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0311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有效途径及其策略Word下载.docx

KEYWORDS:

KindergartenMathematicsEducationLifeEffectivestrategies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幼儿园开展数学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发现本园很多老师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片面理解,教学形式单一,重指示技能的学习,情情感态度的培养,有的甚至出现忽视的状态。

这对于孩子发展是缺失的。

因此,通过查阅文献,收集案例,分析,整理总结出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

丰富和填充本园老师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认识及教学手段。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应把握的两个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导要点提出:

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这就告诉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

因此,我在收集大量相关文献和实际案例的基础上,本着“从生活中来”和“到生活中去”两个方向对其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出从主题活动、日常生活和游戏及其他领域活动三个方面寻找有效地开展生活化教育的方法,旨在为本园教师开展数学教育生活化提供有效的策略。

二、研究方法:

根据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和试图解决的问题,我拟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

(一)文献研究法:

通过网络搜索、期刊查阅和著作的阅读,收集了共10篇,摘录有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为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提供借鉴,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

(二)内容分析法:

通过收集的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案例共58例,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知识内容、开展途径和开展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结合观察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确保研究过程科学合理性,笔者还结合在幼儿园的亲身实践中,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园教师开展数学教育生活化活动所运用的途径及其策略。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相关理论

(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明确定位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理念的提出,给幼儿老师提出了方向,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尽量做到生活化,游戏化。

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材料要来源于孩子的生活,重在感受和体验,知道数学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系,对数学知识感兴趣。

1.《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中提出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3)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4)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

(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中将数学放在科学领域中,这是因为数学具有很严密的科学性,是一门抽象的科学。

但是有没有完全的融入科学内容,而是在科学领域里单列出来。

将3-6岁儿童数学内容分为3个方面,分别是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与有趣;

感知数、量与数量关系;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在从三个子领域细化目标确定幼儿数学教育及其生活化的的具体目标并提出教育建议。

目标中也重在感受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趣味,要结合日常生活,发现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用所学习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这对3-6岁儿童的教育者指明了方向,也为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提出了明确的指示。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

(2)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各种数所代表的含义。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秩序和美,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

(4)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

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1)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

(2)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3)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景,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

(4)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1)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

(2)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

[1]

四、国内外相关的研究

随着认识的逐步提高,幼儿园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关注到幼儿园教育的研究有很多,关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研究也很多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要强调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与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是分不开的,也与基础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是一致的。

在整个基础教育领域,“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呼声高昂,不少研究者主张把生活当做教育的重要目的。

因此,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成了解决当前基础教育中的问题的核心所在。

在进行幼儿园数学教育时,幼教教师更多地创设和利用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其中获得相应的数学经验,并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在幼儿园中,数学教育已经走出数学集中教育活动,渗透在其他领域的教学中,渗透在一日游戏活动、生活动之中。

目前,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已经涉及到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生活化、数学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化、数学教育材料使用的生活化,以及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等诸多方面。

幼儿教师们不断地在教学组织形式、教育活动方法和途径、教育环境等方面与幼儿的生活相结合,使数学教育走进了幼儿的生活世界。

1.现代幼儿数学教育观

现代数学家普遍认为,数学是模式的科学。

正如哲学家怀海特的表述:

“数学是在从模式化的个体作抽象的过程中对模式进行研究。

"

尽管数学起源于现实的世界,但它是对现实世界的形式抽象。

数学将生活中具体的问题抽象成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而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又具有实际的意义,有助于我们解决实际的问题。

从孩子学习数学的视角出发,孩子不仅仅学习一个个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数学的思维。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但又高于现实生活,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学习的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家长做个有心人,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活动中、游戏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

当教师在幼儿园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时,家长若能在家庭中,充分利用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进行家庭数学教育,家园合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作用。

幼儿在家庭中的数学学习,也能使家长更加清晰地了解幼儿思维发展状况,选择有效的活动内容,促进幼儿逻辑思维的发展。

2.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这就告诉我们孩子的教育要结合孩子的真正生活,幼儿园的数学知识要是孩子生活中能够见到的,孩子常常面对的,如数,时间,方位,空间等,通过逐步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当他们再遇到一样的问题的时候,孩子们知道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来解决它。

孩子在学校的教育质量重要的还是在于老师,老师对该年龄段幼儿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理解到位,掌握到点,采用多种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学习,记忆。

那孩子学习到的知识自然牢固,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强。

陶行知还强调“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教育如果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现在的很多幼儿老师都接受过相应的训练,对3-6岁孩子的发展,年龄特征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老师也需要树立一种终生学习的观念,这也是现在比较提倡的一种学习方法。

这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就是,孩子的发展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创造机会满足他们的需要。

同时也要反对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3.陈鹤琴《活教育》思想

在我国面民族生存危机的情形下,结合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病,陈鹤琴提出了“活教育”思想,针对传统教育“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把读书和教书当成了学校教育活动内容的实际状况,陈鹤琴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材料”的课程论。

“活教材”更强调了幼儿在自然、社会的接触中,在亲身观察和操作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重要性,主张把儿童的直接经验与书本知识相结合。

如引导孩子认识春天,就带孩子都外面去感受,阳光变得温暖了,草儿变绿了,花儿也开了。

这样通过实际体验,操作获得的知识真实、亲切,而且还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精神。

3-6岁年龄段的孩子以动作形象思维为主,直接带孩子到生活场景中去感知很重要,孩子们也学得快,对于数学中的抽象理解通过实物的操作感知,体会得也更加深刻。

“活教育”的课程形式符合儿童活动和生活的方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环境的交往方式。

“活教育”是一种有吸收、有改造、有创新、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

 

五、研究结果

幼儿园生活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包含了孩子的进餐,午睡,游戏,学习等各环节,孩子们在这里学习,生活,老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事件,帮助孩子掌握有用的数学知识,如,在排队时让孩子们手拉着手,感受一一对应。

用这样生活化的方式让孩子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到事物的数量关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事物都以一定的数量存在。

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充满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作为幼儿教师,及时的捕捉和发现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充分利用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结合家庭教育,开展活动,为孩子提供材料和机会,满足孩子的对数,量与数量关系,空间,逻辑等发展的需要。

(一)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丰富操作材料,加强知识巩固

集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数学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3-6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认知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需要依靠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思维活动。

集中教育活动中教师多渠道、多层次的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学习材料,让孩子对学习材料的不断摆弄、感受、体验,与材料充分的互动,获得对事物的直接感受,可以在活动中极好地达到知识巩固的效果。

1.充分利用生活中已有的材料,在操作中获得数学知识。

生活化的一层含义就是“从生活中来”,什么从生活中来?

就是要结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具体目标,然后老师在仔细观察、思考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的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废旧材料等当做孩子的学习材料,这样不仅节约了制作教玩具的时间和幼儿园的物质资源,还可以让幼孩子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又地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案例:

在学习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教师将间餐环节贯穿到教学活动:

点心时间到了,今天生活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非常可口的甜心卷,有的餐碟装了六个,有的餐碟装了4个,而有的餐碟只装了3个,请每组的小组长数一数人数为小朋友端点心,让每个小朋友一人一个甜心卷,不多也不少。

教师把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引入数学学习的活动,为孩子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内容与操作材料,不仅使整个学习过程更生动活泼,具充满生活的气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触手可及的生活情境中获得数学知识。

2.创设或增添新的学习材料,引导幼儿形成初步的数学探索。

在数学集中教育活动中,教师仅仅从生活中寻找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增添或创设大量丰富的、新颖的学习材料,让孩子在新事物的刺激下不断地学习、探索。

案例:

为了帮助大班孩子学习5的组成,老师把活动室布置成超市场景。

超市里的商品价格从1-5元不等,然后发给每个幼儿一张五元的纸币,幼儿可以随意的挑选两件自己喜欢的商品,并且两件商品的价格合起来正好可以用手中的纸币买回。

孩子们在“超市”里忙的不亦乐乎,都在努力的找寻自己喜欢的商品。

教师把活动室神奇的变成孩子们喜欢的小超市,用生活化的手段让每个孩子都乐在其中,而且还在不知不觉中不断的探索5的组成。

3.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铸成学习大课堂。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将其纳入到幼儿园教育中,可以帮助老师更好的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家园共同合作合作,家长不仅可以和老师配合,共同引导幼儿感受、体验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还可以和老师配合一起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幼儿的发展。

教师请家长配合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接触和认识人民币的机会,帮助孩子在生活中理解人民币,初步使用人民币。

比如:

家庭购物的时候,有目的带领幼儿到超市中去接触、认识、观察和感受;

让孩子观察货物架上的货物标价在家长购物过程中初步学习使用人民币的方法。

在孩子的家庭生活中有大量使用人民币的机会,因此积极取得幼儿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利用生活内容学习主题活动《我会使用人民币》是在适合不过了。

孩子们在模拟情景中初步学习和掌握了人民币的用途、计算方法和使用方法后,又在生动的生活环境中就更容易学会人民币的计算方法、使用方法,从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 一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强化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指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自觉意识或思维习惯。

数学意识在丰富扎实的数学知识和熟练的数学技能前提下而形成,是数学观念意识的表现形式,孩子的数学意识一旦形成就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老师将适合幼儿数学知识渗透到生活活动中,利用这些日常常见的生活资源,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感知和发现,不仅可以使幼儿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还可以感受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1.引导幼儿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就是引导孩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释现象、分析问题。

比如运用数学眼光去欣赏树的高度,有多高,与周围的房屋比一比哪个高一些?

生活中的事物都是通过数与形的形式存在的,教师用数学的眼光发现事物并通过巧妙的方式引起幼儿的注意,并且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眼光,然后感受数学的有趣、数学的美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养成一种数学习惯。

春天到了,中班的植物角的各种植物都变的绿意盎然,孩子们都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餐后活动,老师就带孩子们去观察植物,佳佳说:

我的植物长得好漂亮,于是很多小朋友都跟着说,我的也很漂亮。

老师听见后,马上引导小朋友观察一下,比一比哪个植物更高一些?

数一数自己的植物和之前数量上有没有变化,孩子们的情绪十分高昂。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环境,比如:

区角环境、走廊布置、户外环境、园舍建筑等。

观察种植区时教师引导孩子观察植物的高矮变化、数量变化,让孩子在比较中感受植物的变化。

2.运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孩子们可以在生活中感受到数学,学习到数学,同时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可以用数学的知识尝试解决。

教师要注重对孩子的引导,让孩子遇到问题时,试着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做到学以致用。

户外活动中,佳佳和贝贝玩起了赶球的游戏。

过了一会儿,两人就为谁赶的快而争吵了,老师知道后请大家一起想想办法怎样帮助他们分出快慢。

马上就有小朋友提议说,可以用钟表来测一下,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借来了秒表来帮他们计算,不仅帮助两个小朋友分出了胜负,其他的小朋友也都一起玩起了这个游戏。

通过不断的学习,幼儿懂得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也逐步养成一定的数学意识。

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有的是幼儿能够解决的,老师就要善于把问题抛给幼儿,让幼儿学会自己想办法,从而锻炼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过渡环节中,利用环境材料创设相关的数学互动。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有很多,包括晨间活动与早操活动之间的过渡,早操活动与集教活动之间的过渡等,在这些过渡环节中,孩子们有大量的等待,在过度环节教师创设相关的数学互动不仅有利于提高班级常规,还可以极大地避免一日生活中的隐形浪费。

案例:

早操结束后,老师组织孩子有序地回教室,小男生和小女生按两个队列站好。

老师在排队等候或上下楼梯的时候,请小女生和小男生手拉着手做好朋友,按照一一对应的方式整齐的排列,然后一起上楼梯回教室。

孩子们兴趣都很高,因为每次每个幼儿对应的伙伴都不一样,这样做孩子们也可以很快的安静下来。

有时请孩子一梯一梯的走,有时两梯两梯的走,每次小小的变化都可以引发幼儿极大地兴趣。

在一日生活中,有效的利用过渡环节不仅能够很好地保持班级常规,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避免隐形一日生活的浪费,不仅可以让孩子创造性的使用数学知识,还可以和孩子有效的互动。

(三) 利用游戏和其他领域活动,有效地渗透相关的数学知识

幼儿园数学的学习除了在数学集中活动中学习外,还有一部分出现结合游戏时间开展相关的数学游戏或结合其他领域的活动。

这些重要数学元素虽然不像集中活动那么具有针对性,却凸显数学的生活性,幼儿也喜于接受。

游戏是幼儿最主要的学习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学习方式。

在游戏时间,教师将相应的数学知识融入其中,开展有用又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知识的有用,同时还可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1.丰富地开展有趣的数学游戏,增强孩子的数学兴趣。

游戏是易于孩子接受的学习方式。

孩子天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生活充满了好奇。

喜欢注视、观察、摆弄、发现、探索并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而游戏刚好满足了孩子的孩子的学习特点,教师把握这一特点,开展丰富有趣的数学游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的同时又增长了知识。

晨间活动时,老师组织幼儿玩《敲鼓》的游戏。

老师拿来一面大鼓,孩子们都围拢在大鼓的旁边想敲敲看,老师说:

这面鼓有密码,要破解了密码才能玩,说着就在鼓面上敲了数下,老师问:

有谁知道密码了吗?

一会有小朋友答道,刚才敲了5下,所以大鼓的密码是5。

紧接着,老师又敲了几下,很多小朋友一齐答道:

3。

晨间活动运用生活化的形式组织游戏,给孩子们投放有趣的大鼓,敲鼓游戏在节奏、数量的变化中进行,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都很高,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

2.用数学化的语言描述事物,帮助孩子理解。

学会用数学化的语言简单描述,培养幼儿良好数学习惯。

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也是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的重要内容,同时让孩子在生活中知道语言理解数学的存在,因此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

如:

一天,老师在和孩子的谈话中得知静静很喜欢吃水果,什么水果都爱吃,静静还告诉老师:

“妈妈昨天买了好吃苹果和梨。

”老师接着她:

“有几个苹果和梨呢?

”“6个苹果,啊?

梨几个忘记了。

”可是,下次她就记住了,告诉老师:

“妈妈又买了4个苹果和5个梨,共9个。

在一日生活中,利用孩子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孩子学会用数字表示相应的数量,慢慢地形成一种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的习惯。

这种习惯不仅帮助孩子在生活中巩固数学知识,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还能通过语言的方式准确的感知事物、理解事物。

3.将其他领域的知识概念化,帮助孩子掌握。

知识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人们为了便于学习和理解把复杂的知识系统分成了各个不同的领域。

在幼儿园里面,就被分成了语言、艺术、科学、社会、健康五大领域,虽然划分的领域的知识内容、知识特点都有明显的差别,但是各个领域之间还是有很多交叉的地方。

在幼儿园里,虽然教学领域单列出来,但是在实施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及时的抓住教育契机,将出现在其他领域里的数学知识概念化,引导孩子体会数学,感受数学、掌握数学。

例如:

老师给小朋友讲笨狼的故事,笨狼家里有三人,狼爸爸、狼妈妈还有小笨狼,有一天,狼妈妈打算出门旅游狼爸爸因为摔了一跤没有追上狼妈妈,第二天狼爸爸赶紧去找狼妈妈,家里就只剩下笨狼一个人了。

老师:

请问笨狼家一共有几个人?

第一天笨狼妈妈走后还剩几个?

第二天呢?

引导孩子思考并概括出3-1=2,3-2=1的简单的加法运算。

数学存在在孩子们的活动里、游戏里、生活里,更存在于老师的引导下,很多孩子们常见的事物里都蕴藏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教师适时的抓住教育契机,将其他领域出现的数学内容概念化,在非常规的数学活动中孩子们也能学到有趣又有用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平晓庆.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活动的生活化与有效性2010(9)

[2]蔡冬梅.开展游戏化、生活化幼儿数学教育的策略福建教育2009.12

[3]周榕梅.浅谈幼儿教学教育的生活化策略初等教育2010.6

[4]孙爱平.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思考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9

[5]谢长巧.对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案例评析早期教育2010.7-8

[6]李传江.胡晓蓉幼儿数学生活化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

[7]王晓辉.源于生活的幼儿数学教育学前教育研究2011.8

[8]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发展中心在游戏中构建幼儿的数学教育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

[9]周琴.让数学在幼儿生活中动起来学周刊:

上旬

[10]胡勇军.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11]郝宏.浅谈低年级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俪人.教师

[12]林菁.幼儿园数学教育生活化的五个关键点早期教育.教师版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