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0890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运营管理北信经管Word文档格式.docx

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并具有确定的特性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13.生产运作系统:

为了达到企业生产经营目的,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劳动者、生产手段、生产对象、生产信息等生产要素结合而成,并按预定的目标、计划和生产技术要求从事产品生产/服务提供的有机整体。

14.生产运作系统特性:

目的性、构成特性、转换特性、环境适应性。

15.生产运作系统功能:

用户对产品的要求

生产/服务系统的功能

品种款式

创新

数量

保持一定弹性

服务

继承性、兼容性

质量

制造/服务质量

价格

降低成本

交货期

缩短制造周期

16.生产运作系统结构:

是系统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表现形式(结构化要素、非结构化要素)。

①结构化要素:

是指构成生产系统主体框架的要素(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生产系统的集成)。

②非结构化要素:

是指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的软体要素(组织、计划、库存、质量管理)。

17.生产运作过程:

转换过程。

组织围绕产品生产/服务提供所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运作活动的过程。

18.生产运作类型:

按照一定标志对企业生产所作的一种分类(目的是根据生产类型的特点采用适合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

19.生产类型分类

·

按产品形态:

提供实体、提供服务。

按产品特性:

通用产品、专用产品。

按工艺特性:

流程型(连续性)、加工装配型(离散性)

按需求量:

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生产(见书表1-2,P4)

20.不同生产类型的管理特点:

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

特点

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生产率高,生产组织简单,但计划要求准确,追求生产连续性。

工作地成批轮番生产几种产品,工作地专业化程度不高,但生产率较高,生产组织较复杂,追求生产均衡性。

生产稳定性差,设备需较高的柔性,生产率低,生产计划和控制复杂。

生产周期短,追求生产柔性。

适用范围

产品稳定,品种少,产量大。

产品品种稳定,品种稍多,每种产量较大。

产品品种多,产量小。

实例

电视机,骑车,化工,冶金等。

服装,家具等。

火箭、轮船制造,定做服装等。

21.生产类型划分方法:

根据工作地专业化程度确定。

步骤:

1、确定工作地生产类型——方法:

工序数目法,大量系数法(k=t/r,r=f/n)。

2、工段、车间和企业生产类型确定——方法:

比重最大原则。

22.生产类型选择(产品——工艺矩阵):

23.产品寿命周期:

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分界点是根据产品销售情况.盈利情况以及市场情况综合面确定的,但最重要的定量指标。

产品的销售增长率=(T+1期销售收入-T期销售收入)/T期的销售收入

24.产品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

投入期的特点:

废品多,市场需求少,广告费多,获利。

成长期的特点:

销售额增大,需求增大,质量提高,成本下降,利润高。

成熟期的特点:

市场需求饱和,广告推销费大,成本下滑,利润下降。

衰退期的特点:

技术老化,新产品已替代,总销售额和利润都下降。

25.改变生产类型途径:

发展专业化和协作化;

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和通用化;

工艺过程典型化;

定货管理。

26.使命:

指企业组织存在的原因和基础,是由该组织的业务性质所决定。

使命的实质是从事什么。

27.战略:

它是指运筹帷幄的谋划,统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决策,基于组织的使命。

28.目标:

它是指企业组织要达到的预期标准,目标是使命的体现。

29.策略:

它是用来完成战略的方法和措施,策略比战略更具体,策略的实质是如何做。

30.运作:

运作战略面较窄,主要涉及组织内各运作方面。

31.使命、战略、目标及决策之间的等级关系如下:

32.运作战略内容:

①产品选择②生产能力需求计划③生产设施④技术水平⑤协作化水平⑥劳动力计划⑦质量管理⑧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⑨生产组织。

33.生产率、竞争力和战略:

生产率与资源有效使用相关,竞争力与一个组织与同类组织在市场上竞争的优势程度,而战略则影响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的计划。

34.生产率=产出/投入

效率和生产率的区别:

效率是指给定资源下实现产出最大;

生产率是指做到全部资源的有效利用。

35.竞争力:

是决定组织发展壮大.生存或失败的重要因素,组织之间在很多方面存在竞争。

组织的竞争优势体现以下方面:

价格、质量、产品或劳务的差异、柔性、时间的差异。

36.竞争策略的制定:

①确立竞争重点:

成本——低成本

质量——高设计质量/恒定的质量

时间——快速交货/按时交货/新产品开发速度

柔性——顾客化产品与服务/产品与柔性

竞争环境发生变化竞争重点的转移和改变

②制定竞争策略:

抓住竞争优势,坚持自身的强项。

37.产品战略决策:

产品战略决策决定企业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引进、现有产品的改良或改组以及过时产品的淘汰。

产品策略与产品寿命周期的关系如图示:

早进晚出:

大批量,低成本。

早进早出:

开发能力强,转产灵活。

晚进晚出:

开发能力弱,制造能力强。

38.产品竞争决策(如何确立强项即竞争的重点):

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按时交货、保持柔性。

 

第二章新产品研究与开发R&

D

1.科研工作分类: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研究类型

目的

内容

成果

基础研究

寻求真理,扩展知识

发现新事物新现象

论文

应用研究

新知识应用的可能性

探求基础研究的可能性

论文或专利

开发研究

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

运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从事产品设计.试制工艺的改造等

专利设计书图纸样品

2.R&

D活动与产品创新:

①R&

D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R&

D是对企业未来的投保。

②目标:

不断创造出能够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的新产品。

③R&

D领域选择:

--向原有市场推出新技术的产品。

--将利用原有技术的产品打入新市场。

--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打入新市场。

--利用现有技术开发多品种拓展市场。

④产品创新:

D活动与产品创新是互相促进的。

D活动是产品创新的前提,它拉动企业产品创新的发展,而产品创新又推动R&

D活动开展。

3.新产品:

是指在产品特性、材料、原理.结构.性能.材质.用途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具有新的改进或新创造的产品。

当然,新产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它具有独创性、先进性。

4.新产品分类:

新产品、改进新产品、换代新产品、本企业新产品。

5.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必要性:

①产品生命周期规律的必然反映。

②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的要求。

③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

6.企业研究与开发战略:

企业研究与开发战略是指导开发活动的基本思想、

方针。

是由企业经营的基本目标决定。

三种战略:

进攻型战略、追随型战略、折中型战略。

内容:

目标设立、新事业领域选择、研究开发方式的选择、研究开发规模和费用范围的决定。

7.新产品开发的动力模式:

8.不同时期开发策略:

引入期(产品创新)、成长期(工艺创新)、成熟期(服务创新)、衰退期(产品退出决策)。

9.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程序:

10.软件项目出现的典型问题:

缺少用户的参与、需求及其说明不完整或经常变更、项目得不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技术能力不足或对新技术不熟悉、资源投入不足、预期要求过高、项目目标不清晰、人员配合存在问题。

11.项目成功的原因:

用户参与或与用户有良好的沟通、高层管理者支持和主动关心、需求得到清晰的描述、计划符合实际、项目进行具有可见性、人员能够胜任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是可以达到的、对可能遇到的风险做了分析、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12.产品设想:

人们对某一种潜在需求和欲望,用功能性的述说加以勾画和描述。

包括产品原理、构造、材料、工艺过程等多方面设想。

13.刺激产品设想形成的方法:

品质分析、需求分析、关联分析、趋势分析、群体创造力。

14.影响产品选择的因素:

企业任务,企业专长。

15.产品设想筛选方法:

初选(不合企业目标的、不合企业资源)、精选(定性问题定量分析)。

避免误舍和误用。

16.新产品开发与设计:

确定整个产品的结构和规格要有生产运营的观点。

产品设计要求:

社会发展的要求、经济效益的要求、使用要求、制造工艺要求。

产品设计程序与内容:

初步设计、最终设计。

在不同阶段控制和管理:

评审、验证、确认。

17.新产品生产准备:

包括工艺设计、工夹具设计和技术文件准备等、以及批量试制;

编制生产技术准备计划。

18.新产品生产:

新产品在使用中发现新问题,对新产品改进设计。

19.稳健设计:

在恶劣环境下能实现其设计功能,产品的设计越稳健,其耐久性就越好。

田口方法(三阶段设计):

基于稳健设计,包括系统设计、参数设计、公差设计。

20.并行工程方法:

从产品开发的初始阶段开始,就由开发设计人员、工艺技术人员、质量控制人员、营销人员,有时甚至还加上协作厂家、用户代表联合工作,各项工作同时并行。

21.顺序(串行)开发过程:

22.并行工程的开发过程:

由于产品设计各阶段的工作是互相影响的,因此并行工程开发过程要求企业各有关部门在开发的整个过程加强联系,参与每一阶段的工作。

运用并行工程开发产品需要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是由包括用户、供应商在内的各部门人员参加的工作小组。

并行工程实际上是在摈弃传统的劳动分工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模式、当然,这种工作模式的使用还需要一些技术支持,例如,如何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合成,如何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输等,这些都是并行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23.服务性活动的分类:

24.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特征:

制造业

服务业

产出有形、可储存;

产出的一致性高;

产出质量易度量;

生产率易测定;

过程无顾客参与;

响应需求周期较长;

生产与消费分离;

点辐射面较大;

产出无形、不可储存;

产出的一致性较低;

产出质量难度量;

生产率难测定;

过程有顾客参与;

响应需求周期很短;

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

点辐射面呈两极表现;

25.产品设计与服务设计区别:

更注重无形的因素、服务提供的同时性、没有存货、从顾客角度更“透明”、某些服务业进入和退出较容易、便利性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26.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是基于服务策略选择。

它包括四个因素:

确认目标市场、服务概念(怎样做才能与众不同)、服务策略(提供什么服务)、服务过程系统(采用什么样的过程,使用什么样的员工和设施来完成服务)。

27.服务设计的两个关键:

服务要求的变化程度,顾客接触服务系统并渗透到传递系统的程度。

28.服务设计指导原则:

按统一而容易理解的标准设计、服务系统能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检查与考核指标设计方便顾客。

29.服务蓝图主要步骤:

①划分各道程序的分界限②确定所包括的步骤并描绘它们③准备主要程序步骤的流程图④指出可能出现故障的地方⑤建立执行服务的时间框架⑥分析利润率。

第三章生产系统设施选址与布置

1.厂址选择与设施布置的意义:

关系到生产成本、投资规模、产品质量、建设速度、职工生活条件、职工劳动条件、相关产业链作用。

2.设施选址影响因素:

①自然因素(地理、气候、资源环境等条件);

②经济因素(原材料与产品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条件、融资条件、信息、产业关联度、生产与技术协作条件,等等);

③政治因素(政局是否稳定、法制是否健全、税赋是否公平);

④社会因素(文化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生活习俗治安状况、基础设施条件)。

3.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决策因素考虑侧重点:

制造业-----生产成本。

服务业-----市场容量。

4.厂址选择的原则:

有利于输入:

供应方便,劳力充裕,能源.资源

有利于输出:

靠近目标顾客群销售与服务方便

有利于效益:

政策.税收.地价.

原料利用系数=(耗用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δ

若δ>1:

选择供应原料的地方

若δ<=1:

选择靠近销售近的地方

有利于生态:

环境能吸收

有利于战备:

核电站污染源不能投在城市

5.厂址选择的方案:

决策者在选址规划时通常会考虑以下三种选择方案。

①扩展现有工厂(有足够空间,商业销售中心);

②新建地点(必须进行量-本-利分析);

③保持现有,增加新地点(如同一条商业街,零售业经常如此)。

6.厂址选择的程序:

①确定选址的总目标,如产品效益最大;

②收集新建厂的有关资料(规模、能力、三废、工艺流程等);

③识别选址的重要因素;

④初步筛选;

⑤收集目标地区的资料(运输、基础设施、气候等);

⑥评价各目标地区,选择厂址所在区域;

⑦综合分析确定具体厂址。

7.厂址选择的方法:

因素赋值法、盈亏平衡法、线性规划法、重心法。

(计算,看作业)

8.布置决策的必要性:

无效率的运作、意外事故、产品或服务设计上的改变、方法或设备的改变。

9.设施布置的原则:

为生产经营服务、最短距离、单一流向、立体、安全、弹性。

10.设施布置的基本类型:

——工艺专业化原则布置。

是按生产工艺特征安排建立生产单位或设备的方法,亦称功能性布置。

特征:

以工艺为核心布置设施、实施生产的方式。

优点:

应变能力强,有利于实行专业化管理。

局限性:

生产组织工作复杂,生产成本相对高,生产效率相对低。

——对象专业化原则布置。

是按产品(或服务)制造(或提供)的工艺流程安排生产单位或设备,亦称产品生产线式布置。

生产效率相对低,生产周期相对短,生产成本相对低,生产组织工作相对简单。

应变能力弱,操作单元的故障对整体系统的影响大。

——混合布置。

在一个生产单位内既有对象专业化单位,又有工艺专业化单位,称为混合布置。

成组技术是按照产品或者零件在某种特征上的相似性把它们分组归类,然后在不同的设备群上进行加工的一种方法。

以成组技术为基础布置设施、实施生产的工艺方式。

——固定布置。

加工对象固定在一个位置,生产设备移动到要加工的产品处,而不是产品移到加工设备处,此布置方法称固定布置。

特点:

作业活动固定在某一位置,作业人员携带工具和设备到现场作业,作业对象的数量相对较少且大多为体积庞大,不易移动。

11.工艺专业化的布置方法:

物料运量图法、作业相关图法、从至图法、线性规划法、计算机辅助布置。

12.仓库布置:

订货次数、相关性、通道数量等。

13.零售店:

单位面积的净收益达到最大。

设计行走路线、商品陈列。

14.仓库布置遵循的原则:

在充分利用存储空间的同时维持尽可能低的物料运送成本。

(物料运送成本是指与物料运进、储存和发送相关的所有成本,包括:

人力、设备、材料、检查、保险和折旧等费用。

15.服务业零售布置的原则:

追求最大的单位面积利润,考虑服务内容对服务设施的要求,考虑服务设施构成的环境,对顾客和服务人员的影响。

第四章流水生产线组织

1.流水生产的特征:

流水线固定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

工艺过程是封闭;

各工序的生产能力比较平衡;

各工序严格按照规定的节拍生产;

生产过程具有高度连续性。

2.流水生产的优点:

平行连续、协调均衡;

有利于机器设备和人力的充分利用;

缩短生产周期;

缩短运输路线,在制品少;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3.组织流水生产的条件:

产量足够大、产品结构与工艺相对稳定、工艺过程可划分为简单工序。

4.组织设计的内容:

①节拍②设备负荷率③工序同期化④工人配备⑤输送方式设计⑥流水线平面设计⑦编制流水线标准计划图表。

5.节拍——流水线上连续出产相邻两个制品的时间间隔。

6.工序同期化:

工序同期化是利用各种可能的技术组织措施调整或压缩各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使它们等于或与节拍成整数倍关系。

7.流水生产线平衡应按以下原则进行:

①不违反作业先后顺序;

②工作地的单件作业时间不大于生产节拍;

③使工作地数尽可能少;

④先分配后续作业数多的作业;

⑤先分配后续作业时间长的作业。

8.可变流水线特征:

流水线上加工的产品有多种,而且结构与工艺上相似;

每种产品轮番在流水线上生产;

当更换加工对象时,设备需进行小的调整。

(可变流水线的设计程序与单一对象流水线基本相同,但节拍和设备数量的计算有改变。

9.混合流水线与可变流水线的区别:

多品种混合流水线与可变流水线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成批的生产完一种产品后转入另一种产品的生产,而是组织各产品相互交替生产相间地生产产品。

10.混合流水线生产组织的原则:

生产平准化。

(生产平准化是指在同一流水线上,相间生产多种产品,并做到产量、工时上均衡.)

11.在流水线上进行混流生产时,重要解决产品的加工顺序的问题,解决方法是生产比倒数法。

(生产比倒数法——从各产品计划产量中找出最大公约数,计算各产品的生产比倒数,再按一定的规则确定生产顺序。

第五章综合生产计划

1.企业生产能力:

从广义上讲,是指设备能力、人员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总和。

2.生产能力:

主要指设备能力和人员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生产组织技术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中的固定资产和人力资源所能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质量产品的最高数量,或者所能加工处理一定原材料的最大数量。

3.生产能力分类:

设计能力、核定生产能力、计划能力。

4.

5.影响生产能力的因素:

生产中的设备数量和生产面积。

生产中的设备效率和人力资源中劳动者的科技水平与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

固定资产工作时间。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6.提高生产能力的方法:

①提高设备的时间利用——增加有效的时间利用,减少无效的时间消耗,保持机器的完好状态,减少返工的现象。

②加强人员的培训教育,从劳动纪律、劳动组织方面,提高生产效率。

③临时性增加能力……加班加点、业务转包。

7.有效利用生产能力的方法:

①均衡利用生产能力——不同的需求的产品搭配生产。

②使用最佳的产量规模(盈亏平衡考虑)。

8.短期能力计划:

短期能力计划的任务是把能力核算细化到短期计划内生产的产品或零部件所需要的总工时(或称为负荷),并与计划期内的实际生产能力(人或设备的有效工时)进行比较,做出决策,按期生产或推迟计划内完工期以符合生产能力的要求。

9.能力与负荷的平衡:

进行设备负荷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发现生产任务与生产能力之间的不平衡状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地使计划任务落实和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利用。

10.调整方法和原则:

①短期调整:

针对作业计划的一种应急调整方法(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利用外部资源方式、利用库存调节)

②长期调整:

根据长期计划中的产品品种或生产量的目标,为保证相应人员和设备能力所进行的调整。

(生产能力小于市场需求,通过技术改造等措施扩大生产能力,称为扩张型生产能力计划。

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则要考虑开发新产品以充分利用能力。

11.生产计划系统:

包括预测、需求管理、中期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能力计划,以及生产计划控制等在内的复杂系统。

主生产计划:

是生产计划的核心,是所有短期生产活动,包括材料采零部件外协、制造和装配活动的依据。

主生产计划的期限一般为季度或月度。

理想情况主生产完全依据订货合同来编制,必要是可以考虑一部分预测的需求。

物料计划:

是根据产品结构将主生产作业计划展开为详细的材料需求、零部件生产及外协外购计划,解决什么时间,需要什么,需要多少的问题。

短期作业计划:

根据零部件生产计划,具体规定每种零件的投入时间和完工时间,以及每台设备上零件的加工顺序。

能力计划:

对短期零部件生产计划进行任务与能力的详细平衡。

生产控制与反馈:

任务是将生产过程的状态信息,如加工进度、库存变化、设备故障、出勤情况、质量问题等及时反馈,以便计划等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计划的实现。

12.计划指标:

①产品品种指标:

生产什么、品名、规格、型号、种类数等。

②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应该达到的质量标准。

③产品产量指标:

生产多少产品。

④产值指标:

商品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出产的可供销售的产品价值);

总产值(企业在计划其内完成的以货币计算的生产活动总成果的数量);

净产值(企业在计划期内通过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

⑤出产期:

按期交货确定的产品出产期限。

14.生产计划编制:

①需求分析:

包括需求预测(定型产品),用户的订货(异型产品)。

它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需求预测准确生产能响应市场,预测不准确,造成库存积压。

②统筹安排。

③综合平衡分析(生产能力、原材料、协作件、燃料、动力、资金)

④讨论修正,批准实施。

15.滚动式计划方编制法优点:

生产计划具有动态性、应变性与严肃性;

按期滚动生产计划,保持了生产计划的衔接,使生产具有连续性与稳定性。

16.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①盈亏分析法——通过盈亏分析,可以确定产量;

也可以确定品种。

先定出各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保本点),再比较各种不同产品的边际贡献,以此可以确定多品种产品的生产顺序。

②收入利润顺序法——收入利润顺序图就是按照生产的各种产品按销售收入和利润排序,绘制成顺序图,以便直观分析。

17.

①处于斜线下部的产品

特点:

利润收入的排序大于销售收入的排序

策略:

在生产能力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扩大产品的产量。

②处于斜线上部的产品,

销售收入的排序大于利润收入的排序,

1)新产品,处于导入期,销售收入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