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466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资本的时代已过去,创意时代在来临;

谁占领了创意的制高点谁就能控制全球!

主宰21世纪商业命脉的将是创意!

创意!

除了创意还是创意!

”日本人早就说过“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

韩国人也早就说过“资源有限,创意无限”;

中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均已把“下一个繁荣”寄托于创意产业的发展,争做亚洲和华语世界的“创意之都”;

英国国会在1998年指出“人民的想象力是国家的最大资源”。

至今,创意产业已不再仅仅是一个理念,而是有着巨大经济效益的直接现实。

据联合国统计,当今世界创意经济每天创造220亿美元总产值,创意产业占全球GDP的7%,并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JamesPurnell,2005),大大高于全球GDP7%的增长速度。

纵观全球,发达国家的众多创意产品、营销、服务,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创意经济浪潮,席卷全球。

各发达国家的创意产业以各自独擅的取向、领域和方式迅速发展,展现了一幅创意产业全球蜂起的热烈景象。

自2004年首届上海创意产业国际论坛召开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成都、长沙等大城市创意产业风起云涌,并获得了积极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中的新增长点,也是创新型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突出亮点,但这还远远不够。

“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

一场着眼于未来的世界创意产业角力赛已经展开,中国不能输!

一、创意产业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一种超越

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其概念主要来自英语CreativeIndustrive,CreativeEconomy或CulturalCreativeIndustrive。

有关创意产业的内容和范围的界定一直都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定论。

创意,可释为我们通常所讲的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发明,而且这些想法和发明是独特的、原创的和有意义的,是人的智力中的创造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体现。

创意产业内容和形式的纷繁多样是其外在的显著特征,产业内部之间互相交融和共生是其内在的本质特征。

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产业,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创意产业的内容和范围也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划分。

创意产业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正式出现在文献中最早可追溯到英国文化媒体体育部1998年11月发布的“创意产业图录报告”(CreativeIndustriesMappingDocuments,CIMD),此报告正式提出并界定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和具体的产业部门。

然而,创意的概念却源自澳大利亚(UNCTAD,2004)。

1994年澳大利亚公布了第一份文化政策报告,提出了以“创意国家”(creativenation)为目标,引起了英国政府的关注,并因此有了此后英国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CreativeIndustriesTaskForce,CITF)的成立(1997年),以及CITF的“创意产业图录报告”(1998年、2001年、2004年)的发布。

应该说,创意产业的概念源自上世纪90年代初的澳大利亚,90年代末则由英国政府正式提出这一专业名词,并推广至全球,可见,最初的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由政策制定者“发明”,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从创意产业缘起的背景来看,它是一种与文化紧密联系、自上而下的发展策略,是政府促进本地经济、文化、社会进步甚或成为国家优势的产业政策。

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产业部门成为早期创意产业的主要内容,英国对创意产业的定义也成为之后各个国家和地区确立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标杆。

英国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

在这一概念中,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是文化和创意,它推崇创新和个人创造力,是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支持与推动的新兴文化理念与经济实践。

而正是突出了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文化和创意,这一概念在全球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事实上,缺少了文化,创意产业便失去了滋生的土壤,而缺少了创意,创意产业便失去了发展的灵魂。

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在发展创意产业时都必须以文化和创意为基石,围绕文化和创意来做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创意产业脱胎于文化产业,文化要素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文化产业也成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创意产业并不等同于文化产业。

创意产业更强调创造力和创新性,更重视文化创意对其他产业的融合渗透,它比文化产业有更广泛的内容。

从这个意义上看,可以说创意产业是对传统文化产业的一种超越。

有“创意产业之父”之称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霍金斯在其《创意经济:

人们如何从思想中创造金钱》一书中将创意产业界定为其产品都在知识产权法的保护范围内的经济部门,认为版权、专利、商标和设计产业四个部门共同构建了创意产业和创意经济。

霍金斯的定义扩展了创意产业的内涵,把属于自然科学中各个部门的专利研发也纳入创意产业,有效地解决了创意活动中科学与文化艺术相分离的问题。

显然,创意产业的出现是知识、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增强的结果。

随着人们对创意产业的理解不断走向深化和广化,它不再仅仅局限于内容产业、文化产业的高端,甚至被看成为思想产业、观念产业、核心产业、关键产业的统称。

创意产业的关键是强调创意和创新,从广义上讲,凡是由创意推动的产业均属于创意产业,通常我们把以创意为核心增长要素的产业或缺少创意就无法生存的相关产业称为创意产业。

从更广义的角度看,创意产业也是创新产业,它在客观上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产业,创意产业的边界将涉及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和丰富创新度的任何产业。

对此,《伦敦创新战略与行动方案》(2003)就提出:

“创新(创意)不能仅仅局限于高科技产品和过程,还要涵盖于21世纪欣欣向荣的经济之所有产生附加值的创造活动和服务部门。

二、创意产业是一种“无边界产业”

我国创意产业学术界的“泰斗”、“开山鼻祖”厉无畏先生认为,创意产业并非单指某一种产业,而是指一群在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贡献上特性相符,具有相同的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的潜力,并受到政府的额外重视而被划分出来的产业别类。

它不仅包容了“以物质资本、经济资本为运转方式”的传统产业,还拓展了“以智力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为运营方式”的新产业内涵(薛晓源,2004)。

为此,厉无畏先生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更进一步提出了创意产业是一种“无边界产业”的著名论断,笔者是完全赞同的。

有学者认为,在新经济时代,由无形资源主导的企业发展,企业边界趋于无穷(李海舰等,2005);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以智力、文化、品牌等无形要素为主要驱动要素的产业,其边界也呈现趋于无穷的新特征(王慧敏,2007)。

厉无畏先生认为创意产业便是具有无边界特征的新型产业,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创意产业易与各种产业相融合。

它通过应用技术的嫁接,不仅可深深融入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的价值创新,而且还可能衍生出新产业,开拓新市场;

二是软要素构成无边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积累和人力资本。

与传统产业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效益递减不同,创意产业呈现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益递增的新经济规律。

积极发展创意产业,不仅有利于提升城市文化水准和品位,有利于人的素质提高和创造力的发挥,而且也有利于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三是创意产业由消费直接驱动。

其产业资源、产业要素、产业运营围绕不断变化的的需求进行动态组合,一方面促进了产业的不断创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摘自厉无畏《文化创意的产业化与创新型城市建设》)。

综观各国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模式,我们可以发现,创意产业是融合了商业、文化与制度的跨行业、超意识形态、多价值链的新经济系统;

创意产业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是文化、技术、艺术多产业相融合的智力密集型产业。

人民大学金元浦教授在《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文中提出:

“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

通过越界,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

”即依靠具有创造力的创意人才,将抽象的文化、高科技和设计观等产生观念价值的创意作为生产力要素投入,通过跨行业领域、跨人才专业的整合,以产业化运作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将核心创意要素转换成具有高度经济价值的产业。

这刚好耦合厉无畏先生总结的创意价值化途径,即“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和实现其价值最大化的路径在于把创意、技术、产品、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产业集聚和跨界融合就像一驾马车的双轮,驱动着创意经济迅速发展。

正如厉无畏先生所指出的,创意产业“可以融合到任何产业里,并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提供新的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的创新”;

“创意产业是一种发展模式的创新,是对传统的产业发展逻辑的颠覆”。

在组织形态上,创意产业打破了传统产业的界限,可以同时与不同的产业产生关联,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可以与创意产业相互融合,一旦引申出去,就可以有创意农业、创意工业、创意服务业、创意旅游文化业等。

创意产业的跨界融合效用在于打破产业界限原有的条条框框,通过越界,寻找在转型中的制造业和日益增长的服务业中的新的增长点,通过高渗透性、高增值性和高融合性的作用,产生高度个性化的新产品、新服务、新科技和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加速文化创意对传统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

充满活力的创意经济又要求创意型企业的发展始终以一种“我存在,我创意”的姿态,不断在动态中寻求突破机会和新的利润增长点,时刻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应变力,来面对技术进步、市场变化等种种挑战!

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创意产业是面向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前者的硬实力产业,后者是软实力产业,真正能发挥巨大能量的是文化因素和科技含量有机融合的综合创意产业。

由于科技创新的研发周期较长,投入较大,因而风险也较大。

所以,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创意产业是其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战略。

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认为,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跨越式“蛙跳”(leap-frog),创意产业是具有优势的产业部门(UNCTAD,2004)。

从当代世界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来看,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对于二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国,进一步推动三次产业特别是高科技支持的文化创意产业类高端产业群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当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准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的动向,对于作为世界制造业加工业大国从制造型向创意型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中国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消耗资源型的、缺乏核心技术、低附加值的制造业加工业大国,资源大量消耗,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热切关注。

中央提出了均衡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解决现实出现的新问题。

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更加坚定地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他还指出,今后15年,我国科技工作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大力加强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创新,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这一讲话为我国未来15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飞跃和战略转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我国创意产业的开拓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战略决策。

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封闭状态下的自主创新”是第一次创新浪潮;

改革开放后,“开放状态下的全面引进”是第二次创新浪潮。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创新主体由国家变成了企业,开始一窥世界市场的中国企业用市场、廉价劳动力为筹码,以物易物般地向世界换取生产技术和营销理念。

按照相关数据,2003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外资进入最多的国家;

2004年,中国在全球出口量占第一位的商品增至774种;

2004年,中国市场总规模突破16万亿元,是全球现在或未来的最大市场。

今天,经过修订之后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使中国超过英、法、意,成为美、日、德之后的全球第四经济大国;

制造业在中国以超过GDP的速度增长,也成为美、日、德之后的全球第四强。

但是,我们有生产没技术,有产品没品牌,有价格竞争力没核心竞争力,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是美国和日本的4%;

8亿件衬衫才够换一架A380空客;

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数控机床、纺织机械,都要依赖进口。

中国还在世界经济体中暂时充当着世界打工仔和跑龙套的角色。

海外分析师说,中国优势(外资+廉价劳力)只够维持10年。

如果不靠资源消耗、人海战术与价格战,中国人拿什么去竞争明天?

正如方正、TCL、科隆、京东方等11家企业在中国企业创新年会上曾联合作出的“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宣言”:

“中国企业正在占据一个交汇点。

中国市场规则的巨大改变,全球经济整合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

在新挑战与新规则前,企业惟有通过创新,为客户创造新价值,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新机会。

”学者王建国认为,科技进步和制度组织创新要以源源不绝的创意来支持。

一个社会的创意枯竭,发展与进步就会停顿下来,以致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被动挨打的对象。

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下,中国不得不参与累人的全球创意竞赛以保持竞争优势,并寻找新模式将本土创意危机变为经济新出口。

从2003年“创意产业”概念传入中国,2005年,中国政府开始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视为未来的国家战略。

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已有很大发展。

从全国来看,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普遍认识到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更环保的产业,其中文化产业是一个。

在观念上,现在各界也认识到文化建设不仅仅是过去讲的文化宣传了,而应该是用实实在在的文化商品去满足人们的需要。

从区域经济来说,北京、上海、深圳、青岛、杭州、西安等城市,或者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或者原来资源基础较好,都希望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来发展经济,提升城市形象,因此也都在积极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正在建立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

北京提出,“十一五”期间将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将通过打造6大文化中心(即全国文艺演出中心、全国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全国动漫和互联网游戏研发制作中心、全国文化会展中心、全国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和全国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重点发展六大文化创意创业;

使创意产业在北京市生产总值所占比例达到9%,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上海是我国创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据统计,目前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经占到全市GDP的7.5%。

2005年4月28日,上海市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由市经委正式授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各类设计创意企业入驻在这些园区内,集聚了1万多名创意人才,为上海开创了一个新型的充满无穷潜力的新产业。

深圳计划用3~5年的时间打造“设计之都”,更远的目标是将“创意产业”打造成深圳的优势产业。

目前,按照“企业运作、政府支持、行业集中、功能完善”的基本原则,深圳正在建设集平面设计、动漫设计、影视制作、网络游戏、三维设计、工业设计等相关多媒体文化产业于一身,具备研发、投资、孵化、制作、培训、交易等功能的文化产业基地。

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最终将实现六大功能,即加工制作功能、孵化培育功能、培训功能、会展交易功能、研发设计功能、投资功能,以搭建完整的产业链,形成核心竞争力。

青岛市政府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在未来五年当中,重点培植包括创意产业在内的五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成套装备研发、建筑设计、软件开发、影视广告传媒、公司总部、贸易和投资展会、国际国内大型会议、文化体育重要赛事活动、咨询服务等。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范本、凸显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的园区化模式,日益成为青岛加速城市创意产业特色化进程的主攻方向。

杭州创意产业的标志是该市最大的设计联盟——LOFT49。

这片运河边近万平方米的旧厂房汇聚了17家艺术机构,涉及工业设计、室内装饰设计、广告策划、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商业摄影、雕塑、绘画等多个创意领域。

2004年,LOFT49创意园区实现营业收入2.4亿元。

此外,杭州正着力打造“中国动漫之都”。

目前,杭州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分钟以上的动画制作企业已有10家,可以自主研发、运营的企业也达到20家,初步形成了动漫加工、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业开发的产业链,开始从加工国外动漫产品向自主原创转型。

杭州为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推出了15项新举措,包括制定《杭州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出台《关于鼓励杭州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等。

作为西部开发的龙头,西安具备强大的文化竞争力。

西安拥有全国数量第四的高校,人均教育指数也在全国位居前列,西安高新区同时也是全国四大高新区之一。

在一份调查中,中国城市的创意行业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例排名,西安占18.83%,排在第五;

而核心创意行业占国家基建投资的比例中,西安为3.42%,仅在北京之后。

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由于同海外的产业交流更加频繁,同样也面临产业转型的客观需要,由于具有特殊的区位优势,其创意产业起步较早,并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

在香港,“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告、建筑、设计、出版、资讯科技服务、传统及数码娱乐、艺术等行业。

香港被普遍视为亚洲的创意中心。

举例来说,港产动作片及流行曲都在区内享负盛名;

香港的建筑、设计和广告业在创意方面亦较区内其他竞争对手优势明显。

据香港贸易发展局2002年报告估计,创意产业占香港总就业人数的3.7%、服务出口的3.1%和本地生产总值的2%。

在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有视觉艺术业、音乐与表演艺术业、文化展演设施业、工艺业、电影业、广播电视业、出版业、广告业、设计业、数字休闲娱乐业、设计品牌时尚业、建筑设计业、创意生活业等产业。

据《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年报2004》介绍,2003年台湾共有文化创意产业企业48024家(不含创意生活产业),较2002年成长7.41%。

文化创意产业营业额共计4930.5亿新台币(不含创意生活产业),较2002年成长13.28%。

可统计的7个行业就业人数共计167443人。

综上所述,应该说,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已具备一定的基础,有着良好的势头,我国创意产业的理论研究也已有相当的基础,一批全国及各地的文化产业发展的蓝皮书出版,一批西方文化创意产业的报告和著作发表,一批文化创意产业的案例研究也已发布,成果是显著的。

但同时也存在着众多的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观念问题。

各地发展创意产业的成败,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取决于能否成功实现对个人创造能量的聚集。

因此,提升整个城市对原创价值的认知度是最关键的因素。

这是各地在发展创意产业中需要悉心培育的文化基础。

二是发展环境问题。

由于其内涵的特殊性,创意产业同样具有较高投资风险。

因此,政策扶持是各地发展创意产业的有力保障。

创意企业大多是一些中小企业。

因此,政策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一些繁琐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文化活动的举办,进而直接影响到把创意转化为商品的过程。

此外,在资金、税收方面还没有成熟的政策体系来支持。

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设有奖励基金,但是面很小,还不成气候。

在知识产权方面,我国对知识、品牌方面的专利、产权保护不够,需要在保护知识产权、专利和防盗版方面有严格的机制。

三是人才问题。

人才是创意产业起飞的前提。

统计资料显示,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占所有工作人口总数的12%;

伦敦是14%;

东京是15%。

而目前上海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

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发展我国创意产业最缺乏的,就是人才和氛围。

其中亟需两大类人才:

既通晓创意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管理者与灵感迸发、创意迭现的创作者。

而“氛围”则在于创立一套激励全民创意的机制及评判标准。

四是产业定位问题。

现在许多城市都选择动漫产业作为发展创意产业的突破口。

为此,我国先后设立了19个国家级动画基地。

但是,各地要分析自己是否具有高科技研发能力,是不是形成了产业链,投资的时候应该慎重,不能一哄而上。

现在各地“发展文化产业”也有泡沫,文化产业方面是赢家通吃,往往只有做到行业前几名的企业才能赢利,比如动画企业挣钱的不到三家,如果各地都盲目进入是很危险的。

在创意产业的土地上,世界已在收成,中国刚刚播种。

目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战略已在各地实施,教育界和企业界在创意人才的培养和需求上达成共识,如上海成立的创意产业中心把创意产业划分为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时尚消费、艺术传媒、执行策划5类,尝试培育创意产品的产业平台和消费市场。

但这些远远不够。

中国各级政府还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创意部,创意产业还有必要扩大版图,中国企业还需要更快地打响竞争IPR(知识产权专利)的战争,“创意立国”应该推广为全民共识,因为唯有创意经济能把“自主创新能力”变现,把“中国制造”改写成“中国创造”,营造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国和“中国制造”增值。

一场着眼于未来的世界创意产业角力赛已经开始,创意立国,中国不能输!

十多年前,笔者曾提出“文化要经济化,经济要文化化”,当时被人误为“疯语”,然而如今文化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总趋势。

今天,我们仍然要冒叫一声:

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

这正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股大潮流。

厉无畏先生主编的《创意产业导论》也指出,创意产业的发展大体上有两个方向:

一是把文化创意变成产业(即“创意产业化”);

二是将传统的产品通过文化创意内涵来加值(即“产业创意化”)。

前者是把文化变为商品,后者是把商品变成文化。

在当前第三次创新浪潮和WTO的规则下,我国正和世界先进国家同台竞技。

今天,中国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