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点检定修制在陡河发电厂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0847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点检定修制在陡河发电厂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设备点检定修制在陡河发电厂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设备点检定修制在陡河发电厂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设备点检定修制在陡河发电厂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设备点检定修制在陡河发电厂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点检定修制在陡河发电厂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

《设备点检定修制在陡河发电厂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点检定修制在陡河发电厂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设备点检定修制在陡河发电厂的应用Word文件下载.doc

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是决定企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备管理是企业管理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设备管理,对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活力、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化大型火力发电厂的设备正朝着大型化、集成化、连续化、高速化、精密化、自动化、计算机化、技术密集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由于这些特点,设备在投产后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如停机损失巨大、维修费用与设备投资巨大等,因此,要求有一套与其相适应的现代化设备维修管理方法。

只有现代化设备与现代化维修管理方法结合起来,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才能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业,提高生产效率。

设备维修管理方法随着科技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提高也在不断革新和发展。

在18世纪工业化生产以后长期以来,设备维修主要采用事后维修(故障维修),即设备发生故障或性能下降到合格水平以下的非计划性维修,一般是设备不坏不修,坏了就修。

从20世纪40年代起,设备逐步实现自动化,相应设备维修管理也逐步推行预防维修管理,如我国建国后,学习和实行前苏联的计划预防维修制,以时间为基础,按计划周期表对设备进行维修,是一种强制性维修手段。

在这种维修体制下,发电厂保持了庞大的维修队伍,采用这种维修方式已充分暴露了存在大量过维修现象,维修费用高,综合效率低。

预防维修首先在美国推行,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引进后,吸取了英国综合工程学,中国鞍钢宪法的设备群众路线管理,创新和发展为全员设备维修管理。

它是以点检为基础的维修,制定了严格的点检流程,依据点检发现的设备问题,及时编制和修订检修计划,适时对设备进行维修。

这种维修方式,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

该种设备维修管理方式1985年首先在宝钢自备电厂试行,随着电力行业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全员设备维修管理即设备点检定修制逐步推行。

2设备点检定修制的特点

设备点检定修制是以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并使三方面达到最佳化管理的体制。

该体制下,点检人员既负责设备点检,又负责设备维修管理,点检、运行、检修三方之间,点检员处于核心地位,是设备维修的责任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点检员对其管辖的设备全方位、全过程负责,严格按标准进行点检,并承担制订和修改维修标准、编制和修订点检计划、编制检修计划、做好检修工程管理、编制材料计划及维修费用预算等工作,设备管理全过程应用PDCA方法,实现闭环管理不断提高。

这种体制的最终目标是以最低的费用实现设备的预防维修,保证设备正常经济运转,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发电厂实现设备点检定修制后,改变了沿用多年的传统计划维修设备管理模式,改变了业务流程,主要特点有:

2.1以人为本,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设备管理责任清晰

设备点检制明确了设备管理的全员参与,电力企业的主要管理力量要放在管理设备上,管理、运行、检修三方要树立自己对设备的责任和管理要求,并以点检员作为设备管理的核心,负责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同时提出了以人为本和自主管理的理念,激励员工全员全身心投入设备管理。

全过程管理就是对所有设备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表现在点检活动贯穿在设备的运行、检修、技改以及日常维护的全过程。

实行PDCA循环的同时,对设备进行持续改进,最终达到设备受控、有关技术标准符合客观实际的目的。

2.2管理组织机构精简高效,管理上实行“三方”确认

点检制在设备管理职能、管理层次上要求精练、简洁,要求管理重心下移,把设备管理的全部职能按区域分工的原则落实到点检员,实现设备管理组织机构扁平化。

对于老的电力设备管理体制来说即是把管理科室和车间的设备管理职能合并,在体制上发生根本改变。

点检制要求管理方、运行方、检修方的协调统一,专业间互相协调,实行“工序服从”原则,管理决策符合客观实际,点检员的计划命中率不断提高,突出为生产服务的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在安全、质量各方面强调点检方、运行方、检修方的三方确认制,确认过程中各负其责。

2.3设备管理方法标准化,管理目标明确

点检定修制是一整套科学的管理工程,是按照严密的规程标准体系进行设备管理的。

设备的检修技术标准、点检标准、检修作业标准和设备维护保养标准,被称为点检“四大标准”,是设备点检活动的基本依据,同时建立为贯彻落实“四大标准”相应的管理标准。

在此基础上,规范了点检员的工作行为,要求工作时间标准化、工作方法规范化、工作程序标准化。

点检员工作中实行调查现状、发现问题、制定计划、措施保证、实施管理、实绩分析、巩固提高的工作方法,并要突出点检管理、日常维护、设备的“四保持”、备品备件管理、安计划检修五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点检定修制设备管理的目标是达到设备的最佳状态,实行设备“四保持”,即保持设备的外观整洁、保持设备的结构完整、保持设备的性能和精度、保持设备的自动化程度。

2.4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实现效益最大化

通过设备的日常检查诊断,从中发现设备的劣化倾向,从而预测设备零部件的寿命周期,确定检修项目及备件、材料需要计划,提出改进措施,消除劣化,使设备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和持续、稳定运行状态。

点检-定修是一套制度的两个方面,点检发现的设备问题将随时根据经济性、可能性,通过日常维护、临修或列入小修、中修、大修计划安排处理,减少了大、中、小修的盲目性。

因此,设备点检定修制能够很好地把握解决设备问题的最佳时期,设备管理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就是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有效防止了过维修和欠维修。

同时在应用PDCA循环进行总结、提高、改进设备时,要求点检员运用价值工程等科学管理方法,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体现以效益为中心,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即以科学、合理的最小投入,获取最高的设备经济性、可靠性。

3设备点检定修制在陡河发电厂的应用

陡河发电厂2001年抽调部分运行人员组建点检队,并通过北京正朝公司点检管理软件,实现了设备点检,负责设备振动、温度等指标的测量、检查、收集工作;

数据的分析工作由设备专工负责。

由于运行人员缺乏设备检修知识、经验,使得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设备问题无法明确判断、处理,无法实现设备维修管理责任。

2004年初,陡河发电厂根据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深刻剖析了厂内部体制的弊端,指出了内部体制构成与电力系统体制改革的几方面“不适应”,深刻认识到只有把企业的发展融入到公司和系统的整体规划,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确定了“借鉴兄弟厂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点检定修制”的工作目标。

首先请专家讲课,对点检定修制有了进一步深刻的认识,达到了思想上的高度统一。

经过半年的技术准备,我们完成了《陡河发电厂点检定修管理办法(试行)》、《陡河发电厂点检员A、B(C)角管理制度(试行)》、《陡河发电厂检修维护第一责任人制度(试行)》、《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维修工时管理制度(试行)》、《点检定修设备的维护费用管理办法(试行)》、维修作业标准、点检标准等管理标准,于2004年10月21日,点检员上岗设备点检工作正式运作。

点检工作首先从设备的维护做起,通过点检及数据的分析,设备管理“关口”前移,使设备缺陷得到及时处理,点检员对设备检查到位、信息分析到位、缺陷处理跟踪到位,辅机突发故障率明显降低。

点检员的管理理念逐步转变,设备主人的意识有了提高。

另外,在维护费用的控制上改变了以前直接拨给车间控制的做法,而是将维护费用分解到点检员控制,使维护费的使用、控制更趋于合理。

点检定修制推行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点检定修制管理制度、管理标准不全面,为适应点检制,原体制下的设备管理制度需修改、完善;

二是设备检修、维护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还居于设备计划检修;

三是点检数据分析工作还没有真正形成习惯,分析方法有待完善;

四是由于设备在线测量装置数量少,点检员现场数据采集工作量大,造成设备管理工作时间不足,设备点检内容、标准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

五是点检人员理论知识不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4实施点检定修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4.1设备管理机制建立

设备点检定修制要求设备管理层次简洁,因此,在设备管理机制的建立上要尽可能精简,管理重心下移;

点检员向下作为设备的直接管理者,向上作为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者;

生产设备运行的可靠性、经济性直接反映点检员的管理成效。

建立过程中管理各层面要充分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思想统一。

在实施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初期设备分工时,首先要根据点检人员实际能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管理特长,并结合设备系统及生产习惯,进行设备划分,落实管理责任。

通过点检定修管理的逐步深化,点检人员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对于火力发电厂逐步向单元管理、机、炉主设备(包括驱动装置)整体管理模式过渡,淡化专业分工,一专多能;

即适当打破现有电厂专业划分,机、炉侧辅机电动机、热工测量一次元件等管理由机务负责。

4.2点检人员的选择

点检人员作为设备的管理核心,在人员的选择上一定要慎重。

首先,个人生产工作能力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水平(大专及以上学历)和较丰富的设备检修技能及设备运行知识;

其次,持之以恒的敬业精神,即认真对待、解决设备发生的每件事,兢兢业业工作、和谐友善待人、对事。

4.3设备管理核心定位问题

在新建电厂中,直接采取设备点检定修制管理方式,点检员就是设备管理的核心。

但是,在以前电力体制基础上,逐步发展实施点检定修的企业,在实施初期,需要充分发挥检修、运行、点检及全体职工的作用,首先建立全员管理的意识,通过点检员对设备的掌握、设备管理重心向点检人员的转移和点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设备管理的核心最终为点检员。

这一过程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二至三年或更长时间,过程要循序渐进。

4.4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选择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管理方法正向计算机化、网络化发展,设备的标准化管理需要优秀的管理软件作为基础,因此,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要融合电厂的传统管理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实现基本的管理功能基础上,可以不断扩充、完善。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上不要盲目追求,要力求实用,在简洁、高效中完成设备管理工作。

4.5标准化建设要目标明确

设备管理的标准化就是将设备管理的内容、方法、目标逐步规范形成程序运作,管理界面清晰、管理责任到人,实行制度化管理。

要求我们在制度各项管理制度时,要从管理岗位、管理职能、管理责任全方位考虑,形成详细、完善、可操作、可控、受控的管理。

每项管理制度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值,目标值是可以实现的,并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