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267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 测评综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格式.docx

“归根结底,就是金钱在起作用。

”检察院侦查员说。

D.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项,渐入佳境:

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

形容对象错了。

D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份调查显示,“春节恐归”的理由除了传统的经济、事业、婚恋等压力外,还有假期短和组建家庭后回农村过年不适应等因素使一些人春节不愿回家。

B.福利院真诚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关爱被弃儿童,然而,需要提醒的是,由于大批人员的涌入,会对这些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

C.今年全国扶贫工作会议提高了扶贫标准,这意味着将有更多低收入的人被纳入国家扶持与救助的范围,城乡分割的社会救助制度从此将趋向一体化。

D.中老缅泰四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以来,四国加强了国际执法合作,及时妥善处置了各类突发情况,保障了航运秩序,保护了各国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A项,句式杂糅,去掉“使一些人春节不愿回家”。

B项,成分残缺,“会对这些儿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没有主语,删掉“由于”。

D项,搭配不当,“保护”与“安全”搭配不当。

C

4.(2014·

课标全国高考Ⅱ)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

      ,       ,       ,       ,       ,       ,马已经成为力量与神奇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

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

④作为六畜之首

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

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D.⑤④②③①⑥

⑤是总领句,引起下文;

④②总体阐述马的地位及影响;

③具体说明马的影响;

①“还”表明此处是紧承上句说明马的影响;

⑥中的“也”表明此举是对上文的补充说明。

二、应用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

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

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来。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

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来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者应用程序。

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

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或者ipad上,任何图标再不会摸起来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来更加费劲些。

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还缺少一样元素:

力感。

美国科学家伊德·

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来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

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

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

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

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

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

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

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

科学之谜》

2013年第1期,有删改)

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才可能以假乱真。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第一段中说:

“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A项属于夸大其词。

A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光滑些。

设计者可以用这个效应来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来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B项,因果倒置,原文是“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A项,“毫无差别”过于绝对,原文是“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B项,张冠李戴,末句中“水平方向”应为“垂直方向”;

C项,强加因果,无中生有。

三、文言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固字孟坚。

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

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

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

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

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

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

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

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自为郎后,遂见亲近。

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

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

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

固议曰:

“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

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

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

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

设后北虏稍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

固后以母丧去官。

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

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修呼韩邪故事,朝见天子,请大使。

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

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

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选自《后汉书·

班固传》,有删改)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除:

铲除。

B.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涂:

通“途”。

C.方复求为交通交通:

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D.固奴干其车骑干:

冲撞、冒犯。

A项,除:

授予官职。

9.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A项,助词,无意/代词,表原因;

B项,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名词,适宜的位置;

C项,代词,表第三人称领属关系/副词,表祈使语气;

D项,介词,趁机。

10.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性情谦和,年少有才,博学多知,善写文章,受人景仰。

B.班固子继父业,潜研“前史”,虽经坎坷,终成前所著书。

C.班固富有远见,遇事能够权衡利弊,善于进谏,以理服人。

D.班固因连坐被免官,后得昭雪平反,最终因家奴连累致死狱中。

D项,“后得昭雪平反”不合原文,无中生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阅读理解(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

(4分)

(2)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

(3)畏宪不敢发,心衔之。

(2分)

(1)注意“诣”“阙”“具”的意思。

(2)注意“无常”“因”“交接”的意思,补出“不与交接者也”的省略成分。

(3)注意“发”“衔”的意思。

(1)于是急驰至京都赴皇宫向皇上上书,得到皇帝的召见。

(班超)全面细致地说明了班固所著书的内容意义。

(2)虽然屈申没有定规,所凭借的只是时势不同,但是从来没有拒绝放弃,不和他们打交道的。

(3)(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

九岁时能著文诵诗。

长大后,就博览古籍,诸子百家的言论,没有不刨根究底的。

(他)性情温和宽容,不因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许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

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任用亲戚为骠骑将军辅佐政务,打开东阁之门,广纳英雄。

当时班固只有二十岁左右,写了陈述意见的文书劝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

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

班固以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备,于是潜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

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狱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书全部取来。

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署审核拷问,而不得自明实况,于是急驰至京都赴皇宫向皇上上书,得到皇帝的召见,(班超)全面细致地说明了班固所著书的内容意义,而(这时)郡府也把班固所写之书呈上。

显宗(阅后)甚感惊奇,召班固到校书部工作,任命为兰台令史,皇帝又命令他继续往下写,完成先前所著之书。

班固自从任郎官后,便渐渐被皇帝所亲近。

当时京都正修建宫殿,修缮城墙,疏通护城河,可是关中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们还希望朝廷迁都至长安。

(班固)于是上了《两都赋》,赋中盛赞东都洛阳规模建制之美,以此回击主张西迁者不符合实际的、浮夸的论调。

当时北单于派遣使者来纳贡,要求和汉和亲,皇帝下诏讯问众官。

参与议论的人中有人认为“匈奴是多变善诈之国,没有归向汉朝之心,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

班固发表议论说:

“汉朝建立以来,历经数世,经历多年,总是和夷狄有兵戈纠缠,尤为突出的是侍奉匈奴。

安抚抵御的途径也不一样,或者行文道来与他们和好,或者用武力来征伐他们,或者以谦卑的态度来迁就他们,或者使他们臣服然后招徕他们。

虽然屈申没有定规,所凭借的只是时势不同,但是从来没有拒绝放弃,不和他们打交道的。

匈奴使者来两次,然后我们派使者去一次,(这样)既向他们表明了我汉朝持旨在于忠信,而且又让他们知道圣朝礼义是有常规的,拒绝他们,(我)不知道这样做的利(在哪里),和他们打交道(我)也未听说它有什么害处。

假设匈奴逐渐强大,能够发动战乱了,在那时再想同他们交好来往,将怎么来得及呢?

不如趁现在就对他们施以恩惠,这才是兼顾了眼前和长远的计策。

班固后来因母丧而辞去官职。

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用班固为中护军,参加议论军事。

北单于听说汉朝军队出征,派遣使臣在居延塞议和,想重修呼韩邪单于与汉朝友好的事,去朝见汉朝天子,请汉派大使。

窦宪北上,派遣班固摄行中郎将事,率领数百骑兵和匈奴使者都出居延塞迎接北单于。

正赶上南匈奴攻破北庭,班固抵达私渠海,闻听匈奴内部发生骚乱,便返回了。

等到窦宪破败时,班固受连坐而被免官。

班固不教育诸子,他的子孙们多不遵守法度,让官吏很苦恼。

当初,洛阳令种兢曾在街上行进,班固家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吆喝槌打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

等到窦氏家族及门下宾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致使班固最终死在狱中。

1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每小题4分)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秦 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1)两首词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差异?

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李清照的词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人物性格。

秦观的词先着力写内心,再着重写外形,触物兴感,借物喻情,词采清丽,笔法多变,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深重的离愁,抒写出一种深沉的怨愤凄楚之情。

(1)李词塑造了一个为显示自己美貌而大胆率真向情郎撒娇(或“让情郎对比自己和鲜花谁更美”)的娇憨纯真的女子形象,(2分)秦词塑造了一个因思念远去的爱人而凄凉、愁闷、懒散无力(或“孤独无依、愁眉不展,困倚危楼”)的思妇形象。

(2)李词通过写女子买花,担心情郎觉得自己没有春花美丽,便把春花插在鬓角向情郎撒娇让情郎品评的一系列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充分地表现了女子与情郎相会时那种甜蜜又有些隐隐担忧的复杂而细腻的情感。

(2分)秦词通过写爱人远去天涯,自己孤独无依无人嘘寒问暖,只好呆呆看着小篆香慢慢燃尽,春去秋来,无力地独倚高楼,愁眉不展,看大雁飞尽的一系列动作,抒发了女子孤独寂寞、愁肠百结、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其中的5题作答)(5分)

(1)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

(3)        ,到黄昏、点点滴滴。

(4)千骑拥高牙,        ,吟赏烟霞。

(5)东篱把酒黄昏后,        。

(6)         ,瑞脑销金兽。

(7)吾所以为此者,        。

(1)料峭春风吹酒醒 

(2)卷起千堆雪 (3)梧桐更兼细雨 (4)乘醉听箫鼓 (5)有暗香盈袖 (6)薄雾浓云愁永昼 (7)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五、现代文阅读(22分)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17题。

此心安处是吾乡

徐怀谦

①海德格尔说:

“诗人的天职是还乡。

”还到哪一个乡呢?

是自己的出生地还是工作所在的城市?

是父母的身边还是妻儿的身边?

是旅途中一见钟情的他乡还是魂牵梦绕的故乡?

②其实,精神的故乡并不单指一处,它可能是一种混合了的给人以安宁的精神皈依。

当然也有一些人是无所谓他乡故乡的。

③而我,一个在北京有房有车有妻女的男人,混了20多年,却依然觉得我不属于这个城市,这个城市对我也不理不睬。

④我的故乡在山东农村老家,在每一片有着乡野气息的田园村庄,在离大自然最近的泥土中。

⑤老家,承载了我童年的梦。

犹记夏夜乘凉时,躺在庭院里的草席上,看繁星满天,听知了鸣唱,长辈们叼着烟袋,火星明灭间,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懒婆娘的故事,讲孤魂野鬼的故事,也许太有趣了,风也赶来偷听,蹑手蹑脚的,听了几耳朵便窃窃私语着离开了。

老家,因了父母的存在,挽系住了一颗游子的心。

⑥然而,老家并不是我唯一的故乡,因为它有很多陌生的地方让我难以走近。

比如,鱼肉乡里的村官,污水横流的街道,越来越势利的人际关系,这一切都让我对故乡望而生畏。

⑦于是,我的心灵开始了新一轮的寻根,寻找的结果仍然是乡土,只要那里有和煦的阳光和清新的空气,只要那里能让我忘却都市的喧嚣,它们都可以给我故乡般的慰藉。

⑧在都市里我们所见的除了水泥丛林,就是人,我们早已习惯了单调,习惯了远离大自然,习惯了悬浮在空中的无根生活。

于是无端地替都市人难过起来——他们的精神故乡在哪里?

⑨人类不能没有故乡。

没有精神故乡的人必将陷于虚无。

苏东坡获得的关于故乡的最初启悟不是来自儒、释、道的学说,竟是来自于一名歌伎。

东坡有一位好友叫王巩,受“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

王巩南下时,其歌伎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1083年王巩北归,与苏东坡劫后重逢,席间请出柔奴为东坡劝酒。

苏东坡问及岭南生活的酸甜苦辣,柔奴答道: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东坡听后,大受感动,作《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一首献给王巩: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想想看,东坡自中进士后,就开始了颠沛流离的宦游生涯。

当年近60的东坡听到自己被贬岭南的消息时,我猜想他一定想起了十几年前柔奴说的那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否则,他很难做到“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⑩与东坡相比,我们的背井离乡算得了什么?

泥土中固然有我的故乡梦,而城市中唯我独尊的那间书房、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写作生活、三两知己的倾心交流,又何尝不是吾心安处?

人生无常,我们不过是世间的匆匆过客,如果让自己的心终生流浪,不得安处,岂不是太对不起带我们来世上的父母?

那么怎样才能求得心安呢?

在我看来,“节欲”是最根本的方法。

如果一个人欲望太强,那么即使他身居乡下,也不会领略那些优美的田园风景的,相反,他会认定是噪音,会觉得烦人,会继续因为股票的涨跌而失眠。

如果他节欲有方,那么都市的霓虹灯不会迷失他回家的路,别人的豪宅洋车不会打乱他行走的步伐,交际场的纸醉金迷不会让他眼花缭乱,因为他知道这一切浮华都是外在的,进入不了自己的心灵。

去年应邀访问澳门,在这个有着“东方蒙特卡罗”之称的地方,一边是各地富豪灯红酒绿,挥金如土,一边是澳门百姓安分守己,安居乐业。

当地老百姓有感于自己的前辈大多因赌博而倾家荡产,由此悟到“不赌就是赢”,因而主动远离赌场,只过属于自己的小日子。

这样的心安,是比归隐田园更要难能可贵的。

“此心安处是吾乡”,就冲这句话,真想回到1083年的那个夜晚,慨然敬柔奴一杯酒。

(摘自《广州日报》,有改动)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引用海德格尔的名言“诗人的天职是还乡”,是为了引出下文,引发读者对“还乡”的思考,同时也增添了文章的哲学意蕴。

B.对作者来说,自己的“心安处”既指乡野的田园村庄泥土,也指城市中能让他放松的书房、写作以及能与他倾心交流的知己。

C.年近60的东坡被贬岭南,他想起了十几年前让他对“故乡”一词有着最初启悟的歌伎柔奴的那句话“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由此“泊然无所蒂芥”了。

D.文章末段,再次点题,想“慨然敬柔奴一杯酒”照应了前文,进一步强化了心安即故乡的主题。

E.文章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字里行间传达出人生无常、繁华如烟的消极思想。

C项,作者猜想的,未必是实际情况;

E项,不是消极,是从容淡定。

CE

15.作者写乡野生活的笔墨非常精彩,试以第⑤段为例加以赏析。

(6分)

本题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

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在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风人格化,既表现出风儿轻柔的特点,又侧面表现出长辈们所讲的故事引人入胜;

(2分)

(2)运用一系列动词“躺”“看”“听”“叼”“讲”等,将夏夜在老家乘凉时其乐融融的场景描写得生动具体;

(2分)(3)句式整散结合,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来朗朗上口,给人美感。

(2分)(意思对即可)

16.第⑨段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苏轼写《定风波》一词的经过,其用意是什么?

句子、文段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

①总领下文;

②承上启下(过渡);

③总结全文;

④为后文作铺垫;

⑤照应;

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⑦线索。

内容上的作用有:

①悬念;

②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