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0147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概论文档格式.docx

3.灰系统

6.从系统所处的状态:

1.处于平衡态的系统;

2.处于静平衡态的系统;

3.远离平衡态的系统

3)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及由此体现的系统的层次性

①关系:

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的部分,不能分割。

加和性方式和非加和性方式

夸克-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实物-地球物质形态-星系团-总星系

1非生命世界划分为9个基本层次:

在宇宙世界,存在着行星系,恒星系,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总星系等层次;

在微观世界,有分子,原子,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等层次。

2非生命世界物质层次的划分:

低到高,简单到复杂

3关于生命世界的划分7个基本层次:

蛋白质,核酸---细胞---器官--生物个体----生物种群---同区域不同种群(生物群落)---整个生态系统

每一个基本的运动形式包含许多具体的运动形式

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的:

高级运动是由低级运动组成的

3.自然界的运动形式及其统一性

(1)运动形式的多样性

基本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

基本运动形式依据地球物质发展进化划分

①区分各种运动形式的依据:

规律性和主体不同

机:

宏观天体物:

反作用生:

生命有机及同、异化

②每种基本运动形式又包含了许多种具体的运动形式

③各种运动形式是相互联系联系的;

高级运动形式是从低级运动形式发展而来的,同时高级包含着低级。

原则:

去繁就简

④各种运动形式是辨证统一的体现在各种运动形式的相互转换上面,是具有一定条件才能转变

四、火的使用

1.劳动促成人脑的完善

2.语言和文字(劳动协作)

演化的基本方向:

可验和不可验

六、自然界的演化发展

1.自然界的历史性

2.自然界运动发展的辨证图景:

①.自然界一切有限的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两次提升”理论(恩格斯):

人不仅要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在物种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动物中提升出来,更要在一个有组织的,生产和分配的社会生产组织条件下,在社会关系方面把人从其余动物中提升出来,只有经过这两次提升,人才在一定意义上面脱离动物界,成为自然界的真正主人。

②描述了自然界的无限发展的过程:

A.肯定了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

B.强调了自然界中一切有限的事物都是有灭有生的。

(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过程)

3.依据细胞学说和进化论描述了生命的起源和变化

3.自然界演化的基本方向:

可逆与不可逆

不可逆:

低级-高级、简单-繁杂

基本结界:

进化和退化

4.自然演化发展的规律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矛盾:

对立统一规律即自然界演化发展的基本规律;

表现在:

①吸引和排斥的矛盾;

②同化和异化;

遗产和变异的矛盾[①]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引起了生命体的遗传和变异[②]生物进化的规律性:

守恒性

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对象性关系。

人把自然界当成改造的对象:

1、人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

2、人要按规律办事(利用,发现规律)

七、人和自然界

1.人和自然界对象性关系

1主体和客体的分化

主体:

影响和改造活动中发挥主动性的一方——人

客件:

受动的一方——自然界的物质和现象

人和人类社会的出现时生物进化和劳动的结果

[劳动:

①人脑——火的使用②语言的出现]

2对象性关系:

A:

人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存在B:

自然界发生相应的变化

联系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实践(劳动)

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的制约

八、人的新进化

1,人的体外进化:

人体器官之外(劳动工具):

1.手和脚在体外的延长;

2.人的感觉器官在体外的变化:

望远镜,雷达;

3.人脑在体外的延长:

电子计算机,人工智能。

2,人的体内进化:

人在精神方面的发展:

1.人的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2.科学化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发展(人的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人工自然的扩大)

经验型的思维方式——小农经济;

分析型的思维方式——工业革命;

综合型的思维方式——机器

九、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自然界的分化

人的活动还未影响到的那部分自然界:

1.观察以外的自然;

2.夸克一下的自然;

2.进入人的活动范围,但还不能对其认识和改造的那些事物和现象

1.自然界——与人的关系来讲分为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

2.天然自然:

人类活动还未影响(未认识和改造)的那部分自然

1观察之外的那部分自然;

(广度:

240亿光年之外的;

深度:

夸克以下的)

2进入了人的活动范围,但我们不能对其加以认识和改造的事物和现象

3.人工自然:

人借助于实践手段,认识和改造了的那一部分自然界

1利用自然各种材料加工、改造制造出来的产品

2受人的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即生态环境

4.人工自然的扩大

5.在自然界中包含人和人类社会(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1人具有自然的属性(人是自然界形态发展的产物;

人是一个客观物质体系)

2人类社会发展也是其内部矛盾运动所引起的有规律的发展过程

3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可以用自然界科学的精确性加以描述的。

十、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第二编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科学认识与科学技术方法论

1.科学认识及其特征

2.科学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

3.科学认识的成果——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

4.科学技术方法:

一般认识中所使用的科学方法、一般方法的理论

科学技术的方法的种类:

1应用于某些学科的特殊研究方法、

2适用于各类学科的一般方法

3适用于所有的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普通方法

5.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或基本环节

1发现问题,选择并确定科研课题

2获取科学事实(文献检索取间接经验,直接科学观察获取直接经验)

3思维加工

4验证

5建立理论体系

一、科学问题:

1.定义:

即在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活动中,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又没有解决的矛盾和问题。

2.分类:

1性质:

基础理论问题;

应用研究问题

2地位:

关键问题和一般问题

3类型:

关于研究对象的识别与判定问题;

关于事物的内部机理和关系问题;

研究对象的状态问题

3.来源:

社会的实践活动(生产和科学实践)

1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的问题

2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产生的问题

3从社会需要和现有的生产技术不相符的矛盾中产生的问题

4.科学研究问题的开始以认识的实践为基础

二、科研选题

三个研究方向:

发展研究,应用研究,基础研究

科研选题:

1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课题的过程

2可是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关键是依据科研水平

3它是一个起始步骤,关乎方向,目标

贝尔纳:

现代科学奠基人

1.科研选题及步骤:

首先进行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

然后提出选题;

第三,进行初步论证;

第四,评定和最后确定选题。

2.科研选题的原则:

1需要性原则(社会需要,学科理论需要):

开拓新的科学领域;

更新已有理论的需要;

改进科学方法的需要;

2创造性原则(创新):

1.概念的创新,2.理论上的创新;

3方法上的创新;

4.应用上的创新(新工具和新的技术手段)

3科学性原则所选择的课题必须有科学理论为依据,使其可成立,可探讨的课题,没有客观事实不能当科研试题,结果必然是空的

4可行性原则(课题应与主客观条件相适应):

关于科研条件的问题,整体实力,整体能力和个人价值观联系在一起的(和个人喜好联系在一起)。

4个原则和环节息息相关,一个错误都会导致科研无法继续。

三、科学事实:

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所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鉴定整理的确定事实。

1.对科学事实的规定:

事实1:

实验仪器、设备所现实的图像、数字、是基本的科学事实;

事实2:

是科研工作者对事实1的陈述和判断

1客观事实:

事物不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

2科学事实:

是个别程序,科学理论才是普遍程序

3科学事实是可以重现、复核的

2.科学事实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是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

2是检验科学假说,科学理论的基本手段

五、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1.观察:

1)直接观察;

2)间接观察(观察的特征:

观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实验:

围绕科研目的,通过物质手段,在人为控制变革客观条件下,来获取的科学事实。

特点:

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

强化研究对象;

使对象的属性和变化过程重复出现;

可以模衍事物的运动过程

3.机遇:

科学实践中,由于意外事件导致的科学发现:

1)在机遇面前科学家的态度取决于其对偶然和必然的理由2)仅注意和强调偶然发现不够,应具备相应认识能力

六、科学抽象

定义:

在思维中,去除次要方面,抽取主要共同方面,从现象中把握本质,从个别中把握共同的方法过程

把握事物的而共同本质和一般特征:

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想模型三个

基本形态即科学抽象的成果

1.科学概念的含义:

内含和外延

科学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

可检验性、可确定性

2.科学符号:

人工语言符号,自然语言符号,思想模型

3.思维模型

4.科学思维:

1)逻辑思维方法A辨证逻辑B形式逻辑方法

形式逻辑又有①分析和综合的方法②归纳和演义的方法

辨证逻辑方法:

矛盾的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C: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认识的特点跟在事物(世界)的运动变化之后来认识事物(世界)

非逻辑思维方法:

如:

形象思维方法

七、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的检验;

1概念是否准确2是否具有一致性3是否有科学事实支持

1)假说:

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和规律所提出的

2)来源:

A.当出现了用已知的科学理论无法

B.某一科学理论,类推到其后来适应的范围之外,对其它事物的属性和规律提出猜测和设想的

C.为解决新旧事实之间的矛盾是,提出假定说明

2.科学假说的一般特征(构成要素①科学事实②背景理论③对事物、现象的本质的猜测)

1)科学性(科学假说提出的科学依据:

已有的科学事实和理论背景)

2)假定性(对事物本、规律的猜测)

3)易变性:

对于同一自然现象、过程,由于占有资料不同,观察到的现象、知识结构不同等,故同一自然现象和过程可提出多种假设

3.科学假说在科学思维过程中的作用:

通向科学理论的桥梁

4.建立科学假说的一般原则

1)解释性原则(要求:

与已知的事实想符合,不仅能解释已掌握的事实,而且可能解释已掌握的所有事实)

2)对应原则(不能与已知的,经过检验的科学理论相矛盾)

3)可检验性原则(必然能用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加以检验,从而判定其真伪)

5.科学假说的检验过程:

首先:

进行逻辑分析;

其次是时间检验(提供科学事实;

并以科学事实检验假说);

再次证实与证伪。

八、科学理论

1.定义及特征

经过时间检验的,系统化了的,人们关于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正确反应.

(每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知识体系;

是有一系列的科学概念、观点、原理组成的知识体系)

特征:

A、客观真理性(依靠的科学事实必须是真实可靠地;

假定性,科学概念必须正确;

科学假说是正确的)

B、普遍性(在自己研究领域内普遍使用和普遍的科学解释),最终目的;

把握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C、系统性(由知识单元所组成的知识体系)任何科学理论都是由各方面所组成的有机系统

D、逻辑性(符合逻辑性)科学理论的概念明确,原理,定理,定律正确

2.内在组成: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逻辑推理的结论

思维的基本单位即概念;

也是对事物共同和一般特征的反应

3.建立科学理论的基本方法

1)公理化方法(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从尽可能少的基本概念、公理、公设出发,运用演绎推理的规则,推导出一系列命题和定理,建立整个理论体系的方法

要求(公理化体系满足条件):

无矛盾性、完备性、独立性

2)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该体系有两种类型;

1、按逻辑发展过程与历史发展进程相统一所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2、按逻辑发展程序和人类认识过程相一致的原则所建立起来的理论体系。

4.科学理论的评价:

1)逻辑评价2)实践检验

第三编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技术研究的一般过程

需求技术发展预测技术目的设定技术质量评估技术原理构思

技术鉴定技术试验技术研制技术方案评价技术方案设定

是实施

自然科学研究中的技术方法

第一节技术方法

一、定义:

人类在长期的技术实践中,在技术研究和开发过程中,那些所使用的各种方式、方法、手段、行为的总和。

二、分类:

1.分属于各个学科的具体技术方法

2.一般技术方法(技术决策手段,技术创造方法)

三、技术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共同性

1.必须以对事物的规律性认识为前提

2.基本内容从形式上说是一样的。

四、技术方法不同于科学方法的特点

1.技术方法具有更强的实践性

2.技术方法具有更强的社会性

3.技术方法具有更强的综合性

4.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及生产体系的关系

科学技术

一、科学技术的性质和结构

1、自然科学区别于科学技术的特点

2、技术的性质:

①依据自然科学的规律;

②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在改造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

科学技术的定义:

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控制自然的实践过程中所创作的劳动方法,劳动技能等。

技术的社会属性:

1影响改造自然过程中,对技术的运用要受到各种社会条件的制约,不同条件下对技术的应用不一样

2把握和运用技术的人的社会关系

3在社会经济系统中,技术是属于直接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特点:

(1)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一体化的过程中,科学活动从单纯的基础研究扩展到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科学体系从基础的自然科学发展到包括基础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的体系。

(2)不断各门传统的基础学科的分类按竖直增长,而且各边缘学科、各学科之间(交叉学科)、横断学科也在增长。

(3)以自然界的基本运动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基础科学正在向更高级、更复杂的运动延伸,从而形成了更高级的自然科学。

(4)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以及它与生产体系的关系。

5、科学技术的一体化

①科学的技术化:

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发展

②技术的一体化:

现代技术的发明与创造,都是在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之后,正在进行的第四次科技革命

③表现为在现代社会,表现在科学技术的综合,结合上面。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组成

1、科学家和科学家共同体

科学家共同体:

所有科学家的集合。

他们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精神):

1普遍主义:

要深信科学真理的普遍性(科学无国界);

2公有主义:

任何科学家的发现和成果是全社会共有的,科学家有发明权,专利权;

3不谋私利的精神:

科学成果应当被利用来为人类、社会谋福利;

4有条件的怀疑精神:

不盲目服从于权威。

2、学派:

由一些具有共同学术思想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科学研究共同体。

3、学会:

由科学家们所组成的,在学会内允许对立思想存在,允许多种学术思想存在。

4、各种科研组织:

最强的组织形式,研究院,研究所(国家,企业,高校)

5、各种科研中心:

国家兴办,国际兴办,社会兴办

6、各种大型科学技术服务机构:

实验中心,测试中心,数据中心

三、科学技术的社会支持系统

1、经济支持系统:

科研所需设备,资金。

来源:

国家财政与社会集资

2、信息支持系统:

图书情报工作

3、实验技术装备:

实验设备

4、教育支持系统:

科教兴国,高等教育

四、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

①渐进模式(技术的改进,改善)

②飞越模式(技术的突破,创立)

五、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1、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作用):

科学技术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分为三个方面:

经济,政治,文化(作用)。

1)经济功能:

导致近现代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新生产工具和技术手段的研制和应用

2)政治功能:

①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风湿发生变化

②在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3)文化功能:

促进人类思维能力,思维水平,知识结构的变化

2、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条件:

科学社会组织,支持系统

3、科学技术转化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式(途径)(如何进入经济系统):

科学技术浸入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物化为直接现实生产力,促进生产力要素的变化,导致社会生产力的内含性增长,生产力三要素:

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者。

导致新的生产工具的技术手段的使用,导致劳动资料的变化。

科学技术进入生产过程的三条途径:

1影响生产力的内部组成要素;

2影响生产要素的组合,从而构成生产要素的整合因素,导致社会体系的结构性调整。

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结合在一起构成生产过程,能否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是科学技术。

3影响社会基础结构的状况,促进经济环境的改善,从而导致社会经济系统运行状态的改进,如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六、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

前提: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判断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的理论有如下三点:

1、悲观主义,代表,1972,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

地球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

2、乐观主义,代表,美国物理学家卡恩《今后两百年》,存在危机,但是零增长的观点夸大了危机。

3、现实主义,谨慎态度的乐观主义,罗马俱乐部《纵观世界全局》《回答现实挑战》科学及时是促进还是危机,取决于人类的决策。

七、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价值观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

两个世界观前提,我们要科学全面地评价科学技术的科学价值,要以如下两个为前提:

①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工具和手段,其作用在于满足人类实践活动的需要,从而造福于人类,但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会带来人们未曾预料的,与人类需要,利益相违背的消极后果,从该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其社会后果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后果,在发展科学技术时,要增强正效应,减弱负效应,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②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社会现实的条件下进行的,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也是在社会大系统中发挥和表现出来的,故而不能把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结果单纯地归结于科学技术本身,而是要考查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后果如何,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取决于人类,而非技术本身,要辩证分析与看待技术带来的后果。

关于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的两个基本点:

1、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力量,但并不是万能的,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2、要限制和客服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消极后果,既要依靠科学技术本身的技术发展,还要依靠社会进步,即社会的全面发展。

 

以下内容不好总结,就写在最后了

一、科学认识活动和科学技术方法论的关系

1科学认识:

真理性是知识(对客观现象正确,如实的反应):

1.实证性;

2.深刻性;

3.创造性:

实践基础上创立起科学理论;

以科学知识为指导,创造出原本不存在的人工自然

2.科学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3.科学理论体系

4科学……

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环节)

1.发现问题和选题;

2.获取科学事实:

文件检索;

自己的观察和实验;

3,思维加工;

4,验证(对假说进行实验检验);

5,建立理论体系(把已经得到证实的假说和以往的科学理论相统一)

三、科学问题和科学事实,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

1)获取科学事实:

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分为两类:

实验仪器、设备上所显示的图像,数字等(基本科学事实)事实2:

我们对事实的陈述和判断,如何表达。

事实2立足于事实1,对事实1和2进行反复的确认,最后才可作为科学事实

2)科学事实的规结:

1.内容客观,表现形式主观(客观事物不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只有科学事实存在正确与否的问题)

2.应是个别陈述(铀是有放射性的):

对客观事实的一个方面的特征作陈述;

科学事实(个别陈述)与科学理论(普遍陈述)的区别

3.应该是可以重现(重复出现)

4.必须精确,系统

3)科学事实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科学事实是形成新概念新理论的基础;

2.科学事实是检验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手段

4)获取科学事实的基本方法:

观察和实验

观:

在自然发生的状态下,我们对事物进知感知和描述

1,直接观察;

直接通眼,耳,鼻感觉客体,局限性;

受主体身体状况的影响,感知和描述不准确。

2,间接观察;

借助于一定仪器和设备对客体进行观察。

特征;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积累资料与素材。

实验;

科研工作者有计划的,借助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实验条件,实验环境(区别于自然环境)在人为控制下进行的观察,来获取科学事实的过程。

实验方法是自然科学普通采用的方法

4个特点;

1、可简化或纯化实验对象

2、可强化实验对象

3、可使对象的属性和变化过程重复出现

4、科研模演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

还有一特征;

在实验过程中可变革事物;

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几率

几率;

在科学实践过程中,由于意外事件导致科学发现。

客观依据;

客观事物(自然界)本身就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

机率的两点需注意;

1在机率面前,科学家采取何种态度取决于他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理解,离不开辩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存在要不要哲学指导只存在有没有正确的哲学指导,牛顿的前后半生。

2对科学工作者而言,仅强化偶然发现是不够的,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应的认识能力。

1经济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1社会的经济需求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量

2社会的经济支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

3社会的经济竞争是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刺激因素

2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1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表现在社会制度上,不同制度对技术发展有不同的影响

2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政策和体制上

3政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