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4320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8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生儿疾病诊疗资料收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五、高危儿

指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需要监护的新生儿,尤其有以下病史者:

1.母亲疾病史糖尿病感染,慢性心、肺疾病,吸烟、吸毒、酗酒,有死胎、死产史,性病,Rh-血型。

2.母孕史孕母年龄>

40岁或<

16岁,孕期有阴道出血、妊高症、先兆子痫、子痫、羊水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产后大出血。

3.分娩过程中难产、急产、产程延长,分娩中使用镇痛或镇静药物,手术产等。

4.新生儿自身因素窒息、多胎、早产、小于胎龄儿、巨大儿、宫内感染、先天畸形等。

第二节新生儿胎龄评估

胎龄(gestationalage,GA)系指胎儿在宫内的周龄或日龄。

临床上以预产期(EDC)断胎龄。

EDC推算方法为:

以胎龄为整40周基准,则EDC为末次月经的月份-3或+9、日期+7(阳历);

但如果母亲月经不规则或其他原因不易推算时,则需通过出生48小时内新生儿外表特征和神经肌肉系统检查评估胎龄,称胎龄评估(assessmentofgesta-tionalage)。

(一)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见表3-2。

表3-2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外观特点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产儿足月儿

皮肤绛红,水肿,毳毛多红润,皮下脂肪丰满,毳毛少

头头更大,占全身比例的1/3头大,占全身比例的1/4

头发细而乱,如绒线头分条清楚

耳郭软,缺乏软骨,耳舟不清楚软骨发育良好,耳舟成形,直挺

乳腺无结节或结节<

4mm结节>

4mm,平均7mm

外生殖器

男婴睾丸未降或未全降,阴囊少皱裂睾丸已降至阴囊,阴囊皱裂形成

女婴大阴唇不发育,不能遮盖小阴唇大阴唇发育,可遮盖小阴唇及阴蒂

指(趾)甲未达指(趾)尖达到或超过指(趾)尖

跖纹足底纹理少足纹遍及整个足底

(二)神经肌肉成熟度检查方法

1.姿势婴儿取仰卧位,保持安静,观察婴儿体位。

2.方窗征检查者用拇指将婴儿的手向前臂屈曲,可稍用力使之充分屈曲,测量小鱼际隆起与前臂腹侧的夹角,操作时不要旋转婴儿腕关节。

3.足背曲检查者的拇指放在婴儿足底.其他手指放在小腿背后,可稍用力使足尽可能向小腿前侧背曲,测量足背与小腿前侧之间的夹角,按角度评分。

4.前臂回缩婴儿取卧位,检查者用双手将婴儿两前臂压向上臂,使肘部弯曲,5秒钟后拉回前臂使其伸直,随即放手,按婴儿前臂弹回的位置评分。

5.下肢回缩将髋与膝充分屈曲5秒钟后,牵引两足使伸直,随即放手,按髋与膝弹回的位置评分。

6.腘角征检查者在婴儿右侧以左手拇指与示指抵住膝部,使之与身体呈60。

位,以后检查者以右手拇指和示指抬起踝后方,使小腿充分伸展,测量在腘窝处所形成的角度。

7.足跟触耳婴儿仰卧位,拉婴儿足轻轻弯向其头部,观察与头的距离及膝部伸展程度,按角度评分(注意使膝部处于自然状态,并沿腹部侧面牵拉)。

8.围巾征将婴儿一侧手牵引至对侧肩部,尽可能放在对侧肩后方,观察肘部的位置,是否超过躯干中心线(胸骨中线)。

9.屈颈征婴儿仰卧位,抓住婴儿双手(若为极小婴儿则抓前臂)慢慢拉向坐位,观察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肌张力较强者头能与身体保持一条线,甚至头向前倾。

10.腹部悬吊置婴儿于俯卧位,检查者用一只手伸入婴儿下腹部将婴儿抬起离开检查台,观察婴儿:

①背部弯曲程度。

肌张力强者背部较平,弱者背部弯曲;

②下肢屈曲度。

肌张力强者下肢稍向背部伸直.弱者荡向下方;

③头与躯干的关系。

肌张力强者头向上抬起.稍高于躯干,弱者头向下弯曲。

(三)改良Dubowitz胎龄评估法

目前国外医院多应用Dubowitz胎龄评估法,采用11个外表特征和10个神经系统体征作为评估项目。

目前临床工作者通过实践,简化了项目,形成了以下简易的评分法(生后1周内评估):

见表3-3~3-5

表3-3外表特征评分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皮肤

胶黏,透明,红色

光滑,粉红,可见静脉

表面脱屑或者少许静脉

表皮裂痕,皮肤部分转白,罕见静脉

皮肤稍厚,

呈羊皮纸

样,裂痕深,无血管

皮肤厚,呈

皮革样,有

裂痕破坏

胎毛

部分秃

大部分秃

足底纹理

细红痕

前部有横裂痕

前2/3可见裂痕

全足底可见裂痕

乳房结节

难以触及

乳晕花瓣状<

1~2mm

乳晕隆起,3~4mm

丰满,5~10mm

耳郭

耳翼平坦,易折叠

轻度弯曲,软,折叠后恢复慢

耳翼弯曲良好,折叠后易恢复

耳郭形成,质软,折叠后立即恢复

耳郭软骨变厚,质硬

外生殖器

男婴

阴囊空虚,无皱裂

睾丸下降,少许皱裂

睾丸下降,皱裂良好

睾丸悬垂,皱裂深

女婴

阴蒂及小阴唇外露

小阴唇外露

小阴唇部分外露

大阴唇完全遮盖阴蒂和小阴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3-4神经肌肉成熟度评分表

评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征

姿势

四肢伸位

髋关节稍弯

下肢弯曲

上肢稍曲

下肢同左

上下肢屈曲好

 

方窗征

90°

60°

45°

30°

上臂回缩征

180°

伸直外展

~180°

稍回缩

<

回缩

腘角征

160°

130°

110°

围巾征

肘关节达对侧腋前线外

腋前线与中线间

中线

未达中线

足跟触耳

触耳容易

可触耳,稍困难

困难

根据3-3.3-4评分之和讲行胎龄评估.见表3-5。

表3-5胎龄评估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估分数5101520253035404550

胎龄周数26283032343638404244

第三节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

病史和体检是诊断疾病的重要资料,辅以必要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可获正确诊断。

新生儿病历和体检某些方面虽与普通儿科相仿,但新生儿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低,往往病情比较严重,发展变化迅速。

因此在询问病史和体检中,应尽量做到迅速、准确、全面。

遇到急症病例,应先简捷获取最关键的病史和体检资料,及时紧急处理,待平稳后再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全面体检,以免贻误抢救时机。

一、病史特点

新生儿不是儿童的缩影,有其鲜明特征,许多生理特点和参数、病理特点和病理标准、许多病种均与儿童不同,且因胎龄日龄而异。

因此,只有首先熟悉正常新生儿的生理和体格特点,才能区分生理和病理的界限,正确地评价所获资料。

1.新生儿病情急,不会言语,有“急症哑科”之称。

其病史多由家长或亲属提供,既要耐心听取,也需必要的引导和提问。

并仔细分析,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尽量做到客观、全面、准确。

2.新生儿现病史短,但过去史可追溯到母亲受孕时甚至受孕前,许多疾病尤其新生儿早期的疾病与围产期因素关系密切,因此,各种对胎儿和新生儿有影响的围产期因素均需一一问及。

3.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够成熟,患病时症状易泛化,不典型。

相同的疾病症状可以不同,不同的疾病也可有相同的症状。

故病史、体检宜全面、准确,避免误诊。

二、病史采集

(一)一般项目

1.姓名:

如未取名,应注明母亲姓名。

2.性别:

应查外阴证实。

3.人院日龄:

按WHO规定,以出生满24h为1天,满48h为2天,依此类推,如不满24h可记以时龄。

4.出生时间:

包括年、月、日、时。

5.出生地点:

写明在家或某院出生。

6.种族:

因有些疾病与种族有关。

7.籍贯:

因某些疾病与地区有关。

8.父母姓名。

9.家庭住址及电话号码:

农村应写明县、乡、村、号,以便患儿病情变化时联系。

10.住院号。

(二)主诉主诉是患儿就诊的主要原因及经过时问,应重点扼要。

如疑为窒息后合并症,应先写明有窒息,例如“窒息后青紫、呼吸困难3h”等。

(三)现病史现病史是病史的主要部分。

由于新生儿病史比较短暂,现病史应从出生时记录,特别是出生后不久即有症状的新生儿,要仔细描述症状出现的时间、轻重和发展过程,如患儿在就诊前在外院作过治疗,要详细询问诊疗经过,包括初步诊断、做过何种检查及其结果,治疗措施,应用的药名、剂量、给药方法及其效果等。

新生儿疾病症状表现常不典型,不同疾病可有类似症状,除详细询问患儿的主要症状外,对伴随或可能伴随的其他症状和有关情况,以及对鉴别诊断有意义的资料,亦应主动询问和记录,力求准确、全面。

常出现的症状:

1.哭声的改变:

有病时少哭或哭声低弱,有时不哭,终日沉睡,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哭声可以短促,呈高音调尖叫。

2.吃奶的改变:

拒奶,有时吐奶。

3.体温的改变:

较大新生儿患感染性疾病时可以发热,高低不一,但早期新生儿或低出生体重儿患病时体温常不升,皮肤发凉。

以上三种症状简称“三不”症,即不哭、不吃和体温不升。

4.皮肤颜色改变:

最常见的是黄疸。

黄疽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属病理性黄疸。

皮肤苍灰表示缺氧,苍白表示贫血。

5.惊厥:

可表现为两眼凝视,眼角和口角抽动,或手指足趾抽动,严重者四肢抽动,早期新生儿和早产儿可表现为呼吸暂停。

6.各系统症状:

如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时的呼吸困难;

消化系统疾病时的腹泻、便血等。

但由于新生儿症状容易泛化,一个系统的疾病可涉及其他系统,也常出现全身症状,因此病史既要有重点又要全面。

(四)个人史新生儿个人史与其他小儿时期有明显不同,其内容包括母孕期情况、分娩史、初生情况、既往史、家族史和预防接种史,对日龄较小且疾病与围产期因素关系密切者,可直接将围产期病史并入现病史中。

1.母孕期情况:

包括孕母在妊娠期的营养、健康和工作情况、末次月经日期、产前检查的次数及情况。

孕母疾病早期以孕吐,病毒感染,接触x线,是否有产前出血和用药为重点,后期以妊高症、泌尿道感染、肝炎和高血压为重点。

2.分娩史:

应重点了解总产程、第二产程长短,胎盘和脐带有无异常;

有无胎膜早破或院外破水、羊水颜色及量;

是否有宫内窘迫、胎位及分娩方式;

是否用过产钳、吸引器;

是否用过催产素、镇痛剂、麻醉剂;

是否剖宫产及其原因。

3.新生儿初生情况:

包括出生体重和胎龄、胎次,出生时阿氏评分,如有窒息,应详细询问复苏方法和过程。

其他应询问开奶时间、乳类品种、喂养方法及奶量、母乳多少、排胎便情况和黄疸出现情况,以及出生地点等。

4.既往疾病史:

指患儿此前患过的疾病。

了解挑马牙和擦口腔史,脐带脱落时间和有无渗出、红肿,皮肤有无破溃及脓疱,以及有无呕吐、青紫、惊厥等。

5.家族史:

重点询问父母亲年龄、健康状况、工种(是否接触有害物质)、血型,孕母既往流产、死胎、死产史,是否近亲结婚,双方家庭有无遗传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史,患儿兄姐的健康状况,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居住条件和经济状况,烟酒嗜好等。

要解释这些情况与疾病的关系,以免引起误会。

6.预防接种史:

主要是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及其接种日期。

三、体格检查

(一)体检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1.检查者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洗手消毒,必要时戴口罩。

检查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30。

C,最好在辐射保温台上进行,检查器具先温暖后再用,患儿身体暴露时间不宜超过2min,以免受凉。

检查时动作应轻柔、敏捷,尽可能减少激惹患儿及不良刺激。

2.最好在患儿安静时检查,激惹和哭闹会改变生命体征、面色、活动和行为,并影响某些需在安静时检查的项目。

要学会抚慰方法,必要时可嘱家长拥抱或以乳头暂时抚慰。

3.在新生儿体检中,视诊最为重要,应予足够重视,它比“触”、“听”能获得更多的资料,例如患儿的外貌、姿势、面色、发育、营养、神志、反应、活动、呼吸异常、肤色变化、惊厥动作、以及体表可见的各种病证包括畸形、外伤等均可通过视诊一目了然,且能给内在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4.如围产期病史、现病史中有线索提示某一或某些器官系统有病理情况可能性,在全面体检的基础上,应对涉及的器官系统进行更集中更详尽的检查。

5.在体检过程中,应集中记录各种异常发现和可疑之处,体检完后,对异常发现、可疑之处以及一些数据资料再复查1次,以增加准确性和避免遗漏。

6.新生儿体检应遵循合理的顺序,对易受哭闹影响干扰的项目先检查,受哭闹影响不大和一些不舒适的检查可以后进行。

在全面熟悉全身各系统完整检查内容的基础上,可按以下次序进行:

①在不触动和患儿安静状态下,首先视诊易见部位,女HJ'

b貌、头形、面容、面色、呼吸、姿势、反应、动作、发育、营养等,获取初步一般印象诠身视诊留待松解衣服、尿片后进行);

②轻轻解开胸前衣扣,在心前区听诊心脏;

③轻柔地解开衣服,在胸部前、后、两侧听诊心、肺;

④松解尿片,触诊腹部;

⑤如婴儿仍安静或经抚慰安静后,测量血压;

⑥检查眼部;

⑦自上而下按各器官系统逐一进行检查,因此时绝大部分检查内容已不会受到啼哭的影响和干扰;

⑧注意检查性别;

⑨测量体重、身长、头围、胸围;

⑩必要时进行胎龄评估;

在病情允许和适当时机作行为测试。

7.动态评价仔细记录体检结果。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尤其是急症,须增加复查的频度。

对阳性体征或有疑问处进行动态评价,对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都具有极重要的价值。

(二)体检的项目

1.一般状态对每个新生儿都必须测量体重、身长和头围,这可判定婴儿的成熟度和营养状态;

皮下脂肪的丰满度,皮肤是否光滑,有无脱屑及皱褶等,也有助于判定营养状态。

新生儿屈肌张力占优势,正常新生儿肢体处于屈曲状态,伸肌张力过强,见于强直性痉挛。

新生儿脊柱生理性弯曲尚未形成,仰卧位时颈项部应贴于床面,若有空隙,提示颈伸肌张力过强,见于核黄疸早期。

正常健康婴儿在打开被包时,受到寒冷刺激,肢体出现粗大、不规则、震颤样动作,这是皮质下中枢支配的运动,在新生儿期无病理意义。

肢体不活动见于睡眠时的松弛状态,也可见于疾病严重时或药物引起的抑制;

早产儿肢体活动缓慢无力,与足月儿相比明显不同。

2.皮肤正常新生儿皮肤呈粉红色,覆有胎脂,鼻梁处可有针尖大小白色小疹:

 

(1)肤色异常:

①紫绀:

注意部位及轻重,如局限于肢端或先露受压部(周围性),为静脉淤滞所致,无临床意义;

如唇周或全身发绀(中心性)属严重病证,可由呼吸、循环、神经、血液等系统疾病引起,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②青灰或出现花纹:

为末梢循环不良或休克的表现;

③苍白:

见于缺氧、酸中毒、贫血、休克或水肿时,有难产史在出生后短时内突然出现苍白、心动过速、腹胀者,要高度警惕内脏破裂出血的可能;

④紫红或深红:

提示红细胞增多症,极少数可能由于过度加温,皮肤毛细血管过度扩张所致;

⑤胎粪污染:

多见于过期产儿和足月儿。

胎脂、皮肤、脐带、指(趾)甲、皮肤均可黄染。

有羊水粪染史和出生时即可见,易与黄疸鉴别;

⑥黄疸:

首先出现于面部,呈下行性发展。

注意黄染程度和范围,如深黄并波及下肢,可能为病理性,应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寻找病因;

⑦广泛黑色素沉着:

可见于肾上腺功能不全,虽罕见,但为重要体征。

  

(2)皮肤性状及皮下组织:

早产儿皮肤薄而透明,血管清晰易见;

过期产儿皮肤较厚如羊皮纸样,可有局部角化脱皮;

小于胎龄儿缺少皮下脂肪,故皮肤多皱,在评价皮肤弹性时应予注意;

大面积的脱皮可见于剥脱性皮炎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3)皮疹、色斑、紫癜:

注意检查各种形态的皮疹、色斑、紫癜和毛细血管瘤等,因很多并不单纯是皮肤病,而是内在严重疾病的部分表现和线索。

例如斑丘疹、疱疹、紫癜可见于某些先天性病毒感染或过敏,脓疱、脓肿可以是败血症的原发灶,紫癜可因出血性疾病、感染、过敏等引起,牛奶咖啡斑见于神经纤维瘤病,卵圆形或柳叶状色素脱失斑提示结节性硬化,多形性皮疹伴惊厥应考虑色素失禁症。

  (4)水肿、硬肿:

早产儿手、足、眼睑常有轻度水肿,分娩时受压部位也可有局限性水肿。

新生儿病理性水肿以颜面、四肢多见,仰卧时常见于背、骶、枕部,重者全身水肿,可见于心、肾、肝疾患以及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硬肿以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为主,常伴水肿、低体温,好发部位为下肢、臀部、颊部,注意波及范围,面积愈大,病情愈重。

(5)其他:

注意有无器械分娩的挤压伤、剖宫产时的刀划伤等。

3.头面、五官、颈部

(1)头部:

注意头颅大小、形状是否异常,有无产瘤、血肿(骨膜下或帽状腱膜下),迅速扩大的帽状腱膜下血肿有引起失血性休克的危险;

注意触诊有无明显的颅骨骨折、软化(乒乓球感)、颅骨缺损和脑膨出。

用食指平放头顶从后向前滑动,触诊前囟的犬小和张力,囟门过大伴广泛的颅骨软化、多缝,可见于先天性佝偻病、成骨发育不全、低磷酸酶血症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前囟过小伴骨缝过早融合见于小头畸形;

前囟隆起或饱满、骨缝增宽和头围增大,是颅内高压的重要体征,见于颅内出血、脑水肿、脑膜炎、脑积水、颅内肿瘤等;

前囟凹陷表明失水;

头发分布异常有缺失区可能伴有脑部发育畸形。

  

(2)面部:

观察有无面肌的微小抽搐,有无面神经麻痹。

注意面部的轮廓、形状,结合一些五官形态异常所形成的面部特征,有助识别某些染色体异常和综合征。

(3)眼:

注意眼球大小,有无外突、斜视、上翻和异常运动,瞳孔大小、两侧是否对称和对光反射,有无角膜浑浊、结膜下出血、虹膜缺损、视网膜出血,对红球反应是否正常,有无炎症、白内障、青光眼等。

婴儿生后最初数日每天约有20h处于睡眠状态,眼球直视或凝视见于颅内出血或其他颅内器质性疾患。

正常婴儿可见轻度眼球水平震颤,频繁水平震颤或垂直震颤提示脑干部受累,见于缺氧缺血性脑病。

头先露婴儿可见沿着角膜边缘的弯月形球结膜出血,并无重要意义。

新生儿睑结膜炎多见,与产道感染,消毒不彻底有关。

如有小眼裂、眼距过宽或过窄、眼睑缺损或下垂、内睑缝或外睑缝向上或向下倾斜、内眦上赘皮等,分别是2l一三体、或阿佩尔、狄戈基、屈一柯综合征等的线索。

(4)耳:

注意其大小、形状、位置的异常,尤其是位置下移,常与肾畸形、18-三体、13-三体以及多种综合征有关。

足月儿耳廓软骨发育已完善,双耳已能直立,耳廓畸形较少见,耳前乳头状赘生物提示可能有先天畸形。

此外,检查外耳道是否通畅和有无脓液,有无内耳可通过拥抱反射测出。

(5)鼻:

观察其大小、形状、位置,鼻形异常或上翻、鼻基部过宽或过窄、人中过短、鼻唇沟平坦等常与多种综合征有联系。

呼吸困难者注意检查有无鼻后孔狭窄或闭锁,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浓厚的鼻腔血性分泌物应疑及先天性梅毒的可能。

新生儿鼻道狭窄,鼻腔常因分泌物堆积而堵塞,影响呼吸和哺乳。

  (6)口:

注意有无颌部发育不良、小口、巨口、唇裂、腭裂、高腭弓、巨舌、舌前突或后垂等畸形,因其可能是某些综合征的部分表现。

新生儿口腔黏膜薄,黏膜下毛细血管丰富,加上血红蛋白含量高,故口腔黏膜呈红色,若为浅红色与成人接近,则提示已有贫血。

在口唇上可见纵形皱襞形成唇胼胝,便于吮乳时固定在乳头上。

新生儿唾液分泌少,舌相对较大,口腔黏膜较干燥。

新生儿门齿罕见,如松动应拔除,以免吞入。

流涎过多伴呛咳,应高度警惕和进一步检查有无食道闭锁和食道气管瘘。

(7)咽:

新生儿期咽部异常少见,过度检查有引起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的危险。

故仅在口腔检查时迅速视诊咽后壁有无囊肿和其他结构异常。

(8)颈部:

正常新生儿颈相对较短,可两侧转动,屈颈无抵抗,气管居中。

颈部过短、颈蹼、赘皮等可见于21~三体、特纳综合征等。

斜颈多由胸锁乳突肌血肿引起,可在相应部触及肿块。

注意检查颈部有元包块如水囊肿、甲状腺舌管囊肿、甲状腺肿等,因有压迫气管引起急症的可能。

4.胸廓和肺部

(1)胸廓:

注意观察胸廓的形状,与头部大小的比例,有无畸形,两侧外观和呼吸运动是否对称。

新生儿胸廓呈桶状,两侧扁平,是因胎内受上肢压迫之故,由于肋骨水平位,呼吸以腹式为主,如出现明显的胸式呼吸或胸廓吸气性凹陷(肋间隙、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剑突和肋缘下),应考虑为肺部病变引起的呼吸困难。

新生儿锁骨骨折较多见,应仔细检查局部有无压痛、弯曲和骨擦音。

(2)呼吸频率:

在患儿安静时计数至少1min,正常范围为40一60次/min,早产儿略快,易受干扰而波动。

出生后30min内一过性的呼吸急促、呼吸不整、鼻翼煽动、呻吟等不要误认为是病态。

若此后在安静状态下持续>

60/次,称呼吸增快;

或持续<

20次/min,称呼吸减慢,均属病理性。

应结合其他异常发现分析其病因。

(3)呼吸节律:

几乎所有新生儿呼吸均不甚规则,早产儿尤其如此,常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