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220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20文档资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要注意卫生与健康,旅游在外,品尝当地名菜、名点,无疑是一种“饮食文化”的享受,但一定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切忌暴饮暴食。

7、警惕上当受骗,当下社会上不存在着一小部分偷、诈、抢的坏人,因此,“萍水相逢”时,切忌轻易深交,勿泄“机密”,以防上当受骗造成自己经济、财物上的损失。

8、周密的旅游计划,即事先要制定时间、路线、膳宿的具体计划和带好导游图(书)、有关地图及车、船时间表及必需的行装(衣衫、卫生用品等)一份规范的旅游保险也是出游的一个必备因素,尽量不要随便跟旅游团买保险,对于自助游可自行购买短期出游意外保险,找保险公司或者网上购买。

三、体育旅游前的准备事项

(一)路线准备旅游前确认自己的目的地,查找当地的地理情况及天气状况,预先确认旅游路线;

时间充足的话可以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及旅游的亮点,这样可以提高旅游效率,节省在路上盲目寻找所花费的时间。

(二)物品准备

双肩旅游包,各类证件(学生证,身份证),钱包(银行卡,少量现金),手机,充电器,移动电源,电池,雨伞(出行前查询当地天气情况再决定是否要带),相机(及充电器),便签,防晒霜,帽子,便携式洗漱用具(牙膏、牙刷、洗发水、洗面奶,毛巾,润肤水),换洗衣物,纸巾,小刀,

,哨子,药

钥匙,车票,便携且热量高的食物(巧克力压缩饼干之类的)品(眼药水,消炎药,止泻药,止痛药,抗过敏类药物,感冒发烧药,防晕车药,创可贴),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有备用电话,如果去海边还要带拖鞋,泳衣,游泳圈。

四、体育旅游中可能遇到的意外

一、出血

二、骨折

三、晒伤

四、野外意外遇险

五、中暑、日射病

六、中毒

七、烧伤

八、车祸

九、溺水十、雷电击

五、体育旅游中意外遇险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一、出血若只是少许蹭破皮,用棉签蘸清水将伤口周围清洗干净后,贴上预先备好的创可贴;

若大量出血,者可以先确认出血点,用手指压迫血管上端,压闭血管,阻断血流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压迫时最好能触及动脉搏动处,并

将血管压迫到附近的骨骼上,这样止血效果更佳。

建议吃一片止痛药后返回居住地并及时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来止血。

不要随意挪动骨折部位,防止骨折断端受到二次伤害。

可因地制宜,找两

个小木棍之类的东西越过关节夹住骨折部位,再用绳或布条缠绕,以远端

指趾不麻木为宜。

伤及时寻求医护人员或从事医疗工作者的帮助,有条件的话可送医院救治。

一定要避免皮肤长时间受紫外线照射。

外出时可用帽子,防晒霜及化妆粉

饼等保护皮肤。

若去海边及滑雪场等紫外线强度较高的地方一定要涂上能够遮挡强烈紫外线的防晒霜。

一旦遭紫外线暴晒,应立即采取措施:

1.服用抗炎药物。

2.用冷水或加入冰块的湿毛巾敷在患处。

3.对面部及身体暴露的皮肤给予充分的化妆水,以补充水分修复受伤害的

肌肤。

4.面部需涂上保湿乳液。

5.服用维生素C(以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一)自救方法

1、火灾:

一是捂住口鼻,就近逃离现场。

可用矿泉水浸湿手帕或用衣物

遮住口鼻,同时屏住呼吸迅速就近、采取低姿向开启门窗侧出逃。

二是切

忌大声喊叫,以避免有毒烟雾吸入,导致窒息。

三是不要奔跑。

当人冲出

火海时如果衣服着火,奔跑等于加速了空气的流通,会使大火愈烧愈烈应当脱去燃烧的衣帽,如来不及可就地翻滚压灭身上的火焰。

如果看到他人身上着火,可用麻袋、毯子等把着火人的身体包裹起来,将火熄灭,或向着火的人身上浇水。

2.雪崩:

雪崩前,有雪块、冰片落下,这时要确认冰落的方向,然后再决定逃离方向。

一旦来不及逃脱而卷入雪崩,手脚要快速地像游泳一样运动,尽量使头部浮在雪上,同时抛出身上携带的一些物品作为标识物,以便别人知道你被雪埋的具体位置,及时进行营救。

3.迷路:

冒然行动是户外活动之大敌,陌生偏远户外环境,脱离群体、单独行动更是具有相当大的风险,纯粹是自杀行为,这一点其实大家都很清楚。

不过,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你做得到吗?

一旦出现确认不

了方位而迷失路途情况,大家就应当保持头脑冷静,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迅速的观察和了解所处环境的地形地貌,植被生长等状况,并最大限度的去利用好这些环境特征,尽可能的去改善好生存条件。

寻找水源以及合理分配所携带的食物,必要时可采集自己能够辨别的野生植物,尽可能的煮熟后食用,别一次性食用太多,以免产生过敏反应。

尽可能去捕捉昆虫、鱼类和猎杀小动物食用(剩余肉可用松枝点燃熏烤或悬挂风干,可以长时间保存,不易腐烂),补充体能,做好坚持72小时以上的准备。

做好防寒保暖,防止失温的危险,无防寒衣物时可挑选并折取尽可能多的长势茂密阔叶类树的枝叶将身体四周尽可能多的覆盖住(在未携

带帐篷的情况下),如果在阔叶枝叶上覆盖一层针叶枝条防雨效果会更好一些的。

另外也可根据需要和环境尽量在朝阳处挖一睡袋大小的地坑,能

够铺上一些石板最好(有利于蓄热),再将收集到的枝叶、杂草放入地坑燃

烧,然后再将草木灰清除,此地坑可供晚间睡眠用,效果很好。

如果出行时带上一个几十元的救生毯的话,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1回到认识的地方。

平时在行进的休息间歇要多注意周围的风景和标志,

一旦迷失方向,最好回到自己认识的地方,用罗盘和地图确定所处的位臵及目的地方位,

重新开始行走。

折返时不要直走下坡路,因为下坡路视野小,方向不易确认,这是很危险的。

2做好山路标志。

在山野行进时要注意曾经走过的人留下的用塑料带、树

枝或石头作的记号。

走在前面开路的人,遇到特殊状况时,要做标志通知

后面的人。

3如果迷路时天色已晚或从山崖落下受伤,动弹不得,无法按照预定时间

到达目的地,这时应做深呼吸,保持镇静,不要冒然离开,在原地露宿,

减少体力消耗,同时想办法发出求救信号静待救援。

附:

发求救信号的方法:

(1)烟、火信号。

燃放

三堆烟、火是国际通行的求救信号。

将火堆摆成三角形,间隔相同最为理想,可方便点燃。

在白天,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要添加胶片、青树叶等散发烟雾的材料,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受人注意。

在夜间或深绿色的丛林中亮色浓烟十分醒目。

添加绿草、树叶、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会产生浓烟。

黑色烟雾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胶和汽油可产生黑烟。

(2)地对空信号。

寻找一大片开阔地,设臵易被空中救援

人员观察发现的信号,信号的规格以每个长10米,宽3米,各信号之间间隔3米为宜。

“I”一一有伤势严重的病人需立即转移或需要医生;

“F”

――需要食物和饮用水;

“II――需要药品;

“LL”一一一切都好;

“X”一—不能行动;

“t”按这一路线运动。

(3)其他信号。

①光信号。

利用阳光和一个反射镜或玻璃、金属铂片等任何明亮的材料即可反射出信号光。

持续的反射将产生长线和圆点,这是莫尔斯代码的一种。

②旗语信号。

左右挥动表示需救援,要求先向左长划,再向右短划。

(二)自救与互救方法

1、接触性皮炎斑疹当接触某些物质而致皮肤出现奇痒、红肿时,要赶快离开引起过敏的物质,并用水清洗患部,马上更换衣服。

红肿厉害时,可服用扑尔敏,外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软膏等。

2、被小动物咬伤被咬后应迅速把伤口用干净水并涂肥皂冲洗干净,包上纱布。

被狗咬伤的伤口,容易化脓,所以必须进行彻底的伤口处理,并及时注射疫苗。

鹦鹉的排泄物会引起感染,出现持续的淋巴肿、发烧等,应去医院治疗。

3、被毛虫刺伤被带有毒腺的毛虫刺伤后,伤部迅即红肿,并有痛感。

可用手挤出毒汁,并用肥皂、自来水擦洗干净。

4、蜂刺被蜂刺后,首先把毒刺拔出,用手挤出毒液,然后涂上氨水和抗组织胺软膏。

若被刺后20分钟体内无异常反应,一般来说问题不大。

如果被刺后出现恶心、抽搐等症状是危险预兆,要赶快到医院检查治疗。

5、毒蛇咬伤后的急救措施:

首先确认毒蛇咬伤的伤口上有2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

确认后,一是要镇定,减少活动,放低伤肢,并立即用绳子、布带或裤带在毒蛇咬伤肢体的近心端约5厘米处进行绑扎,减少毒液的吸收和扩散。

每隔10至20

分钟松绑1至2分钟,以防肢体坏死;

二是用干净的锐器以毒蛇牙痕为中心作十字形切开,深达皮下,再挤压以排除毒素。

也可用拔火罐(可用茶杯代替),然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水冲洗。

三是在伤口周围外敷蛇药并内服,然后尽快到医院处理。

6、被蚊子、跳蚤、臭虫等叮咬,野蜂、毛毛虫等蜇伤,蜈蚣、蚂蟥等咬伤,涂上风油精、万金油,或口水、肥皂,即能起到消炎、止痒作用;

被野蜂蜇伤后,会产生剧痛、眼花恶心等症状,如果发现蜂尾部的毒腺及螫针还留在伤口上,应该用小镊子或小钳子拔除,不要用手掐。

随后用醋酸涂擦伤口,消肿止痛,也可用野菊花叶、夏枯草捣烂敷伤口;

遭到蚂蟥叮咬时,不要使劲往外拉,以免拉断而将蚂蟥的吸盘留在伤口内,引起伤口发炎、溃烂。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手掌在旁边拍击,蚂蟥受到惊吓会自动掉下来,也可用风油精、食盐洒在蚂蟥身上,或用烟头烫;

人的皮肤受到毛毛虫身上毒毛的侵害,会感到辣、痒、痛,并伴有红肿症状。

这时应小心地将毛毛虫从身上清除,再用胶布粘在皮肤上,揭下时可以将毒毛去除。

还可以采些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的草药捣烂后涂擦或外敷。

如果全身出现皮疹,可服用扑尔敏等抗过敏药;

由于毒蝎子、毒蜈蚣等的毒性比较大,遭到袭击后应采用对付蛇伤的方法处理。

五、中暑、日射病的急救方法

1.中暑的急救

a.中暑症状:

皮肤干热发红,头痛作呕兼口干,小便量少,呼吸浅速,脉强而快,体温很高,最后患者会神志不清昏倒(这时患者的血压会急升)

处理:

把患者移到清凉的地方,平卧,给他降温(可以脱去患者一些衣物,用湿毛巾或冰给他抹身,扇凉等,但小心别反令患者冷病了)。

若患者清醒,可以给他饮一些清水,但不要给热饮或刺激品如咖啡等;

同时可用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十滴水、人丹等解暑。

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宜穴。

送往医院诊治

b.热衰竭成因:

因天气炎热大量出汗,令身体缺少水和盐因而虚脱。

(休克的一种)症状:

疲倦虚弱,皮肤湿冷苍白,脉速而弱,头痛头晕兼作呕,情绪不安,昏厥。

(患者因失水,血压下降,血不能带足够的氧到脑部,所以用救昏迷的方法有效)处理:

移患者到阴凉地方,抹身降温(同中暑)让患者平卧,垫高双脚如清醒没呕吐,每15分钟给患者喝淡盐水一杯,共喝两杯。

(注意):

另I」给昏倒的患者灌饮任何东西,以免呛倒患者或液体入了肺,那就更麻烦。

2.中暑急救五字诀

a.移。

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b.敷。

可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冰袋、冰块置于病人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

c.促。

将病人置于4C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

待肛门温度降至38C,可停止降温。

d.浸。

将患者躯体呈45度浸在18C左右井水中,以浸没乳头为度。

老年人、体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温过低不能耐受。

e.擦。

四个人同时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体四周,把皮肤擦红,一般擦

15—30分钟左右,即可把体温降至37—38C,大脑未受严重损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3.日射病急救法

症状:

高烧、耳鸣、恶心、头痛、呕吐、昏睡、怕光刺激。

急救措施:

a.轻者要迅速到阴凉通风处仰卧休息,解开衣扣,腰带,敞开上衣。

可服十滴水、仁丹等防治中暑的药品。

b.如果患者的体温持续上升时,有条件可以澡盆中用温水浸泡下半身,并用湿毛巾擦浴上半身。

c.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不清或痉挛,这时应取昏迷体位。

在通知急救中心的同时,注意保证呼吸道畅通。

注意事项):

a.作为降温手段,也可用酒精擦身体并吹电扇,可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但是

采取这种方法降温较快,医生不在现场时,最好不要使用。

b.有人症状稍有见轻又参加运动,应多加注意,防止再一次得日射病。

c.与日射病相近似的还有一种热射病。

这是由在炎热的天气作业或旅游,由于过量的热积聚所致。

其症状是皮肤干热无汗,体温高达42C,疲乏、头痛、头晕、尿频、颜色发红、步态不稳、瞌睡或昏睡。

二者的原因有些差

别,但急救措施完全相同。

六、中毒

(一)食物中毒处理:

食物中毒事故属于旅游安全事故,旅游过程中,吃住难免有不注意的地方,旅游中不小心发生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后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

与腹部不适伴发的还有恶心,随后会发生呕吐的情况。

食物中毒一般可

分为细菌性(如大肠杆菌)、化学性(如农药)、动植物性(如河豚、扁豆、豆角)和真菌性(如毒蘑菇)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既有个人中毒,也有群体中毒。

其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往往伴有发烧。

吐泻严重的还能发生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昏迷等症状。

1.停用可疑食物:

立即停止进食引起中毒的可疑食物。

2.催吐:

对中毒不久且无明显呕吐症状者,喝浓食盐水或生姜水是催吐的好办法。

如果还不能吐出的话,可用手指刺激舌根部引吐。

3.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4.让中毒轻者在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卧床休息。

(特别注意):

1.如果中毒者陷入昏迷,不宜对其进行人为催吐,应让其侧卧,使呕吐物顺利吐出,防止气道被堵塞而引起窒息。

2.呕吐时,不要让中毒者喝水或进食,但应在呕吐停止后应马上补充水分。

3.一定要保留食物样本。

由于确定中毒物质对治疗来说至关重要,如果身

边没有食物样本,也可保留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以方便医生确诊和救治。

将患者送往就近医院抢救后,要并请医生开具证明,好追究供餐单位的责任,以向有关部门进行索赔。

(二)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几乎不溶于水的气体,当发现有人一氧化碳中毒后,救助者必须迅速按下列程序进行救助:

因一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略轻,故浮于上层,救助者进入和撤离现场时,如能匍匐行动会更安全。

进入室内时严禁携带明火,尤其是开放煤气自杀的情况,室内煤气浓度过高,按响门铃、打开室内电灯产生的电火花均可引起爆炸。

进入室内后,应迅速打开所有通风的门窗,如能发现煤气来源并能迅速排出的则应同时控制,如关闭煤气开关等,但绝不可为此耽误时间,因为救人更重要。

然后迅速将中毒者背出充满一氧化碳的房间,转移到通风保暖处平卧,解开衣领及腰带以利其呼吸及顺畅。

同时呼叫救护车,随时准备送往有高压氧仓的医院抢救。

在等待运送车辆的过程中,对于昏迷不醒的患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肺内导致窒息。

为促其清醒可用针刺或指甲掐其人中穴。

若其仍无呼吸则需立即开始口对口人工呼吸。

必需注意,对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这种人工呼吸的效果远不如医院高压氧仓的治疗。

因而对昏迷较深的患者不应立足于就地抢救,而应尽快送往医院,但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人工呼吸绝不可停止,以保证大脑的供氧,防止因缺氧造成的脑神经不可逆性坏死。

(一)普通烧伤

1、尽快使伤员脱离火源,用水浇灭或用棉被覆盖着火部位。

2、立即脱去着火或热液浸渍的衣服,尤其是化纤衣料,它不仅易燃,且与皮肤紧贴,易使创面加深。

化学物品污染的衣服(不论是酸性或是碱性),也应立即脱去,以免化学物品进一步渗透到皮肤,导致烧伤加深。

3、用冷水冲洗或浸泡烧伤部位,以减轻伤员疼痛和促进热量消散或稀释化学物品的浓度,以减轻对组织的继续损害。

4、用干净的衣物或毛巾包扎创面,以避免再受损伤或污染。

5、到专科医院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民间有用酱油、白酒、牙膏、狗油等涂擦创面的方法,这是不科学的,容易造创

面污染及通过创面吸收引起中毒,使病情加重。

有颜色物品附着在创面上,不利于医生清创,也会对烧伤深度及病员伤情的判断造成干扰。

(二)化学性烧伤

1、强酸类:

如盐酸、硫酸、硝酸等。

伤及皮肤时,因其浓度液量、面积等因素不同而造成轻重不同的伤害,如果通过衣服浸透烧伤,应立即脱去,并迅速用大量的清水反复冲洗创伤。

充分冲洗后如有条件也可适当使用中和剂、肥皂水或小苏打水冲洗。

2、强碱类:

如石灰水等。

一般对组织的破坏力比强酸重。

因其渗透性较强,可深入组织使创面加深,所以应及早处理,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并用大量清水仔细冲洗伤处,充分清洗后可用硝酸(或食醋)中和。

3、磷烧伤:

在工农业生产中较常见,磷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被身体吸收后,可引起全身性中毒,对肝脏具有很强的毒性,对肾脏、心肌及神经都有毒性。

急救处理的原则是除磷,用大量的清水冲洗,冲洗后一定要检查局部是否有残留的磷质,有条件可用2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再用干纱布包扎。

4、当眼睛遇到高热或化学物质时,眼睛会迅速反射性闭合,以避免烧伤,但极高的温度仍可使眼球烧伤。

对眼睑烧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尽量睁开眼睛冲洗,敷以抗生素眼膏。

经过上述处理后,迅速送往医院救治,最好到有条件的专科医院救治。

烧伤的现场及时处理,对于病人的生命,预后有着重要的关系,早期的急救处理,既可以止痛,也可以减轻创面的继发性损伤,所以早期的处理至关重要,轻症患者离开有毒场所即可慢慢恢复。

八、车祸人们在乘坐交通工具时一定要有安全意识,对于那些无照经营车辆、严重超载车辆、装有易燃易爆物的车辆、不设逃生窗的车辆均不要乘坐。

及时对伤者分轻重缓急进行救护。

对垂危病人及心跳停止者,立即进行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发现受伤者已昏迷,宜用手帕、手指清除伤员口鼻中泥土、呕吐物、假牙等,随后让伤员侧卧或俯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而导致窒息。

如伤者内脏从伤口脱出,可用清洁的布,或干净的塑料袋等物品覆盖,然后进行包扎,切忌将其直接塞入体腔内部。

如怀疑伤者是四肢骨折,可用夹板、木棍等绑扎固定。

移动伤者时,要随弯就弯,不要硬将伤者已弯曲的肢体搬直。

若疑是脊柱损伤,搬动时要平托起伤员,以免造成截瘫。

如疑是颈部伤,要稳定头部,加固颈部。

对出血者立即止血包扎如肢体出血,可抬高出血部位。

如发现开放性气胸伤者,应进行严密封闭包扎。

伴呼吸困难张力性气胸者,条件许可时,可在第二肋骨与锁骨中线交叉点行穿刺排气或放置引流管。

骨折处进行固定。

对呼吸困难、缺氧并有胸廓损伤、胸壁浮动(呼吸反常运动)者,应立即用衣物、棉垫等充填,并适当加压包扎,以限制浮动。

若伤者的肢体被车的某个部位卡住了,且出血较多,这时应对出血的部位进行包扎止血。

如肢体断离,应将残肢连同伤员一起送达医院。

断离的指、趾最好放置到清洁的塑料袋,或者用干净的布包好,有条件的情况下,放在有冰块的保暖瓶内。

九、溺水溺水是常见的意外,溺水后可引起窒息缺氧,如合并心跳停止的称为“溺死”,如心跳未停止的则称“近乎溺死”。

这一分类以病情和预后估计有重要意义,但救治原则基本相同,因此统称为溺水。

(一)自救:

在江河湖海中遇到复杂水情而无法驾驭时,千万不要慌张着急,想办法让自己浮在水面上,保持浮姿,任水冲流,并注意水波流向,再一点一点由水平方向往岸边移动。

(二)互救

1、将伤员抬出水面后,应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内的水、泥及污物,用纱布(手帕)裹着手指将伤员舌头拉出口外,解开衣扣、领口,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然后抱起伤员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头下垂进行倒水。

或者抱起伤员双腿,将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积水倒出。

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将伤员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头部下垂,并用手平压背部进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对口吹气为最佳。

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托起伤员下颌,捏住伤员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往伤员嘴里缓缓吹气,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时,放松其鼻孔,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助呼气。

反复并有节律地(每分钟吹16〜20次)进行,直至恢复呼吸为止。

3、心跳停止者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摩。

让伤员仰卧,背部垫一块硬板,头低稍后仰,急救者位于伤员一侧,面对伤员,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体重量缓缓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将胸骨压下4厘米左右,然后松手腕(手不离开胸骨)使胸骨复原,反复有节律地(每分钟60〜80次)进行,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雨中出行时要有忧患意识。

路上积水过膝、路面有水漩涡、行进路线不明确、光线照明不清晰时切勿行进。

在户外遭遇雷雨天气时,一定要避开空旷的场地、建筑物顶部、水路交界处和林荫树下。

有雷电时也不要接打手机、骑摩托车、撑金属材质雨伞。

遇有溺水者应积极进行心肺复苏救治,而不要使用传统的控水方法。

因为大多数溺水者仅仅是误吸了少量的水,而且水会快速吸收进入循环。

因此不要让溺水者头朝下,也不要用腹部按压法控水。

后者会导致胃内容物反流,还会出现误吸。

传统的拍背倒水法,也不能彻底排出水分,还可能使水更加深入,并因此延误了早期通气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