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408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下册折纸中的余角补角Word文件下载.docx

果存在,请在图中的AB上画出这一点(保留画图痕迹,不必证明);

非欧几里得几何

百科名片

Non-Euclideangeometry非欧几里得几何是一门大的数学分支,一般来讲,它有广义、狭义、通常意义这三个方面的不同含义。

所谓广义式泛指一切和欧几里得几何不同的几何学,狭义的非欧几何只是指罗氏几何来说的,至于通常意义的非欧几何,就是指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这两种几何。

诞生

罗氏几何

黎曼几何

其他人的贡献

公设的不同

三种几何的关系

分析

编辑本段诞生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提出了五条公设,头四条公设分别为:

  1.由任意一点到任意一点可作直线。

  2.一条有限直线可以继续延长。

  3.以任意点为心及任意的距离可以画圆。

  4.凡直角都相等。

  第五条公设说:

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另外两条直线相交,若在某一侧的两个内角的和小于两直角,则这两直线经无限延长后在这一侧相交。

  长期以来,数学家们发现第五公设和前四个公设比较起来,显得文字叙述冗长,而且也不那么显而易见。

有些数学家还注意到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一书中直到第二十九个命题中才用到,而且以后再也没有使用。

也就是说,在《几何原本》中可以不依靠第五公设而推出前二十八个命题。

因此,一些数学家提出,第五公设能不能不作为公设,而作为定理?

能不能依靠前四个公设来证明第五公设?

这就是几何发展史上最著名的,争论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关于“平行线理论”的讨论。

  由于证明第五公设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人们逐渐怀疑证明的路子走的对不对?

第五公设到底能不能证明?

  到了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俄国喀山大学教授罗巴切夫斯基在证明第五公设的过程中,他走了另一条路子。

他提出了一个和欧式平行公理相矛盾的命题,用它来代替第五公设,然

罗巴切夫斯基

后与欧式几何的前四个公设结合成一个公理系统,展开一系列的推理。

他认为如果这个系统为基础的推理中出现矛盾,就等于证明了第五公设。

我们知道,这其实就是数学中的反证法。

  但是,在他极为细致深入的推理过程中,得出了一个又一个在直觉上匪夷所思,但在逻辑上毫无矛盾的命题。

最后,罗巴切夫斯基得出两个重要的结论:

  第一,第五公设不能被证明。

  第二,在新的公理体系中展开的一连串推理,得到了一系列在逻辑上无矛盾的新的定理,并形成了新的理论。

这个理论像欧式几何一样是完善的、严密的几何学。

  这种几何学被称为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简称罗氏几何。

这是第一个被提出的非欧几何学。

  从罗巴切夫斯基创立的非欧几何学中,可以得出一个极为重要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逻辑上互不矛盾的一组假设都有可能提供一种几何学。

编辑本段罗氏几何

  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的公理系统和欧几里得几何不同的地方仅仅是把欧式几何平行公理用“在平面内,从直线外一点,至少可以做两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来代替,其他公理基本相同。

由于平行公理不同,经过演绎推理却引出了一连串和欧式几何内容不同的新的几何命题。

  我们知道,罗氏几何除了一个平行公理之外采用了欧式几何的一切公理。

因此,凡是不涉及到平行公理的几何命题,在欧式几何中如果是正确的,在罗氏几何中也同样是正确的。

在欧式几何中,凡涉及到平行公理的命题,在罗氏几何中都不成立,他们都相应地含有新的意义。

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欧式几何:

  同一直线的垂线和斜线相交。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存在相似的多边形。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做且仅能做一个圆。

  罗氏几何:

  同一直线的垂线和斜线不一定相交。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当两端延长的时候,离散到无穷。

  不存在相似的多边形。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一定能做一个圆。

  从上面所列举得罗氏几何的一些命题可以看到,这些命题和我们所习惯的直观形象有矛盾。

所以罗氏几何中的一些几何事实没有像欧式几何那样容易被接受。

但是,数学家们经过研究,提出可以用我们习惯的欧式几何中的事实作一个直观“模型”来解释罗氏几何是正确的。

  1868年,意大利数学家贝特拉米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非欧几何解释的尝试》,证明非欧几何可以在欧几里得空间的曲面(例如拟球曲面)上实现。

这就是说,非欧几何命题可以“翻译”成相应的欧几里得几何命题,如果欧几里得几何没有矛盾,非欧几何也就自然没有矛盾。

  直到这时,长期无人问津的非欧几何才开始获得学术界的普遍注意和深入研究,罗巴切夫斯基的独创性研究也就由此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赞美,他本人则被人们赞誉为“几何学中的哥白尼”。

编辑本段黎曼几何

  欧氏几何与罗氏几何中关于结合公理、顺序公理、连续公理及合同公理都是相同的,只是平行公理不一样。

欧式几何讲“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黎曼

讲“过直线外一点至少存在两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那么是否存在这样的几何“过直线外一点,不能做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

黎曼几何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黎曼几何是德国数学家黎曼创立的。

他在1851年所作的一篇论文《论几何学作为基础的假设》中明确的提出另一种几何学的存在,开创了几何学的一片新的广阔领域。

  黎曼几何中的一条基本规定是:

在同一平面内任何两条直线都有公共点(交点)。

在黎曼几何学中不承认平行线的存在,它的另一条公设讲:

直线可以无限延长,但总的长度是有限的。

黎曼几何的模型是一个经过适当“改进”的球面。

  近代黎曼几何在广义相对论里得到了重要的应用。

在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中的空间几何就是黎曼几何。

在广义相对论里,爱因斯坦放弃了关于时空均匀性的观念,他认为时空只是在充分小的空间里以一种近似性而均匀的,但是整个时空却是不均匀的。

在物理学中的这种解释,恰恰与黎曼几何的观念是相似的。

  此外,黎曼几何在数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它不仅是微分几何的基础,也应用在微分方程、变分法和复变函数论等方面。

编辑本段其他人的贡献

  几乎在罗巴切夫斯基创立非欧几何学的同时,匈牙利数学家鲍耶·

雅诺什也发现了第五公设不可证明和非欧几何学的存在。

鲍耶在研究非欧几何学的过程中也遭到了家庭、社会的冷漠对待。

他的父亲——数学家鲍耶·

法尔卡什认为研究第五公设是耗费精力劳而无功的蠢事,劝他放弃这种研究。

但鲍耶·

雅诺什坚持为发展新的几何学而辛勤工作。

终于在1832年,在他的父亲的一本著作里,以附录的形式发表了研究结果。

高斯也发现第五公设不能证明,并且研究了非欧几何。

但是高斯害怕这种理论会遭到当时教会力量的打击和迫害,不敢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只是在书信中向自己的朋友表示了自己的看法,也不敢站出来公开支持罗巴切夫斯基、鲍耶他们的新理论。

编辑本段公设的不同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存在相似的多边形。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做且仅能做一个圆。

罗氏几何同一直线的垂线和斜线不一定相交。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当两端延长的时候,离散到无穷。

不存在相似的多边形。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一定能做一个圆。

从上面所列举得罗氏几何的一些命题可以看到,这些命题和我们所习惯的直观形象有矛盾。

所以罗氏几何中的一些几何事实没有象欧式几何那样容易被接受。

1868年,意大利数学家贝特拉米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非欧几何解释的尝试》,证明非欧几何可以在欧几里得空间的曲面(例如拟球曲面)上实现。

编辑本段三种几何的关系

  欧氏几何、罗氏几何、黎曼几何是三种各有区别的几何。

这三种几何各自所有的命题都构成了一个严密的公理体系,各公理之间满足和谐性、完备性和独立性。

因此这三种几何都是正确的。

  在我们这个不大不小、不远不近的空间里,也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欧式几何是适用的;

在宇宙空间中或原子核世界,罗氏几何更符合客观实际;

在地球表面研究航海、航空等实际问题中,黎曼几何更准确一些。

编辑本段分析

  根据欧氏几何的5条公理,可以看出,这里所说的“欧氏几何”实际上是平面几何。

除平面几何外,还有立体几何。

我们通常所学的立体几何,基本也就是空间中点、线、平面的关系,没有涉及到曲面。

  根据罗氏几何的定义:

从直线外一点,至少可以做两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

我们仅需将空间中的平行线,定义为: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罗氏平行线。

就可以得到,过直线外一点,可以做任意多条直线和这条直线罗氏平行。

同一直线的垂线和斜线不一定相交(可能是罗氏平行线)。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当两端延长的时候,可能离散到无穷(不在同一平面的两条垂线,线距趋于无限远)。

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不一定能做一个圆。

这个命题在一个特殊模型下成立:

“过一个曲面上的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不一定能在曲面上做一个“公认”的圆”。

但可以在这个曲面上做过这三点的一个平面的投影圆。

  黎曼几何:

  黎曼几何的这个假设我们没有模型:

这个在球面上是可以应用的。

  此外:

  曲面上,两点间最短的线称为这两点在该曲面上的直线,则曲面上两点间的直线,可以有多条。

如果一个曲面上的线,在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线,则称此直线为此曲面关于这个平面的直线,则过曲面上任意两点,能且仅能做关于此平面的一条直线。

曲面上三点,不在关于某平面的直线上,则能且仅能做一个关于此平面的圆

拓扑学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拓扑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连续性现象的数学分支。

中文名称起源于希腊语Τοπολογ?

α的音译。

Topology原意为地貌,于19世纪中期由科学家引入,当时主要研究的是出于数学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些几何问题。

发展至今,拓扑学主要研究拓扑空间在拓扑变换下的不变性质和不变量。

拓扑定义

学科方向

拓扑学的由来

拓扑性质

拓扑发展

发展简史

形势分析学

一般拓扑学

代数拓扑学

同伦论研究

从微分到几何拓扑学

学科关系

学科作用

初等实例

柯尼斯堡的七桥问题

公式与分类

四色问题

纽结问题

维数问题

向量场问题

不动点问题

简易的四色定理证明

一维研究

二维组合

三维扩展

展开

编辑本段拓扑定义

  拓扑学,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研究连续性现象的数学分支。

中文名称起源于希腊语Τοπολογ的音译。

拓扑学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的分支。

起初它是几何学的一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所谓连续变形,形象地说就是允许伸缩和扭曲等变形,但不许割断和粘合);

现在已发展成为研究连续性现象的数学分支。

编辑本段学科方向

  由于连续性在数学中的表现方式与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拓扑学又分成研究对象与方法各异的若干分支。

19世纪末,在拓扑学的孕育阶段,就已出现点集拓扑学与组合拓扑学两个方向。

现在,前者演化为一般拓扑学,后者则成为代数拓扑学。

后来,又相继出现了微分拓扑学、几何拓扑学等分支。

  拓扑学也是数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改变形状时还能保持不变的一些特性,它只考虑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而不考虑它们的距离和大小。

  举例来说,在通常的平面几何里,把平面上的一个图形搬到另一个图形上,如果完全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但是,在拓扑学里所研究的图形,在运动中无论它的大小或者形状都发生变化。

在拓扑学里没有不能弯曲的元素,每一个图形的大小、形状都可以改变。

例如,下面将要讲的欧拉在解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的时候,他画的图形就不考虑它的大小、形状,仅考虑点和线的个数。

这些就是拓扑学思考问题的出发点。

  简单地说,拓扑就是研究有形的物体在连续变换下,怎样还能保持性质不变。

编辑本段拓扑学的由来

  几何拓扑学是十九世纪形成的一门数学分支,它属于几何学的范畴。

有关拓扑学的一些内容早在十八世纪就出现了。

那时候发现一些孤立的问题,后来在拓扑学的形成中占着重要的地位。

  在数学上,关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四色问题等都是拓扑学发展史的重要问题。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

  哥尼斯堡(今俄罗斯加里宁格勒)是东普鲁士的首都,普莱格尔河横贯其中。

十八世纪在这条河上建有七座桥,将河中间的两个岛和河岸联结起来。

人们闲暇时经常在这上边散步,一天有人提出:

能不能每座桥都只走一遍,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

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又很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大家,很多人在尝试各种各样的走法,但谁也没有做到。

看来要得到一个明确、理想的答案还不那么容易。

  1736年,有人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欧拉经过一番思考,很快就用一种独特的方法给出了解答。

欧拉把这个问题首先简化,他把两座小岛和河的两岸分别看作四个点,而把七座桥看作这四个点之间的连线。

那么这个问题就简化成,能不能用一笔就把这个图形画出来。

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欧拉得出结论——不可能每座桥都走一遍,最后回到原来的位置。

并且给出了所有能够一笔画出来的图形所应具有的条件。

这是拓扑学的“先声”。

  在拓扑学的发展历史中,还有一个著名而且重要的关于多面体的定理也和欧拉有关。

这个定理内容是:

如果一个凸多面体的顶点数是v、棱数是e、面数是f,那么它们总有这样的关系:

f+v-e=2。

  根据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

只存在五种正多面体。

它们是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著名的“四色问题”也是与拓扑学发展有关的问题。

四色问题又称四色猜想,是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中国曾邦哲于20世纪80-90年代(结构论)将其命题转换为“四色定理”等价于“互邻面最大的多面体是四面体”的问题。

  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于英国。

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

“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都被着上不同的颜色。

  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

世界上许多一流的数学家都纷纷参加了四色猜想的大会战。

1878~1880年两年间,著名律师兼数学家肯普和泰勒两人分别提交了证明四色猜想的论文,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

但后来数学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确计算指出肯普的证明是错误的。

不久,泰勒的证明也被人们否定了。

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貌似容易的题目,其实是一个可与费马猜想相媲美的难题。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四色猜想的证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进行。

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由于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机对话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对四色猜想证明的进程。

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

不过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认为应该有一种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

  上面的几个例子所讲的都是一些和几何图形有关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又与传统的几何学不同,而是一些新的几何概念。

这些就是“拓扑学”的先声。

拓扑学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分支。

它最初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几何图形在连续变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现在已成为研究连续性现象的重要的数学分支。

  拓扑学起初叫形势分析学,是莱布尼茨1679年提出的名词。

十九世纪中期,黎曼在复函数的研究中强调研究函数和积分就必须研究形势分析学。

从此开始了现代拓扑学的系统研究。

  连续性和离散性是自然界与社会现象中普遍存在的。

拓扑学对连续性数学是带有根本意义的,对于离散性数学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拓扑学的基本内容已经成为现代数学的常识。

拓扑学的概念和方法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中都有直接、广泛的应用。

  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从图论演变过来的。

拓扑学将实体抽象成与其大小、形状无关的点,将连接实体的线路抽象成线,进而研究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网络拓扑通过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来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个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拓扑设计是建设计算机网络的第一步,也是实现各种网络协议的基础,它对网络性能、可靠性与通信代价有很大影响。

网络拓扑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编辑本段拓扑性质

  拓扑性质有那些呢?

首先我们介绍拓扑等价,这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个拓扑性质。

  在拓扑学里不讨论两个图形全等的概念,但是讨论拓扑等价的概念。

比如,尽管圆和方形、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不同,在拓扑变换下,它们都是等价图形。

换句话讲,就是从拓扑学的角度看,它们是完全一样的。

  在一个球面上任选一些点用不相交的线把它们连接起来,这样球面就被这些线分成许多块。

在拓扑变换下,点、线、块的数目仍和原来的数目一样,这就是拓扑等价。

一般地说,对于任意形状的闭曲面,只要不把曲面撕裂或割破,他的变换就是拓扑变换,就存在拓扑等价。

  应该指出,环面不具有这个性质。

把环面切开,它不至于分成许多块,只是变成一个弯曲的圆桶形,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球面不能拓扑的变成环面。

所以球面和环面在拓扑学中是不同的曲面。

  直线上的点和线的结合关系、顺序关系,在拓扑变换下不变,这是拓扑性质。

在拓扑学中曲线和曲面的闭合性质也是拓扑性质。

  我们通常讲的平面、曲面通常有两个面,就像一张纸有两个面一样。

但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1790~1868)在1858年发现了莫比乌斯曲面。

这种曲面就不能用不同的颜色来涂满,因为只有一个面。

  拓扑变换的不变性、不变量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介绍。

编辑本段拓扑发展

  拓扑学建立后,由于其它数学学科的发展需要,它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黎曼创立黎曼几何以后,他把拓扑学概念作为分析函数论的基础,更加促进了拓扑学的进展。

  二十世纪以来,集合论被引进了拓扑学,为拓扑学开拓了新的面貌。

拓扑学的研究就变成了关于任意点集的对应的概念。

拓扑学中一些需要精确化描述的问题都可以应用集合来论述。

  因为大量自然现象具有连续性,所以拓扑学具有广泛联系各种实际事物的可能性。

通过拓扑学的研究,可以阐明空间的集合结构,从而掌握空间之间的函数关系。

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数学家对拓扑学的研究更加深入,提出了许多全新的概念。

比如,一致性结构概念、抽象距概念和近似空间概念等等。

有一门数学分支叫做微分几何,是用微分工具来研究曲线、曲面等在一点附近的弯曲情况,而拓扑学是研究曲面的全局联系的情况,因此,这两门学科应该存在某种本质的联系。

1945年,美籍中国数学家陈省身建立了代数拓扑和微分几何的联系,并推进了整体几何学的发展。

  拓扑学发展到今天,在理论上已经十分明显分成了两个分支。

一个分支是偏重于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的,叫做点集拓扑学,或者叫做分析拓扑学。

另一个分支是偏重于用代数方法来研究的,叫做代数拓扑学。

现在,这两个分支又有统一的趋势。

  拓扑学在泛函分析、实分析、群论、微分几何、微分方程其他许多数学分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形势分析学

  拓扑学起初叫形势分析学,这是G.W.莱布尼茨1679年提出的名词(中文译成形势,形指一个图形本身的性质,势指一个图形与其子图形相对的性质,经过20世纪30年代中期起布尔巴基学派的补充(一致性空间、仿紧性等)和整理,纽结和嵌入问题就是势的问题)。

随后波兰学派和苏联学派对拓扑空间的基本性质(分离性、紧性、连通性等)做了系统的研究。

L.欧拉1736年解决了七桥问题,1750年发表了多面体公式;

C.F.高斯1833年在电动力学中用线积分定义了空间中两条封闭曲线的环绕数。

拓扑学这个词(中文是音译)是J.B.利斯廷提出的(1847),源自希腊文(位置、形势)与(学问)。

这是萌芽阶段。

  1851年起,B.黎曼在复函数的研究中提出了黎曼面的几何概念,并且强调,为了研究函数、研究积分,就必须研究形势分析学。

从此开始了拓扑学的系统研究,在点集论的思想影响下,黎曼本人解决了可定向闭曲面的同胚分类问题。

如聚点(极限点)、开集、闭集、稠密性、连通性等。

在几何学的研究中黎曼明确提出n维流形的概念(1854)。

得出许多拓扑概念,

  组合拓扑学的奠基人是H.庞加莱。

他是在分析学和力学的工作中,特别是关于复函数的单值化和关于微分方程决定的曲线的研究中,引向拓扑学问题的,但他的方法有时不够严密,他的主要兴趣在n维流形。

在1895~1904年间,他创立了用剖分研究流形的基本方法。

他引进了许多不变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