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2290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毕业设计论文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Word文件下载.docx

1.会计假设的新旧准则的比较

1.1会计主体比较

1.2持续经营假设

1.3会计分期假设

1.4货币计量假设

2.会计原则的新旧准则比较

2.1维持不变并加以修改补充的会计原则

2.2修改变化的会计原则

2.3新增加的会计原则

3.会计要素的新旧准则比较

3.1旧准则对弃置费用未充分考虑

3.2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核算也发生了变化

4.与旧会计准则相比较,新会计准则所具有的优点

5.新准则取得的突破

5.1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5.2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层级体系

5.3拓展了准则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

5.4会计目标定位上的差异

5.5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的差异

5.6财务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方面的差异

6.结束语

二、内容摘要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金融工具不断创新,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面临着新形势带来的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本文通过对新基本准则(2006)与原基本准则(1992)的比较,揭示新准则在确立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完整的会计准则层级体系,拓展准则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和明确会计目标等方面与原准则间的差异,以便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新的基本准则。

三、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

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2]李玉环,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若干问题研究[J].会计论坛,2005

[3]楼继伟,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的可贵实践和崭新突破[J].会计研究,2006

[4]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1992,11.

[5]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2.[6]刘燕,《会计法》在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J]. 

会计研究,2005

[7]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M].立信出版社,1987,

(2)

[8]新旧会计准则比较浅析,中国农业会计,2008,05

新旧会计准则比较分析

00000

中文摘要:

关键词:

基本准则;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突破;

会计要素

0.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1项企业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都是由财政部根据会计法予以制定,都属于同一层次的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两者的基本目的也是一致的,即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规范。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不致造成执行过程中对两者的无所适从。

但从新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比较中发现,新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在基本内容上显然仍然有其不一致之处。

  现在,将2006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与1992年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旧准则)以及2000年《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制度)中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作比较,对于更好的理解和应用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1.会计假设的新旧准则的比较

  旧准则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个假设。

新准则的规定增加了权责发生制假设。

2.会计原则的新旧准则比较

  旧准则规定有十二项一般原则,即7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重要性,明晰性)和5个计量和确认原则(实际成本,配比,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谨慎性)。

新准则为了与财务报告的目标相协调,将会计原则改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与目标相协调,命名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原基本原则分别作了补充和完善,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将2001年1月1日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的原则纳入基本准则;

同时突出相关性,弱化可靠性原则。

包括: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和一致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十三项基本原则,在旧准则的基础上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2.1维持不变并加以修改补充的会计原则

  2.11可靠性

  旧准则规定:

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即真实性,又称客观性。

  新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由此可以称为可靠性。

  2.12相关性

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这一原则规定也是财务报告的目标,作为相关性强调了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2.13可比性和一致性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

如确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将会计处理方法改为会计政策,这比会计处理方法的口径更宽,并且强调了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和不同企业同一时期会计政策的选择应当保持一致,

  2.14及时性

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2.15明晰性

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围绕着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强调了对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的服务。

 2.16谨慎性

会计核算应当遵循谨慎原则的要求,合理核算可以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2.17重要性

财务报告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2.2修改变化的会计原则

 2.21权责发生制

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新准则在第一章作为权责发生制假设来规定: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将权责发生制原则变化为权责发生制假设。

  2.22配比性

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

  新准则无此项原则。

  2.23历史成本

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

物价变动时,除国家另有规定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新准则无此项会计原则。

而是在会计计量中,针对会计计量属性规定了历史成本的定义。

即历史成本是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并且强调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2.24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

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新准则无此项规定。

  2.3新增加的会计原则

  即新增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旧准则无此项规定。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3.会计要素的新旧准则比较

  会计要素始终不变的是仍然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六大要素,新准则的突出点是针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都作了明确,强调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来确定会计要素。

  3.1资产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并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六类,并详细分别定义,解释,说明。

仅规定了资产的定义,没有关于如何确认资产的内容

新准则规定: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删除资产具体分类的内容,该内容由各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做出规定。

强调资产的三个特征:

a)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

b)必须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c)包含未来经济利益。

满足资产定义的同时,应同时满足:

a)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已很可能流入企业;

b)该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才可确认为资产,在资产负债表内列示;

仅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区确认条件的项目,在附注中作相关披露。

例如新准则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变化:

3.11旧准则对弃置费用未充分考虑

但新准则对某些行业的固定资产预设了弃置费用,并计入负债。

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义务等。

旧准则原来对这一类固定资产取得时的账务处理为: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新准则在考虑弃置费用的前提下对这一类固定资产取得时的财务处理为: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和“预计负债---预计弃置费用”科目。

要特别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只有电厂等特殊企业才能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并计入负债。

3.12固定资产盘盈的会计核算也发生了变化

旧准则对固定资产的盘盈在批准转销前通常是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科目,批准转销后则从该科目转入“营业处收入”科目。

按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记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

而旧准则是作为当期损益。

之所以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进行会计处理,是因为固定资产出现由于企业无法控制的因素而造成盘盈的可能性极小甚至是不可能的,企业出现了固定资产的盘盈必定是企业以前会计期间少计、漏计而产生的,应当作为会计差错进行更正处理,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人为的调解利润的可能性。

企业在盘盈固定资产时,首先应确定盘盈固定资产的原值、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净值。

根据确定的固定资产原值借记“固定资产”,贷记“累计折旧”,将两者的差额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其次再计算应纳的所得税费用,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接着补提盈余公积,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贷记“盈余公积”。

最后调整利润分配,借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举个例子:

某企业于2007年7月8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6成新的机器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100,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

那么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1)借:

固定资产 

100,000

 

贷:

累计折旧 

40,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000

(2)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9,800

 贷: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9,800

(3)借:

   4,020

 贷:

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020

(4)借: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6,180

 贷: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6,180

 3.2负债

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

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并对其分别做出详细规定仅规定了负债的定义,没有关于如何确认负债的内容。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删除负债具体分类的内容,该内容由各相关的具体会计准则做出规定。

强调负债的三个特征:

a)过去的交易和事项形成的现实义务;

b)义务包括法定义务和推定义务;

c)义务的履行必须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

满足资产负债定义的同时,应同时满足:

a)与该项目有关的经济利益已很可能流出企业;

b)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能够可靠的计量。

 3.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明确定义所有者权益包括:

企业投资人对企业的投入资本以及形成的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并对各项作了具体解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未对如何具体分类做出规定,仅规定企业应当将所有者权益与负债进行严格区分,不得相互混淆。

  3.4收入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

包括基本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5费用

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

将费用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姑娘发生的对象化的费用构成产品或者劳务成本,在确认产品或劳务收入时,计入当期损益;

无法对象化的费用直接计入发生当期损益。

  3.6利润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利得和损失等。

利得指收入和直接计入所有者项目外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

损失指除费用和直接计入所有者项目外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出。

  4.与旧会计准则相比较,新会计准则所具有的优点

  4.1新会计准则使财务信息更加可靠

  新准则中的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第一条就是可靠性,要求“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新会计准则从三个方面确保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1.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市场因素变化对资产价值的影响,强调按资产的定义确认和计量资产,在资产不能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要求企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2.新会计准则充分考虑了企业所处的具体商业环境。

允许企业在不违背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前提下,根据所处的具体商业环境灵活地选择适合自身的会计政策,如可对其他应收款计提坏帐准备,可采取不同百分比进行计提,以及采用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等;

充分揭示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风险;

3.新会计准则就或有事项等不确定性事项所可能引发的风险,要求企业认真甄别,将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或有事项产生的义务确认为负债,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充分披露。

新会计准则还要求承担人在确认租赁引发的负债时,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4.2新会计准则适应经济生活的发展要求,内容上有所创新。

  新会计准则体系从过去偏重工商企业准则扩展到横跨金融、保险、农业等众多领域的39项准则,覆盖了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填补了我国市场经济条件新型业务处理规定的空白。

主要创新表现在:

  在涉及的领域上,增加了原准则中没有或有但规定不详细或不明确的内容。

如:

企业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投资性房地产、生物性资产、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与列报、保险合同的规定等等。

  在会计处理方法的具体内容上,引入多项新的概念,如:

  公允价值概念引入。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例如要求上市公司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考虑换出、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及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要求上市公司在债务重组交易中考虑重组债务的公允价值,并要求在利润表中确认相关损益。

这些规定将使得上市公司的资产和交易得到更为公允地反映,一些上市公司通过以低价资产换入高价资产,从而降低成本的做法将不再可行。

  资金的时间价值在新准则中得到体现。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准则要求,公司对应收和应付款项采用实际利率法,按摊余成本计量。

这使得拥有长期应收、应付款项的上市公司不得不将这些长期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减计至未来现金流的折现金额。

这种处理方法充分体现了资金的占用成本,并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上市公司管理层对资产负债结构、产品赊销政策进行优化。

  在批露方法上也作出许多新的规定,如:

  金融风险的披露更为直接和透明。

准则要求,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这使得上市公司进行的一些高风险金融投资可以及时地在财务报表中得到反映,使治理层可以更直接地获取相关信息,为更好地履行其职责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投资者可以更直接地了解上市公司衍生金融工具的情况。

  4.3新会计准则体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新准则充分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除极少数事项外,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趋同。

新准则实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

新会计标准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客观要求,将实质重于形式列入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

此外,在资产计价、负债核算、收入确认和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等重要方面与国际会计惯例基本一致。

 5.新准则取得的突破

 5.1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葛家澍(2003)曾经指出:

“各国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越来越感到:

科学的会计准则应当在首尾一贯、内在严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否则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在制定具体会计准则时可能产生的意见分歧”。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定义为:

由目标和与它关联的基本概念组成的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用于评估企业财务报告,解决会计准则尚未规定而产生的新的会计问题,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的目标、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基本问题。

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并对编制财务报表的准则、规定和程序等进行协调。

长期以来我国没有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从原已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来看,由于缺乏统一的会计理论指导,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导致会计基本概念不一致,存在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之间互不协调、前后矛盾的现象。

而新准则从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到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即所谓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完整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成将为指导会计工作实践和具体准则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5.2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会计准则层级体系

  我国原有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在会计法的统领下由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共同组成的,即“制度”和“准则”两张皮的做法。

其中,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个层次,基本准则对具体准则具有指导作用,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依据。

原准则对会计核算的前提、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报告作了原则性的定义和说明,从原准则的主要内容来看,相当一部分属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内容,如基本前提、六大会计要素的定义和部分会计核算原则等。

具体准则主要对一般业务和特殊业务准则作了具体的规定,至今共发布了16项。

由于原准则所规定的内容只起到原则性的指导作用,比较抽象,可操作性不强,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

随着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环境的巨大变革,原准则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市场环境的需要,无法真正发挥理论上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在1993年实施的13个行业会计核算制度已经突破了基本准则的内容。

可以这样说,基本准则的制定发布作为我国会计改革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象征意义高于实际意义”(李玉环,2005.1)。

新准则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分为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层级,“基本准则是纲,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

具体准则是目,是依据基本准则的要求对有关业务或报告作出的具体规定;

应用指南是补充,是对具体准则的操作指引”(楼继伟,2006.2)。

新准则层级分明,互相衔接,避免了指导规范与具体规定、操作指南之间的相互矛盾与冲突,使不同层级准则的具体内容能够一以贯之,保证了准则体系的协调统一。

 5.3拓展了准则制定的法律法规依据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是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组成部分”(楼继伟,2006.2)。

准则的制定是以一定的法律法规为依据的,原准则在第一章第二条中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本准则。

”明确了《会计法》是制定准则的唯一的法律依据,未考虑相关法律法规之间的关联性,在司法实践中妨碍了其他法律法规作用的发挥。

“在许多法律人眼中,《会计法》无非是追究责任的法律机制在会计———一个独立于法律界的专业领域———这一特定部门中运作的表现形式而已,其统领下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也仅仅是由财政部门负责实施、针对会计人员、组织单位会计工作的一套技术规范,与其他经济法律制度相对脱节。

”(刘燕,2005.5)新准则在第一章第一条中明确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准则”,制定准则的依据由原来单一的《会计法》扩展到以《会计法》为核心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考虑各法律法规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