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3205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7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房基础环境建设技术方案文档格式.docx

l控制线校线后,将每根芯线煨成圆圈,用镀锌螺丝、眼圈、弹簧垫连接在每个端子板上。

端子板每侧一般一个端子压一根线,最多不能超过两根,并且两根线间加眼圈。

多股线应涮锡,不准有断股。

(五)配电柜测试

l将配电柜内所有的接线端子螺丝再紧一次。

l用1000V摇表在端子板处测试每条回路的电阻,电阻必须大小0.5MΩ。

l二次小线回路如有晶体管,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时,该部位的检查不准使用摇表和试铃测试,使用万用表测试回路是否接通。

l接通临时的控制电源和操作电源;

将柜(盘)内的控制、操作电源回路熔断器上端相线拆掉,接上临时电源。

l按图纸要求,分别模拟试验控制、连锁、操作继电保护和信号动作,正确无误,灵敏可靠。

l拆除临时电源,将被拆除的电源线复位。

1.1.2.2UPS主机及蓄电池安装

l到达实施现场后与用户有关人员进行协调,接受安全监督的安全教育,与专业监督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落实实施内容和实施步骤。

l实施前办理齐全相关的工作票,实施负责人与电气师共同确认将要进行断电的电源控制开关并由电气专业人员进行断电挂牌隔离上锁及完工后的解除隔离锁定等工作。

l负责人在实施前向所有施工人员讲解此次实施内容及施工步骤,以及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l将实施所需材料工具、仪器设备等摆放到位,熟悉作业环境。

(二)实施要点

l将UPS放置于用户设备附近的水平地面上。

lUPS的后面板及侧板应与墙壁或相邻设备间保持200mm以上的距离,同时请勿用物品遮盖前面板的进风口,以免阻碍UPS风机排气孔的排气,造成UPS内部温度升高,影响UPS的寿命。

l保持UPS安装环境的通风良好,避免安装在过热或湿度过高的环境中,远离水、可燃性气体或腐蚀剂,远离发热源,避免阳光直射,尽量保持进/出风口无灰尘。

l避免在有粉尘、挥发性气体、盐份过高,有腐蚀性物质的环境中使用

l即使在关机状态UPS内也有可能有危险电压,非专业人员不可打开机壳,否则会有触电危险。

l三相市电输入火线上须安装大于250A三极联动断路器,以便紧急情况时能迅速切断电源,使用三极联动断路器时,零线与UPS的输入零线端子直接连接,不可通过断路器。

l为防止UPS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移动,使用前务必将可调地脚旋下,使设备位置固定。

lUPS的输出应通过配电柜分配到负载,以减小某个负载对其它负载的供电影响。

(三)实施流程

设备清点、检查→机柜引入引出管线、机柜基础槽钢、接地干线修整→主回路线缆及控制电缆敷设→设备就位及固定→柜内设备安装接线→电池组就位及接线→系统通电前测试检查→系统整体调试及验收

(四)UPS主机安装及固定

l设备安装:

按设计图纸布置将UPS放于基础型钢上,并找设备立面和侧面的垂直度,找正时采用0.5mm铁片进行调整,每处垫片不能超过3片,然后按设备安装固定螺栓尺寸在基础型钢上用手电钻钻孔。

一般无要求时,钻φ16.2孔,用M16镀锌螺丝固定。

lUPS就位、找平、找正后,柜体与基础型钢固定,柜体与柜体、柜体与侧挡板均用镀锌机螺丝连接。

lUPS设备接地:

UPS设备单独与接地干线连接。

设备从下部的基础型钢侧面上焊上M10螺栓,用6mm2铜线与柜上的接地端子连接牢固。

l检查配电柜前后操作、维修距离应符合要求。

lUPS电缆进线采用电缆沟下进线时,需加电缆固定支架;

(五)蓄电池安装

l安装前必须检查蓄电池外观无损伤,点验配件齐全,并仔细阅读电池厂家提供的用户手册或安装说明。

l电池垂直侧之间必须有最小10mm的间隔,以保持电池周围空气自由流通。

l电池顶部与上层架之间必须保持有一定的空间,以便对电池进行检测与维护。

l电池安装总是从底层开始,并逐层往上进行,以防重心过高。

将电池安放好,避免受振动或冲击。

(六)蓄电池接线

l所有电池柜或电池架必须连接在一起,并需要进行良好的接地。

l使用多组蓄电池时,要先串联,再并联。

测量电池组总电压无误后,方可加载上电。

一定要根据电池和UPS上的标示将电池的正负端子和UPS的正负极电池端子分别连接好。

如果连接时极性发生错误,可能引起爆炸、火灾以及蓄电池、UPS的损坏,还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l电池端子接线完成后,应给各端子安装绝缘罩。

l当连接电池端子与电池开关间电缆时,应首先从开关端开始连接。

l电缆的弯曲半径要大于10D(D为电缆的外径)。

l蓄电池电缆连接好后,严禁再扳动蓄电池电缆或电缆端子。

l连接时,勿将蓄电池电缆交叉,更不要将蓄电池电缆捆在一起。

(七)UPS电源线与控制线接线

完成UPS的机械安装后,要求对UPS进行电源电缆和控制电缆进行连接。

所有控制电缆,无论屏蔽与否,都应与金属线槽(线管)中的电源电缆分开走线,金属线槽(线管)同与这些电源电缆连接的机柜的金属件相连。

(1)电源电缆的布线

对UPS进行接线前,需要进一步确认连接UPS主路输入电源/旁路输入电源与市电配电柜开关的位置和状态。

确保这些开关处于断开状态,并挂上警告标志,以免他人对开关进行操作。

按照设计和厂家要求,敷设符合条件的电缆。

打开UPS接线位置的盖板,与电气连接无关的UPS门或盖板严禁开启。

确认各路电缆的端接端子的位置。

连接保护地和其它必要的接地电缆到UPS电源设备下端的接地铜排上。

如果UPS配电旁路与整流器采用公共输入的方式,则将交流输入电缆连接至UPS主路输入铜排,紧固力矩符合相应螺栓的规格要求。

并确保相序正确。

如果系统采用分离旁路配置,则将交流输入电缆与输入铜排相连,将旁路交流输入电缆与旁路铜排相连,紧固力矩符合相应螺栓的规格要求。

采用此种连接方式,必须确保拆除主路输入和旁路输入之间的铜排连接,但是不要拆除零线之间的铜排。

将系统输出电缆连接在输出铜排与负载之间,紧固力矩符合相应螺栓的规格要求。

如果负载在设备调试工程师在现场时并无供电需求,请确保系统输出电缆末端的安全绝缘。

将电池连接在UPS(+/-)端子与电池开关之间。

将屏蔽的辅助电缆连接在各电池开关控制板与辅助端子接线排之间。

并确保电池连接极性的正确性。

注意在设备安装尚未完成前,不准闭合电池开关。

所有电缆连接完成后,重新装回端子保护盖。

(2)控制电缆的布线

控制电缆的布线必须由设备工程师完成或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完成。

控制信号电缆一般包括:

监控板的接口电缆连接、并机板的接口连接以及电池控制电缆连接。

(八)系统通电前测试检查

l对照施工图纸、设备安装说明检查各系统回路的接线。

尤其是相线的顺序与色标是否符合规定。

l被污染的设备表面是否已经擦拭干净,设备内的余线、料头等杂物是否清理干净。

l任何一点与主接地端子之间的直流电阻值应小于或等于10mΩ。

(九)系统整体调试及验收

lUPS电源的整流、逆变、静态开关各个功能单元都要单独试验合格,才能进行系统整体试验调试。

必须根据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的操作提示送电调试。

l送电前应注意检查设备散热风扇处的保护薄膜是否取掉,以免造成机柜通风散热困难;

l应在系统内各设备运转正常的情况下调整设备,使系统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lUPS电源首次使用时应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充电,在满足使用要求前不得带负载运行;

l大型系统调试应以设备厂家技术人员为主,安装人员为辅;

l系统验收时应会同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有关人员共同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送电试运行时间为24小时全负荷运行,运行期间及时观察电流、电压波型变化,并且每隔8小时记录一次。

(十)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l机柜的垂直偏差及各机柜的间距偏差,水平度,垂直度偏差要符合规定,工作台(或踏板)必须防滑、绝缘,且至少一米宽。

lUPS进出电缆穿越金属框架或构件时,三相电缆均应在一起穿越,防止因交流强电流能量场产生涡流,致使电缆局部发热。

电缆进入设备应剥离外绝缘层和凯装钢带,以保持美观,并对剥离处进行绝缘处理。

线缆穿线时做好管口的保护工作,避免割伤线缆。

  

l工作零线(N)应引至设备的中性母线上连接;

保护线(PE)为黄绿双色线,应引至设备接地装置或接地母线上。

 

l所有接线应有明确标记,连接必须紧固,必须尽可能短。

线束的走向应横平竖直,不得有过多的交叉,尼龙扎带不宜抽啦过紧。

所有分支线束在分支前后都要用扎带捆扎。

连接到端子的每一根线缆均应有一定的防震弯曲,弯曲长度要一致,避免长短不一而造成拉紧现象。

l无论使用何种电池安装系统,电池的摆放原则应保证不会同时接触到两个电位差大于150V的裸露带电部件为准。

如果不可避免,则必须使用绝缘的端子罩和绝缘电缆进行连接。

l施工前,应对地面承重进行详细计算,避免因电池重量过重而对安全产生影响。

1.1.2.3机房空调安装

(一)空调机组搬移

l采用整机搬运的方式来进行。

如现场的通道条件较差,需把空调机组拆开搬运时,应先把控制连线做上标记,然后小心把机组拆开搬运。

l在机组就位后把包装物料拆除。

l当搬运机组时,必须采用柔软物对机组提供适当的保护,以免机组搬运时因碰撞而受损坏。

l搬运中遇到楼房门道过低,需把空调机组放倒时,可以将机组轻微侧卧(≤5°

)进行搬运。

(二)室内机组的安装

1、室内机组位置

l避免把机组安装在受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

l机组的正面、两侧以及后面应保0.7米距离的维修空间,房间有多余的空间,最好留1米的距离。

l避免安装于狭窄的地方—气流组织、回风短路、短周期循环。

2、室内机组底座

l底座采用角钢按机组的实际尺寸制造。

l底座平面必须光滑平整,涂防锈漆,水平安放于平整的地面,用膨胀螺栓固定于地面。

l空调机组底座用水平尺找平,垂直偏差、水平偏差≤1mm。

l机组与底座间需放置8mm橡胶防震垫,用胶水固定,减少机组于运行时产生震动及声响。

3、输入电缆

l空调机组的输入电缆采用三相五线制,电缆应该选用3+2(N、PE)型,另加独立接地线连接于机组的外壳。

火线和零线线径按空调最大输入电流的1.2倍选择,接地线必须≥6MM2。

走线应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好。

l空调机组总电源开关采用塑壳断路器。

开关容量应为空调内部电源输入开关容量的1.0~1.5倍。

l室内机组与室外冷凝器的电源线应采用3×

2.5MM2多芯软电缆。

l控制线路和动力电源线分开铺设,不得共用同一条护套管。

l电气安装符合国家电气安装规范。

(三)室外冷凝器的安装

l室外冷凝器可按现场需要以采用立式安装,机组的热气管必须在上面,液管在下。

l冷凝器安装在清洁空气区、安全且容易维修的地方,避免放在公共通道和积水积雪的地方;

须远离热源,远离可能污染盘管的污染区,特别是油烟、粉尘、柳絮等。

l室外冷凝器之间的最小距离≥0.5m。

l立式安装时:

距离地面≥0.1m,背面离墙面距离≥0.5m,正面离障碍物距离≥2m。

l室外机支架要用M10膨胀螺栓固定牢靠;

室外机与支架固定须采用M8以上螺丝,横平竖直;

两者都必须加弹簧垫片。

l室外冷凝器的风扇网罩以上不得加盖有碍空气流通的上盖、棚子等,以免影响机组的散热效果。

l室外冷凝器的电源供应导线应用金属线管或PVC管加以保护及固定。

l如需在室外冷凝器四周加上围档,围档与室外冷凝之间的距离≥1.5米。

而且围档上必须有通风孔便于空气流通。

(四)铜管焊接安装

1、总体要求

l材料:

所有制冷管道必须采用标准制冷专用直紫铜管。

l管径:

一般按机器接口确定,如管道长度超过15米,则需选择大一个口径铜管。

l管道布置整齐美观,横平坚直(坡度要求除外)。

l空调机组与室外冷凝器之间的管道走向时,应选择距离最短,弯道最少的路线。

l永久性隐蔽管道应与业主验收签字后再封闭覆盖物。

l在活动地板下布置管路,其管路走向与气流方向平行,尽量减少下送风气流阻力。

l由于三通、弯头等管道连接件产生压力降,影响机组的效率,应尽量避免采用。

如无法避免时,应尽量采用45°

角的弯道连接件。

l热气管与回液管的有效总长度应维持在60M范围内,安装的垂直高度最大允许值:

A)冷凝器高于室内机组:

20mB)冷凝器低于室内机组:

5m

l热气管道垂直安装前,必须加装U型存油弯。

向上每隔7.5m安装一个存油弯,存油弯的曲率半径不小于管道直径的1.5倍。

存油弯优先选用专用存油弯配件。

l热气管道垂直高度超越20m时,应于热气管的垂直管的低处安装油分离器,并也需安装U型存油弯。

l冷凝器出、入口水平处,必须加装向上的∩型反向弯,高度为190mm,防止停机时致冷剂倒流。

优先选用专用方向弯配件。

l为避免发生再冷凝的情况,应在机组的热气管出口处及存油弯的排液管上安装单向阀。

l水平走向的热气管道应向冷凝器方向倾斜,以减少油液与已冷凝的制冷剂于压缩机停止运行时回流至压缩机。

l管道应使用管道夹固定于墙面或地面,管道夹之间的距离应维持于0.5m-2m之间。

为避免管道因震动,产生磨擦导致管道受损发生泄漏,管道夹应采用橡胶作减震处理。

l如管道需穿越墙体,管道表面需加上绝缘保护层,以防管道受腐蚀及损害。

2、铜管焊接

l采用硬钎焊工艺。

焊料:

铜磷焊条或银焊条,铜管表面必须保持光洁,应尽量避免采用助焊剂。

l插焊的深度和间隙:

管径

10-20mm

21-25mm

26-35mm

间隙

0.06-0.2mm

0.06-0.26mm

0.06-0.55mm

深入长度

10-15mm

>15mm

l铜管使用切割刀切割。

l弯曲管道采用专用弯管器操作,禁止用手直接弯曲。

l铜管焊接前的清洁处理:

焊接前用干布擦试(必要时沾少许酒精),保证焊接的铜管接头清洁光亮,不可有油污、涂料,氧化层等。

l铜管焊接加热均匀。

l在焊接管道时应采用吹氮气的方式清除焊接时产生的氧化层。

铜管焊接完毕后要清理表面氧化层。

如焊口旁边有易于烫坏的元件(针阀,阀门密封橡胶等)时,应进行降温处理。

例如把阀门芯取下,或用湿毛巾把元件包好,边焊边加水降温,待元件表面温度回复常温后方可复位。

l铜管之间的连接采用相同材质,尺寸的连接件,切勿采用管道对接方式来连接。

l焊接后的铜管表面应保持平整美观,无缺口、裂缝、沙眼、气泡、气孔及泄漏等现象。

l制冷剂管道除与机组连接接口外,中途一般不得有接口。

特别是无法维修的地方。

l焊接完成后许用保温材料把管道封好。

(五)加湿器供水管安装

PPR热熔冷水管或国标镀锌焊接用钢管。

l管径符合机组技术要求。

l管道连接:

紧密牢固,不泄露。

l管道布置整齐美观,横平坚直(坡度要求除外),每隔2-3M,安装一个管卡,固定于地面和墙壁上。

l阀门安装:

供水管接入处和加湿器系统的进水接口须安装球阀。

l供水管位于机房内部的距离应尽可能短,须用制冷剂管道专用保温管套保温。

l若水质不好,应安装净化过滤器。

l若不能保证持续供水或水压低于0.1Mpa,应设补给水箱。

l供水管与加湿器的连接采用软管,不泄露。

l管道最低点设紧急泻水阀。

(六)排水管的安装

PPR热熔热水管(耐高温100℃)或国标镀锌焊接用钢管。

l管道保温:

制冷剂管道专用保温管套。

l排水管必须向排水方向倾斜1%坡度,以保证排水顺畅,避免阻塞。

l机组冷凝水出口位置须用户同意确认,须防止堵塞、结冰;

不得直接插到公共下水道,防止下水道的水倒流回机器内。

l如有必要,机组冷凝水出口必须设存水弯、放气口,防止废气通过排水管进入机房。

(七)抽真空及冷剂充注

l管道的恒压测试必须采用氮气,绝不可采用氧气或其他气体。

l管道保压:

应以0.5MPA开始,稳压10分钟后无泄漏,可进行2.0MPA恒压保压试验,保压时间24小时。

当温度变化在3-6度范围内压力的变化约为1%。

24小时内压力的变化不得超过0.2公斤。

l外观检漏:

检查铜管焊接处、阀门以及各连接处是否有渗漏油迹。

l检漏方法:

用肥皂水泡沫对铜管焊接处、阀门以及各连接处一一检查,保证无泄漏。

l当系统保压正常后应立即对系统抽真空。

15米以内抽一小时,30米以内抽2小时。

l管道抽真空后,不得真空状态长时间放置,应立即向管道内充注2公斤压力制冷剂。

l根据管道长度,加注适量冷冻油。

(八)开机调试要求

l电源端子固定是否牢靠。

l电缆走线整齐美观大方,连接规范,线缆复合要求。

l加湿器供水管路畅通,水压复合要求。

l检查排水管路畅通。

l压缩机、室内风机、加湿器、加热器以及冷凝器等各元器件工作正常。

l温度、湿度值、灵敏度、报警参数及其他控制功能正常。

l机房温度:

23±

2℃,机房湿度:

40%~60%。

l出风口温度:

14~16℃。

l运行7天后:

无泄漏,无漏水,空调各元器件工作正常。

1.1.2.4防静电地板安装

(一)对铺设场地的要求

l地板的铺设应在室内土建及装修完毕后进行;

l地面应平整、清洁、干燥、无杂物、无灰尘;

l布置在地板下的电缆、电SS等管道及空调系统应在安装地板前施工完毕

l重型设备基座固定应完工,设备安装在基座上,基座高度应同地板上表面完成高度一致

(二)施工步骤

l认真检查地面平整度和墙面垂直度,如发现不符合施工要求,向甲方有关部门提出;

l拉水平线,井将地板安装高度用墨线弹到墙面上,保证铺设后的地板在同一水平面上,测量室内的长度、宽度、并恰当选择铺设基准位置以减少地板的切割,在地面弹出安装支架的网格线;

l将要安装的支架调整到同一需要的高度并将支架摆放到地面网格线的十字交叉处;

l用螺钉将横梁固定到支架上,并用水平尺正横梁,使之在同一平面上并互相垂直;

l用吸板器在组装女子的横粱上放置地板:

直角尺逐,

l若墙边剩余尺寸小于地板本身长度,可用切割地板的方法进行拼利

l在铺设地板时,用水泡水平仪找平,地板的高度靠支架调节;

l在机房放置较重设备时,应在设备基座的地板下加装支架,以防地板变形;

l活动地板需要切割可或者开孔时,在开口拐角处应用电钻打Φ6mm-Φ8mm圆孔,防止贴面断裂。

1.1.2.5机柜及PDU配套安装

l机柜安装前必须检查机柜排风设备是否完好,设备托板数量是否齐全以及滑轮、支撑柱是否完好等

l机柜型号、规格,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l机柜安装垂直偏差度应不大于3mm,水平误差不应大于2mm。

几个机柜并排在一起,面板应在同一平面上并与基准线平行,前后偏差不得大于3mm;

两个机柜中间缝隙不得大于3mm。

对于相互有一定间隔而排成一列的设备,其面板前后偏差不得大于5mm;

l机柜的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预以补漆,各种标志应完整、清晰;

l机柜安装应牢固,有抗震要求时,按施工图的抗震设计进行加固;

l机柜不宜直接安装在活动地板上,宜按设备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与地面固定,机柜固定在底座上,然后铺设活动地板;

l机柜内的设备、部件的安装,应在机柜定位完毕并固定后进行,安装在机柜内的设备应牢固

l机柜上的固定螺丝、垫片和弹簧垫圈均应按要求紧固不得遗漏;

l柜体安装,安装基座时要综合考虑机柜的开门方向和操作便利性,优先考虑配线舱的开门方向。

设备舱门和配线舱门必须能完全开启。

l机柜要做好防雷接地保护。

l柜体安装完毕应做好标识,标识应统一、清晰、美观。

机箱安装完毕后,柜体进出线缆孔洞应采用防火胶泥封堵。

做好防鼠、防虫、防水和防潮处理。

lPDU安装方式:

机柜内垂直安装

l工业连接器安装方式:

4mm²

固定式安装

l工业连接器须公母头配套使用,不得采用电缆硬接。

1.1.2.6综合布线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距离尽量短而整齐,排列有序,具体的方式有“田”字形和“井”字形两种。

其中:

“田”字形较适用于环形机房综合布线,“井”字形较适用于纵横式机房综合布线。

机房综合布线的具体内容有:

强电布线、弱电布线和接地布线,其中强电布线和弱电布线均放在金属布线槽内,具体的金属布线槽尺寸可根据线量的多少并考虑留有一定的余量(一般为100×

50或50×

50)。

强电线槽和弱电线槽之间的距离应保持至少5cm以上,互相之间不能穿越,以防止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

(一)强电布线

新机房装修进行强电布线时,应根据整个机房的布局和UPS的容量来安排,在规划中的每个机柜和设备附近,安排相应的电源插座,插座的容量应根据接入设备的功率来定,并留有一定的冗余,一般为10A或16A。

电源的线缆直径应根据电源插座的容量并留有一定的余量。

(二)弱电布线

机房弱电布线中主要包括同轴细缆、网线和电话线等,布线时应注意在每个机柜、设备后面都有相应的线缆,并应考虑以后的发展需要,各种线缆应分门别类用扎带扎好。

(三)接地布线

由于新机房内都是高性能的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备,故对接地有着严格的要求,接地也是消除公共阻抗,防止电容耦合干扰,保护设备和人员的安全,保证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

在机房地板下应布置信号接地用的铜排,以供机房内各种接地需要,铜排再以专线方式接入该处的弱电信号接地系统。

1.1.2.7机房标识完善

信息机房标识设备应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