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111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1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半月谈第21期Word下载.docx

秋粮三看管建涛王猛杨成军

[科教卫生]

中国叩开空间站时代大门

[转型期社会道德观讨论“敬老爱老”之我见]

二奶奶的“老来难”张影

三个舅舅,三种态度周永伟

投其所好朱桢的

[校园话题]

怎么看吃亏苏娅

[在基层]

陪读母亲的苦与乐晏国政

新农合“一卡通”王勉颜园园

[社会管理看创新]

泰兴:

农村治安管理新探索张建荣张宏生张伦

新泰:

平安协会构建维稳新机制王海鹰

乌鲁木齐天山区:

暖民心促稳定番莹

楚雄:

“大调解”促“大和谐”关桂峰

[百事咨询]

村委会有罚款权吗

“异地养老”医保如何报销

[读者之页]

警惕开发建设损良田“命脉”

[本刊消息]

2011年度“中国社会建设创新奖”推选活动在京启动

[国际时事]

欧债危机难说再见尚军

“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唐继赞

从突尼斯制宪议会选举说开去余国庆

新兴经济体的两难处境明金维

半月大事王鹏权郑明达

小测验

 

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民情、民心、民意。

——10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南开中学和师生交流时说

文化产出的主要是“精气神”。

投入100元,其产出的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很可能远不止300元、500元,甚至难以用钱来衡量。

因此,政府的投入是有意义的。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10月17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如果哪一天我走了,一定替我安顿好班上的学生。

——48岁的湖北省代课老师谭定才在偏远乡村坚守25年,即使双腿瘫痪,仍拄着拐杖坚持代课今年9月,因病情不断恶化,他请来木匠打了一口棺材,含着泪这样嘱咐家人。

解决质量问题才是关键。

如果不能生产质量过关的商品,政府给你再多的钱,也是死路一条。

——10月25日,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获得“2011年度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时这样说

在中国政府以及全社会极大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时,沃尔玛顶风违法经营,涉嫌欺诈,是目无中国法律,对中国人民的不尊重。

——近日,沃尔玛在重庆又将普通猪肉冒充绿色食品猪肉销售。

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负责人10月29日这样表示

宁可杀牛也不给雀巢交奶。

——黑龙江双城雀巢公司长期垄断着双城市每日所产的1200吨鲜奶,并且通过各种途径克扣奶农,以降低成本。

10月24日,双城市一位奶农这样说

将来这趟火车通了,我可不敢坐。

——吉林省白山市一个总投资23亿的重要铁路项目,竟被层层转包、违规分包给一家“冒牌”公司和几个“完全不懂建桥”的包工头。

本应浇筑混凝土的桥墩,竟被偷工减料投入大量石块。

10月20日,一位施工者如此直言

编辑:

王鹏权郑明达

让生活引领生活

苏北

文化是产业,文化也是民生,文化更应是价值、

社会的价值建设从哪里进步?

人们在寻找:

诚信,慈善,爱心;

人们在自省:

自私,冷漠,暴戾;

人们也在努力求解:

法治,教育,信仰……

我更看重的,是发现、呵护、张扬日常生活中的美好、善良、坚韧,还有对生活满腔的希望、信心和热爱。

确实,市场经济的洪流,波波冲击着社会生活的堤坝;

个体欲望的解放,时时拷问着人们心底的良知。

但是,我们不能忽略:

每一天的生活中依然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传递着淳朴深厚的人性温暖,在续写着美好善良的人生故事。

两岁女孩突然从10楼高空坠落,杭州市区一位过路女子毫不犹豫冲过去徒手抱接,手臂瞬间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

一位来深圳打工的19岁女孩,街头一吻挽回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湖北一位大二学生为了挽救病人生命,放弃了学校的期末考试去北京义捐骨髓……看一看他们,都是一些平凡的人物,平凡得就像广袤原野那一丛丛野花,就像秋日清晨那一滴滴露珠。

但在人们心中,他们就是“最美妈妈”“最美少女”“最美大学生”…,.

他们的内心是朴素的,他们的世界是丰富的。

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

在价值的每一处追寻中,都可以听到他们的故事。

诚信意识、志愿精神、工作伦理、人伦亲情、道义关怀、奋斗信念、奉献品格……还有他们甘冒种种风险,超越一己私利,对丑恶现象的抗争,对腐败行为的监督.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对公共事业的奋斗,无不显示着公民的意识,无不闪耀着道德的光芒。

在生动、斑斓的生活图画中,他们展示着人性的无限丰富性和德行的无限可能性。

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去行动;

只要你行动,你就拥有了更丰富的生活意义。

特别可贵的是,这种德行在他们而言,就是一种生活的日常,就是一种人生的本真,就是一种信仰的自然、他们的语言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总要有人去帮助”,这是“举手之劳的善良”。

维吾尔族大叔阿里木,以烤羊肉串赚钱为生,同时还用卖烤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地球村”创始人廖晓义,投身偏僻乡村,和村民一起兴建乐和家园,圆就重塑生活方式、探索城乡统筹模式的乡建梦想,还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走出城市走出校门,把理想和青春、知识和希望播撒进大山深处、贫困村寨。

为什么他们要这样选择?

因为其中有他们信奉的真,向往的善,追求的美。

他们被生活吸引着、感动着、激励着,然后,他们将这种吸引、感动、激励加倍回馈给了生活,奉献给了社会。

他们温暖着他人,也美化着生活;

他们感动着中国,也改造着社会。

他们是草根英雄,是民间楷模,是乡土善人。

他们以自己朴素的道德自觉和积极的生活实践建设着社会共有的精神家园。

每一个人的心底都有善的蕴藏,都有善的向往。

每一个平民百姓演绎的人间大爱的故事,一经网络、媒体的发现、报道,都会引发一次社会的聚焦,激发一种震动的效应,带来一串爱心的接力。

何处寻找真精神?

在乡土,在民间,在草根。

这是社会向善之心热切的呼唤,也是公民道德意识苏醒的自觉。

正是在日常化的高尚中,在普通人的坚守中,我们经历着一次次人性的观照,一次次灵魂的撞击,一次次文化的启蒙。

一点点星火,交相辉映,照亮了我们头顸上那一片辽阔的道德的星空。

如何在文化的支撑、引领中,让这些人和事传播更加深远?

让这种善和爱焕发更大力量?

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

我们自应从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去开发它的内涵,从开放的域外现代文明中去感受它的气息,我们更须从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去探求、发现宝贵的道德资源,从生动的大众实践中去积累、释放深厚的价值能量。

它同样显现了中华文化的根深,同样闪耀着现代文明的光泽。

同时,民间的爱心,草根的道德,也须激励,也须呵护。

激浊扬清,惩恶扬善,这就是激励:

全民信用体系的构建,党内廉政制度的创新,社会公平正义的坚守,公民权利义务的明晰,这就是呵护。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中国共产党人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我们每一级党政干部,自应走在文化建设的前列,肩起文明进步的旗帜,自应像当地群众称为“草鞋书记”“百姓书记”的杨善洲,“把群众当父母,视乡亲为爹娘”的李树森,“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好事,这是对我生命最好的延续!

”的文建明,以自己优良的官德、领先的形象、满腔的深情,去奉献自己的赤诚,践行自己的誓言。

这是对百姓道德文明最真切的导向、最有力的动员和最直接的提升。

让生活引领生活,让平凡升华平凡,让希望点燃希望。

在文化强国的征途上前行

本刊记者何晏姜磊

编者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又繁荣作了研究部署,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这是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叱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

这组本刊特稿将从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文化体制改革三个方面,专题解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发展进步,必须有自己的战略目标。

善于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具有感召力的目标,并团结带领广大人民为之奋斗,这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

这一目标,准确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是全会的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

文化强国:

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而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中国已经是文化资源大国和文化产业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

”当代中国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宋月红研究员表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回答好“走什么路”“朝什么目标迈进”这个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意义重大。

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仅要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力量,还要有强大的文化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活力大大增强,同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动,一个多元的社会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我们碰到的一个难题。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告诉记者。

“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艰巨。

”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说,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只有繁荣我们的文化,才能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李君如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是新阶段有许多难关需要我们去攻克,有许多社会矛盾需要我们去化解。

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一种精神的动力和智力的支持。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用文化来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让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宋月红强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和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任务之一。

这种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不仅体现在人民群众对于基本文化权益的日益重视上,也体现在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文化需求的期待上。

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的背景下,我国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性也就愈发体现出来,加强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日益成为新形势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已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目标。

在这个基础上,从国家层面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符合我国实际,符合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有利于凝聚各方面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央表示,考虑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要与国家现代化战略部署相联系,十七届六中全会没有提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而是强调全党全国要共同努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一脉相承的文化建设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工作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

与此同时,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李君如表示,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前,党中央曾经有过两次全会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第一次是十二届六中全会,当时解决的重点问题是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的同时,要不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不是仅仅抓教育、科技、文化建设,包不包括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当时召开中央全会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次是在十四届六中全会,这次会议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是我们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怎样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第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李君如说,十七届六中全会是中央第三次研究精神文明建设问题,这次的重点是文化建设问题。

十七届六中全会讲的“文化建设”和十二届六中全会、十四届六中全会讲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来说的,而文化建设是相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而言的。

“十七届六中全会研究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问题,具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就是怎样通过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时,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李君如强调,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思路是一脉相承的。

赵涛说,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鲜明回答了事关我国当代和未来文化发展的重大命题,意义重大而深远。

向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奋进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抓紧推进当前紧迫的工作,又要对长期战略目标作出谋划。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十七届六中全会既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长期战略目标,着力点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重点任务上,努力做到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

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汪玉凯说,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明确而清晰。

汪玉凯强调,我们一定要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

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宋月红说,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首先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同时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宋月红说,2020年我们要实现的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目标体系。

受访专家强调,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

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出发,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健全领导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增强领导文化建设本领。

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如果说69年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文化为什么人服务”这一重大立场上实现了理论突破,那么十七届六中全会,则在文化改革发展“该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的战略上指明了方向,既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也呈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

毫无疑问,这些重大部署和重要成果,将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文化强国的目标奋进,我们坚信,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然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兴国之魂

本刊记者王鹏权郑明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

围绕这一问题,半月谈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文化强国的价值支撑

记者:

自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直受到社会关注。

五年后,中央又将其上升到兴国之魂的高度,其中有哪些深层次的考虑?

孙伟平(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副所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更好地前进、发展的文化基础。

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样化,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在给社会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种种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偏差。

相对统一的价值观是社会群体或组织的黏合剂,是社会认同的基础。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凝聚全国力量,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

近年来,社会道德问题引起人民群众的极大关注与不满。

我们需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道德规范,把正确的观念传递给人们,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规范,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

侯惠勤(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

正如《决定》所论述,新时期,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在全社会形成健康的、多样化的文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我们该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内在联系呢?

郭建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动力、行为规范方面形成了相互联系、有机配合的系统。

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引导性,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引领各种社会思潮。

二是整合性,既包括优秀的文化传统,又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

三是包容性,即不断吸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在实践中创新发展。

四是适用性,既是人民大众的思想引领,又可以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规范和行动自觉,体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指导思想是不行的。

当前我国如何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孙伟平:

信仰和理想是人的“主心骨”,在人的精神活动中居于统摄地位。

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反映出“信仰缺失”的严重危害。

因此,我们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凝聚和团结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尤其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坚定信仰,树立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历史任务而不懈努力,扎实做好每项工作。

如何通过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整个民族的创造力?

葛晨虹(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爱国作为一种强烈的情感,是各民族之间友爱相处的凝聚力量,使中华民族融合成为一个亲密团结的统一整体。

这种情感,使得相关社会成员具有对国家、民族命运和前途的高度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爱国主义精神来支撑。

侯惠勤:

我们应当继承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的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

《周易》云: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前者体现了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精神;

后者体现了以人为本、海纳百川的人文道德精神。

这种思想品格正是中华文明几千年血脉不断、生机勃发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出现的社会道德问题令人警醒,人们普遍对核心价值观产生了强烈的期待。

请具体谈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领性。

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社会的道德选择和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和规范具体说,“八荣”中的“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可视为“立人之本”,是我们实现个人价值的根本依托;

“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可视为“成人之路”:

“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可视为“做人之道”:

“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是“律己之规”,是人的自强不息和自我完善的不竭动力。

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对历史、对人民的责任,和个体的荣辱廉耻紧密相联,深深地刻在每个人的灵魂深处,以此提升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形成国家发展、民族前进最深厚的内在动力。

核心价值贵在践行

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是使其具体化、通俗化、大众化,让人民群众切身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约束力。

请问:

在这方面,有什么建议?

郭建宁: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从基本规范抓起,从具体事情做起。

为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和落实,要实现三个转换:

一是从理论体系到格言警句,使之短小精悍、朗朗上口;

二是从理论界走向人民大众,使普通民众都能了解和把握;

三是从知到行,使之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生活规范和行动自觉。

要立足信息社会的特点,破除各种陈规陋习,建立一套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生产和创新机制。

要消除专业和业余之间的陈旧界限,真正激发大众的文化创造力。

就主流文化、主流价值观建设来说,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形式过于单一、枯燥、呆板的问题。

学习《决定》可以看出,中央的部署非常具体,尤其是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要求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

怎么看这些具体措施?

这恰好说明了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授、口号宣传上,而要注重实践效果。

我们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道德宣传活动,也需要不断推出模范人物,更需要每个共产党员和公民个人自觉地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共同引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同时,要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以长效机制增强道德领域的外在约束力。

最终将“要我学雷锋”变为“我要学雷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

文化体制改革驶入快车道

本刊记者高远至郑明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接受采访的专家们表示,这意味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将驶入快车道。

加大改革力度,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基础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觉醒,形成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