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136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重点内容整理笔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古代中国教育

 夏代:

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孟子》:

设庠、序、校以教之。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

 西周:

“学在官府”官学体系有了“国学”“乡学”之分

 春秋战国:

私学兴起百家争鸣(儒、墨、道、法)

 秦朝:

文化教育专制,法家占统治地位焚书坑儒,百家争鸣over

 汉代:

帛和纸作为书写工具出现;

汉武帝独尊儒术

 魏晋:

实行“九品中正制”消极影响

 隋唐:

选士制度科举制中央官学

 宋代:

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产生书院《四书》作为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宋元明清]

 明代:

八股文被规定为科举的固定格式

 清末:

废科举,开学堂

2.古代印度教育

 婆罗门教育(贵族性):

私立教育《吠陀》教育内容僧侣是唯一的教师

 佛教(平民性):

依傍与寺院佛教僧侣是教师

3.古代埃及教育

 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院“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一大特征

4.古希腊、罗马教育

 古代雅典教育:

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丰富灵活

 古代斯巴达教育:

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

   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单一严厉

 古罗马教育:

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5.中世纪的西欧教育(封建社会)

 教会教育:

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神学和七艺

 骑士教育:

教育内容是骑士七技

(三)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文艺复兴后欧洲兴起人文主义教育

代表人物:

埃拉斯莫斯莫尔蒙田培根

(四)近、现代学校的教育

1.近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教育国家化:

19世纪后,公立教育崛起

 初等教育义务化:

德国是世界最早(1763年)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教育的世俗化:

教育从宗教中脱离出来

 教育的法制化:

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

2.现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教育终身化:

保罗·

朗格朗(法)

 教育全民化:

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民主化:

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师生关系民主

再次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民主(可选性)

最后是指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扩大自主权)

 教育多元化:

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全球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具有科学性

 原始社会: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奴隶社会: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封建社会:

 现代社会:

Section2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中国教育学思想

(一)古代中国教育学思想

孔子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面向全体,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受教育)

教育目的:

培养君子,这是德育方面的要求,“学而优则仕”(为社会发展培养

 政治家,为官僚主义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教育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也”(人的本性相差不大,后来之所以有较大差

 别,是教育和学习的结果)

教育原则与方法:

乐学(把学习当成兴趣)与立志(立志与学,才能坚持下去)

 学思行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因材施教、谦虚笃实、温故知新

教育内容:

道德教育居于首位,教学科目为“六艺”

德育的原则和方法:

立志有恒、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

孟子:

教育作用:

提出“性善论”教育目的:

培养君子即“明人伦”

荀子:

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改变人本来恶

的一面,用规范约束人)

墨家(墨翟):

“兼爱”“非攻”突破儒家缺陷,主张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

知识的来源:

亲知,闻之,说知。

物理实验小孔成像是墨家首创。

道家:

主要教育遵循自然原则,道法自然(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朱熹:

教育作用在于“存天理,灭人欲”使人心服从“道心”[明人伦]

教育基本内容:

三纲五常

王守仁:

“知行合一”

《学记》

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战国后期]

教育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

尊师重道

藏息相辅提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正课学习与

 课外练习必须坚固,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豫时孙摩豫:

防御。

时:

及时。

孙:

循序。

摩:

观摩。

启发诱导: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长善救失

学不躐等(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

论教育的功能:

“君子如欲化成民俗,其必有学乎”(教育重要性)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道”(教育的个体功能)

(二)近现代教育思想

蔡元培:

毛泽东评价“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五育并举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办学思想教育独立思想

黄炎培:

我国职业教育的先驱

晏阳初:

平民教育家,被誉为“国际平民教育之父”

梁漱溟:

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是合二为一的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认为生活即教育,主张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毛泽东评价: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评价:

“万世师表”

 ⬆️China ↑

  ⬇️Foreign ↓

二、西方教育学思想

(一)古代西方教育学思想

孕育期:

代表作品

苏格

拉底

教育目的:

培养治国人才

教育任务:

培养道德

问答法(产婆术):

1.讽刺2.定义3.助产术

重视早期教育;

男女平等接受教育;

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哲学家建政治家;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理想国》

是“愚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

教学方法上,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

在师生关系上,“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政治学》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

昆体良

对班级授课制进行了一些阐述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诞生期(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夸美

纽斯

教育要适应自然

班级授课制

提出泛智教育

《大教学论》

是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书籍,是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培根

提出归纳法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

卢梭

自然主义教育和儿童本位论(性善论)

《爱弥儿》

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教育家

洛克

提出白板说

主张绅士教育

《教育漫话》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次将教育分为德育、智育、体育

裴斯泰

洛奇

《哈林德和葛笃德》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康德

《康德论教育》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

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主要思想

赫尔巴特

1.提出四段教学法:

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2.主张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上

3.提倡“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普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传统教育的代表

现代教育学之父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杜威

1.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造”

“在做中学”

2.强调儿童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

3.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民主主义与教育》

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实用主义教育的代表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

克鲁普斯卡娅

《民国教育与民主制度》

最早以马克思主义探讨教育学问题

加里宁

《论共产主义教育》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马卡连柯

《教育诗》《塔上旗》

集体主义思想的代表

提出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

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教育学》

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二)当代教育学派的形成(20世纪教育学的多元化发展):

理论派别

理论简介

代表人物及作品

实验教育学

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发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有关系的理论

梅伊曼《实验教育学纲要》

拉伊《实验教育学》

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

19世纪末德国出现的一种教育学说

狄尔泰《关于普通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

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

实用主义教育学

20世纪美国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克伯屈《设计教育法》

批判教育学

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鲍尔斯、金蒂斯《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赞科夫

《教育与发展》

发展性教育理论

布鲁纳

《教育过程》

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学习

瓦·

根舍因

《范例教学原理》

范例教学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原理》

认知发展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个性和谐全面发展

布鲁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

掌握学习理论

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巴班斯基

《教育过程最优化:

一般教学论观点》

教育过程最优化

Chapter2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Section1教育与生产力

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模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的变革和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专业的设置

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Section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的取舍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质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育人性,促进民主,舆论力量

Section3教育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影响教育技术。

Section4教育与文化

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有特殊的文化现象

学校精神文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是最高层次,

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

对学校文化主体积极创建的过程中,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是创造主体。

校园文化的功能:

导向作用、约束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的特征:

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

学生文化的特征:

过渡性、非正式行、多样性、互补性

Section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

Chapter3教育与人的发展

Section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名称

释义

启示

顺序性

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质变到量变

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不能陵节而施

阶段性

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

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方法

最近发展区

不平衡性

在不同年龄段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

抓住关键期

互补性

某一方面缺失,其他方面超常

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

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因材施教

Section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派别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多因素互

相作用论

人身心发展的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人的发展主要靠外在的力量

内外相互作用

代表人物

孟子:

性善论

弗洛伊德:

威尔逊:

“基因复制”

格塞尔:

强调成熟机制

高尔顿:

“遗传决定论的鼻

祖”

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荀子:

性恶论

洛克:

“白板说”外部力量决定

人的发展情况

华生:

环境与教育是心理发

展的唯一条件,教育

万能(给我一打健康

婴儿….)

斯特恩

Section3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

 决定人的发展

二、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外部动力)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母三迁、出淤泥而不染

三、教育(学校教育):

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具体表现(独特功能):

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教育万能论:

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过分夸大教育作用)

 [康德、华生、爱尔维修]

教育无用论:

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无能为力(遗传决定一切)

 [柏拉图、高尔顿]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

是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人人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第一层次:

心理活动;

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top):

社会实践活动

Chapter4教育目的

Section1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求及规律,对受教育者提出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来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作用)

1.导向功能2.激励功能

3.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三、确定教育的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主要依据]

2.人的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基础]

四、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

五、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一)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个人本位论:

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马斯洛

2.社会本位论:

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二)内在目的论和外在目的论

杜威:

教育无目的论(内在)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在它的自身之外没有目的

(三)“教育准备生活说”“教育适应生活说”

斯宾塞:

教育准备生活说

教育要为未来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斯普朗格、狄尔泰:

文化本位论

Section2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目的的各种表述

1957年,毛泽东提出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四有:

有思想、有道德、有温壶、有纪律

两爱:

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

两精神:

奉献精神、科学精神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把提高全民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2.坚持全面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

4.注意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和重要使命]

5.教育与生产力相结合,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构成(我国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1.德育提供方向性指导、守卫因素、灵魂、首位

2.智育:

五育核心3.体育:

物质保障

4.美育:

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top)

5.劳动技术教育:

以上4条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Chapter5教育制度

Section1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国民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学制是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体现一个国家国民制度的实质

学制的三个基本要素:

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二、现代学制的类型

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欧洲

(一)双轨制:

最早[西欧、英、法、德、俄]

一轨为学术教育:

富人、综合性

一轨为职业教育:

穷人、职业性

(二)单轨制:

[美国]

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教育参差不齐、效益低下、发展失衡

(三)分支型学制:

[苏联、中国]

兼顾公平与效益,既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的水平

但课时多,课程复杂,教学不灵活

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学校教育系统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3.非制度化教育“教育不在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Section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我国学制的发展

1.壬寅学制(1902年)

 我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未实施

2.癸卯学制(1903年)

 承袭了日本的学制,以“六三三”学制为蓝本确立

 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3.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1922年)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

 中学阶段最早坚固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

⬆️旧中国↑⬇️新中国↓

5.建国初期学制的改革

 1951年《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6.改革开放时代的学制改革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出实行义务教育提出把发展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

 提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颁布)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两基:

基本普九,基本扫盲

 两全: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素质

 两重:

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1995年《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第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

二、我国学制的类型

四层次(从层次结构来划分):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五类型(从类型结构来划分):

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小初高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特殊教育

三、我国学制的改革

2010年,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部教育规划纲要

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工作方针:

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四、义务教育

 1986年《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确定义务教育制度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由此拉开我国义务教育向着均

衡、公平方向快速发展的序幕

 特点:

强制性(义务性)、免费性、普及性(统一性)

五、素质教育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正式提出素质教育

全体性、全面性、基础性、主体性、发展性、未来性

 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基本要求:

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Chapter6教师与学生

Section1教师

一、教师的根本任务(基本特征):

教书育人

二、教师的作用:

1.文化的传播者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3.人类潜能的开发者

三、教师职业发展阶段

1.非职业化阶段2.职业化阶段3.专门化阶段4.专业化阶段

四、教师职业的特点:

[多样性]

1.传道者2.授业解惑者3.榜样示范者

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朋友、知己

6.研究者7.学生学习的促进者8.课程资源的建设开发者

五、教师劳动的特点

1.复杂性和创造性2.连续性和广延性3.长期性和间接性

4.主体性和示范性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六、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享有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最基本]2.科学研究权3.指导评价权

4.薪资休假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二)教师承担的义务

1.遵纪守法2.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3.教书、育人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5.保证学生合法权益

6.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业务水平

七、教师的职业素养

(一)职业道德素养

1.对待事业: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2.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

3.对待他人:

团结协作、良好的人际关系、优良的个性品格

4.对待自己:

为人师表、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

(二)职业知识素养

1.政治理论素养2.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主体性知识)

3.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4.必备的教育学科知识

5.丰富的实践知识

(三)职业能力素养

1.语言表达能力2.组织管理能力

3.组织教育教学能力4.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