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448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0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必修2复习资料Word格式.docx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4、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_____和一定数目的_____的一种原子。

①______==质子数+中子数:

___________________(字母表达式)

②同位素:

_______相同而_______不同的同一____的不同____,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练习】

1.主族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除氢)()

A.一定是8个B.一定是2个

C.一定是18个D.是2个、8个或18个

2.若某Ⅱ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

()

A.ⅢB族B.ⅢA族

C.ⅠB族D.ⅠA族

3.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元素()

A.一定是第二周期元素B.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

C.可能是二、三周期元素D.可以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

4.关于碱金属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碱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

B.依Li、Na、K、Rb、Cs,单质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

C.随核电荷数递增,氢氧化物碱性增强

D.随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还原性增强

5.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H2

B.碱金属单质都是质软、熔点低、密度均小于1的轻金属

C.碱金属元素随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吸引最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

D.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氢有三种同位素,即有三种氢原子

B.所有元素的原子核均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的粒子,总称为元素

D.

H是一种同位素

7.在

Li、

N、

Na、

Mg、

C中:

(1)和互为同位素。

(2)和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

(3)和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

8.在过氧化钠中含有

,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

16、8、2-、2、-1。

9.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

X,元素Y的一种同位素

Y,已知a>c,b>d,则元素X和Y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

A.X>YB.X=Y

C.X<YD.不能确定

10.填空

(1)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_______,_______电性。

(2)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_______离子,带_______电荷。

(3)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_______离子,带_______电荷。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重点识记】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

①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___(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___,使原子半径有_____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

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_____,使原子半径有_____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高正价_____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8—______________(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

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_____,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_____,失电子能力_____,还原性(金属性)逐渐_____,其离子的氧化性_____。

同周期:

从左到右,核电荷数逐渐_____,最外层电子数逐渐_____

原子半径逐渐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

氧化性逐渐_____,还原性逐渐_____,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_____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_____逐渐增强,碱性逐渐_____。

结论:

NaMgAl  SiPS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在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A.NaB.PC.ClD.Ar

2.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A.XY2B.X2Y3C.X3Y2D.X2Y

3.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 )

A.6和8B.16和8C.12和9D.11和6

4.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11~18号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1)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_。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3)最容易生成氢化物且最稳定的是。

5.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原子核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

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

D.从硅到氯负价从-4→-1

6.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

HXO4>H2YO4>H3ZO4。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

Y<X<Z

C.单质的氧化性:

X2>Y2>Z2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相等

7.稳定性强弱:

HFHClHBrHINH3HFNH3PH3

8.碱性强弱:

KOHNaOHMg(OH)2

9.酸性强弱:

HClO4HBrO4HNO3H3PO4

第三节化学键

1.离子键:

_________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相互作用:

_______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

离子化合物:

像NaCl这种由______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注意: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2.共价键:

________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键项

项目

离子键

共价键

形成过程

得失电子

形成共用电子对

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

原子

实质

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共价化合物:

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

共价键的分类:

非极性键:

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

极性键:

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

3.电子式

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______或____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

(1)离子须标明________;

(2)相同的_____可以合并写,相同的_____要单个写;

(3)_____要用方括号括起;

(4)不能把“→”写成“_____”;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ⅠA族和Ⅶ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C.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D.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必是离子化合物B.具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

C.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3.下列物质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

A.Ba(OH)2B.CaCl2C.H2OD.H2

4.下列物质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5.下列化合物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6.具有下列价电子数的原子,最难形成离子的是()

A.L层6个B.L层4个C.M层2个D.M层7个

7.下列离子化合物中,离子组成与Ne和Ar的电子层结构分别相同的是()

A.NaClB.LiIC.NaFD.CsI

8.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B.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9.A元素原子的L层比B元素原子的L层少3个电子,B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比A元素总电子数多5个,则A、B可形成()

A.共价化合物B2A3B.离子化合物B2A3

C.共价化合物B3A2D.离子化合物B3A2

10.下列化合物全部以共用电子对成键的是

A.NH3B.Ba(OH)2C.MgCl2D.NH4Cl

11.在CaCl2、KOH、CO2、H2SO4、Na2O2、Na2S中,只含有离子键的是_________,只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__,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________。

12.按要求写出:

(1)一核10电子的阳离子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核10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核10电子的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四核10电子的阳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核10电子的阳离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

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2.分子或化合物里的原子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_结合的。

3.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

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是与能量联系在一起的,断开旧的化学键要_______能量,而形成新的化学键要_________能量,因此,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能量守恒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______或________,也有其它的表现形式,如电能,光能等。

3.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____热能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____热能

4、常见的放热反应:

A.所有燃烧反应;

B.中和反应;

C.大多数化合反应;

D.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

E.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大多数分解反应;

;

C.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___________时所释放的热量。

中和反应为_______反应;

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一______数值。

1.1molH-H键的键能是436KJ,1molI–I键的键能是151KJ,1molH-I键的健能是299KJ。

则H2(g)+I2(g)=2HI(g)的反应是(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分解反应   D.可逆反应

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在反应中,破坏1molH-H键消耗的能量为Q1kJ,破坏1molO=O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形成1molH-O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2Q1+Q2>

4Q3B.2Q1+Q2<

4Q3

C.Q1+Q2<

Q3D.Q1+Q2=Q3

3、从手册上查得:

H-H、Cl-Cl和 

H-Cl的键能分别为436、243和431 

kJ·

mol-1,请用此数据估计,由Cl2、H2生成1molH-Cl 

时的热效应( 

 

) 

A.放热183 

mol-1 

 

B.放热91.5kJ·

mol-1

C.吸热183kJ·

D.吸热91.5kJ·

3.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进行的缓慢氧化反应是吸热反应。

B.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越多,化学键越牢固。

C.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太阳能,与化学能无关。

D.柴草的燃烧与化学能无关。

4.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即可发生

C.需要加热条件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易进行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是由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的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进行

7.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

A.铝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

8H2O与NH4Cl的反应

C.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8.已知反应:

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

9、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有( 

A.乙醇燃烧 

B.KClO3分解制氧气 

C.铝片与盐酸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 

10、(双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需加热的反应一般都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一般都不要加热或点燃等条件 

C.化合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分解反应一般都是吸热反应

D.燃烧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___________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经过_______,转换得到的能源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氢能等。

二、化学电源

1、原电池:

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

能发生__________反应,活性___同的两个电极,_____的回路,_________溶液。

3、电极名称:

负极:

一般为活泼金属,___电子,化合价______,发生______反应。

正极:

一般为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电极周围的阳离子___电子,化合价______,发生______反应。

简略为:

负氧正还

4、示例电池和电极反应:

①干电池

  电极反应:

负极(锌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石墨):

  总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铅蓄电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化学方程式:

③.锂电池

8Li+3SOCl2=6LiCl+Li2SO4+2S

  ④.燃料电池

2H2+4OH——2e—=4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的总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电池是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

B.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是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C.原电池的两极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D.形成原电池后,原电池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能是二级能源  B.水能是二级能源

C.天然气是一级能源 D.水煤气是一级能源

3.把a、b、c、d四种金属片浸泡在稀H2SO4中,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

c、d相连时,c为负极;

a、c相连时,c为正极;

b、d相连时,b为正极,则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大到小为()

A.a>

b>

c>

dB.a>

d>

b

C.c>

a>

dD.b>

a

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铜锌组成原电池中电子是从锌经过导线流向铜

B.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C.把铜片插入三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D.把锌片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5、(双选)日常所用的干电池的电极分别为碳棒和锌皮,以糊状NH4Cl和ZnCl2作电解质(其中加入MnO2氧化吸收H2), 

电极反应可简化为:

Zn-2e-=Zn2+;

2NH4++2e-=NH3+H2;

根据上述叙述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干电池中锌为正极,碳为负极 

B. 

干电池工作时,电子由锌极经外电路流向碳极 

C. 

干电池长时间连续工作时,内装糊状物可能流出腐蚀用电器

D. 

干电池可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和电能向化学能的转化

6、 

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的生成速率加快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滴加少量的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7、(双选)物体中细胞膜内的葡萄糖,细胞膜外的富氧液体及细胞膜构成型的生物原电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正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O2+ 

4e-+ 

2H2O→4OH-

B.负极的电极反应可能是O2+ 

C.负极的反应主要是C6H12O6(葡萄糖)生成CO2或HCO3-

D.正极的反应主要是C6H12O6(葡萄糖)生成CO2或HCO3-

8、 

已知电极材料:

铁、铜、银、石墨、锌、铝;

电解质溶液:

CuCl2溶液、Fe2(S04)3溶液、盐酸。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电工操作上规定:

不能把铜导线和铝导线连接在一起使用。

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电极材料选铜和石墨,电解质溶液选硫酸铁溶液,外加导线,能否构成原电池?

______,若能,请写出电极反应式,负极_____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_____。

(若不能,后面两空不填) 

(3)通常所说的燃料电池都是以铂为电极,将燃烧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

在燃料电池中,可燃物在____极反应,______在另一极反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

用____________内反应物浓度的_____或生成物浓度的_____来表示。

计算公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

反应速率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2)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_______________

(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

2A(g)+3B(g)

C(g)+4D(g)

ν(A):

ν(B):

ν(C):

ν(D)=2:

3:

1:

4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对有气体物质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通常浓度越大(气体或溶液),反应速率越_____;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_____;

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_____;

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二、化学反应的限度

1.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________,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_____________”,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2.对于可逆反应,在__________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_____,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______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反应开始:

υ(正)___υ(逆)

反应过程中:

υ(正)逐渐_____,υ(逆)逐渐_____;

反应物浓度______,生成物浓度______

平衡时:

υ(正)___υ(逆);

各组分的______不再发生变化

3.化学反应的特征:

(动等定变)

动:

____________等:

υ(正)___υ(逆)

定:

变:

如果外界条件的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______。

三、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化学平衡必须是______反应在______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___同的化学平衡状态;

通过反应条件的控制,可以改变或稳定______,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