讲,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科技文化素质比较低,经济发展的人文环境制约还比较突出;

基础设施环境方面,近年来,柞水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尚未完全打破,特别是教育、卫生、旅游等行业和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比较落后,这些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再认识

  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不可变因素和可变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区位环境和自然条件属不可变因素,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基础设施环境可视为可变因素。

区位环境尽管不可变,但柞水的区位具有相对比较优势。

生态环境虽属可变因素,但其良性变化需大量投资和较长时间。

人文环境包括人才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等,是变化空间最大的环境因素。

基础设施条件只要有资金支撑,在一定时期内也是可变的。

就柞水而言,经济发展环境既具有制约因素,也具备比较优势。

  在制约因素方面,柞水立地条件差,“九山半水半分田”,不少边远高寒山区“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宜植宜耕土地较少,人均耕地只有亩,且质量较差,分布零散,调整农业结构的回旋余地小,难以大规模成片种植,不易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

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比较保守,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低,科技文化教育落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不到人口的%,文盲半文盲还占较大比例,各类弱智和残疾人占人口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转化应用慢。

教育基础条件差,县中急需迁建,“普九”“危改”任务重,改善办学条件急需资金9000多万元;

人才资源短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到人口的%,尤其缺乏从事产业开发和企业经营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

建设资金筹措难,金融机构不健全,财政自给率不到30%,通过市场融资的渠道少、能力弱;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条件差,至今仍有63个村民小组不通公路,161个村民小组用不上电或无法正常用电,69个村不通电话,68个村不通电视,万农村人口吃水困难,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撑能力弱。

农村贫困面大,全县虽实现了整体越过温饱线的目标,但越线的标准很低,全县还有72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60%,人均纯收入在86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万人,其中625元以下的特困人口万人,占农村人口的%。

我们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和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的双重压力与挑战。

  在比较优势方面,柞水与兄弟县区相比,加快经济发展也具备一些有利条件。

一是区位优势。

柞水是陕南距西安最近的县份,西康铁路复线和西柞高速公路开通后,将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有利于我们依托“一线两带”建设,主动接受辐射带动,借势发展县域经济,在陕南范围内柞水的区位优势无法替代。

二是生态优势。

柞水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工业污染小,森林覆盖率高达78%,发展生态旅游、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优势明显。

三是资源优势。

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自古被誉为“天然药库”,中药材人工化种植适生范围广,发展壮大医药产业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得天独厚,铁矿、银铅矿、重晶石等储量名列全国前茅;

旅游资源富有特色,初步探明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多达80多处,柞水溶洞在周边景区独树一帜,再加之良好的生态环境,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完全可培育成长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四是后发优势。

与柞水条件基本相当的一些县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我县提供了有益借鉴,我们可以在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决策上少走弯路,用比较短的时间、比较小的成本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产业选择方面,柞水近邻西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都是西安、关中少有的,特别是以溶洞和牛背梁等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和完善了西安、关中以古迹为主的旅游资源结构,在旅游产业发展上,西安完全可以成为柞水的客源市场;

从产业发展的支撑要素看,西安的人才、技术、市场、资金,都是柞水借势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西安为柞水打绿色牌、走特色路,提供了广阔市场;

在工业特色化发展上,西安的大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柞水配套发展工业开辟了广阔领域。

因此,把西安作为柞水开放的窗口,引资、引智的平台,产业选择的市场,主动接受辐射的动力源,是符合柞水实际的正确抉择。

根据资源优势,从形成产业的角度考虑,柞水产业选择的重点: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使旅游业尽快成长为支柱产业;

二是做强做大生物医药,扩大药源基地规模,培育壮大科技先导型医药企业;

三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在满足现代人“健康消费”的时尚中增加农民收入;

四是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扩大工业经济总量。

总之,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拾遗补缺,按照多元化发展、小区域集中的要求,选择配套西安发展的主导产业和项目,借势发展柞水经济。

  在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布局方面,柞水城乡之间、山川之间、东西之间、南北之间的资源状况、立地条件、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差异比较大,在加快发展过程中不可能是各乡镇、各行业齐头并进,只能集中人、财、物力,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率先实现重点突破。

从我县各地目前的资源、区位和发展基础综合分析,在乾佑河、社川河沿线构筑两大经济开发带,使之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不仅必要,而且具备一定的条件。

乾佑河和社川河沿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快捷便利,资源丰富优裕,产业基础较好,尤其是乾佑河流域以生态环境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因此,在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上,以县城为中心、以西康铁路和西柞高速公路为轴线,以乾佑河生态经济开发带、社川河特色产业开发带为主体,以盘龙医药产业园、小岭矿业小区、下梁和凤镇工贸小区为依托,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以生态旅游、医药产业、绿色食品为特色的产业经济体系,使“两带”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带动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展县域经济要解决好动力、角色定位、主要经济形式、发展环境和战略措施问题。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柞水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建设商洛生态经济强县为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项目带动、城镇带动和人才开发战略,依托西安,借势发展,始终做到五个坚持,着力谋求五个方面的突破。

  五个坚持:

始终坚持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进一步更新优势观念、差距观念、发展观念、资本观念和竞争观念。

把县域环境作为我们的最大优势,努力构建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

视思想观念为我们的最大差距,进一步解放思想、寻求进步;

树立只有大投入才有大发展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创造经济发展要素;

树立市场占有率是最大资本的观念,发展有市场的产业,生产有市场的产品,大力开拓市场;

树立人才竞争是最大竞争的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聚集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

始终坚持把依托西安、错位选择、突出重点、借势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角色定位。

把县域经济自觉融入西安经济大循环,主动接受西安和关中“一线两带”的幅射带动。

把西安作为我县开放的窗口,借脑、引智、引资的窗口。

在旅游产业开发上把西安作为客源市场,在农业产业化上把西安作为消费市场,在工业的特色化上把西安作为销售平台,用西安的科技实力包装我们的特色产品,在服务“一线两带”建设中借势发展自己,在错位中培育特色产业。

遵循经济非均衡发展规律,谋求乾佑河生态经济开发带、社川河特色产业带率先崛起,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实现重点突破,为全县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注入新活力,构建新优势,创造新财源。

始终坚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经济形式。

进一步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经济成份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领域,在项目评估、工商登记、税收征管、行业监管、资金信贷、土地使用、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其它经济成份一视同仁。

制定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建立社会服务体系,让非公有制经济迅速进入各个产业领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总量上规模,结构上档次,质量上水平,管理上台阶,使之成为我县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收入、致富群众的主要领域。

始终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加快发展的生命线。

高度重视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重点,加快投资硬环境的改善。

以经济运行机制与世贸规则接轨为核心,加强投资软环境的建设。

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入手,严肃查处一切干扰破坏招商引资的案件。

树立诚信第一、服务取胜的观念,以诚信引资金,以诚信聚人才,以诚信促发展,全力营造文明舒适的人居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开公正的法制环境、规范诚信的市场环境。

始终坚持把开放带动、项目带动、城镇带动和人才开发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措施。

把开放带动作为加快发展的前提,实行全方位开放,借助外力,谋求发展,真正走出一条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以大开发实现大发展的路子。

把项目作为加快发展的载体,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突出大项目、新项目建设,特别是着力新上一批对县域经济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产业类项目,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把小城镇放在大战略的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加快人口和产业聚集,积极吸引县内外客商投资置业。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强化人力资本观念,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开发战略,着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社会氛围,落实技术、知识、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支持一切有利于发展进步的知识创新,善待一切为柞水谋事干事的各界人士,促进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五个方面的突破:

农业产业化要在中药材产业和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开发上有新突破。

以中药现代化科技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以推进规范化种植、扩大药源基地规模为突破口,全力加快中药材产业化进程。

兴办医药园区,把盘龙企业做强做大,吸引外来客商投资或与外地企业联合办厂,引进和扶持2-3户新的医药加工企业。

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开发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食品,使柞水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率先在西安闯开市场,创出品牌,进而向其他城市延伸。

工业发展要在培育龙头企业和开发名牌产品上有新突破。

围绕生物医药、矿产冶金和特色小食品加工三个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加快骨干企业技改和创新步伐,加快工业小区建设,培育一批带动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壮大支柱产业规模,扩大经济总量,力争工业增加值保持16%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到20XX年,使工业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5%以上。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广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在扩大现有名牌产品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开发、培育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原创:

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信任度。

旅游产业要在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包装上有新突破。

以建设陕南生态旅游强县为目标,以生态旅游为定位,以西安、安康等大中城市为客源市场,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包装,着力打造以柞水溶洞为龙头、以牛背梁为主体、以乾佑河百里生态产业开发带为轴线的陕南生态旅游线路,使我县旅游业尽快成长为支柱产业。

力争到西柞高速公路、西康铁路复线开通时,建成一批功能配套、结构合理的自然景观、森林别墅、度假山庄、农家乐园、宾馆饭店、商务中心和娱乐场所,达到接待批量游客的能力,不断扩大我县旅游业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城镇建设要在完善功能、提高品位、聚集人口上有新突破。

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动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加强县城和重点集镇建设,逐步形成梯度分明、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具有较强幅射能力的城镇体系。

加快新城开发,扩大城区规模,力争经过五至十年努力,建成全市独具特色的园林式生态旅游山城、省级文明县城和国家卫生县城。

同时,启动建设其他小城镇,逐步形成乾佑河、社川河两大流域串珠式小城镇建设格局。

社会保障工作要在完善体系、增强功能上有新突破。

始终做好“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完善失业保险政策体系,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失业保险制度并轨,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积极探索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途径。

大力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妥善解决城乡特殊困难家庭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贫有所济、残有所助、灾有所救,使全县所有群众都能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