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713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常规Word文档格式.docx

加强文化基础教育、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

学校要按照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0]2号)和有关规定开设文化基础课程,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适应专业教学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既要注意克服随意降低教学要求,忽视文化基础教育的倾向,又要防止盲目加大文化基础教育比重,片面追求对口升学的做法。

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教育要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实验和社会实践环节。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学校要多渠道增加对实验、实习设施和设备的经费投入,切实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努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教学内容应与职业资格标准相适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校应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对于完成专业学习,且成绩合格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学校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的规范建设,切实加强实验、实习、职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课程和教学环节,认真安排,从严要求,严格考核检查,确保学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要求。

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密切与企业的联系,鼓励学生深入生产实际,开展技术推广和技术革新等创新和实践活动。

要认真执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拓宽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要创造条件开设培养学生创业与经营能力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积极改进教学及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改进教学及考试考核方法和手段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

学校应积极采用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教学媒体的有效组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要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

要改进考试考核方法,重视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学校要组织力量,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研究,开发和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信息网络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

(五)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

学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

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全日制教育与部分时间教育相结合,允许成年学员和有实际需要的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要进一步改革职业学校招生和学籍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可以适当放宽招生年龄限制,多种形式招收应届和往届初中毕业生,并允许接受其他高中阶段教育的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

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可以实行按专业大类招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个人愿望和条件以及就业需要再确定专业方向。

二、教学基本原则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教学内容应当是对自然和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准确无误的揭示和反映,是对长期职业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代表着当代科学技术成就;

教师在设计、组织和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采取符合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的方法。

(二)可接受性原则。

教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教学的方法以及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文化知识水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

(三)直观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利用实物、模型、标本、图表、音像、微机等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媒体,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减少认知过程中的困难,从而更准确、深刻地掌握所学内容。

(四)目标性原则。

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科学地确定各种层次的学习目标,特别是单元(模块、项目、阶段)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并依此来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

在教学中要对既定的学习目标进行控制,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并对学习目标的达成进行检测和评价。

(五)实践性原则。

教师要围绕所教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生产实际和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要求组织教学,并按照专业的发展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生活实际补充教材,选择教法。

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场地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学生不仅具备在模拟工作环境中的经验,而且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

(六)因材施教原则。

在教学中,既要根据学生的共性特征,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做到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

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措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七)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组织并指导学生直接参加生产、经营、服务、科技推广、技术应用等活动,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三、教学机构与教学管理

(一)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一定数量、具有教研能力的专职人员,负责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育评价、师资培训和教改实验等方面的工作。

各级教研机构还可根据需要聘请兼教研员,广泛开展职教教研工作。

(二)学校应有一名校长分管教学工作,并设立专业教研组(或学科教研组),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组长应选定教学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威信的教师担任,负责教研组的全面工作。

(三)积极建立教学与生产劳动、经营管理、科技推广和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教学体制,以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生产实习、勤工俭学活动和就业指导。

(四)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重视教学基础建设,增加对教学工作的投入,为深化教学改革创造必要的条件。

积极聘请经济界、产业界专家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发挥他们在设置专业和确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培养骨干教师,提高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并注意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任教,加快建设具有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六)有计划地组织广大教师开展教育理论学习和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实验。

经常组织公开课、教学竞赛、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组织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和各项竞赛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七)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为教师继续教育、学术交流等创造条件。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实行竞争上岗,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对教学改革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

(八)充分发挥教研组职能。

教研组应积极组织本专业(学科)教师贯彻上级教研部门和学校教学工作意见,认真学习和执行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认真开展各项教研活动。

教研组业务活动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

(九)组织教学业务活动应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切实注重实效。

对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包括学制、教学体制和模式、教材、教学、内容、实习及考核等),要积极慎重,一般应经过科学论证。

重大改革措施应经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准。

四、教师

(一)职业学校的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重任,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重视学生道德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教师应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懂得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本专业或学科的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相关学科或专业知识,有广博的知识面、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较强的组织教学和管理学生的能力以及科研、教改意识和能力,教师应善于吸收新知识,不断充实提高自身素质,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三)文化课教师应具备本学科大学毕业及其以上学历,明确培养目标,熟悉所作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任教班级(专业)的相关课程知识,教学中注意与专业课相沟通。

(四)专业课教师应具备大学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应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熟练的专业技术,努力成为“双师型”的教师。

专业课教师必须经常深入对口企业和部门,参加专业实践活动,了解新知识和信息,补充和教学内容。

实习指导教师还应具备实验仪器和实习设备使用维护和维修能力,熟知本专业岗位操作规程和考核标准,及时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并运用到实习指导中去。

(五)教师应积极承担教学的各项工作。

教学工作量一般为每周12~16课时。

教师应认真备课和组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注重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积极撰写教学论文,参与课程改革,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师要不断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并针对专业与学科教学需要,积极开发现代教学媒体和课件。

(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

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了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体系及其思想政治方向,是教学内容和要求的表现形式,是学校教育目的、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一)认真执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开展教学工作的方案,是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学校应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各专业教学计划,对教学,实习,考核,生产劳动和假期进行全面安排,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

(二)学校应依据国家、地方或行业部门颁发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在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的前提下,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学校可根据市场需求与变化情况,适当对实施性教学计划进行调整。

(三)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类。

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时比例一般为4 

:

6,专业课程中的实践教学比例一般为50%,综合实习一般安排一学期,选修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少于10%,对文化基础要求较高或对职业技能要求较强的专业,可根据需要对课时比例作适当的调整。

实行弹性学习制度的学校(专业),以及招收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员或采用远程教育手段的学校(专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活动时间。

(四)文化基础课程的必修内容应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

德育课、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和体育为必修课;

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课程为选修课(根据专业特点,个别课程也可作为必修课)。

专业课程要保证学生达到从业所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学校还应根据需要,开设关于美育、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人口、资源、环境、法制、管理、心理健康、职业指导与立业创业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或举办专题讲座(活动)。

(五)认真贯彻执行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教学、处理教材和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根本依据。

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已下达的教学大纲,应认真学习、掌握教学大纲内容和要求,在教学中贯彻执行;

尚未下达的,学校应制定暂行教学大纲使用。

(六)加强教材建设,规范使用教材。

教材是依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它为教和学提供具体的内容。

学校要重视教材的建设和管理。

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应首选教育部推荐并经国家或省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的教材。

原则上,文化课教材由省统一确定使用版本,专业课教材由市(地)统一确定使用版本。

各地、各校还可自编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补充教材或讲义,以充实教学内容,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

(七)认真制定教学工作计划。

教研组(专业组)和教师均应根据上级的教学工作意见以及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等,分别制定具体的学年(或某学科的整个学段)、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应在开学前制定。

教研组、教师的教学工作计划应报送学校教务(导)处审定。

(八)教师教学工作计划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本专业、学科教学工作分析;

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分析;

学年、学期应达到的教学目标;

技能训练、实验、学习及成绩考核等安排意见;

改进教学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九)对教学工作计划的执行情况,学校要进行经常的检查,期末或学年末作全面总结。

六、备课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一)教师备课,要认真研究本专业(学科)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了解专业特点和生产实际,要把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认真研究技能形成与训练教学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还要把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作为重点,并准备好各种教学课件、直观教具、实验器材、仪器设备和训练场地等。

(二)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切实按照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程度和实际接受能力,确定教学起点、教学进度、深度和教学方法。

(三)认真编写课时计划(教案)。

在全面掌握教学大纲,熟练地掌握教材和学生认知规律,广泛涉猎有关教学参考资料的基础上,认真编写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方法、作业或实践练习等。

课后应作授课小结,便于检验教学效果,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

(四)加强集体备课。

各市(地)、县(市、区)教研部门要积极组织校际间集体备课。

学校应加强同专业、同学科(或相近学科)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一般每学期1~2次或每单元一次。

(五)提倡备课改革。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积极探索更有效的备课方法。

教案讲究实用,不搞形式主义。

七、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一)按照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组织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要针对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规律,贯彻教学原则和要求,正确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指导思想端正,教学目的明确。

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

积极探索、总结和推行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勇于实践的能力。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应积极采用适应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需要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

(四)加强直观、形象教学,搞好现场教学。

重视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各类直观教具和实验仪器、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开发、使用符合教学需要的现代教学媒体和课件,充分利用各类专业实验室、模拟室和生产实习基地,搞好专业技能训练和现场教学。

(五)教学基本功扎实。

教师教学应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简练、生动,板书规范、条理、醒目,演示正确、有序、清楚,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大方,课堂偶发事件处理得当。

八、实验教学与技能训练

实验教学与技能训练是职业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教师应充分重视,把加强实验教学与技能训练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

(一)重视实验室与实训室建设。

按照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要求配备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各种实验室与实训室,配齐相应的设施、器材,努力提高实验、实训室的利用率。

(二)根据培养目标、教学设施和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和技能训练计划。

技能训练目标、要求应与行业、部门制定的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相沟通。

(三)认真做好实验、实训准备工作。

学期初,任课教师应将实验、实训教学计划报教务(导)处。

计划内容应包括:

实验实训时间、内容、目的要求、所需器材等。

每次实验、实训课都要写好教案,并提前一周通知实验、实训室做好准备工作。

(四)实验、实训要贴近经济和部门行业的生产实际,积极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在训练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要让学生感受知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要通过实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职业习惯的培养,提高分析和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

(五)做到实验、实训教学规范化。

学生进行实验、实训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或训练结果,还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会做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较熟练的程度。

实验、实训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实验、实训报告,并给予认真批阅,评定成绩,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讲评。

教师还应认真填写有关实验和实训记录,详细记录实验、实训情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六)配齐管理人员,健全规章制度。

实验、实训室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要认真研究专业培养目标和各学科教学大纲、教材对实验、实训教学的要求,做好实验、实训的准备和统计,掌握实验仪器、设备及实训器材、设施的性能、使用和操作方法,做好仪器、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维修工作。

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九、实习教学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主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和培养职业意识、养成良好职业习惯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实习教学,切实保证实习效果。

(一)加强生产实习基地建设。

学校应按照专业教学需要建设好与相关专业对口的厂、场、店等生产实习基地,不断充实设备的先进性,努力改善实习条件。

同时要采取各种形式,建立较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要鼓励和帮助农村学生建立家庭生产实习基地。

(二)认真制定实习计划。

实习计划应于实习前一个月制定好,并做到目的明确,组织严密,内容具体,措施得力。

应成立由学校领导、实习单位领导及有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实习工作。

实习计划一般由任课教师、教研组、教务(导)处(或生产实习处)会同有关单位拟定,由主管校长审定。

根据教学需要和专业特点,实习可以分段进行。

综合实习一般安排一个学期。

(三)精心组织实习教学。

实习前,应对学生进行实习动员教育和必要的技术指导,使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及职业道德、纪律和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做好实习准备。

实习过程要有专人负责,实习指导教师到岗指导。

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单位各项规章制度和生产规范要求,对学生从严训练,认真考核。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要指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习教学,使学生逐步达到技术、管理人员需要掌握的基础训练要求和技术工人上岗前应有的技术等级和岗位要求。

(五)提高实习教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学校在保证完成实习任务的前提下,可组织学生开展生产经营、科技推广服务和劳务承包等活动,使学生以自己的智力和技术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发挥实习基地的多种功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农村职业学校应安排一定的时间在搞好校内外生产实习的同时,搞好家庭生产实习,为学校挂村联户搞好科技推广和促进农民致富提供保证。

(六)搞好实习总结。

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总结,写出实习报告。

实习指导教师要给学生评定实习成绩,写出实习鉴定。

学校要写出总结报告,把实习工作情况、主要成绩、经验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今后改进意见全面反映出来,作为今后实习工作的借鉴。

要利用生产实习的机会,广泛听取行业、单位对学校教学的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进学校教育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

十、作业与辅导

作业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进行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各科教师均应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布置作业,认真进行辅导。

(一)布置作业目的明确。

作业设计要符合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和提高专业技能、技巧。

(二)作业难度适宜、份量适当。

作业内容符合大纲和教材要求,能找准关键,具有启发性、典型性、针对性和代表性。

要指导学生先复习后做作业,养成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三)根据专业、学科特点,既要布置书面作业,也要重视布置技能训练、科技推广应用、社会调查等旨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实践性作业。

完成作业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有的可由学生自由组合,集体完成。

(四)认真检查、批改作业。

作业可采用全批全改、重点批改、当面批改、相互检查批改、小组(或全班)交流等形式,要讲求实效。

教师对学生作业情况应认真记录,客观分析,反馈于教学。

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中订正,要重视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方法进行指导与评价。

(五)搞好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要与课堂教学、实习教学紧密结合,着重进行学习方法、练习方法和实践应用的指导。

注意面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