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3363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环境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

公共环境问题的产生并且日益严重的根源于人们自然观和发展观上的错误,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观念上的扭曲,进而导致人类社会行为的失当,最终使自然环境受到干扰和破坏。

也就是说,环境问题的产生有两个层面上的原因:

一是思想观念层次上的;

二是社会行为层次上的。

基于这种思考,人们终于认识到必须改变自身一系列的基本思想观念,必须从宏观到微观对人类自身的行为进行管理,已尽可能快的速度逐步恢复被损坏了的环境,并减少甚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的结构、状态、功能造成新的损害,保证人类与环境能够持久和谐的发展下去。

这就是环境管理的根本目的。

具体说来,环境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

具体说来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

(三)公共环境管理的任务

根据公共环境管理的目的,公共环境管理的基本任务应该是:

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基本观念和人类社会行为。

转变人类社会行为的关键在于指导和培养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和信念的环境文化。

这种环境文化的形成,最后渗透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能够自觉的调整自身的行为,以达到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境界。

而调整人类社会的行为相对于思想观念的调整而言,是较低层次的调整,是更具体、更直接的调整。

人类社会行为可以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行为本身三大部分。

这三种行为相辅相成,它们在对环境的影响中分别具有不同特点:

其中政府行为起着主导作用,因为政府可以通过法令、规章等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

所以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都是由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所构成的整体系统。

二、公共环境管理的内容

(一)公共环境管理的主体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社会的行为主体可以分为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类。

在公共环境管理中,政府、企业和公众是环境管理的主体,它们同时在管理自身和另外两类主体中的参与或官方的行为。

1、政府

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的行政机关。

在理论上它还包括立法、司法等机关。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具体工作包括制定适当的环境发展战略、设置必要的专门环境保护机构、制定环境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具体的环境目标、环境规划、环境政策制度、提供公共环境信息和服务,开展环境教育等。

另外,在全球环境问题管理方面。

政府作为环境管理主体的内容是对以国家为基本单位的国际社会作用于地球环境的行为进行管理。

2、企业

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是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的独立的经济单位。

企业是各种产品的主要者和供应者,是各种自然资源的主要消耗者,同时也是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主要贡献者。

因此,企业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其行为对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有着重大的影响。

企业对自身的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企业制定的自身的环境目标、规划、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通过和执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实行绿色营销、发展企业绿色安全和健康文化。

3、公共和非政府组织

公众包括个人和各种社会群体。

他们是环境管理的最终推动者和直接受益者。

公众在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发挥着最终的决定作用。

公众能否有效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推动和监督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是公众主体作用体现与否的关键。

公众作为环境管理的主体作用并不是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出现在环境事务中,而主要是以散布在社会各行各业、各种岗位中的公众个体以及某个具体目标组织起来的社会群体的行为来体现的。

(二)公共环境管理的对象

公共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人类作用于环境的行为,具体可以分为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1、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政府行为

政府行为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行为之一,其内容和方式极广。

无论是提供公共事业和服务,在重要行业实行国家垄断,还是对市场进行调控,政府行为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它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又不易察觉,既有直接的一面,也有间接的一面,既有重大的正面影响,又可能有巨大的难以估计的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政府行为的重大后果。

要防止和减轻政府行为在造成和引发环境问题,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2)政府决策的民主化(3)政府施政的法制化

2、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企业行为

企业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创造物质财富的基本单位,因此企业行为是环境管理关注的重要对象。

企业行为对资源环境问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企业是资源、能源的主要消耗者,

(2)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是污染物的主要生产者、排放者,也是主要的治理者(3)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因此也是保护环境工作的具体承担者,绝大多数的环境保护行为都需要企业参与才能落实。

3、作为环境管理对象的公众行为

公众是社会最基础的组成因子,因此公众行为是和政府行为、企业行为相并列的重要行为。

公众行为对资源环境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公众中的每一个个体为了满足自身生存发展,需要消费物品和服务,这是造成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的根源

(2)公众的生活方式对环境问题的影响重大,如农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和消费方式所产生的废弃物就有很大区别,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大不相同(3)公众通过各种途径影响政府和企业行为,对环境保护产生间接地影响,由于认识的差异和看法的离散,这只能够简洁的影响虽然难以把握,但往往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

(三)公共环境管理的手段

环境管理的手段是指为了实现环境管理目标,管理主体针对管理对象所采取的必须、有效的手段。

1行政手段

公共环境管理的行政手段是指,在国家法律监督下,各级环保行政管理机构运用国家和地方政府授予的行政权限开展环境管理的手段。

在我国的环境管理中,行政手段通常包括:

(1)制定和实施环境标准

(2)颁布和实施环境政策

2法律手段

公共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是指管理者代表国家和政府,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对人们行为进行管理以保护环境的手段。

与其他形式的社会行为规范相比,法律规范最显著的特征是强制性,即通过国家机器的保障,强制执行。

目前,在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由国家宪法、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相关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和环保法规等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这是强化环境监督管理的根本保证。

3经济手段

公共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是指运用价格、税收、押金、补偿费以及有关的金融手段,引导和激励社会经济活动主体主动采取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措施。

在我国,政府环境管理的现行经济手段主要包括:

(1)排污收费制度。

根据我国有关政策和法律的规定,排污单位或个人应根据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和浓度,缴纳排污费

(2)减免税制度。

国家规定,对自然资源利用综合利用产品实行五年内免征产品税、对污染搬迁另建的项目实行免征建筑税(3)补贴政策。

财政部门掌握的排污费,可以通过环境保护部门定期拨给缴纳排污费的企业单位,用于补助企事业单位的污染治理(4)贷款优惠政策。

对于自然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节能项目等,可以规定向银行申请优惠贷款

4宣传教育手段

公共环境管理的宣传教育是指,运用各种形式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以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专业知识的手段。

环境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通过环境宣传教育,不但要使全社会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而且因当时全社会懂得环境保护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参与。

只有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环境得到保护。

5科学技术手段

公共环境管理中的科学技术手段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所采取的环境工程、环境监测、环境预测、环境评价、决策分析等技术,以达到强化环境执法监督的目的。

具体地讲,主要是指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环境与经济协调的决策科学决策水平,提高保障代内和代际的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管理科学水平,提高发展既能高度满足人类消费需要又与环境友好的新材料、新工艺的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整治生态环境破坏,治理环境污染、提高环境承载力的科学技术水平等。

 

三、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

一切危害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

(一)公共环境问题的由来

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在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环境问题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原始狩猎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只是自然食物的采集者和捕食者,是以生产活动和生理代谢过程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主要是盲目利用环境,很少有意识改造环境。

这一阶段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无知而乱采烂捕,或因用火不慎,使大片草地森林被毁,破坏了生物资源引起饥荒。

第二,农业阶段。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和发展,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这一时期发生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因大量砍伐森林和破坏草原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沙漠化、盐碱化,因不适当兴建水利而引起土壤沼泽化、血吸虫病流行等。

第三,现代工业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大工业的出现和城市化,除了上述自然资源破坏家中外还伴随着工业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出现了“三废”

污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工业不断集中和扩大,都市化速度加快,世界人口膨胀,能源和资源的消费量急剧增加。

除了烧煤污染之外,随着是有的消费在能源中所占比例的加大,又增加了新的污染源。

同时相继出现农药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此外,噪声、震动、恶臭、地面沉降等其他公害陆续出现。

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重大社会问题之一。

以亚洲为例,亚洲的经济发展引人注目,但是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的环境状况令人担忧。

人口膨胀、垃圾增多、交通拥堵、大气和河流污染,使城市的环境日趋恶化。

由于农村人口的大量涌入,加之居高不下的出生率,1990年亚洲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10亿。

据估计,到2020年,亚洲的城市人口将增至24亿。

城市人口的增加,使贫民窟的面积也随之扩大,城市公害又导致市民中呼吸管道疾病患者的大量增加。

目前公害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有泰国的曼谷、菲律宾的马尼拉、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等。

这些城市二氧化硫和悬浮灰尘造成的大气污染程度,比美国加拿大的城市高出10倍多。

其中,因汽车尾气严重,曼谷市民血液中铅的浓度是美国城市市民的4倍。

(二)公共环境污染的问题和表现

当今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向大气释放的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一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不断增加,导致大气的组成发生变化。

大气质量受到影响,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对全球产生各种不同的影响,较高的温度可使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每10年将升高6厘米,因而使一些海岸地区被淹没。

全球变暖也可能影响到降雨和大气环流的变化,使气候反常,易造成旱涝灾害,这些都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和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将对人类生活产生一系列重大影响。

2、臭氧层的耗损与破坏

自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来,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在12—23km的大气平流层内,臭氧层含量开始逐渐减少,尤其是在秋季(9-11月)大幅度减少。

1985年10月,英国科学考察队在南极南纬60度观察站发现上空出现巨大的臭氧空洞,即臭氧的浓度极低的地区。

美国“云雨7号”卫星探测发现,南极上空臭氧的减少呈现椭圆形,其大小与美国国土面积相似,就像天空塌陷了一块似的。

进一步研究表明,臭氧层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人工合成的卤碳化合物的大量排放所致。

臭氧层的损耗又导致紫外线辐射的增加,危害人体健康甚至影响生态系统。

3、酸雨蔓延

酸雨是指大气降雨中酸碱度低于5.6的雨、雪或者其他形式的降水。

这是大气污染的一种表现。

酸雨对人类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酸雨降落到河流湖泊中,会妨碍水中的鱼虾的成长,以致鱼虾减少或绝迹,酸雨还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营养,使土壤贫瘠化,危害植物的生长,造成作物减产,危害森林的生长。

此外,酸雨还腐蚀建筑材料,有关资料说明,近十几年来,酸雨地区的一些古迹特别是石刻、石雕或者铜塑像的损害超过以往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

世界目前已经有三大酸雨地区。

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

4、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目前,全球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石油以及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等的存量已经接近枯竭。

对于可再生资源来讲,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也降低了其再生能力,如森林锐减。

5、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多样性公约》指出,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色色的生物体,这些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它包括物种内部、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物种,同时,随着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也会使一些物种消失。

所以说,生物多样性是在不断变化的。

近百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对资源的不可理开发,加之环境污染等原因,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有关学者估计,世界上每年至少有5万种生物物种灭绝,平均每天灭绝的物种达140个,估计到21世纪初,全世界野生生物的损失可达其总数的15%-30%。

6、固体废弃物堆砌

固体废弃物的问题不仅仅在与其中有害部分对人体造成危害以及处理固体废弃物要消耗更多的资源、能源和空间,还在于固体废弃物的最初来源是从自然环境中所取得的资源,且它本身大多数仍旧还是有用之物,但是他们中的一部分最终不能为环境所消耗,实际上就是使这些物质退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循环,从而在固体废弃物的堆积与自然资源衰竭之间产生了一种可怕的关系:

随着固体废弃物数量的增加,自然资源的衰竭也日益严重。

(三)公共环境污染的根源

公共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

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无一不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

1、发展观

工业文明以来的发展观实际上就是增长观,而且仅仅是GNP的增长观。

几十年来,国民生产总值一直是衡量发展的标尺,这种机械的、单一的衡量标准歪曲了发展的真正内涵,而对GNP增长的片面追求又加剧了对环境的索取。

因为很显然,对自然界索取越多,GNP的增长越大,甚至连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失也成为GNP增长的一部分。

所以有人讽刺GNP是“国民污染总值”。

GNP的使用,使得经济发展大多倾向于在数量上的增加和规模上的扩张,而不是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这促使了环境问题的加剧。

2、伦理道德观

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只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缺乏处理生物以及人与自然的道德准则。

在以人为中心的工业文明社会里,人们往往把树木、动物等看做自己利用的对象,自己有权对自然界进行任何处置,而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也是生物的一种,应该具有与其他生物和谐共处的道德。

由于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不珍惜,人们一直在损害着后代人的发展权利。

人们从眼前的利益和自身的需求出发,无限制的开采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就是对后代的生存不负责任的缺乏道德的表现。

这说明人类缺乏从人类整体角度出发所应该具有的伦理道德观。

3、价值观

传统的价值观认为水、大气、生物以及矿产等自然资源或自然要素是无价的,在其所属的经济核算体系内,没有自然要素和自然资源价值的地位。

而从本质上来讲,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资源的提供上,而且体现在它对地球生命系统的支持上。

这种错误价值观把对经济利益最大化追求作为唯一的目标和价值尺度。

伴随着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的增长,这种价值观导致了环境成本外部性的产生。

而环境成本的外部性则是产生环境问题的在经济体制上的原因。

4、科学观

过去的历史时间,人们认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水平和能力是衡量科学的唯一价值尺度,认为从环境中攫取自然资源越快的技术就是好技术,只是重视科学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而不顾其社会效益,尤其是不注重其环境效益。

这种科学观把科学研究领上了一条具有很大片面性的歧途。

科学观的扭曲,导致了方法论的扭曲,带动着生产的扭曲。

在这种不正确的科学观念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破坏自然那一面被无限制的膨胀了,使发展走上了一条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的道路。

5、消费观

人的消费是人类社会生产归根结底的推动力,消费又取决于人的需要。

人的消费需要可以分为单纯生存需要、物质享受需要和精神享受需要三个层次。

目前,消费已经异化成为一种刺激生产的因素,一种体现自身存在价值的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业文明以来所形成和建立的发展观、科学观、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都是建立在错误的的自然观和错误的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

这些观念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导致了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的失当,使得人们的决策行为、生产行为、开发建设行为、消费行为和日常生活行为都背离了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根本原则。

四、国外环境管理模式:

(一)美国环境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美国在环境管理上实行由联邦政府制度基本政策、法规和排放标准,由各州政府负责实施的管理体制。

联邦政府和各州都设有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联邦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对全国的环境问题进行统一的管理,联邦各部门所设的环境保护机构分管其业务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工作,各州的环境保护机构负责制定和执行本州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等。

美国环境法确立了联邦政府在制定和实施国家环境目标、环境政策、基本管理制度和环境标准等方面的主导地位,同时承认州和地方政府在实施环境法方面的重要地位。

美国的环境管理就是在其环境法所规定的这种联邦法和州法的关系框架中进行的。

在美国,美国环保局(EPA)在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教育和环境评估方面处于领导地位,负责制定健全环境的规章制度,确立环保项目,有效执行计划和政策,保护人们的健康和自然环境。

美国环保局(EPA)的组织结构是:

最高领导层是局长和副局长,第二层是3个局长助理,他们分别负责行政和资源管理、大气和辐射以及确保政令的实施,第三层是财务总管、首席顾问和监察长的3个办公室,第四层和第五层是6个局长助理,他们分别是负责国际事务、环境信息和预防工作、农药和有毒物质工作、研究和开发工作、固体废物和紧急事件的处理以及水环境的保护工作,最后是美国10个地区的EPA办公室,包括波士顿办公室、纽约办公室、费城办公室、亚特兰大办公室、芝加哥办公室、达拉斯办公室、堪萨斯市办公室、丹佛市办公室、旧金山办公室和西雅图办公室。

局长助理和办公室都可以直接与局长和副局长联系,同时相互之间也可以进行联系。

每个地区办公室根据地区需要负责所在地区几个州的EPA项目执行工作,并且执行联邦政府的环境保护法。

30年前,EPA成立时只有5000多名雇员,现在已经发展到1.7万多名。

EPA的雇员目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大气方面的酸雨、全球变暖和排放问题,清理废弃有毒场所,经济学方面的成本收益分析和专用拨款等,生态系统方面的湿地、流域和濒危物种等,处理紧急事件的工作报告撰写、处理油泄漏等事故,环境管理方面研究适宜居住的社区,对危险事物进行管理等,人类健康方面有儿童健康、风险评估和人们接触有害物质等问题,工业方面管理小企业、许可证、报告的撰写工作等,农药方面管理杀虫剂、注册事宜和食物安全等,污染物有毒物方面管理,污染防治方面开展回收利用、资源保护和节省能源等,废弃物方面管理危害废弃物、垃圾填埋场以及处理技术等,水环境管理废水、饮用水和地下水等。

为了执行美国联邦政府的指令,提高为公众服务质量,EPA制定了该局的“顾客服务计划”,目前正在实施计划。

计划的标准符合公众、各级环保组织和其他合作伙伴的利益。

EPA成立了由26个人组成的“顾客服务指导委员会”,他们代表美国所有的地区、环保办公室和有关组织。

委员会为EPA的顾客服务计划制定政策。

顾客服务计划的执行,使群众信函和电话的反馈量增加,增进了EPA和各级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和环保人员的伙伴合作关系。

(二)日本环境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畸形发展,致使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屡屡发生,成了名副其实的公害大国。

公害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广大人民强烈不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压力下,日本政府在污染防治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从环境立法、管理、污染治理、环境科学技术研究、环境教育等方面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到1976年,基本控制了工业污染。

这些都表明了日本所采取的许多对策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是卓有成效的。

首先,在环境管理体制和机构方面,日本从中央到地方都有比较完善的公害防治组织,中央的保护机构分为公害对策会议和环境厅两个。

其次,在环境保护方面,日本制定了: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污染总量控制制度、无过失责任制度、公害纠纷处理制度等基本制度。

用这些制度的实施,以确保环境的安全,社会的稳定。

再次,在环境基本对策方面,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经过数年的努力,环境质量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使得日本在环境保护领域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总结其经验,就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采取了“法律”加“科学”的基本对策,这里的“法律”是指建立法制以保护和改善环境,“科学”是指发展和采用新的科学技术以防治环境污染和破坏。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环境法制

在环境法制方面,日本是比较早制定实施专门的环境保护法的国家,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环境法制。

形成了以宪法关于环境保护规定为基础,以综合性的环境基本法为核心,其他相关部门法为补充,以及包括污染治理、自然保护环境纠纷处理以及损害救济、环境管理组织等内容的环境法律、法规、制度和环境标准组成的完备体系。

如公害防治方面包括:

《大气污染防治法》《噪声控制法》《水质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恶臭防治法》《矿业法》等,环境保全方面包括:

《自然环境保全法》《自然公园法》《自然保护条例》等。

2、加强环境监测和科学技术研究

日本拥有周密完善的检测系统。

国家由监测中心在全国各地设立有80个大气污染监测中心站,42个道、府和主要城市,各地区建立了1254个自动监测站,加上1250个重点厂的自动检测系统,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环境监测网。

同时,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研究,包括在经费的投入、环境科研工作者的培养、国家间的合作交流等方面,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