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9841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强烈推荐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2Word下载.docx

教学重点:

能初步形成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

我们"

与其他生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

"

我们学习了'

形形色色的动物'

和'

形形色色的植物'

,这一课要总结前5课的学习内容,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探究内容:

1.寻找动物和植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列出动物的相同点和植物的相同点。

把第2、3课的记录加以对照,填好表。

板书:

动物、植物的相同点:

都有生活的基本需要。

都能生长、死亡。

都能繁殖后代。

都有相应的身体构造。

都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

(2)寻找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

植物不能改变自己的位置,它只有根,没有运动器官。

食物的来源不同,植物自己在提内制造养料,所以它不需要口和牙齿。

2.建立"

生物"

的概念。

(1)向学生说明动物和植物是有生命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点,代表了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点。

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2)让学生根据生物的概念,举出自己所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并说明根据--生物的共同特点。

(3)讨论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

火是生物吗?

计算机是生物吗?

生物与非生物是有明显差别的,我们能区分它们吗?

3.讨论"

我们是什么"

(1)学生进行讨论。

(2)汇报结论:

人类是由哺乳动物进化来的,是惟一有语言、能思考的生物。

3科学在我们身边

1、认识、关心科技的发展,接受新产品、新事物。

2、时时处处观察身边的科学现象,知道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材料

老师准备:

玻璃管、塑料瓶、蜡烛、火柴、木块、漏斗、烧杯(玻璃杯)等。

学生生准备:

可以不同于老师的材料,开放性的搜集。

重点难点从“玩”中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探讨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活动不要统一化,要及时引导、适时点拨。

(课前)自由寻找身边的科学现象,找一些简单的材料,观察、思考材料里面的科学,以及用材料所做的游戏或实验的科学。

鼓励学生拓展想象空间。

搜集一些科技新产品的资料(图片、录像、模型)。

1、科学是什么?

一是“不借助双手的力量,能站起来吗?

二是“看谁能吹灭蜡烛”。

三是“用两根吸管能吸到饮料吗?

这三个实验要重视在“玩”中引趣、“玩”中体验、“玩”中悟理。

树立树立开放的教学观,放手让学生做丰富多彩的活动。

1、提出问题:

①坐在凳子上的同学为什么站不起来?

②为什么漏斗的大口对准蜡烛,蜡烛不容易灭?

③两根吸管吸不到饮料,问题的关键在哪?

2、研究结论(也可不作结论)

拓展材料

1、介绍:

克隆羊、无土栽培、宇航员在太空的行走、磁悬浮列车等。

4、怎样认识物体

1、能从身边的物体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会用感官对物体进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改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3、会根据物体的特征辨认物体;

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

教学导入:

谈话:

课前布置同学们观察,认识周围的一些物体,并收集身边一些常见的物体。

今天你们带来了那些物体?

你能简单的说一说他们吗?

探究过程: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你们怎么辨认他们?

说出身边常见物体的特点和辨认方法。

同学们带来了一些我们身边常见的文具,水果等物体,能说一说他们是什么?

有什么特征?

你们是怎么认识它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介绍自己手中的各种球的大小,颜色,花纹等特点;

各种水果的颜色,形状,气味,味道等特点;

常用的铅笔,直尺,橡皮等学习用品的特点。

教师总结。

通过辨认物体,认识各种感官的作用。

刚才同学们说出我们周围常见的一些物体的特征和认识这些物体的一些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认识物体特征的方法?

交流,研讨物体的方法。

学生说出物体的特点,交流辨认物体特点的方法,认识到各种感官所起的不同作用。

如:

有的用眼睛看到不同球的大小颜色花纹;

有的用鼻子闻苹果,白醋的气味不同。

有的用舌头尝出果汁牛奶矿泉水不同味道;

有的用手感觉出物体的软硬,冷热不同……

通过表达与交流,认识辨认物体的方法。

用眼睛看:

可以识别物体的大小形态颜色和方位。

用鼻子闻:

可以识别物体的气味。

用舌尝:

可以识别物体的味道,如甜酸苦辣咸并能区别味道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以及味道的浓度。

用手摸:

可以识别物体的冷热,大小,形状,光滑与粗糙。

教师小结:

眼睛耳朵鼻子舌头都是人的感觉器官。

人的感官能帮助人们分辨不同特征。

在用感官认识物体时,眼按照一定顺序进行。

3室外分辨周围植物的不同与相同。

教师与各小组同学开开心心进行室外观察记录区分植物不同与相同的活动。

关注学生的探究活动,注意安全,并及时给予指导,提醒学生做好记录。

记录表

不同地方

向日葵

柳树

松树

叶子大小

叶子形状

叶子气味

扩展活动

通过课件示展图片;

用听诊器显微镜观察细胞用望眼镜观察星空。

5给文具分类

1、使学生学会根据一定的标准给文具分类。

2、了解分类在生活中的应。

3、运用学到的分类方法,选择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分类。

  

重点难点:

学会确定分类的标准。

1、课前我们对学校周围的文具店进行了调查,同学们收集了好多的相关信息。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你们的调查情况。

2、通过课前的调查,你有什么发现?

能不能具体说一说?

(比如说所有铅笔放在一起,不同花色的文具盒放在一起,本子放在一起。

笔袋和文具盒靠得很近。

等)

二、给文具分类

1、自由分类

下面请各小组对带来的文具进行分类,看看能用几种方法,哪个小组分类的方法最多。

(学生动手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2、汇报交流

(按新旧来分类。

按笔芯的颜色分类,如红芯的一类,蓝芯的一类,黑芯的一类。

按笔油剩的多少来分类。

按笔的质量来分类。

按一次性的和非一次性的来分类。

按塑料的和金属的来分类。

3、方法梳理

刚才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种的分法,数没数具体有多少种?

分出的结果一样吗?

每一种分法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

(因为不是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分的。

那你认为分类时首先应该做什么?

(首先要知道自己想根据什么来分类)

(板书:

确定标准)

4.总结提升

刚才同学们按照不同的标准给文具进行了分类,谁能说一说分类有什么好处?

(容易找到,节省时间。

如果买东西的人多,商店老板可以很快找到顾客要买的东西,提高效率,能挣更多的钱。

美观好看。

分类也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三、科学与生活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分类?

(如:

垃圾分类,有可回收的和不可回收之分,有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之分,有固体垃圾、气体垃圾和液体垃圾之分)

生活中的分类简直太多了。

假如生活中没有分类,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6哪杯水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

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

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技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

3、认识各种问堆积;

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

二、教学准备:

温度计、杯子、筷子、扇子、秒表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

难点:

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怎样知道物体的温度?

(二)学习新课:

1、感官判断水温的高低。

教师出示两杯水,提出问题:

“哪杯水更热?

学生根基自己已有经验,运用感官来进行判断。

学生进行交流。

让学生自己产生问题:

“到底哪杯水更热呢?

学生阅读资料卡,或观看投影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温度以及温度计的相关知识。

(1)温度的认识。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来表示。

(2)怎样测量物体的温度?

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

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2、测量水的温度。

在初步学会测量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汇报刚才的测量结果。

教师适时地通过温度计投影,结合释放使学生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熟练掌握温度的读、写。

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一些读写训练。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杯热水、一杯冷水、一个空杯子,提出问题:

“利用它们,你能测量出几个不同的温度?

学生经过讨论,实验。

3、哪杯水更热?

在学习了正确的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之后,学生再一次进行测量活动,这次测量还是刚上课时用感官判断的两杯水,教师要及时提示学生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醒学生做好测量记录。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判断出哪杯水更热。

4、比较哪杯水温度更低。

教师提出问题:

“如何使水的温度降得快?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设计并采用各种方式降低水的温度。

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学生汇报交流。

在告一段落的时候,教师提问:

“怎么知道哪杯水温度更低呢?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使用温度计测量后再进行比较。

学生自己控制时间,然后学生开始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教师进行指导。

测量结束时组织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讨论分析测量的数据,发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获得新的认识。

5、自由活动:

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

“你会使用温度计吗?

你想测量哪些物体的温度?

给学生一个充足的自由空间,由学生自由选择身边的物品进行测量,以使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温度计,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今后正确使用温度计,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打好基础。

活动结束,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或让学生自主对本课的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在教科书中规定的表格中标出表示自己探究水平的级别,进行评星活动。

如果认为自己本课测量活动认真、正确,可以标三星;

如果认为自己本课测量记录及时、准确,也可以标三星;

如果认为收获丰富的话同样可以标三星。

6、拓展活动:

教师可以先激发学生在课外探究热水温度变化的欲望。

教师提出:

“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问题,让学生根据经验发表意见。

学生任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不给予否定或肯定,只是对学生的预测进行质疑,引导学生想出:

应对一杯热水进行实际测量。

在学生实际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探究的发现、体会。

七、板书设计:

7、哪杯水更热温度温度计摄氏度℃

7水温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熟练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水温的变化,并作简单的记录;

会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2、知道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

3、了解水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材料烧杯、温度计、热水、计时器等。

重点难点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究常温下热水降温的规律。

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各组猜测烧杯里的热水(80°

C)一段时间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也可明示于学生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水温的变化,请学生先作出猜想。

探究活动

猜想与设计。

热水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交流猜想的依据。

设计方案,证明自己或同学的猜想。

小组交流确定方案。

持续测量一杯水的降温过程,收集数据,验证猜想。

指导学生用数据填充统计图。

实验与猜想辩证。

获得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

热水变化的规律:

先快后慢,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慢下来,越接近室温时,温度降得越慢。

拓展材料课后拓展(选题)

想办法使物体的温度降得快些。

调查生产或生活中加快降温的事例。

8哪杯水多

教学目标

1、会进行猜想和假设,及时反思,会用多种方法辨别哪杯水多;

学会正确使用量筒或其他量具测量液体,初步学会估测,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2、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

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3、知道如何比较物体的多少;

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感官更有效,更准确。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水槽、烧杯、锥形瓶、量筒、量杯等。

2、学生准备:

纸杯、茶杯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老师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昨天,我在一家超市想买一瓶矿泉水,商店的服务人员向我推荐了两种品牌的矿泉水,一种是崂山牌矿泉水,一种是雀巢牌矿泉水,价格都是1.5元。

我该买哪一种呢?

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下。

老师边说边把两种矿泉水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研究。

生1:

我认为应该买崂山牌的,因为崂山牌的矿泉水是没有受到污染。

生2:

我也认为应该买崂山牌的。

我去过崂山,崂山上的水是很清的。

生3:

我不知道雀巢矿泉水的水质怎么样,如果和崂山矿泉水的水质一样,买哪一种品牌的都可以。

生4:

如果两者水质一样,我建议老师买水量比较多的一种。

谁来猜一猜哪瓶水多呢?

生:

我想雀巢牌矿泉水多。

我们小组认为崂山牌矿泉水多。

还有哪些可能性?

也有可能两瓶水一样多。

想用什么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掂一掂。

看看商标上的数字。

也可以通过观察瓶子的形状,确定哪瓶水多。

……

2、教学新课

(1)提出猜想

同学们想的办法可真多,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难题,同学们再来看,这里有四杯水,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老师把水染成了红色,分别是1号,2号,3号和4号,1号是水杯,2号是锥形瓶,3号和4号是型号不同的烧杯。

同学们猜一猜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

4号多。

既然大家都认为4号瓶的水最多,我们把它放在旁边。

现在还剩下3个瓶子,再来猜一猜哪杯子水最多?

哪杯子水最少?

(学生踊跃举手)

3号最多,2号最少。

3号最多,1号最少。

1号最多,2号最少。

1号最多,3号最少。

你为什么这样猜想?

我发现1号水杯水面比较高,3号烧杯水面低。

2号最多,1号最少。

2号最多,3号最少。

也有可能一样多。

看来同学们的观点不太一样,下面统计一下,看看同意每一种观点的同学各有多少,注意每位同学只能举一次手。

同意1号最多的同学请举手。

6名。

同意2号最多的同学请举手。

13名。

同意3号最多的同学请举手。

11名。

同意一样多的同学请举手。

0名。

有其他想法的同学请举手。

根据统计的结果,同意2号杯子水最多。

(2)验证猜想

现在能不能就判定2号杯子的水最多。

不能。

说说你的想法。

要验证一下。

看来,不能根据人数的多少来判断,你们想用什么办法,证明你们的观点呢?

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想出的办法多。

小组讨论。

同学们想出办法来了吗?

你想的办法可行吗,需要亲自动

手试一试。

不过在研究过程中,你也许会发现新的方法,也要试一试。

注意在活动的过程中不要洒出水来。

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给每个组

准备了和老师的杯子同样的三个盛有水的杯子。

下面小组选择你们喜

欢的方法来研究,除了同学们桌子上的器材外,这里还有部分器材,

如果需要,可以自由选择,注意要轻拿轻放。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

我们发现1号杯子里的水最多,3号最少。

大家同意他们的实验结果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

你们是怎样做的?

把三个杯子倒进同一个杯子,用尺子量。

为什么要倒入同一个杯子。

这样标准统一。

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倒入同样大的三个杯子来测量。

用小杯子来量。

我们用天平比较出了水的多少。

我们是用(学生指着量筒)那个仪器来测定的。

你说的哪个仪器就是量筒。

还有其他异想天开的方法吗?

学生沉默

其实老师给同学们还准备了底部有小孔的杯子,可以通过水

流出的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哪杯子水多,同学们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吗?

同学们还有补充吗?

老师这个办法真奇妙,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这种方法确实好!

不过还需要手表计时。

不用手表记时也可以,不过要用两个底部有小孔的杯子。

小孔的大小还要一样!

经过同学们这样一补充,这个方法就更科学了。

(3)反思猜想

通过刚才猜测,对照实验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学科学不能只猜,还要用实验的方法去验证。

有的同学猜错了,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我只从杯子中水的高度来猜,所以猜错了。

我只注重了杯子的粗细。

我们看问题不全面。

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去猜呢?

要有根据地去猜。

(4)认识量筒

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种实验方法判断水的多少。

你认为

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最科学、最简便、最准确呢?

为什么?

用量筒。

刚才有几个组是用量筒来比较的水的多少,谁来说一说你们

是怎样使用量筒的?

把水到进去测量,观察水面的高度。

你们发现量筒上有什么?

刻度、ML

量筒是测定液体体积常用工具,液体体积用毫升作单位,每一小格是1毫升,用字母“ML”表示,测量液体的体积的仪器还有量杯、带有刻度的烧杯、锥形瓶等(教师出示这三种仪器)。

(5)探究量筒的使用方法

现在各组都用量筒来测一下1号杯中有多少毫升水。

(学生尝试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

谁来说一说你们测量的结果。

50毫升。

47毫升。

52毫升。

老师给同学们倒入的是同样多的水,为什么会读出不同的结

果呢?

可能洒了些。

可能使用量筒的方法不正确。

你是怎样观察的?

到底怎样观察才正确呢?

教师指三名学生同时上台演示使用的方法,其他同学讨论其观察的科学性,纠正台上同学的错误。

向量筒倒水时,不能把水洒在桌面上。

量筒要放在光滑的桌面上。

不能让量筒倾斜。

观察时不能用手拿着量筒。

使用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部相平,使用量筒也要采用这样的方法。

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实验方法。

教师(出示课件)进行小结。

9有趣的不倒翁

1、能在玩不倒翁的过程中发现、提出问题;

初步体验“解暗箱”探究活动的过程;

能够运用“打开不倒翁”的方法研究不倒翁的秘密;

能够初步体验到“解暗箱”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

学会制作不倒翁,培养动手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由有些物品不容易倒这些现象,意识到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有十分密切关系。

3、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知道上轻下重的物体不容易倒;

知道在从外观上无法找到答案的时候可以通过“解暗箱”的探究方法解决。

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具:

各种不倒翁、相关课件、图片等。

学具:

剪刀、彩纸、蛋壳、橡皮泥等。

(二)具体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不倒翁)认识这是什么吗?

玩过没有?

认识,玩过!

(学生兴奋起来)

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有趣的不倒翁。

(板书课题)

[本课开始,老师展示可爱的不倒翁,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使学生在上课伊始便进入角色。

]

我们玩一玩不倒翁

平时你都怎么玩不倒翁呢?

(学生简单说明)

我看到同学们带了各种各样的不倒翁,想玩吗?

想!

(生激动)

好!

我们今天就先来玩玩不倒翁。

可以交换着玩,我们比比看哪个小组能发现更多问题,开始吧!

(学生开始活动)

同学们合作的真不错,哪个小组能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汇报交流。

我怎么推它,不倒翁都不倒,为什么它不倒呢?

我把它倒过来放,结果它一会就正过来了!

我们的不倒翁虽然模样不一样,但都有一个“大肚子”。

探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

同学们在游戏中也发现了这么多问题,真了不起!

科学家们也是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开始研究的。

提出猜想和假设

那为什么不倒翁总是不倒呢?

(演示)

(学生根据研究情况猜测。

我想可能与不倒翁的“大肚子“有关吧。

它都有个小头大肚子。

哦,举起你们的不倒翁,咱们一起来看看不倒翁的样子,都有什么相同吗?

(学生对比着观察不倒翁的外观,认为它的底面都是半球形的。

底面是半球形的就一定不会倒吗?

我的杯子盖也是半球形的。

(出示)

(学生思考)

探究不倒翁的内部结构

看来,不倒翁不倒还有其它的原因,但从外观上我们看不出来,怎么办?

把它拆开来看看!

(生争着说)

想像孙悟空一样,钻进它的大肚子看看有什么秘密?

(笑)对!

这也是研究问题的一个办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