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产品如何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3234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光产品如何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激光产品如何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激光产品如何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激光产品如何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激光产品如何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

《激光产品如何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光产品如何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激光产品如何分类Word文档格式.doc

中输出激光,光束若直接射入眼睛,会产生伤害,基于某些安全的理由,进一步分为IIIA和IIIB级。

IIIA级为可见光的连续激光,输出为1-5mW的激光束,光束的能量密度不要超过25W/m?

?

m,避免用远望设备观察IIIA激光,这样可能增大危险。

IIIA的典型应用和ClassII级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激光教鞭,激光扫描仪等。

IIIB级为5-500mW的连续激光,直接在光束内观察有危险。

但最小照射距离为13cm,最大照射时间十秒以下为安全。

IIIB激光的典型应用如光谱测定和娱乐灯光表演等。

ClassIV:

高输出连续激光(大于500mW),高过第三级,有火灾的危险,扩散反射也有危险。

典型应用如外科手术,研究,切割,焊接和显微机械加工等。

激光处理上的安全对策

像一般家庭或办公室激光唱盘或激光打印机等的应用机器,为激光光不会射出外部的构造形成,能够保证安全。

另外一些激光光若不发出外部不会有机能的装置。

如有这样的情形就须参考下述对策。

(1)根据激光装置的级别,有关激光的安全或伤害具有充分的知识与认识的人来指导处理.

(2)三级以上的激光制作由有安全操作适当教育的人来执行。

(3)动作中的激光装置,假如不发出激光光,也不要探视光路中。

(4)激光共振器的调整,光轴调低时,会突然发射激光。

要经常注意眼睛的位置来处理。

(5)CO2激光使用眼睛看不到的红外光大型激光时,附近的人要特别注意。

(6)不能避免反射光或乱射光时,在使用三级以上的激光时,可以使用保护眼镜。

1 激光对人眼的危害作用

  由于激光是一种光,所以人体对光最敏感的器官是眼睛。

因此激光对人的损害,最需要防护的是眼睛。

  眼球是很精细的光能接受器,它是由不同屈光介质和光感受器组成的极灵敏的光学系统。

它能将一定波长的光辐射传输到眼底,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

眼屈光介质有很强的聚焦作用,将入射光束高度汇聚成很小的光斑,从而使视网膜单位面积内接受的光能,比入射到角膜的光能提高105倍。

视网膜光感受器是极灵敏的光敏组织,在蓝、绿光谱内只要8~10个光子就可以产生视觉,其能量相当于1.4×

10-5焦耳/厘米2。

因此,眼球是激光最敏感的器官,很容易受到激光的伤害。

  人眼对不同的波长的光辐射具有不同的透过率与吸收特性。

  在0.3微米到2.5微米波段光辐射范围内,小于0.3微米和大于2.5微米的光辐射均不能透过角膜,而被其吸收。

晶体的透过率因年龄而异。

一般来说,从0.4~1.4微米波段,晶体透过率较高,约80%以上,其两侧的波段很少能透过晶体。

玻璃体也可透过0.4~1.4微米的光辐射。

  目前,常用的激光振荡波长从0.2微米的紫外线开始,包括可见光、近红外线、中红外线直到远红外线。

由于人眼的各部分对不同波长光辐射的透射与吸收不同对眼的损伤部位与损伤程度也不同。

一般来说,紫外线与远红外线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主要损伤角膜,可见光与近红外线波段的激光主要损伤视网膜,超过一定剂量范围各波段激光可同时损伤角膜,晶体与视网膜,并可造成其他屈光介质的损伤。

  总之,激光对眼球前部组织的损伤主要是该部分组织对紫外线与红外线激光辐射比较敏感,造成白内障。

而激光对视网膜的损伤则主要是由于可见激光(如红宝石、氩离子、氪离子、氦氖、氦镉与倍频钕激光等)与红外线激光(如钕激光等)均能透过眼屈光介质到达视网膜,其透射率在42~88%,视网膜与脉络膜有效吸收率在5.4~65%之间。

其中倍频钕激光发射0.53微米波长,十分接近血红蛋白的吸收峰。

因此,倍频钕激光容易被视网膜与脉络膜吸收。

另外,造成眼底损伤的能量也很低,只要很少的能量就可以产生较严重的损害,将视网膜局部破坏,成为永久性伤害。

2激光的安全防护标准和具体措施

激光安全的国家标准

  由于激光的广泛应用,有许多人都可能受到激光的辐照损害。

为了减少和预防这种损伤,我国在激光安全方面已经制定了几个标准,现列举如下:

  

(1)GB7247-87《激光产品的辐射安全、设备分类、要求和用户指南》。

国家标准局1987年2月9日发布,1987年10月1日实施。

  

(2)GB-10320-88《激光设备和实施的电气安全》。

国家技术监督局1988年12月30日发布,1990年1月1日实施。

  (3)GB10435-89《作业场所激光辐射卫生标准》。

卫生部1989年2月24日发布,1989年10月1日实施。

  (4)国家行业标准JB/T5524-91《实验室激光安全规则》。

机械电子工业部1991年7月16日发布,1992年7月1日实施。

激光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

  1、记住激光安全的基本原则是绝对不直视激光束,尤其是原光束。

也不看反射镜反射的激光束。

  2、为了减少人眼瞳孔充分扩张,实验室的灯光要明亮。

同时实验室人员和接触激光源的人员一定要戴激光防护镜。

  3、不要对近目标或实验室墙壁发射激光。

  4、对激光设备使用人员进行教育,不要对人员发射激光,不要对镜面反射物发射激光。

第I类激光(无伤害)。

楼上的回答错误

激光产品危险等级分类是描述激光系统对人体造成伤害程度的界定指标。

分类从第I类激光(无伤害)到第IV类激光器如2000瓦二氧化碳激光器(可以切割厚钢板)。

制造商必须在第II类,第III类和第IV类激光产品上贴有带激光危险等级分类字样的警告标签。

第I类激光产品没有生物性危害。

任何可能观看的光束都是被屏蔽的,且在激光暴露时激光系统是互锁的。

(大型激光打印机如DECLPS-40是由10毫瓦(IIIb类)氦氖激光驱动的,尽管实际的激光器是IIIb类,但打印机是互锁的,以避免和暴露的激光束发生任何接触,因此,该设备不产生任何生物性危害。

这也适用于CD播放器和小型激光打印机,他们都是第一类设备)。

第II类激光产品输出功率1毫瓦。

不会灼伤皮肤,不会引起火灾。

由于眼睛反射可以防止一些眼部损害,所以这类激光器不被视为危险的光学设备。

(例如当眼遇到明亮的光线时,会自动眨眼,或者转动头部以避开这些强光线。

这就是所谓的反射行为或反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这类激光产品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尽管如此,一个人也不会愿意较长时间盯着看它)。

在这类激光设备上应放黄色警告标签。

第IIIa类激光产品输出功率1毫瓦到5毫瓦。

不会灼伤皮肤。

在某种条件下,这类激光可以对眼睛造成致盲以及其他损伤。

这类激光产品应该有:

(1)激光发射指示灯,表明激光器是否在工作;

(2)应该使用电源钥匙开关,阻止他人擅自使用;

(3)应该贴有一个危险标签和输出xx的标签。

第IIIb类激光产品输出功率5毫瓦到500毫瓦。

在功率比较高时,这类激光产品能够烧焦皮肤。

这类激光产品明确定义为对眼睛有危害,尤其是在功率比较高时,将造成眼睛损伤。

这类激光产品必须具备:

(1)钥匙开关,阻止他人擅自使用;

(2)激光发射指示灯,表明激光器是否在工作;

(3)启动电源后有3至5秒延迟时间使操作者离开光束路径,

(4)装有急停开关,随时关断激光光束;

(5)在激光器上必须贴有红色的危险标签和xx(aperature)标签。

(250mw激光器照射一张红纸,不到2秒钟就点燃了!

第IV类激光产品输出功率大于500毫瓦。

这类激光产品一定能够造成眼睛损伤。

就像灼烧皮肤和点燃衣物一样,激光能够引燃其他材料。

这类激光系统必须具备:

(2)保险装置,防止工作时系统的保护盖被打开;

(3)激光发射指示灯,表明激光器是否在工作;

(5)在激光器上贴好红色危险标签和xx(aperature)标签,这类激光反射光束和主光束一样都很危险。

(一个1000瓦二氧化碳激光器可以在一块钢板上打孔,设象一下,如果是眼睛会怎么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