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762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基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无砟轨道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LXS-12标路基支承层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技术准备

组织技术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和技术标准,审核施工图纸,编制材料计划。

根据施工段划分,设计单元板平面布置图,编制支承层施工作业指导书。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2.外业技术准备

对路基面进行标高、平整度及压实度验收,确保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对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参数、测量资料进行整理收集。

3.技术要求

3.1线下工程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及《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规定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并及时汇总、分析。

由建设单位组织进行工后沉降及铺轨条件评估,工后沉降满足要求后,方可进行无砟轨道工程施工。

3.2采取摊铺机施工,现场必须进行水硬性混合料的配合比、密实度、刚度等试验,达到要求后才开始施工。

3.3路基支承层施工前,基床表层的高程、坡度、密实度及承载力应满足规范要求,对超高及低凹部位等缺陷进行整修,并经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路基支承层施工。

3.4支承层宽度为3400mm,厚度为265mm,纵向连续,每隔3.9米设一深度90mm、宽不大于5mm的横向假缝。

横断面详见下图:

图1直线段路基上支承层横断面图

4.施工程序及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程序为:

施工准备、摊铺机就位、混合料拌制、混合料运输、混合料摊铺、人工修边、切缝、养护。

4.2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见图4.2.1

 

图4.2.1支承层摊铺施工工艺流程

5.施工要求

5.1施工准备

进行支承层施工前,安排落实好施工人员,明确职责,并进行技术培训与交底。

落实设备到位情况,检查材料储备情况。

确认搅拌站和摊铺机的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5.1.1测量放线

沿线路方向每隔10m测量放样出支承层边线,设置摊铺机走行引导线。

(1)滑模摊铺作业需要在机器左右两侧各设置一条引导线,支承层的标高以及方向由传感器通过引导线自动控制。

左、右两侧引导线距离混凝土侧边1.1m,导线高度高出支承层面10cm。

(2)引导线的桩间距为10m,曲线段一般为5-7m,将引导线张紧后再放入挂线杆的沟槽内。

(3)引导线应有足够的张紧力,一般拉力在1KN左右,为保证引导线的拉力,采用紧线器完成。

(4)安装后的引导线标高误差在+3mm,-3mm间,中线位置(方向)误差在5mm内。

引导线设定好后,在摊铺作业前应检查引导线是否被干扰,是否有滑落,保证引导线的精确度。

(5)在摊铺过程中,必须保证引导线不受杂物、线结及周围工作人员干扰。

5.1.2摊铺机校正准备

首次摊铺前采用引导线法校准滑模摊铺机挤压底板4角点高程和侧模前进方向。

4个水平传感器控制挤压底板四角高程;

2个方向传感器进行导向控制。

将6个传感器全部挂上两侧引导线,开动摊铺机进入设好的线位,调整水平传感器立柱高度,使摊铺机挤压板恰好落在精确测量设置好的基准线上。

同时调整好摊铺机机架前后左右的水平度。

令摊铺机自动行走,再返回校核1-2遍,正确无误后,方可摊铺。

5.1.3基床表层清理和湿润

摊铺作业开始要对支承层范围内的基床表层清扫干净,并适度洒水湿润,不得积水。

5.2混合料的生产拌制

水硬性混合料由拌和站集中生产。

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的规定对支承层原材料进行筛分试验,检查骨料级配情况。

搅拌前严格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按测定结果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原材料按重量计的允许偏差要符合:

水泥、矿物掺合料:

1%,粗、细骨料:

2%,水:

1%。

拌和投料顺序为:

先投细骨料、水泥和粉煤灰,搅拌均匀后加水搅拌30s,再投粗骨料搅拌60s,搅拌至均匀为止,使各种材料混合均匀,颜色一致。

拌合料拌制完成后,要取样测定含水率。

5.3混合料运输、卸料

采用自卸汽车进行支承层混合料运输。

由于地处西北地区,天气干燥,水分散失快,因此每次运输前将自卸汽车车箱内须清洗干净,长距离运输(具体运距范围,需通过不同环境条件下水分散失情况而定)时要采取覆盖措施,防止水分蒸发。

5.4摊铺作业

5.4.1布料

在自卸车卸料前,先安排1台小型履带式挖掘机停放在摊铺机进料端位置处,随着卸料开始,开启挖掘机开始布料作业,人工予以配合。

在摊铺宽度范围内要布料均匀,最高料位不得高于摊铺机前松方控制板顶面的正常高度,应在螺旋布料器叶片最高点以下,也不得缺料。

机前缺料或料位过高时,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适当送料或布料,布料需与摊铺速度相协调,布料长度按超前摊铺机5m控制。

5.4.2摊铺

(1)首次摊铺前,应对摊铺机位置、几何参数和机架水平度进行调整,然后空机挂线行走5~10m,经多次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摊铺。

(2)采用钉桩或基准线法校准滑模摊铺机挤压底板高程和侧模前进方向,调整水平传感器立柱高度和滑模摊铺机机架前后左右的水平度,令滑模摊铺机自动行走,再返回校核1~2遍,正确无误后,方可开始摊铺。

(3)混合料通过自卸车进行运输至现场,并由专人引导自卸车进行卸料。

(4)通过挖掘机进行布料,在摊铺范围内要布料均匀,布料长度达到5米后启动摊铺机。

(5)滑模摊铺机应匀速连续摊铺,不得随意停机或改变摊铺速度。

摊铺速度可根据供料情况、混合料性能和施工地段确定,一般控制在1.5~1.8m/min。

供料不充分、混合料坍落度偏小、捣固性能不良和曲线地段可适当降低摊铺速度。

摊铺5m后,检测支承层标高、厚度、中线、横坡度指标,合格后可继续施工。

(6)摊铺机振捣前混合料应保持掩埋住振捣器一定高度,控制振捣器的振捣频率为10500r/min,即时摊铺速度1.75m/min。

(7)施工中禁止停机剧烈调整高程、中线及横坡等。

(8)在摊铺过程中的施工缝位置最好与道床板的伸缩缝重合。

施工缝端头模板采用比支承层厚度低20—30mm槽钢,长度比支承层宽度短5—10cm,在模板适当的位置做传力杆进行加固,防止支承层在端模处跑模变形。

(9)摊铺过程中,对支承层的质量进行检查。

主要的检查内容包括:

观察支承层是否发生离散;

同时检查支承层表面标高位置,在两基准线间拉弦线,用钢尺量测弦线到支承层面的距离。

5.5修整

滑模施工后,在初凝前完成对支承层顶面两侧30cm范围和侧边散水面按照16%坡度采用砂浆进行人工抹面并保证表面光洁度。

同时对表面及边角有缺陷的部分应进行及时修补处理。

5.6支承层切缝、养生

支承层施工完成后,12小时内应进行切缝施工,释放表面应力。

切缝按纵向按3.9m,缝深90mm,宽度控制不大于5mm,假缝与道床板伸缩缝对齐,并尽量避免处于轨枕块的下方,设置在两轨枕的中间位置,误差不超过30mm。

支承层铺设后,及时覆盖洒水养护,并采用双层覆盖养护,支承层表面土工布覆盖,上层加盖塑料布,土工布四周压紧,洒水量保证支承层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在养护期间按期进行洒水,养护时间不少于7d,湿度较小或气温较低时延长养护时间。

6.劳动力组织

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施工人员结合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架子队人员配置见下表。

架子队人员配备表

序号

姓名

职务

职责

1

巴雅尔图

队长

架子队全面管理

2

鲜明

书记

党务及后勤管理

3

周毅

技术主管

技术管理

4

姚剑锋

副队长

协助队长

5

赵晓松

6

陈敏敏

试验室副主任

负责试验检测

7

向周华

试验员

现场试验

8

曾正

工程部副部长

协助技术主管

9

刘涛

技术员

现场技术

10

孙国锋

11

彭琦

安质员

负责现场安全、质量

12

邓楷

领工员

负责现场协调

13

蒋俊明

7.材料要求

为保证支承层水硬性混合料质量,应对进场水泥、粉煤灰、矿粉、细骨料、粗骨料、拌合水的品质严格按《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8】74号)进行检验,其检验项目、频次及结果应符合以下要求:

水泥:

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7.2.1-1规定,检验结果满足GB175-2007要求。

粉煤灰:

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7.2.1-2规定,检验结果满足4.1.2的要求。

矿粉:

检验项目和检测频率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6.2.2-4规定,检验结果满足6.2.2-2的要求。

细骨料:

检验项目和检测频率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7.2.1-4规定,检验结果满足4.1.4的要求,检验方法按JGJ52-2006的规定进行,其中碱活性应按TB/T2922.5-2002的规定进行。

粗骨料:

检验项目和检测频率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7.2.1-5规定,检验结果满足4.1.5的要求,检验方法按JGJ52-2006的规定进行,其中碱活性应按TB/T2922.5-2002的规定进行。

拌合水:

检验项目和检测频率应符合《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7.2.1-6规定,检验结果满足4.1.6的要求。

8.设备机具配置

支承层作业面的施工机械配置下表:

施工机械配置表

机械、设备名称

数量(台、套)

备注

混凝土滑模摊铺机

作业进度指标:

450m/(单线)d

自卸汽车

小型履带式挖机

混合料布料

切缝机

洒水车

湿润、养护

大型混凝土搅拌站

1座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9.1.1支承层正式施工前需选定一段进行工艺试验,检测支承层

各项技术要求,以及外观质量和支承层施工机械工作性能的匹配情况。

根据试验情况,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及各种工艺参数。

9.1.2气温低于5℃时或雨雪天气时,不得进行支承层施工;

浇注完成后的支承层在7天内不得受冻,当气温低于0℃时,必须采取保温措施。

9.1.3引导线控制点定位偏差:

平面5mm,高程±

3mm;

引导线张拉到位后,相对于引导线控制点的允许偏差平面5mm,高程±

2mm。

9.1.4曲线段布料时外侧需要稍高一些,以便在摊铺过程中让摊铺机模板对混合料形成挤压,保证支承层的质量效果。

9.1.5及时按设计切缝和加强养护措施的落实可以有效控制支承层开裂。

9.2质量检验

9.2.1施工完成后,每隔500米用灌砂法测定支承层混合料的密实度,支承层的密实度不小于98%。

9.2.2每隔500米钻芯取样(芯样直径150mm),进行抗压强度测试,确保28天的支承层混合料的强度。

9.2.3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见下表:

支承层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频率

厚度

±

20mm

尺量:

1处/50m

中线位置

10mm

全站仪:

宽度

+15mm,0

顶面高程

+5mm,-15mm

水准仪:

平整度

7mm/4m

4m直尺:

9.2.4检测资料完成后,对支承层施工质量进行评估。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安全施工要求

10.1.1对支承层施工工序进行安全性分析,确定危险源,制定安全保证措施和应急预案,并付诸实施。

10.1.2对机械操作人员、运输车司机、普通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基本知识和技能,做到持证上岗。

10.1.3各施工班组内设置不少于1名的专职安全员,专门负责本工班的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对作业人员的安全行为进行监控、指导。

10.1.4对操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10.1.5在施工段路基两侧加设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段落。

10.1.6定期对各种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养护、维修,确保各种机械设备及模具处于良好工作壮态。

10.1.7工地照明设备齐全可靠,确保夜间施工安全。

10.2.文明施工要求

10.2.1支承层混凝土施工时设专人在模板两侧进行摊铺,避免混凝土洒在模板外。

不慎洒落时及时清理,避免污染路基顶面。

10.2.2养护期间,施工用水及管线专人管理且合理布置,做到规范整齐,避免路面积水或到处漫溢。

10.2.3养护期间,养护覆盖物覆盖规范整齐且压稳,避免吹翻或到处飞扬。

养护结束后及时回收。

10.2.4支承层拆模后及时清理模板及脱落砼。

做到模板堆放整齐,作业面干净利落。

10.2.5养护完成后对支承层表面进行冲洗,以保持作业面整洁。

且避免积水或到处漫溢。

10.2.6路基上收集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或统一运输到指定弃渣场,避免洒落在路基旁污染周边环境。

10.2.7施工机械在施工或修理过程中必须加强油料管理,避免洒落污染路面,必要时进行回收处理。

10.2.8施工便道天气及路面状况及时洒水,避免尘土飞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