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012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第3课时复习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Word下载.docx

机抒Zhù

(织布梭子)可汗kè

n鞍鞯ānjiān(马鞍下的垫子)辔头Pè

i(缰绳)燕山:

yā胡骑jì

(战马)戎机ró

ng(军事)朔气Shuò

(北方)金柝tuò

(打更用的梆子)红妆zhuā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ó

(穿)傍地走bà

ng

2、字词梳理。

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

帖:

通“贴”,粘贴,贴上。

(2)出门看火伴

火:

通“伙”,伙伴。

一词多义:

(1)东市买骏马市:

名词,集市。

愿为市鞍马市:

动词,买。

(2)昨夜见军帖帖:

文书。

对镜帖花黄帖:

通“贴”,贴上

(3)愿为市鞍马愿:

愿意。

愿驰千里足愿:

希望。

(4)将军百战死将:

带领。

出城相扶将将:

搀扶。

古今异义词:

(1)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古义:

只。

今义:

但是。

(2)策勋十二转

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转过。

(3)赏赐百千强

多,有余。

与“差”相对。

3、翻译语句大比拼(抢答)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出自本文的成语________,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复习指导二:

课文

先朗读,再圈点批注相关语句,然后同桌交流、讨论,最后展示。

10分钟。

朗读课文,找出本文所用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自学检测二:

本文采用互文、顶真、排比、对偶等多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互文

顶真

排比

对偶。

复习指导三:

先自读,再圈点批注相关语句,然后同桌交流、讨论,最后展示。

自读课文,找出能表现木兰形象的语句,并分析人物形象。

复习检测三:

1、分析木兰形象

2、讨论:

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3、诗歌的主题是?

要读准

字音

解释要准确

能说出重点字词的意思、疏通文句,能流畅背诵、准确默写课文

能总结出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学生能总结出分析人物的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解词注意:

1重点实词

2几种文言现象:

通假字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

翻译句子的要点:

1、准确无误忠于原文(信)

2、通顺畅达没有语病(达)

3、优美自然完美表达(雅

常见的排比的作用:

增强文章的语势

对偶的作用:

对仗工整,富有韵律美。

当堂训练:

(一)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木兰当户织 ⑵不闻机杼声 ⑶惟闻女叹息。

⑷问女何所忆 ⑸昨夜见军帖 ⑹军书十二卷 ⑺愿为市鞍马 ⑻旦辞爷娘去⑼万里赴戎机 ⑽关山度若飞 ⑾朔气传金柝

二、一词多义:

⑴市 ①愿为市鞍马    ⑵机 ①万里赴戎机  ⑶买 ①东市买骏马

   ②东市买骏马       ②不闻机杼声     ②欲买舟而下

三、划分朗读节奏: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默写填空:

⑴木兰替父从军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⑵描写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⑶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是______。

⑷形象概括木兰从离家出征至凯旋回朝全过程的句子是_____。

⑸“_______,______。

”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描写了木兰的矫健雄姿。

⑹描写边塞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

五、选择题:

⑴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

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⑵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

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

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

⑶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

   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

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

   D.意思是非常、十分。

⑷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⑸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

        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氛。

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

 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

⑹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C.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一、解释加点词:

⑴策勋十二转 ⑵赏赐百千强 ⑶可汗问所欲 ⑷愿驰千里足 ⑸出郭相扶将 ⑹著我旧时裳 ⑺雄兔脚扑朔 ⑻雌兔眼迷离 ⑼双兔傍地走 ⑽安能辨我是雄雌

⑴帖 ①昨夜见军帖  ⑵将 ①将军百战死

   ②对镜帖花黄     ②出郭相扶将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四、辨析下列词的古今意义:

⑴阿爷无大儿 古义:

__,今义:

__⑵双兔傍地走 古义:

___

五、回答下列问题:

⑴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①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⑵有两个成语出自该文,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⑶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

她的要求是什么?

⑸画线的句子是什么描写?

表现木兰什么特点?

⑹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⑺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⑻“爷娘闻女来…阿姊闻妹来……小弟闻姊来…”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⑼“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用的是什么修辞方法?

改为陈述语气。

⑽用原文填空:

 ①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_____

 ②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

 ③描写伙伴惊奇的句子______

 ④表现木兰不贪图富贵利禄的句子___

 ⑤表现木兰归乡心切的句子____

⑾选出与例句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双兔傍地走(  ) A、走马观花 B、茶走味了 C、车刚走 D、走漏消息

②安能辨我是雄雌?

(  )A、坐立不安 B、安敢如此 C、安的什么心 D、安营扎寨

③木兰当户织(  )A、捷报飞来当纸钱 B、当着大家谈一谈 C、他会当家 D、旗鼓相当

⑿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__________。

一、⑴对着;

门 ⑵织布的梭子 ⑶只 ⑷思念 ⑸文告 ⑹表示多数,不是确数 ⑺为此;

买 ⑻早晨 ⑼战争 ⑽过 ⑾北方

二、⑵①买;

   ⑵①军机军事    ⑶①买 

   ②集市    ②织布机      ②雇,租

三、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四、⑴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⑵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⑶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⑷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⑸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⑹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五、⑴A⑵C⑶B⑷B⑸C⑹C

一、⑴记功;

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 ⑵有余 ⑶想 ⑷希望 ⑸外城;

扶持 ⑹穿 ⑺动弹 ⑻眯着眼 ⑼并排跑 ⑽怎么

二、⑴①文告        ⑵①带兵的人

   ②通“贴”       ②搀扶

三、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四、⑴爷:

古义指父亲 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⑵走:

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

今义行走。

五、⑴①夸张 ②对偶 ③排比 ④对偶

  ⑵磨刀霍霍;

扑朔迷离

  ⑶A

  ⑷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⑸动作描写。

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女装的激情。

  ⑹赞颂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⑺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

(意近即可)

  ⑻排比;

更能突出家人闻归讯的喜悦心情。

  ⑼反问。

双兔傍地走,不能辨我是雄雌。

  ⑽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⑤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⑾①A “走”古汉语中,做“跑”讲。

雌兔和雄兔紧贴着地面奔跑。

“走马观花”即“跑马观花”,意思是浮光掠影,很不深入。

“走味”是失去原味。

“车刚走”的“走”是“离开。

”“走漏”即“透漏”出。

 

   ②B “安能”、“安敢”中的“安”,都是表反问的疑问代词,解为“怎么”。

A、C、D、中的“安”,依次为“安定”、“怀着”、“安置、设置”。

   ③B “当护织”和“当着大家”中的“当”,都是“面对”的意思。

其作的分别为“充当”、“主持”、“相配”、“相称”之意。

⑿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一面学习导航苏教版

高手支招1阅读导航

读前要热身

民族魂

鲁迅葬礼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的寓所里逝世。

巨星陨落的噩耗传来,全国人民以及世界各国进步人民和文化界十分痛惜,在宋庆龄主持的鲁迅的葬礼中,人们用一面绣着“民族魂”三个大字的白旗覆盖在鲁迅的棺木上。

“民族魂”,这正是中国人民对鲁迅的最高褒奖!

毛泽东也曾对鲁迅一生的非凡业绩和战斗精神作了最充分的评价,他说: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把毕生精力献给了革命文学,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

淘宝路标

◎了解外貌描写和作者感受融为一体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理解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分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的能力。

◎认真体会鲁迅先生真诚地关心和帮助进步青年的情怀,加深对他的感情。

知识应储备

作家作品

阿累(1909~1987),原名朱一苇,后名朱凡,江苏涟水人。

1931年参加反帝大同盟。

1932年参加“左翼剧联”。

同年8月考入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不久加入共青团,接着参加中国共产党。

解放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副校长、省文教厅长、省委宣传部长、湖南大学校长等职。

字音识记

1.字音

踱到(duó

)地窖(jià

o)窘相(jiǒng)捻(niǎn)摩挲(suō)

莽撞(mǎng) 揩油(kāi) 颓唐(tuí

) 抖擞(sǒu) 恣情(zì

2.多音字

字形辨析

文题解读

用“一面”作题目,朴实、亲切,反映的是记叙的中心:

“一面”的印象;

同时也是主题所在:

“一面”的力量——“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高手支招2感受鉴赏

文本需精研

一 面

阿 累

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一天中午,我赶到虹口公园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六路车早班的最后一趟还没回来,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

心里想:

到内山书店【[内山书店]当时开设在上海北四川路的一家日本书店。

店主是日本人内山完造,他是鲁迅的朋友。

】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平平实实的一句话,道出了惨淡的人生。

第一层(第1~2段),交代会面的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这一层的重点是交代“我”的情况。

联系下文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我”的态度,实质上是对一个普通工人、对人民群众的态度。

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个人用日本话在谈笑。

他们说得很快,听不清说些什么。

有时忽然一阵大笑,像孩子一样的天真。

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非日本”的什么东西]指不像日本人那样的语气和声调。

】。

[“非日本”固然指口音、语调不完全像日本人,更指那种友善之态不像一般的日本人。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第一次集中笔墨写鲁迅肖像。

文章由朗朗的笑声写到“模糊辨出”的最初印象,因为是“阴天,暗得很”,又是在“店后面长台子旁边”,印象当然不甚清晰,却也勾出了人物的大致轮廓——“瘦瘦的”“五十上下”(总写大概的印象)、“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再从衣着、嗜好写印象),反映了人物的外貌特征。

我把帆布袋、夹剪、票板放在一个角落的地板上,开始翻看南面一排社会科学杂书。

翻了一会儿,觉得没有什么合意的,就踱到北面。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通过写天气的寒冷、秋风的无情来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毁灭》]苏联作家法捷耶夫(1901~1956)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鲁迅在1931年把它译成中文。

《毁灭》?

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

看一下那书脊,赫然【[赫然]这里是很鲜明的意思。

】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出现的样子。

文中表示“鲁迅译”这三个字十分醒目地出现在作者眼前。

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信任。

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

书没有切边。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

”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敬爱和感激叫“先生”的,虽然并没有什么根据。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

“一块四。

一杯冒着热气的茶放在我左手的桌角上了。

像我,穿着一身黄咔叽布的工人制服,嵌着“Conductor×

×

【[Conductor×

]Conductor,英文,车上的管理员、售票员。

,表示号数。

】”蓝磁牌的制帽戴在后脑勺上,平素【[平素]平时。

】看惯了西装同胞【[西装同胞]指解放前住在上海的那些有钱有势的中国人。

因为这些人常穿西装,所以作者叫他们“西装同胞”,表示厌恶。

】的嘴脸,现在忽然受着这样的优遇【[优遇]优待。

】,简直有点窘【[窘]难为情,尴尬。

】了起来。

[这里是写内山,也是衬托鲁迅。

内山与“西装同胞”不同,意味着鲁迅也与“西装同胞”有异。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鞠了一个“半躬”,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那几天的饭费。

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莽撞]鲁莽冒失。

】了。

我红了脸说:

“贵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扬着眉毛,一半正经一半好像故意逗人笑似的,用他那肥厚的手掌在书上拍一拍,又用粗短的手指哧啦哧啦地捻那张灰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

“哪里贵?

你看这纸……”

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踌躇]犹豫,拿不定主意。

起来了:

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书也太好了”包含了对鲁迅所译《毁灭》的高度肯定,对鲁迅的信赖。

]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

我摩挲【[摩挲]用手轻轻地摸了又摸。

】着那本书,舍不得丢开,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内心充满矛盾,但写来很平静。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萍水相逢,三生有幸。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颓唐]精神不振作。

】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抖擞]振作。

】地直竖着。

[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胡须很打眼【[打眼]引人注目。

】,好像浓墨写的隶体【[隶体]我国书法的一种体式。

下边的“八分体”也是一种书法体式,同隶体相近。

】“一”字。

这段肖像描写文字虽然不多,却十分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却很好的形象特征。

作者与鲁迅面对面地观察更为仔细,描写也就进了一层:

先写面孔,次写头发,再写胡须,就像电影中逐渐放大的脸部特写镜头一样,把人物最鲜明的外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部,逐一展现在读者眼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写肖像只是突现了“瘦瘦的”“穿一件牙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的外表特征;

二写肖像,从瘦入手着重写他的精神特征。

写他“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完全是个战士的精神状态。

“你要买这本书?

”他看了我一眼。

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

[“正直而慈祥的眼光”,和工人一贯受到的虐待、歧视形成对比,“父亲的抚摩”,似又表现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一面。

“是的。

”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

铁流【[《铁流》]苏联作家绥拉菲摩维奇(1863~1949)写的一部长篇小说。

内山书店代售的是曹靖华的译本,所以下文说“是曹先生的书”。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推荐《铁流》,表现了鲁迅先生的自谦,对战友的支持,对读者的诚恳。

他是谁?

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

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

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

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伏笔,铺垫。

我一翻那定价:

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心理矛盾写得很充分。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

我不敢看他的脸。

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

一块钱!

“有!

”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

我很惊异地望着他: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

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

牙黄羽纱的长衫;

隶体“一”字似的胡须;

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

您,您就是——”

这是对鲁迅先生的第三次肖像描写,既写外貌,又写精神,是前两次肖像描写的综合。

作者一再写这些特点,目的是为了表达对鲁迅的崇敬心情,使读者对之不断加深印象。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

不会错,一定是他!

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结结巴巴”表示一种激动的心情,一时难以用语言表达。

“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当时社会环境险恶,显示“我”特有的机警,表达对鲁迅特有的爱护和崇敬。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微笑”表现出鲁迅的慈爱和安详;

“点头”表现出鲁迅的信赖和放心;

“知道”表现出鲁迅的理解和关切。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

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同志”表现志同道合的感情;

“朋友”表示亲密无间的关系;

“父亲”表现崇敬热爱的感情;

“师傅”表现效仿学习的感情;

“战士”表现奋战不息的感情。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

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