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3449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

《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学论文文档格式.docx

首先,“扩张性”财政政策(即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从短期看,的确能促进经济的增长,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义的。

但是,不管哪个国家,“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最终都要受到国家财政能力的制约,没有足够的财力做后盾,长期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难以支撑的。

虽然从1999年我国的国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能力两个指标来看,我国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为12.93%(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60%左右),国债余额占居民储蓄余额的比重为17.60%(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30%左右),说明我国国债的发行仍有较大的余地;

但从国债偿还率指标来看,我国1999年国债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达16.8%(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10%左右),已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

再从债务依存度看,这一指标逐年增加,居高不下,全国债务依存度1999年达30.6%(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20%左右),而中央债务依存度更是高达98%(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为30%左右),都远远地高于国际公认的控制标准。

1998年以来,整个国家财政有1/4的支出、中央财政有1/2

的支出依靠发行国债来维持,这充分显示出我国财政的脆弱性,必将对我国未来的财政安全构成巨大的潜在风险。

尽管我国目前的国债负担率和居民应债能力两个指标距国际警戒线较远,但实际上我国的财政债务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债务并没有现实可比性。

因为西方的财政债务一般都等于公共部门债务,而我国的财政债务一般小于公共部门的债务。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项目:

一是准国债项目;

二是国有银行体系不良资产中的潜在损失;

三是隐性养老金债务。

显然,如果只单纯计算国家的财政债务,而不把以上三个项目考虑在内,就自然会低估政府债务规模;

反之,如果把以上三个项目计算在内,则公共部门的债务规模就会大大增大。

在我国,由于社会性质决定了政府财政是所有公共部门债务的实际最后承担者,所以,我国的公共部门的债务规模要远远高于财政债务规模。

据有的学者估算,1999年我国公共部门的实际债务已超过当年GDP的50%,已接近甚至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其次,“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的结果,即加大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从理论上讲,只要经济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保持良好的信心,一定的财政赤字规模(由此导致的国债规模)就是可以承受的,也不会导致什么财政风险,即随着赤字与债务的继续增加,到未来的某一天,政府既无法用财政结余来弥补赤字,又不能通过借新债来换旧债和弥补赤字,且又得不到国际上的有力援助。

那么,政府只有两个选择:

一是多印发钞票;

二是宣布废除旧的债务。

前者意味着恶性通货膨胀,后

者意味着国家信用的破产,这两者都意味着经济或政权的崩溃。

本人认为,由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本来是在萧条时期应该暴露出来的问题,如经济结构问题,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收入差距问题,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等,在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下,被暂时地掩盖起来,一旦财政赤字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刺激作用减弱,这些问题就又会重新暴露出来,对经济增长形成障碍,应引起足够重视。

再次,政府债务筹资,也需要支付成本。

就政府债务而言,其成本就是债务利息。

一般来讲,债务筹资成本是与政府的信誉成反比。

但是,即使信誉再高的政府也不能做到一味地以低利率在国内外无限量地借款。

在一般情况下,债台高筑的政府信誉级别与其债务规模成反方向变动,而政府的债务风险却又随债务规模的扩大、信誉级别的下降而增加,如俄罗斯财政与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就在于此。

最后,“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实施,最终要靠政府机构来运作,并与行政行为结合在一起,这在执行过程中必然要带有浓重的行政色彩,容易导致计划经济体制的复归,弱化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效率。

由于我国目前的产权改革一直没有真正到位,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法人财产主体,所以,在“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投资决策失误、效率低、效益差的局面不可能得到根本性改变。

加上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公共投资被贪污、被侵占、被挪用和大量流失现象也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扭转,这都必然会严重影响到财政支出的实际效果。

目前,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总量矛盾与结构矛盾是相互交

织、相伴而生的,采取简单的总量扩张政策是难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的。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经济却始终启而不发,关键在于日本未能将结构调整政策有效地结合于总量扩张政策之中,未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因此,目前情况下,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扩大财政赤字与大规模发行国债来刺激经济增长,财政支出的增加,必须建立在财政收入可靠增长的基础之上,同时注意解决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积极财政政策的完善应该从转变政府投资方式入手。

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该从财政投资这种直接手段转向利用财政投融资、财政贴息等间接手段,使政府投资成为杠杆,有效地带动社会投资。

具体包括:

(1)改变财政投融资方式,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财政投融资制度,以便从制度上解决财政投资需求与投资供给之间的矛盾。

(2)采取多种手段吸纳社会资金。

运用财政贴息、财政参股、财政担保等手段吸纳社会资金,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社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和房地产开发等领域,从而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民间投资的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几年来,在积极财政政策的带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快,但如果民间投资增长缓慢,则会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因此,除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之外,还应全面落实引导扩大民间投资的政策,如落实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在税收上切实实行国民待遇,防止税负不公、双重征税等歧视性措施。

要加强金融支持,拓宽中小企业的直接和间接融资渠道,加强法律保障和服务机构。

篇二:

我国近两年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20xx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03874.43亿元,完成预算的115.8%,比20xx年增长25%。

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105374.43亿元。

分中央和地方看:

中央本级收入51327.32亿元,完成预算的111.9%,增长20.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52827.32亿元。

地方本级收入52547.11亿元,完成预算的119.8%,增长29.4%。

在本文中,探讨了我国财政的结构与规模与我国收入结构、GDP的关系。

分析了十二五规划后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结构。

财政规模财政结构收入结构财力

一、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理解.......................................................................................................1

二、政府财政收入现状分析...........................................................................................................1

三、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关系.........................................................................................1

四、“十二五”时期财政收入目标的规模与结构的变化...............................................................3

五、结论...........................................................................................................................................5

参考文献...........................................................................................................................................6

一、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理解

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财政收入内部各要素的构成和比例关系。

收入结构优化与否反映了不同收入形式之间、不同收入来源之间的比例变动情况。

按照投入产出原则,最优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能够以最小经济效率损失取得最大财政收入。

因此,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优化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财政收入增长来源产业应是协调发展的。

各产业在财政收入增长中的贡献率应符合客观规律,体现地方特色。

产业发展不以过度牺牲地方资源为代价,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二)政府财政收入形式合理。

收入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税收与非税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税收中各税种结构的合理安排关系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和权力分配机制问题,对体现各地方公平和激发地方政府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政府财政收入增长应体现社会公平,有利于调节居民收入分配。

税收和非税收入一方面为政府部门提供充足稳定的税源。

另一方面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中发挥重要作用。

收入增长应以增加中产阶层比重为主要目标,体现社会公平。

二、政府财政收入现状分析

(一)从收入总量看,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增长速度虽有起伏但总体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二)从财政收入的项目看,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非税收入赶超税收收入的势头显现。

在税收方面,占政府财政收入比重和主体税种占税收比重同时下降,地方小税种增速较快,税源逐渐扩大,地方小税种比例越来越高,一方面财政收入的来源确实日渐广泛,一方面也说明财政收入的来源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受宏观政策面和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大。

营业税收入增长迅速,取代增值税成为地方政府收入中的最大税种。

三、财政收入增长与GDP增长的关系

经济决定财政,经济发展是财政增收的前提和基础。

但由于不同税种对应不同的税基,这些税基一部分与当期GDP构成要素有关,也有一部分与当期GDP

构成要素无关或不直接相关甚至负相关。

因此,公共财政收入增速与GDP(投资+消费+净出口)增速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

20xx年,在国家出台一系列减税政策的背景下,全国公共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较好、物价水平上涨以及地方财政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图为20xx年中央公共财政收入构成

20xx年财政收入总体情况较好,是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企业效益较好、物价上涨、税收征管水平提高以及将原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中央公共财政收入超过预算5446亿元,主要是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大部分经济指标超过预期,相应带动税收收入超过预算。

具体看:

外贸进口增长24.9%,超过年初预期较多,进口环节税收比预算超收2729.54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9.1%,均高于年初预期,国内增值税和消费税比预算超收1143.59亿元;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5.4%,好于年初预期,企业所得税比预算超收1643.35亿元。

(出口退税比预算增加1199.75亿元,相应冲减财政收入。

近年来,公共财政收入超GDP增长,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公共财政收入增幅以现价计算,而GDP增幅以不变价计算。

20xx年,GDP增幅按不变价计算是

9.2%,而按现价计算约为17.4%,与财政收入24.8%的增幅差距明显缩小。

二是主要税种税基的增速快于GDP的增速。

公共财政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构成,其中税收收入约占财政收入的90%左右。

目前我国共有19个税种,不同的税种各自有相应的税基,

由于近些年来国家基本没有出台针对企业和居民的增税措施,

税率基本没有提高,因此每个税种收入的增速主要由其税基(对应相应的经济指标)的增速决定。

20xx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9%(按现价计算增长23%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5.4%、外贸进口增长24.9%,这些对税收影响比较大的经济指标都大大高于同期GDP9.2%的增幅,相应带动增值税等有关税种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三是近几年进口总额增加较多,相应进口环节税收大幅增长,这是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重要原因,但与GDP增长并不是正相关关系。

只要有进口就要按进口货值征收进口环节的税收,相应增加收入,而在核算GDP时,进口额却是减项。

20xx年,外贸进口增长24.9%,带动进口货物增值税和消费税增长29.3%、关税增长26.2%,相应拉大了财政收入增幅与GDP增幅的差距。

四是特殊性政策因素造成财政收入增长。

近几年,各级财政部门加强财政管理、完善预算制度,将原在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分年纳入公共预算管理,增加了相当数量的转移性收入,相应地使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幅提高,如20xx年因此提高公共财政收入增幅3个百分点。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目前全国公共财政收入增幅会高于GDP增幅,但与经济发展情况是大体适应的。

近年来国家除了适当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调整个别矿产品的资源税政策之外,基本上没有出台增税政策,减税是税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主基调。

20xx年,全面取消了农业税,每年减轻农民负担1000多亿元;

20xx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结合改革和优化税制,实施了结构性减税政策,大幅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促进了企业扩大投资,拉动了居民消费。

仅20xx年,就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约5000亿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企业效益以及财政收入征管水平都在提高,财政、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增强。

四、“十二五”时期财政收入目标的规模与结构的变化

“十二五”时期,推进财政发展改革既有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不利因素和风险挑战。

各级财政部门要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形势分析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和挑战,切实转变观念,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科学把握财政发展改革规律,强化政策支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更加奋发有为地工作,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根据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工作的各项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深化财税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

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综合素质。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

篇三:

浅谈我对“生活中的财政学”的理解

作为一个法学生,以前没接触过与财政学相关的知识,总以为财政是国家的事情,与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无关,自从学习了肖老师的《生活中的财政学》,我才发现财政就像法律一样,与我们息息相关,就在我们身边。

首先,我学会了在生活中关注财政学。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得到增强,现正需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宏观体系,弥补市场的实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税收发生密不可分的关系,因而对政府收支活动规律的学习变得更加重要。

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迫切需要去学习和去了解的意识,才会不仅仅把财政学当做是一门学科,而更多的是把财政学当做生活中一个感兴趣的方面去研究、去探索。

其次,通过学习对财政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对政府财政活动有了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财政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奴隶制以后,一些思想家和政治家从治理国家和管理财政的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理财思想。

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商鞅的“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公平原则和强制征税理论、配第的《赋税论》、亚当·

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学派都对财政学的某一方面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和说明?

?

众多的关于财政学的学说和理论使得财政学的发展日益完善。

在我们生活中,小到人们用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取得的货币收入到市场上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或劳务,大到政府利用税收收入投入到基础设施的建设、教育、国防等,这些都与财政有关。

财政学的学习带给我的不仅是对新知识的探索,更重要的是让我学会了如何作为一名公民去关注政府不同时期的不同财政政策,以及政策背后的成因和利益导向。

财政从实际意义来讲,是指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分配关系。

财政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

在中国,对财政这一范畴有不同的认识:

一种观点认为,财政是由国家分配价值所产生的分配关系,这种价值分配,在国家产生前属于生产领域的财务分配,在国家产生后属于国家财政分配;

第二种观点认为,财政是为了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分配关系,它不是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随着剩余产品的产生而产生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财政是为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形成的社会集中化的分配关系。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概念当然有所延伸和发展。

如果简略地概括财政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从经济学也可以理解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但这里的“分配”应理解为广义的分配,既包括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包括个人收入的分配。

应当指出,简略的定义,并非科学的研究方法,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弊。

还应指出,说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收支活动,是就财政一般而言。

但任何社会和国家的财政活动,都体现政府与其他经济主体以及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而这种利益关系在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国家则具有不同的性质,这是不同社会和不同国家的财政的特殊性。

完整的财政概念,应是财政一般和财政特殊的统一。

在这次的学习过程中,我也体会到财政学的重要性,它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每天所经历的一切几乎都和财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门学科博大而深邃的精华值得我们继续学习。

可以说,一个人自出生,就已经和财政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我们来到人世接生我们的医院,幼儿时期抚育我们的幼儿园,学龄儿童进入小学以至中学、大学学习的学校,在我

国基本是由政府出资兴办的;

参加工作以后,一旦失业,政府还可以给人们提供维持生活的救济金;

等到我们年老,可以依靠政府参与提供的养老和医疗保障安度晚年;

有一天寿终正寝,也要送到政府举办的火葬场送终安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政府和财政的服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

生老病死,从摇篮到坟墓,都同政府和财政息息相关。

说到财政,不得不提一下目前国内热议的房价问题。

我国近十年房价突飞猛进,翻了数十倍不止。

高额的房价让许多普通老百姓对房子可望不可及,而房子的重要性对于中国人来讲又是十分重要,因此双方的冲突使得中国出现了许多社会矛盾,甚至一度令中国变得畸形,例如某某钉子户引火烧身阻止拆迁等等。

此时此刻财政就在关键时刻站出来,一显身手。

从20xx年开始,我国开始对房价进行调控。

房价调控的主要目的在于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稳定市场房价。

公众在对房市走势和房价预期观望的同时,也对政府的调控行为和调控效果予以观望。

20xx年中国房地产政策已由此前的支持转向抑制投机,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并且先后采取了土地、金融、税收等多种调控手段。

20xx年4月18日,国务院发布通知指出,商品住房价格过高、上涨过快、供应紧张的地区,商业银行可根据风险状况,暂停发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

对不能[1]提供一年以上当地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地居民暂停发放购买住房贷款.

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提出十条举措,被称为房地产“新国十条”。

4月15日,国土资源部公布20xx年住房供地计划,拟计划供应住房用地总量同比增长逾130%,其中中小套型商品房将占四成多,超过去年全国实际住房用地总量。

国务院出台具体措施,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将保持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坚决抑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并将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导个人住房消费的税收政策。

并要求,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

另外,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要求所有银行在6月底之前提交贷款情况的评估报告,并称房地产风险敞口大,要严控炒房行为.银监会表示,银行不应对投机投资购房贷款,如无法判断,则应大幅提高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北京部分银行已将二套房首付比例提升至60%。

4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点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给,支持普通自住和改善性住房消费,大力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

财政部下发通知称,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人共同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其中一人或多人已有购房记录的,该套房产的共同购买人均不适用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政策.

国资委要求78户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要加快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工作後要退出房地产业务,并在15个工作日内制订有序退出的方案。

国土资源部会议提出,在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计划没有编制公布前,各地不得出让住房用地;

将在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开展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完善试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