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0881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4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岳麓版历史必修2《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教案Word下载.docx

“若不准开厂(手工业作坊或手工工场),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添数十万无业流民,难保其不附从为乱,故只当听其经营,不可扰事。

”这段材料说明当时清政府

A.严禁手工业生产,有利封建统治B.为解决流民问题维护统治,准许手工生产

C.重农轻商的影响,反对手工生产D.为了解决民生问题,鼓励发展手工业生产

8.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

B.1905年,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奥运会的比赛

D.1998年,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9.“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应记载于

A.《汉书·

食货志》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梦溪笔谈》

10.“新人向领袖像和来宾鞠躬,“新人向领袖像和来宾鞠躬,婚礼即告完成”,这样的情景多见于

A.21世纪初B.20世纪三四十年代C.20世纪50至70年代D.20世纪八九十年代

11.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罗斯福新政的哪项措施有关?

A.调节农业生产B.调整工业生产C.整顿财政金融D.实行以工代赈

12.矿产资源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遭到严重的破坏,

下图为德国在山东路矿公司的铜牌,类似的公司给

造成的危害,受影响最大的行业是

A.轻工业B.重工业

C.军事工业D.农业

13.阅读下列材料:

徽州少年林光錀,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

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錀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

材料一林父与林光錀一年生产、生活时间分配表(单位:

天)

人物

生产劳作

其他活动

外出活动

休闲

统计

林父

113(31.8%)

96(27.04%)

29(8.03%)

117(33.1%)

355(100%)

林光錀

308(86.7%)

22(6.2%)

5(1.41%)

20(5.63%)

说明:

①林父的“其他活动”主要包括“打杂”、“做风水地”两项。

②林光錀的“生产劳作”以牧牛为主,占264.5天。

材料二林父一年“外出活动”分类统计表(单位:

项目

走亲戚

往双岭

往重山拕(背)苗竹

挑茶往齐春

往思口买杂货

清华买货

往富村买货

江村打油

往林村买小猪

卖茶

天数

12.5

1

3

4

2.5

2

0.5

材料三林家“生产劳作”时间分类统计表

专项

粮食生产

蔬菜生产

经济作物(茶)

其他

劳动时间(天)

62

11

16

24

113

百分比(%)

55

9

14

22

100

粮食包括禾(稻)、麦、粟、番薯四类,凡与之有关的劳动视为粮食生产活动。

蔬菜、白豆、油菜种植等列入蔬菜生产。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林家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状况,判断出林父的身份并说明理由。

 

(2)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林光錀的生活状况。

(3)在当时,林光錀的人生之路可能面临三种选择:

其一,从事农耕;

其二,经商致富;

其三,科举致仕。

请你就上述三种人生选择中的一种,结合林家状况和时代特点,分析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自主复习】

一、结合旧学案,精读教材,落实课标。

(第四单元)

二、重点问题归纳

1.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有何特点?

取得了什么成就?

2.20世纪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有哪些成功与失误?

3.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4.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有何意义?

【巩固训练】

1.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

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如下政治语汇,请按时间顺序排列①合作社②大跃进③以阶级斗争为纲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③②①

2.新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其中改变了所有制性质的是

①土地改革②农业社会主义改造③人民公社化④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B.②C.①③D.②④

3.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的说:

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下面对毛泽东的这段谈话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对手工业改造还不够彻底B.说明当时右倾错误思想有较大影响

C.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犯了“左”的错误D.工业化建设与群众相脱节

4.农业兴,基础牢;

农村稳,天下安;

农民富,国家昌。

吸取历史经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思路,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新成立后,我国农业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重视农业生产的投资,努力发展农业生产力B.主要致力于改革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C.强调发展农村乡镇企业D.重视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工农业协调发展

5.“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6.仔细观察下图,2001年,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是加入了哪一组织(请用下列组织图片的相应字母表示)

ABCD

7.2005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在以下实现的部分只占总额的9%,将近60%的人口只占不到1/3的商品销售额。

这说明

A.必须要扩大城市消费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还未真正展开

C.扩大农村市场将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D.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带来一定消极作用

8.右图为“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出现图中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③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④实行政企分开的政策

A.①②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9.右图是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的文章。

该文章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

②引发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③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

④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0.下表为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对此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工农业比重严重失调B.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完成

C.困难局面得到遏制,国民经济开始回升D.工农业生产平衡发展

11.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

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

从此,白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这说明①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②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③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④的棉布生产己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12.从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中共十四大,党在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种前进性表现在①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②工作重心的转移③产业结构的调整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3.右图中的现象破坏了社会和谐,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造成严重挫折,导致社会不和谐,主要是由于

A.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浪费不少资源

C.实行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生产关系的变革脱离了生产力的状况

14.1958年,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主要教训是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经济建设一定要快速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

15.“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

……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建立人民公社②鼓励发展个体企业③发展乡镇企业④设立经济特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大改造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了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D.为消除"

左"

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17.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前新经济发展的模式仅有两种典型发展战略模式,即“一五”建设模式和“大跃进”模式。

前者的实质是

A.照搬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B.经济战略是全面跃进

C.注重市场机制D.坚持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

18.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话说:

“我们的方针,应该有秩序的把工、农、学、商、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这反映出当时党和政府

A.要变革生产关系,尽快实现“一五”计划的指标

B.要加强民族凝聚力,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

C.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D.忽视生产力发展水平,片面改革生产关系

19.1982年,美国《时代》杂志把“个人电脑”选为当年的“年度风云人物”,并预言,“家庭电脑有朝一日会像电视和洗碗机一样普及。

在20年后,将会有60%的美国人上网。

”2006年《时代》杂志又把“YOU(你,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其封面注释说:

“是的,就是你。

你控制着这个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

”这反映了

A.《时代》的预言非常准确B.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

C.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网络时代D.网络技术已十分普及

20.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

其发展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人们的衣着服饰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人们服饰着装的特点,并阐释其原因。

(8分)

材料二新成立后人们的衣着服饰

(2)为什么建国初期,列宁装最时髦,而60、70年代军装最流行?

(6分)

(3)90年代的结婚照和80年代初相比,服装和人物表情有什么变化?

(3分)原因是什么?

(4分)

(4)综合以上认识,近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50年前,从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宝座跌落,是被发达国家成本的制成品打败的。

20年前,走上改革开放道路时,正值世界经济进入又一个低成本生产时代,发达国家把制造业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为的是使用更便宜的资源。

——引自清华大学侯若石《机遇还是陷阱》

材料二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

1949年,开启了新的篇章,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

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被发达国家成本的制成品打败”指的是什么?

(2分)

(2)材料二所提“同光中兴”的机遇期指什么?

(2分)丧失这个机遇期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3)新成立后,出现20余年“崭新的历史机遇期”。

未能赢得这次机遇期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

(4)用史实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

(3分)你认为成为一个世界性大国应具备哪些条件?

(3分)

参考答案

1-5:

ADABD6-10:

ABABC11-12:

CB

13.

(1)身份:

自耕农。

(1分)

理由:

林家父子大部分时间都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自给自足;

拥有部分生产资料;

有自主活动(休闲)时间。

(2)生活状况:

绝大多数时间从事生产劳作;

有写日记的习惯(或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或接受了一定的文化教育)。

(3)从事农耕:

有利因素:

有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经验(2分)。

不利因素:

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答出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地主土地兼并、政府盘剥和近代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冲击也可得分)。

(2分)

经商致富:

徽商文化有利于经商;

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林家种植的茶叶等经济作物市场前景广阔)(2分)。

林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商基础薄弱;

政府的限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动荡的社会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制约(2分)。

科举致仕:

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长期记日记)(2分)。

经济基础差(经济不宽裕);

学习时间少(2分)。

1-10:

ABCBDDCAAC11-19:

BAADAAADB

20:

(1)特点:

传统服饰与西式服装同时并存;

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式服装。

原因: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政治运动的推动;

近代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近代工商业发展;

(4分,答出其中两条就得满分)

(2)列宁装时髦原因:

建国初期,把苏联看成社会主义老大哥,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所有领域都在向苏联学习,穿着也不例外。

(3分)军装流行原因:

中苏关系逐步恶化,美苏争霸开始,国际形势趋于紧张。

“文革”时期。

军人在人们心中是最革命的,是捍:

卫社会主义的支柱。

橄榄绿也就成了革命的标签。

(3)变化:

服装时尚,神情浪漫。

(3分)原因:

80年代初改革开放伊始,经济上还不够宽裕,思想上还不够开放;

90年代,改革开放深化,物质生活丰富、思想进一步开放。

(4分)(注:

原因分析不拘泥于答案,只要言之。

有理,均可得分,但不能超过4分)

(4)影响因素:

①物质生活水平;

②思想开放程度;

③社会政治气氛。

21.1)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被卷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机遇期:

西方工业革命扩展,地主阶级洋务派实施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

2分

丧失因素:

地主阶级顽固派和外国资本的破阻挠;

洋务运动未触及封建制度,最终宣告破产。

(2分)

3)因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意识形态对立导致的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长期隔绝;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

中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国情认识出现偏差;

指导思想上犯了“左倾”错误(阶级斗争扩大化)4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