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0253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路斜拉桥设计规范Word格式.docx

原则上为两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中跨为两个索塔中心线间的距离,边跨为后锚索处的墩上支座中心线与临近的索塔中心线间的距离。

3一般规定

3.1材料

3.1.1混凝土

 

用于斜拉桥各部分构件的混凝土标号、混凝土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混凝土受压及受拉时的弹性模量,按交通部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的规定采用.

预应力混凝土主粱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40号,预应力混凝土索塔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30号,钢筋混凝土主梁的混凝土标号小宜低于30号,钢筋混凝土索塔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子30号。

3.1.2钢材

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所采用的钢筋类别、钢筋的设计强度和标准强度、钢筋的弹性模量按交通部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的规定采用。

拉索采用强度及弹性模量较高的高强钢丝、钢绞线及高强粗钢筋。

销稿拉桥主梁所用钢板、高强螺栓、粗制螺栓、铆钉等材料的技术要求,焊接材料及钢材的弹性模量等按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的规定采用。

3.1.3锚具用钢材

拉索锚具及预应力锚头应采用45号钢及其他优质钢材。

3.1.4拉索防护材料

拉索防护材料应选用具有防锈蚀、耐老化及经济的聚乙烯、玻璃钢、防腐涂料等材料。

3.2结构型式

3.2.1斜拉桥基本体系

斜拉桥基本体系按力学性能可分为飘浮体系、支承体系、塔梁固结体系、刚构体系。

按塔数分为独塔体系、双塔体系和多塔体系。

斜拉桥辅助墩应根据边孔高度、通航要求、施工期安全、全桥刚度以及经济。

使用条件进行设置。

3.2.2结构型式及总体尺寸拟定

3.2.2.1斜拉桥的跨径比应考虑全桥刚度,拉索疲劳强度、锚固墩承载能力等多种因素确定。

双塔斜拉桥的边跨与主跨比一般为0.25—0.50,从经济角度考虑,宜取0.4;

但在特殊的地形条件下可采用更小的边跨与主跨比或边跨为地锚形式。

独塔斜拉桥的双侧跨比还需要考虑地形条件及跨越能力,可取0.5---1.0.

3.2.2.2索塔设计应满足强度、刚度、稳定等使用要求,并充分考虑施工简便、造价及造型美观等要求。

斜拉桥索塔的型式有柱式a),门式b)、c),A型d),倒Y型e)及菱形f)等。

如图3.2.2-1所示。

图3.2.2-1

双塔斜拉桥索塔高与主跨比宜选用0.18---0.25,独塔斜拉桥的塔高与主跨比宜选用0.30---0.45,并宜使边索与水平线夹角控制在25°

~45°

左右。

3.2.2.3斜拉桥梁高与主跨比一般为1/50---1/l00;

对密索体系大跨径斜拉桥,比值可小于1/200;

单索面应按抗扭刚度确定。

主梁截面型式应根据跨径、索距、桥宽等不同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力学要求、抗风稳定性、施工方法等选用。

混凝土斜拉桥的典型截面型式如图3.2.2-2所示,有实心板型(a)、整体箱型(e、f)、分离式箱型(b、c、g、h)和梁板型(d)。

图3.2.2-2

3.2.2.4斜拉桥索型应根据设计总体构思、受力情况、美学要求等因素在竖直面内可选择扇型、竖琴型、辐射型,如图3.2.2—3所示。

存平面内可选单面索、平行双面索、空间斜双面索等型式。

图3.2.2-3

拉索索距应根据主梁内力、拉索张拉力、锚固构造、施工中吊装能力、材料规格及经济等综合考虑,一般密索体系的混凝土主梁索距宜采用4---12m,钢主梁索距宜采用8---24m。

3.3容许变形

3.3.1主梁在汽车荷载(不计冲击力)作用下的最大竖向挠度:

当为混凝土主梁时不应大于L/500;

钢主梁时不应大于L/400(L为中跨跨径)。

当采用平板挂车或履带荷载验算时,上述限值可增加20%。

荷载在一个桥跨范围内移动产生正负不同挠度时,计算挠度声应为正负挠度的最大绝对值之和。

设计荷载

4.1一般规定

4.1.1公路斜拉桥设计荷载分类与组合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的有关规定,拉索初拉力及拉索调整力应作为永久荷载参与组合。

4.1.2荷载安全系数,应按现行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取用.

4.2荷载计算

4.2.1公路斜拉桥设计荷载的计算,除本节有明确规定者外,应遵照现行《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执行。

4.2.2结构重力

结构重力计算一般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的规定执行,也可采用实测值。

4.2.3拉索初拉力

拉索初拉力可按剧性支承连续梁法、控制截面应力等方法确定。

4.2.4拉索调整力

4.2.4.1当拉索采用非一次性张拉施工时,应考虑拉索调整力的影响;

4.2.4.2确定拉索调整力的原则是使主梁、索塔及辅助墩等的弯矩、剪力减小,并使其分布合理。

4.2.5汽车荷载

汽车荷载的等级划分、标准图式、主要技术指标及车辆荷载的选用和布载规定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1-88)(1995年版)的规定执行。

4.2.6风力

4.2.6.1作用在桥上的风力计算原则和方法可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的规定执行。

4.2.6.2风载体型系数K2,桥墩可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取用,索塔取1.8,拉索取0.7,其他构件取1.3。

4.2.6.3当结构高度大于l00m时,风压高度变化系数K3按表4.2.6取用。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K3 

表4.2.6

离地面或常水位高度(m)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K3

110

1.61

120

1.65

130

1.69

140

1.73

150

1.77

160

1.81

170

1.84

180

1.87

190

1.90

200

1.93

4.2.6.4作用在索塔上的纵向风力,可按横向风压乘以索塔的迎风面积计算。

4.27温度影响力

4.2.7.1斜拉桥备部构件受温度变化产生的影响,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结构使用的材料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计算确定。

4.2.7.2体系温差,钢结构可按当地最高和最低气温确定;

混凝结构可按当地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确定。

气温变化值应自结构合拢时的温度起算。

4.2.7.3拉索与混凝土主梁、索塔间的温差可采用±

(10℃~15℃);

塔身左右侧温差可采用±

5℃;

结合梁内钢梁与混凝土桥面板间的温差可采用±

混凝土主梁上下缘温差可采用±

5℃。

4.2.8施工荷载

在斜拉桥设计时,必须对旋工中可能出现的施工荷载(如结构重力、架设机械和材料、人群、风力等)进行分析,以考虑所设计结构的施工安全性。

4.3拉索及锚具的安全系数

4.3.1拉索的容许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σ]≤0.4Rb

式中:

[σ]——拉索的容许应力;

Rb——拉索的抗拉标准强度。

4.3.2 

验算拉索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强度时,其容许应力需乘以表4.3.2的提高系数K。

拉索容许应力的提高系数 

表4.3.2

荷载组合

K

组合Ⅰ

1.0

组合Ⅱ、Ⅲ、Ⅳ

1.25

组合Ⅴ

1.3

4.3.3拉索锚具在荷载作用下,应具有比拉索更高的安全度。

5计算规定

5.1结构计算

5.1.1结构计算图式的规定

5.1.1.1结构计算简图、几何特性、边界条件必须与实际结构相一致。

5.1.1.2结构计算简图必须能反映结构分阶段形成的特点,正确反映备重要工况下的结构特性及荷载状况,如结构形成、体系转换、拉索张拉与索力调整、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及施工荷载等。

5.1.2结构计算的一般规定

(1)对于一般跨径的混凝土斜拉桥结构计算,可按经典结构力学或有限元方法计算。

(2)对于跨径较大的斜拉桥,应计入结构几何非线性及材料非线性及材料非线性对结构的影响。

(3)斜拉桥为空间结构体系,在静力分析时可将空间结构简化为平面结构进行计算。

动力分析应按空间结构计算。

(4)在结构计算中,必须计入拉索垂度对结构的非线性影响。

可采用拉索换算弹性模量的方法计入其影响。

(5)除灯结构进行总体计算外,尚应对一些特殊部位进行局部分析。

5.1.2.2拉索初拉力可按以下原则确定:

(1)塔的偏心力矩小;

(2)主梁弯矩小;

(3)索力相对均匀。

5.1.2.3截面强度验算应遵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及《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的有关规定执行。

5.1.3拉索换算弹性模量按下式计算:

E=

(5.1.3)

E------考虑垂度影响的拉索换算弹性模量(kPa);

E0-----拉索弹性模量(kPa);

γ-----拉索换算容重(kN/m3),

γ=

S-----拉索长度(m);

α-----拉索与水平线的夹角(°

);

σ------拉索应力(kPa)。

5.1.4当将斜拉桥简化为平面结构图式计算时,应计算荷载横向分布对结构的影响。

5.1.5混凝土收缩、徐变及二次力应遵照《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有关规定或其它可靠方法计算。

5.1.6计算温度影响的项目为:

(1)体系温差;

(2)主梁上、下缘温差;

(3)索、梁温差;

(4)桥墩、索塔单侧日照温差。

计算温差值按本规范4.2.7条采用。

5.1.7应对索塔和主梁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构稳定安全系数应大于4。

在计算临界荷载时,可计入拉索弹性扶正力因素的影响。

5.1.8在有地震、强风灾害地区的斜拉桥,必须进行结构动力分析。

5.1.9结构抗震计算宜遵照《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有关规定执行。

亦可采用其它可靠的方法计算。

5.2施工阶段验算及施工控制

5.2.1施工阶段的划分及分阶段计算的规定

5.2.1.1应选用切实可行、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根据施工程序,划分施工阶段。

5.2.1.2施工各阶段的计算简图应与施工阶段的划分一致。

结构在施工阶段应计算:

拉索索力、内力、应力、支座反力、水平位移、竖向位移、转角。

结构在施工阶段应考虑的荷载为:

结构重力、拉索索力、预加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施工荷载及偶然荷载。

5.2.1.3进行施工阶段的应力计算时,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应符合《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的有关的规定;

钢构件应符合《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025--86)的有关规定。

5.2.2下述两个施工阶段应进行抗风验算:

5.2.2.1索塔浇筑完成,主梁尚未施工,可按结构受纵向风力作用进行验算。

计算荷载为结构重力、施工荷载、作用在施工水位或地面以上沿墩身及索塔高度的风力。

纵向风力的风压值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和本规范4.2.6条计算。

5.2.2.2主梁处于最大悬臂状态,可按结构受横向风力作用,并分为两种状态进行验算。

1、横向风力的风压值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计算。

在横向风力作用下,按空间结构进行验算。

2.主梁受到横向风力作用,在索塔两侧主梁底面产生不同的竖向升举力,可按平面体系对结构进行验算。

其计算方法见附录A。

根据桥梁的重要程度,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本条第一种计算状态验算。

对于本条第二种计算状态,不论桥梁主跨大小及桥梁重要程度如何,均应进行此项验算。

5.2.3主梁应设置预拱度。

成桥主梁预拱度为混凝土收缩徐变挠度及1/2静活载挠度之和。

恒载挠度应在施工过程中调整消除。

5.2.4施工控制

5.2.4.1施工应按照设计规定的施工阶段及工作内容施工,

不得随意更改。

如因实际情况变化,确需变动原设计的施工程序时,应重新计算后方能施工。

5.2.4.2应严格控制实际施工时的结构几何尺寸、容重、收缩徐变、弹性模量、预加应力、拉索张拉力,并及时采集各类计算参数,按实际参数进行跟踪计算分析,确定下阶段所需拉索索力和施上节段的立模高程。

结构总体计算时,应设定一个标准温度,施工过程中应考虑由于实际施工温度与标准温度不同对主梁高程和结构内力的影响。

5.3空气动力稳定性

5.3.1斜拉桥设计时,应进行动力分析,必要时可做风洞试验。

5.3.2结构临界风速宜取设计风速的1.2~1.5倍。

5.3.3瑙构体系的风稳定性在施工阶段处于不利状态,安排工期时宜避开台风季节。

5.3.4提高结构风稳定性的措施为:

5.3.4.1桥宽与跨径之比宜大于等于1/30;

5.3.4.2侨宽与梁高之比宜大于等于8;

5.3.4.3主梁的横断面宜做成流线型;

5.3.4.4采用空间斜拉索面;

加大两个索面之间的距离;

减小索距,即选用密索体系。

5.3.5临界风速可采用以下方式确定:

5.3.5.1通过风洞试验测定。

5.3.5.2通过三维颤振分析确定。

5.3.5.3采用近似公式计算。

5.4拉索设计

5.4.1拉索设计应符合《斜拉桥热挤聚乙烯拉索技术条件》(JT/T6-94)要求。

成品拉索检验超张拉取1.2~1.4倍设计索力,对大直径拉索取低值。

冷铸锚锚板内缩值一般不大于5mm。

5.4.2拉索强度

5.4.2.1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拉索的应力应符合本规范4.3.1条的规定

5.4.2.2拉索的疲劳应力应由试验确定。

拉索应能通过200万次的反复荷载。

5.4.3拉索的下料长度,应是钢丝的无应力长度。

首先应计算每根抻索的长度基数,再对这一长度基数进行若干项修正,即可得出下料长度。

修正内容为:

5.4.3.1初拉力作用下拉索弹性伸长修正。

5.4.3.2初拉力作用下拉索垂度修正。

5.4.3.3张拉端锚具位置修正。

5.4.3.4固定端锚具位置修正。

5.4.3.5下料时的温度与设计中采用的温度不一致时,应考虑温度修正。

5.4.3.6受应力状态下料时,应考虑应力下料的修正。

5.4.3.7采用冷铸锚时,应计入钢丝墩头所需的长度,一般取为1.5d。

采用拉丝式锚具时,应计入张拉千斤顶工作所需的长度。

6构造要求

6.1主梁

6.1.1主梁截面各部分尺寸应符合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并满足必须的构造要求。

6.1.2主梁联结系的设置与构造

6.1.2.1主梁横向联结系可采用横隔板(梁),箱形截面也可采用斜撑形式。

主梁拉索锚固区必须设置横向联结系,并根据主梁横向刚度、桥面板的跨径及索距适当加密布置。

钢板梁、钢桁架除设置横向联结系外,还应设置纵向联结系。

6.1.2.2支座处横隔板必须加强,可采取增加混凝土板厚、施加预应力等措施。

横隔板的人洞应加强角隅处的配筋。

6.1.2.3横隔板的厚度不宜小于16cm,马蹄部分的宽度不得小于25cm。

钢土梁的横隔梁宜采用拼装钢板梁或钢箱梁,钢板厚度不宜小于10mm。

6.1.3拉索在梁上的锚固方式与锚固区的构造

6.1.3.1拉索在主梁上锚固应有锚固实体段构造,并将锚固区内的构件截面加大,设置穿索管道及锚下垫板。

锚下钢垫板厚度应根据张拉吨位、锚具型式等确定,并不宜小于16mm。

6.1.3.2拉索通过管道锚固在梁底时,可采用钢锚箱和增加钢筋夹加强主梁锚固区,钢锚箱的钢板厚度应不小于10mm。

6.1.4分段悬拼的混凝土主梁端面宜设计成企口缝形式,并需在端面设置定位预埋件。

主梁接缝应采用胶接缝,构件接触应平整、密贴并做好防水处理;

跨径较大时,可加几道湿接缝,便于调整线形。

钢主梁节段及钢横梁应采用工厂焊接方法制作。

主梁节段间的连接和主梁与横隔梁间的连接可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或焊接。

6.1.5混凝上斜拉桥主梁合拢段长度可取1.5~3.Om,并应采用劲性型钢或劲性钢管作为预应力筋套管并施加预应力等方式作为临时固结措施。

钢主梁合拢应对温度变形进行监测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合陇段钢梁长度需根据合拢温度予以修正。

6.1.6主梁应考虑养护维修的需要,因地制宜地设置吊篮脚手架或检查走廊及可以沿主梁和主要构件移动的走动式检查车。

6.1.7主梁桥面铺装宜采用易于维修养护的沥青混凝土、橡胶沥青混凝土铺装。

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混凝土铺装。

桥面铺装混凝土标号不得小于30号,铺装下宜设防水层。

6.2索塔

6.2.1索在索塔上的布置应避免索塔受扭。

6.2.2拉索可在索塔截面的两侧锚固,对矩形与H形截面可采用交叉锚固;

箱形截面可分别锚固于横梁(扁担梁)上,或直接锚固在箱壁一侧。

6.2.3索塔锚圊拉索的间距,除应满足计算高度外,还须保证张拉、调索的空间,满足孔洞、管道及千斤顶行程与移动需要的富裕高度,并应加厚锚固垫板,加强配筋及埋置螺旋钢筋。

6.2.4索塔可配置型钢作为骨架,该型钢可作为受力钢筋的一部分。

6.2.5索塔纵向受力钢筋和普通箍筋应符合下列条件:

6.2.5.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20mm。

6.2.5.2纵向受力钢筋的截面积不应小于混凝土截面积的

6.2.5.3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大于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15倍,并不大于20cm。

索塔底部的箍筋直径宜适当增大,间距可减小。

6.2.6索塔应设置养护及检修用的爬梯与简易停歇台等。

索塔采用空心塔柱时,爬梯、停歇台宜在塔柱内部设置,并配有照明及良好的通风设备。

6.2.7索塔顶部应设置能覆盖全桥的避雷安全设施。

接地线可利可用塔内纵向钢筋,但需上下焊通并不少于二根。

接地线电阻与防雷覆盖范围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6.2.8根据航空管理的要求,必要时可考虑设置航空障碍标志灯。

6.3拉索与锚具

6.3.1拉索的钢丝或钢绞线排列必须整齐、规则,组成的断面应紧密并易于成型。

平行钢丝束拉索,截面宜采用正六边形或缺角六边形排列,锌或做其它防护处理。

6.3.3拉索锚具应便于张拉和换索,宜采用冷铸锚及墩头锚等,拉锚体系锚具,拉索穿越的预留孔道不应压浆,并不可将锚头封死。

6.3.4拉索采用的防护材料不得含有腐蚀钢材的成分,主要防护层材料老化寿命不宜低于25年。

6.3.5采用热挤聚乙烯拉索时应符合《斜拉桥热挤聚乙烯拉索技术条件》(JT/T6—94)

6.3.6拉索与锚具的结合部应有可靠的防止水气侵入拉索内部的密封结构。

6.3.7对锚具外露部分宜设防护罩,锚具防锈可采用聚乙烯、玻璃钢、防锈涂料及防锈酯等材料作为防护层。

6.3.8为减少拉索的疲劳影响,宜采用能承担高应力变幅的冷铸锚具;

为减小拉索的振动,应在拉索与主梁的连接口部位设置减振块。

减振块宜采用高阻尼粘弹性橡胶材料。

必要时,可在拉索上设置分隔夹或在拉索梁端处设置减振三角架。

6.3.9在拉索与主梁和索塔的连接口部位,应有可靠的密封防水结构。

6.4支座与伸缩缝

6.4.1支座可采用盆式橡胶支座或其它形式支座。

悬浮体系应在索塔及两边跨处设置横向限位的板式橡胶支座。

6.4.2斜拉桥边跨端支点或辅助墩承受活载产生的正负反力的支座应进行特殊设计,可采用拉索式组合支座,对跨径较小的也可安装链杆支座。

6.4.3设有支座的索塔及墩、台帽,宜预留进行更换支座时搁置千斤顶的位置与高度,并应在该部位加强配筋。

墩前宜附设检查爬梯及护栏;

对通航孔处,应按航道部门要求设置导航灯标。

6.4.4应根据桥梁伸缩量采用性能好的伸缩缝。

伸缩缝锚固部位混凝土标号不宜小于40号,并做好接缝处理。

附录A 

施工阶段斜拉桥在横向风力作用下的抗风验算

在横向风力作用下,斜拉桥结构体系抗风验算的计算简图如附图A—l所示,假设主梁处于合拢前的最大悬臂状态,图中P1

附图A-1 

计算简图

及P2分别为索塔两侧主梁所承受的均布风荷载(N/m),按下式计算:

P=

CLS2V2b

CL——升举系数,一般由风洞试验确定;

初步设计估算时,或不要求做风洞试验的斜拉桥,可按以下规定确定CL:

1.当上部结构超高角小于10时,由附图A-2确定;

2.当上部结构超高角度为10~50时,CL值应取为0.75;

3.当上部结构超高角超过50时,CL值应由试验确定。

S——阵风系数。

索塔两侧应取不同的S值,如附图A-1,当左侧(L1侧)的阵风系数根据附表A-1确定后,右侧(L1侧)的阵风系数,一般情况下应取为左侧阵风系数的1/2;

V——设计风速(m/s),根据桥梁的重要性及桥址地形条件,取频率为1/10---1/30的风速;

施工期间如能获得预计合拢日期前后的风速,亦可按此风速计算;

b——主梁宽度(m)。

阵风系数S值 

附表A-1

地面以

上高度

(m)

水平风载长度(m)

≤20

40

60

100

400

600

1000

2000

10

15

20

30

50

80

1.47

1.56

1.62

1.66

1.88

1.92

1.99

2.04

1.43

1.53

1.59

1.63

1.70

1.74

1.78

1.86

1.97

2.02

1.40

1.49

1.58

1.60

1.67

1.72

1.76

1.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