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1808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高职院校技能大赛Word文件下载.docx

围绕真实工作过程、任务和要求设计比赛内容,重点考查参赛者的实际动手能力、规范操作水平、创新创意水平,能够检验参赛者的综合职业能力。

对应相关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根据专业或行业标准、企业用人要求进行设计,竞赛方式要突出体现职业岗位对参赛者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的要求。

三、组织机构

竞赛项目组织设大赛执行主席、大赛组织委员会(组委会)、专家组、仲裁组、裁判组,负责竞赛的运行和管理。

(一)大赛执行主席

大赛执行主席由组委会指定。

对比赛的运行和时间安排依照既定书面计划进行管理,使所有相关事物和谐平稳地运行。

大赛执行主席在其他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对比赛具有管理权。

执行主席具有以下义务:

1.执行大赛的规章制度。

2.检查大赛设备、软件、场地环境等符合比赛要求。

3.确保大赛遵守时间计划顺利进行。

4.对裁判员的监督并记录。

5.在做出任何重大决定前要与组委会协商以保证比赛的平稳运行。

(二)大赛组委会

大赛组织委员会承担竞赛的管理工作,组委会由行业、企业、高校的专家共同组成,负责竞赛的前期宣传、通知文件下发、竞赛代表队与专家组的接待与食宿、会场布置安排、突发事件处理以及竞赛的组织协调等工作。

(三)仲裁组

负责受理比赛中出现的申诉并进行仲裁,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和比赛结果公平、公正。

根据收集并经核对的证据、证词,按照合法的程序组织召开听证会进行听证和仲裁。

(四)裁判组

裁判组将由高校知名学者、行业专家、企业技术能手等组成。

所有裁判在比赛前一天参加裁判培训会议,裁判应严格按照裁判会议的指示对整个比赛过程执行裁判工作。

1.比赛开始之前,裁判员将独立检查就位的选手是否遵守该项比赛的规则。

2.比赛开始之前,协助大赛执行主席检查大赛设备、软件、场地。

环境等符合比赛要求。

3.比赛进行中,裁判员将通过观察对选手的操作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违规现象,将违规情况报告裁判长。

裁判长负责组织裁判组成员讨论裁判意见,并将裁判结果报告大赛组委会。

(五)监督组

1.监督组在大赛执委会领导下,对指定赛区、赛项执委会的竞赛筹备与组织工作实施全程现场监督。

监督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

2.监督组的工作内容包括赛项竞赛场地和设施的部署、选手抽签加密、裁判培训、竞赛组织、成绩评判及汇总、成绩复核与发布、申诉仲裁等。

3.监督组不参与具体的赛事组织活动及任何裁判工作。

4.监督组在工作期间应严格履行监督工作职责,对竞赛过程中明显违规现象,应及时向赛项执委会提出改正建议。

四、竞赛内容与时间

(一)赛项内容

以智能机器人——走迷宫机器人作为竞赛平台,参赛选手提前完成机器人的机械与电气装配、基本功能编程调试、机器人定位及比赛场地适应等工作任务,并通过对机器人控制程序设计,完成智能机器人比赛任务。

(二)比赛时间和地点

地点:

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体育教学楼一楼篮球馆

时间:

(具体时间以赛项指南为准)

五、竞赛方式

(一)竞赛以团体赛方式进行。

每个参赛队3名选手,参赛选手必须是2019年度高等职业院校全日制在籍学生,不限性别。

(二)竞赛队伍组成:

由高等职业院校为单位组队参赛,不得跨校组队;

指导教师须为本校专兼职教师,每队限报2名指导教师。

六、竞赛规则

(1)机器人的基本功能是从起点开始走到终点,这个过程称为一次“运行”,所花费的时间称为“运行时间”。

从终点回到起点所花费的时间不计算在运行时间内。

从机器人第一次激活到每次运行开始,这段期间所花费的时间称为“迷宫时间”。

如果机器人在比赛时需要手动辅助,这个动作称为“碰触”。

竞赛使用这三个参数,从速度﹑求解迷宫的效率和机器人的可靠性三个方面来进行评分。

(2)机器人的得分是通过计算每次运行的“排障时间”来衡量的,排障时间越短越好。

排障时间是这样计算的:

将迷宫时间乘以1/30,再加上运行时间,如果这次运行结束机器人没有被碰触过,那么还要再减去10秒的奖励时间,这样得到的就是排障时间。

每个机器人允许运行多次,取其中最短的排障时间即作为参赛的计分成绩。

例子:

一个机器人在迷宫中迷宫时间为4分钟(240秒)没有碰触过,运行时间使用了20秒,这次运行的排障时间就是:

20秒+(240秒×

1/30)-10秒=18秒。

(3)竞赛中机器人在迷宫中的总时间不可超过15分钟,在该限时内,机器人可以运行任意次。

(4)机器人到达迷宫中心的目的地后,可以使用手动放回起点,或让机器人自动回到起点,前者被视为碰触,因此在以后的运行中,将失去减10秒的奖励。

(5)从机器人离开起点到进入终点的这段时间为运行时间。

迷宫时间是从机器人第一次激活开始计算的,机器人第一次激活后不需要马上就开始运动,但必须在迷宫起点处整装待命。

(6)穿越迷宫的时间由竞赛工作人员人工测量或由装在起点和终点处的红外线传感器自动测量。

使用红外传感器时,起点红外传感器应放置在起点单元和下一个单元之间的边界上;

终点传感器应放置在终点单元的入口处。

(7)机器人在启动过程中,操作员不可再选择策略。

(8)一旦竞赛迷宫的布局揭晓,操作员不能将任何有关迷宫布局的信息再传输给机器人。

(9)迷宫所在房间的亮度、温度和湿度与周围环境相同。

改变亮度的要求是否被接受须由竞赛组织者决定。

(10)如果机器人出现故障,操作员可以在裁判的许可下放弃该次运行,并放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但不能仅因为转错弯就要求重新开始。

(11)如果参赛因为技术原因决定停止当前运行,裁判可以允许该队重新运行,但要增加3分钟的迷宫时间作为惩罚。

例如,一个机器人在比赛开始以后4分钟停止,重开运行后用去的迷宫时间为7分钟,那么该机器人在迷宫中还可以重新再开始运行的时间就只剩下8分钟了。

(12)如果机器人在比赛中任何部分被替换,比如电池、EPROMS或者作出其它重要的调整,必须清除机器人中有关迷宫信息的内存。

细微的调节,例如调整传感器,可以在裁判的许可下进行,无须清除内存,但是对速度或策略控制的调节,则必须要清除内存。

(13)一个机器人的任意部分(除电池外)都不能用到其它的机器人上。

例如,如果一个底盘使用两个可互换的微控制器芯片,即它们属于同一个机器人,最大运行时间也是15分钟。

当需要更换微控制器时,先前的内存必须被清除。

(14)当比赛官方认为某机器人的运行将破坏或损毁迷宫时,有权停止其运行或取消其参赛资格。

2.迷宫规范

(一)迷宫由16×

16个180mm×

180mm大小的正方形单元所组成。

(二)迷宫的隔墙高50mm,厚12mm,因此两个隔墙所构成的通道的实际距离为168mm。

隔墙将整个迷宫封闭。

(三)迷宫隔墙的侧面为白色,顶部为红色。

迷宫的地面为木质,使用油漆漆成黑色。

隔墙侧面和顶部的涂料能够反射红外线,地板的涂料则能够吸收红外线。

(四)迷宫的起始单元可选设在迷宫四个角落之中的任何一个。

起始单元必须三面有隔墙,只留一个出口。

例如,如果没有隔墙的出口端为“北”时,那么迷宫的外墙就构成位于“西”和“南”的隔墙。

机器人竞赛的终点设在迷宫中央,由四个的正方形单元构成。

(五)在每个单元的四角可以插上一个小立柱,其截面为正方形。

立柱长12mm,宽12mm,高50mm。

小立柱所处的位置称为“格点”。

除了终点区域的格点外,每个格点至少要与一面隔墙相接触。

(六)迷宫制作的尺寸精度误差应不大于5%。

迷宫地板的接缝不能大于0.5mm,接合点的坡度变化不超过4度。

隔墙和立柱之间的空隙不大于1mm。

3.机器人规范

(一)机器人必须自成独立系统,不能使用可燃物为能源。

(二)机器人的长和宽限定在150mm×

150mm。

每次运行中机器人几何尺寸的变化不能超过150mm×

对机器人的高度没有限制。

(三)机器人穿越迷宫时不能在其身后留下任何东西。

(四)机器人不能跳越、攀爬、钻挖和损毁迷宫隔墙。

七、比赛器材、技术平台和场地要求

(一)竞赛设备技术平台

“智能机器人”竞赛设备推荐使用郑州昊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走迷宫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四轮驱动结构,设计风格简约,整体重量轻,重心极低,配以优秀的控制算法,机器人运行更快,更平稳。

体态精巧,设计最大速度为5m/s,能够实现高速连续转弯和对角过弯。

该机器人既可用于竞赛同时,亦可作为移动机器人开发研究平台、教学科技作品展览、表演等领域。

具有如下特点:

(1)32位高性能STM32Cortex-M3内核处理器,高速乘除运算功能加以丰富的外设,能快速响应中断,高效管理机器人运行中的各类事件,能够运行各种高效的机器人控制算法和迷宫搜索算法。

(2)低功耗高性能原装德国进口Faulhaber1717T006S/RIE2-1024线电机,保证机器人运行的高精度控制的同时,设计速度可达5m/S。

(3)精确测距的红外传感器配以美观的抗干扰盖板,能够精确检测迷宫信息和智能避障。

(4)高精度陀螺仪配合高效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运行姿态和转弯角度精准控制。

(5)采用最佳齿轮传动机构,在获取最佳转矩和转速的同时,使机器人能适应各种竞赛迷宫。

(6)精密加工的金属机械组件和高抓地力轮胎的采用,使机器人车身牢固,质心降低,抓地力增强,缩短了即时加减速时间,避免了高速运行时的“飞车”。

(7)高品质锂电池供电和智能的电源管理系统,提高用电效率的同时进行即时电量的温馨提示和智能贴心的充电提醒功能。

(8)合理的车体尺寸配以简约的电路设计,采用双层布线单层器件PCB布局,使机器人调试更加容易,便于学习者的快速掌握。

(9)高速低功耗无线蓝牙收发模块,实现机器人与上位机的数据交互,可实时将迷宫信息和机器人运行信息传至上位机,方便机器人在线调试和故障分析。

(10)提供基于传统机器人编程思路和编程环境的走迷宫专用顶层先进搜索算法,可完成迷宫快速搜索和高速冲刺。

(11)提基于传统机器人编程思路和编程环境的机器人底层控制驱动代码和各种转弯算法。

(12)配套详细的培训文档说明和技术原理分析。

(二)竞赛设备场地要求

按IEEE国际标准智能机器人竞赛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内容参见附件1)

八、竞赛时间安排与流程

具体的竞赛日期,由大赛组委会统一规定,本赛项竞赛2天,选手第一天上午报到,下午召开赛前说明会和场次抽签活动、并安排选手熟悉赛场;

第二天进行正式比赛。

详见表1竞赛日程安排。

表1竞赛时间安排与流程

日期

时间

内容

4月12日

8:

00-14:

00

各参赛队赴指定酒店报到

14:

00-18:

参赛者熟悉场地,说明会及抽取场次序号

4月13日

30-9:

开幕式

9:

00-9:

10

选手抽签,加密

10-9:

30

参赛代表队就位,宣读考场纪律

30-13:

参赛队竞赛

13:

上午比赛结束

13:

30-14:

休息

40

下半场选手抽签,加密

40-18:

18:

下午比赛结束

18:

40-20:

申诉受理

九、奖项设定及评分方式

(一)奖项设定

竞赛设参赛选手团体奖。

按总分高低顺序确定排名,其中一等奖10%,二等奖20%,三等奖30%;

获奖团队每位选手和指导教师均可获得证书。

(二)评分标准制定原则

评定依据IEEE国际标准智能机器人比赛要求,按照技能大赛技术裁判组制定的考核标准进行评分,本着“科学严谨、公正公平、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制定评分标准。

(三)评分方法

1.赛项裁判组负责赛项成绩评定工作,设裁判长一名,全面负责赛项的裁判和管理工作。

2.参赛选手根据赛项规则的要求进行操作,注意操作要求,需要裁判和参赛队员确认的内容必须经过裁判员和参赛队员的签字确认,否则不得分。

3.赛项裁判组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科学、规范、透明、无异议”的原则,根据裁判的现场记录及评分标准,最终按总评分得分高低,确定参赛队奖项归属。

5.按比赛成绩从高到低排列参赛队的名次。

比赛成绩相同,取名次并列。

6.评分方式结合IEEE国际标准智能机器人比赛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裁判相互监督,对检测、评分结果进行一查、二审、三复核,确保评分环节准确、公正。

(四)评分细则

详细评分细则见六、竞赛规则。

一十、技术规范

按IEEE国际标准智能机器人竞赛技术规范要求(具体内容参见附件1)。

一十一、申诉与仲裁

①各参赛队对不符合大赛和赛项规程规定的仪器、设备、工装、材料、物件、计算机软硬件、竞赛使用工具、用品,竞赛执裁、赛场管理、竞赛成绩,以及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等,可向赛项仲裁组提出申诉。

申诉主体为参赛队领队。

②仲裁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应该在竞赛期间向参赛队和工作人员公示,确保信息畅通并同时接受大众监督。

③申诉启动时,参赛队向赛项仲裁工作组递交领队亲笔签字同意的书面报告。

书面报告应对申诉事件的现象、发生时间、涉及人员、申诉依据等进行充分、实事求是的叙述。

非书面申诉不予受理。

④提出申诉的时间应在比赛结束后(选手赛场比赛内容全部完成)2小时内。

超过时效不予受理。

⑤赛项仲裁工作组在接到申诉报告后的2小时内组织复议,并及时将复议结果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方。

申诉方对复议结果仍有异议,可由省(市)领队向赛区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赛区仲裁委员会的仲裁结果为最终结果。

⑥申诉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仲裁结果,不得以任何理由采取过激行为扰乱赛场秩序。

仲裁结果由申诉人签收,不能代收,如在约定时间和地点申诉人离开,视为自行放弃申诉。

⑦申诉方可随时提出放弃申诉。

一十二、赛项安全

赛事安全是2019年河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是本赛项筹备和运行工作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

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安全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参照《2019年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安全管理规定》,依据申报赛项自身特点,明确所需的安全保障措施。

为确保大赛赛事的安全,本赛项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大赛期间参赛者、指导教师、工作人员及观众的人身安全。

赛项根据提出的安全要点,制定相应制度文件,落实相关责任。

1.赛区建立与公安、消防、司法行政、交通、卫生、食品、质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保证比赛安全,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2.赛项执委会在赛前组织专人对比赛现场、住宿场所和交通保障进行考察,并对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赛场的布置,赛场内的器材、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3.赛场周围设立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发生意外事件。

在具有危险性的操作环节,裁判员要严防参赛者出现错误操作。

4.比赛期间,原则上由赛事承办院校统一安排参赛者和指导教师食宿。

5.大赛期间有组织的参观和观摩活动的交通安全由赛区组委会负责。

赛项执委会和承办院校须保证比赛期间参赛者、指导教师和裁判员、工作人员的交通安全。

6.各高等职业院校在组织参赛队时,须安排为参赛者购买大赛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各高等职业院校参赛队组成后,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对所有参赛者、指导教师进行安全教育。

各参赛队伍须加强参与比赛人员的安全管理,并与赛场安全管理对接。

7.比赛期间发生意外事故时,发现者应第一时间报告赛项执委会,同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态扩大。

赛项执委会应立即启动预案予以解决并向赛区执委会报告。

出现重大安全问题的赛项可以停赛,是否停赛由赛区组委会决定。

8.赛场由裁判员监督完成竞赛设备通电前的检查全过程,对出现的操作隐患及时提醒和制止。

比赛过程中,参赛者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遇有紧急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在工作人员安排下有序退场。

9.赛场提供应急医疗措施和消防措施。

温馨提示:

遇到紧急情况发生拥挤时,应保持镇静,在相对安全地点作短暂停留。

人群拥挤时,要双手护住胸部,防止内脏被挤压受伤,在楼道和楼梯以及人群中不小心跌倒时,应立即弯腰收缩身体,紧抱着头,尽量减少伤害。

遇严重火情、浓烟时,请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19、110、120寻求帮助,同时根据现场情况迅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在工作人员组织下逃生自救。

附件1IEEE智能机器人竞赛规则

1.目的

智能机器人竞赛的目的是制作一个微型机器人,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穿越迷宫到达终点。

参赛的机器人称为“机器人”,将机器人放入迷宫并启动操作的人称为“操作员”。

2.迷宫的规范

(1)迷宫由16×

16个﹑18cm×

18cm大小的正方形单元所组成。

(2)迷宫的隔墙高5cm,厚1.2cm,因此两个隔墙所构成的通道的实际距离为16.8cm。

(3)迷宫隔墙的侧面为白色,顶部为红色。

(4)迷宫的起始单元可选设在迷宫四个角落之中的任何一个。

(5)在每个单元的四角可以插上一个小立柱,其截面为正方形。

立柱长1.2cm,宽1.2cm,高5cm。

(6)迷宫制作的尺寸精度误差应不大于5%,或小于2cm。

3.机器人的规范

(1)机器人必须自成独立系统,不能使用可燃物为能源。

(2)机器人的长和宽限定在10cm×

10cm。

每次运行中机器人几何尺寸的变化不能超过10cm×

(3)机器人穿越迷宫时不能在其身后留下任何东西。

(4)机器人不能跳越、攀爬、钻挖和损毁迷宫隔墙。

4.竞赛规则

(1)机器人的基本功能是从起点开始走到终点,这个过程称为一次“运行”,所花费的时间称为“运行时间”。

从机器人的第一次激活到每次运行开始,这段期间所花费的时间称为“迷宫时间”。

(2)机器人的得分是通过计算每次运行的“排障时间”来衡量的,排障时间越短越好。

将迷宫时间乘以1/30,再加上运行时间,如果这次运行结束以后机器人没有被碰触过,那么还要再减去10秒的奖励时间,这样得到的就是排障时间。

(3)竞赛中机器人在迷宫中的总时间不可超过15分钟,在该限时内,机器人可以运行任意次。

(4)机器人到达迷宫中心的目的地后,可以使用手动放回起点,或让机器人自动回到起点,前者被视为碰触,因此在以后的运行中,将失去减10秒的奖励。

(5)从机器人离开起点到进入终点的这段时间为运行时间。

(6)穿越迷宫的时间由竞赛工作人员人工测量或由装在起点和终点处的红外线传感器自动测量。

传感器沿水平方向发射红外线,高出地面约1cm。

(7)机器人在启动过程中,操作员不可再选择策略。

(8)一旦竞赛迷宫的布局揭晓,操作员不能将任何有关迷宫布局的信息再传输给机器人。

(9)迷宫所在房间的亮度、温度和湿度与周围环境相同。

(10)如果机器人出现故障,操作员可以在裁判的许可下放弃该次运行,并放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11)如果参赛因为技术原因决定停止当前运行,裁判可以允许该队重新运行,但要增加3分钟的迷宫时间作为惩罚。

(12)如果机器人在比赛中任何部分被替换,比如电池、EPROMS或者作出其它重要的调整,必须清除机器人中有关迷宫信息的内存。

(13)一个机器人的任意部分(除电池外)都不能用到其它的机器人上。

(14)当比赛官方认为某机器人的运行将破坏或损毁迷宫时,有权停止其运行或取消其参赛资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