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309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摄影技术与技巧Word文件下载.docx

全景式记录和报道-战地摄影

5,纳达尔

名人肖像

6,奥斯卡·

雷兰德

《人生的两条路》

7,罗宾逊

《芳魂欲逝》

8,郎静山

中国画意摄影第一人

9,画意摄影

定义:

从形式到内容皆以绘画为标准

目的:

给人以美的视觉愉悦

不足:

画意摄影所追捧的摄影理念与摄影的媒介特性相背离

意义:

促使人们对此进行反思转而探索具有摄影自身媒介特质的“纯粹摄影”

二,胶片摄影技术的发展与完善

〔1〕胶片摄影技术的完善

1,卢米埃尔兄弟

1907彩色底片

2,徕兹

徕卡135相机

3,弗兰克和海得克公司

第一台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120规格胶卷

45°

反光镜

6cm×

6cm画幅底片

4,埃杰顿

闪光灯

5,彩色反转片

柯达公司

6,彩色负片

阿克发公司

7,兰德

宝丽来一次成像相机〔拍立得〕

8,哈苏

120胶卷的单反相机

〔2〕20世纪的摄影

1,阿尔弗雷德·

斯蒂格利茨

摄影别离派:

由高举画意摄影转向对摄影本体媒介性的探索的团体

斯太肯

摄影别离派

3,保罗·

斯特兰德

促使摄影实现向现代摄影的转变

4,爱德华·

维斯顿

F64成员

5,安塞尔·

亚当斯

6,f64

高度清晰地画面

纯洁丰富的黑白影调层次

精致细腻的质感表现

精确为妙的光影变化和画面构成

7,欧仁·

阿特热

纯粹摄影最早的表达方式

8,FSA

纪实摄影的经典

9,罗伯特·

弗兰克

《美国人》

10,普利策摄影奖

11,马格南图片社

12,《人类一家》摄影展览

13,荷赛

14,阿尔勒摄影节

15,平遥国际摄影节

三,数码时代

1,数码摄影技术的三个优势

〔1〕数码摄影能够立拍立现

〔2〕数码影像适于电脑处理

〔3〕运用数码摄影技术,人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影像进行精确的量化控制

第三节摄影的功用与特点

一,摄影术对人类的意义

〔1〕当今最主要的传播手段之一

〔2〕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摄影的特点

〔1〕凝结瞬间,截取空间

〔2〕摄影的纪实性

〔3〕不同于人眼的观看方式

课后思考题:

1,光有哪些特性?

①波粒二象性

②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③光的反射现象

④光的折射现象

⑤光的加色减色效应

2,何为光的三原色和光的加色效应

①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②光的加色效应是指两种以上的色光叠加后产生的色觉效应,比方:

红光与绿光叠加产生的色觉效应是黄光

3,分析摄影术发明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奉献

①尼埃普斯

②达盖尔

达盖尔摄影术

③塔尔伯特

卡罗板摄影术

4,分析画意摄影的风格

①从形式到内容追求绘画的意味

②使用柔焦的创作风格

③刻意对底片和照片进行修改和加工

5,以FSA摄影师的摄影实践和弗兰克《美国人》的摄影实践为例,分析纪实摄影风格的变化

①FSA的纪实摄影风格一是提倡纯粹的记录,置身局外,以平等的视角给穷人和富人一样的尊严二是追求在保持理性的同时,对穷人充满了同情,摄影手法更具叙事性和评论性

②而弗兰克的《美国人》则是纪实摄影的一重大转折点,他的摄影风格从内容、拍摄手法和审美取向上对传统摄影进行了彻底的颠覆,随意,粗糙,构图不佳的表象上,表现了弗兰克强烈的个人主观表现手法,不事雕琢并含有意义的复杂的开放影像构成

6,数码摄影较传统胶片摄影有哪些优势

①数码摄影能够立拍立现,突破了传统胶片相机因为不能即刻看到照片而要求对拍摄效果进行预想的瓶颈

②数码影像适于电脑处理,比传统摄影更适合在数码时代生存

③运用数码摄影技术,人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影像进行精确的量化控制

7,摄影对于人类有何意义?

①是当今最主要的传播手段之一

②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8,摄影有哪些特性?

①凝结瞬间、截取空间

②摄影的纪实性

③不同于人眼的观看方式,一方面是指摄影师符合摄影特点的方式观看世界,另一方面指观众通过观看照片,对世界获得新的认识

9,如何辩证的看待摄影的纪实性

①首先摄影呈相更多地依赖照相机械并能抓取瞬间影像,因此,通常的观点认为:

相对于以前任何一种信息媒介技术,摄影术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最小,对影像信息的记录最为真实。

因此摄影常被看做忠实的记录的手段。

②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照片并不是事物的本身,因此摄影的纪实性是有条件限制的,相对的。

举一个例子:

一张曝光严重过度或严重不足的照片可能显现的只是一张全白或全黑,而不能显现出被摄体的任何影像

第二章照相机

第一节照相机的基本构成和种类

一,照相机的基本构成

1,摄影镜头

2,机身

3,取景器

4,快门

5,胶片输片系统

二,照相机的种类

1,按感光体不同

传统相机

数码相机

2,按胶片规格不同

110120〔中画幅〕135散叶片〔大画幅〕APS等

3,按取景方式不同

单镜头

双镜头

后背式

平视取景式照相机

4,按照相机大小不同

大型

小型

袖珍

卡片

第二节传统胶片相机的结构

一,摄影镜头

〔1〕摄影镜头的结构和技术参数

1,光强度

发出的可见光辐射的强弱程度

2,光通量

人眼所能感觉到的光的辐射功率的物理量

3,照度

垂直于光线的受光面上,单位面积接收到照明光线的能量

4,亮度

度量外表光源或间接发光体之发光面反光强弱的物理量

5,透镜

6,光轴

7,光心

8,焦点

9,焦距

10,焦平面

11,物方节点

12,像方节点

13,主面

14,像方焦距

15,物方焦距

16,物距

17,像距

18,放大率

19,清晰像场

镜头光圈开到最大,对无穷远对焦时清晰成像的范围

20,有效像场

由照相机画幅框所限定的成像区域

21,有效像场角

22,像角

23,视角

24,视场

25,镀膜

26,光圈

27,相对孔径

表示镜头的通光能力

28,有效孔径

入射光栅

29,最大相对孔径

镜头光圈开到最大时的镜头入射光束直径d〔入射光栅〕与焦距F的比值

30,光圈系数

等于光圈数

31,光圈数

F相对孔径的倒数

32,光圈的作用

1,控制通光量

2,控制景深

3,减少部分像差

33,连接座

34,调焦机构

35,调焦距离

物平面到感光平面的距离

36,成像稳定系统

通过光学补偿系统移动来矫正影像在快门开闭瞬间的位移,从而消除或减轻影像因相机震动引起的虚化

〔2〕镜头的像差

1,像差

①球差

②彗差

③像散

④场曲

⑤畸变

⑥色差

2,正光摄影镜头

能够对6种像差都进行校正的摄影镜头

3,光的衍射

4,最正确光圈

镜头的最正确光圈一般是最大光圈收小3级左右的光圈档〔使光的衍射现象不那么明显〕

5,分辨率

〔3〕景深与超焦距

1,人眼的分辨能力与允许弥散圆直径

2,景深

3,焦深

对某景物平面调焦后,保证该景物平面清晰成像所允许的胶片平面纵向偏离量即可允许的调焦误差深度

4,超焦距

在摄影镜头的焦距和光圈都已确定的情况下能够获得最大景深的物距l

〔4〕摄影镜头的分类

1,标准镜头

相机画幅对角戏为准

2,广角镜头

视角大于60°

3,鱼眼镜头

4,透视感

5,线条透视或空间透视

线条汇聚,近大远小

6,空气透视或影调透视

近实远虚,近暗远亮,近艳远淡

7,超广角镜头

8,渐晕

由于实际情况〔如受到镜框和镜筒等的遮挡〕使得实际成像光束直径比光轴上的物点的成像光束直径小,从而使像场边缘的照度低于像场中心的照度

处理方法:

1,增加镜筒直径

2,收小光圈

3,加中灰的渐变灰滤镜

4,防止画幅四角出现人物,因为景物影像可能会背拉伸。

〔称为广角失真〕

9,普通广角镜头

10,窄角镜头或长焦镜头

11,变焦镜头

12,变焦比

13,微距镜头

二,机身与输片系统

〔1〕机身

〔2〕输片系统

〔3〕照相机可换后背

三,快门

〔1〕快门速度

作用:

1,平时处于关闭状态,防止漏光造成感光材料感光,2,快门速度与光圈组合控制曝光量3,选择捕捉瞬间的时机,控制曝光时间以表现动态或动感

1,B门

2,T门

〔2〕光圈与快门速度的组合与等量曝光

1,曝光量

2,等量曝光

3,曝光指数EV值

〔3〕快门的类型

1,镜头快门

2,焦平面快门

3,镜头快门与焦平面快门比较

四,取景器

〔1〕旁轴式取景器与同轴式取景器

1,旁轴式取景器

轴是指光轴就好理解了

2,同轴式取景器

〔2〕测距器

1,双影重合式测距器

2,毛玻璃调焦屏

3,中央裂像式调焦屏

4,微棱镜式调焦屏

〔3〕自动调焦

1,主动式自动调焦

2,单次自动对焦

半按快门,调焦距离不因被摄主体的位置改变而改变,必须对上焦后才能释放快门

3,连续自动对焦

与单次自动对焦相反

〔4〕测光显示

第三节数码相机的结构

一,数码相机

〔1〕数码相机

二,数码照相机的基本结构

除了机身、镜头、快门、取景器的结构和功用与传统胶片照相机基本一致之外,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1〕光电传感器

1,CCD和CMOS

电荷耦合器与互补性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都只能感受光的强弱,而不能区分光的颜色,为此,每个感光单元上都被覆上了一层滤色层,使每一个感光单元只能感受某一色光的颜色

2,光电传感器

3,光电传感器的滤色镜

4,光电传感器的像素值与尺寸

5,像素

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技术指标,光电传感器的每一个感光单元对应一个像素

6,总像素

行与列的乘积

7,有效像素

真正用于成像的像素,有效像素总是小于总像素

8,光电传感器的尺寸

〔2〕数码相机的镜头

1,等效焦距

需要将镜头的实际焦距换算成相当于135相机的焦距值

2,焦距转换系数

135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与光电传感器画幅对角线长度之比

〔3〕取景器与LCD

1,电子取景器

2,传统取景器

〔4〕储存卡

1,种类

2,倍速

1X=150kb/s

3,优点

〔5〕电池

〔6〕影像处理器

〔7〕数码后背

〔8〕照相机附件

第四节照相机的选购

一,选怎样的照相机

1,明确用途

2,权衡价格

3,评价性能

二,怎样买相机

1,市场调查

2,照相机检查

3,照相机附件的购买

1,照相机有哪些基本种类?

2,数码相机与胶片相机原理上有何异同?

除镜头机身等差异不大之外,数码相机与胶片相机最大的差异之处在于感光材料的不同

3,同轴式取景器与旁轴式取景器各有何特点?

同轴式取景器的摄影镜头兼取景镜头,无视差

旁轴式取景器的取景镜头与摄影镜头不在同一光轴上,有视差

4,什么是像差?

哪些像差可以通过收缩光圈改善

在实际光学系统中,镜头的成像误差称为像差

除了选择合适的镜头材料、结构、形状校正像差之外,还可以通过收缩光圈来减少球差,彗差等

5,广角镜头、标准镜头、窄角镜头各有什么特点?

视角特点:

广角镜头一般是指视角大于50°

的摄影头,透视感强烈,标准镜头的视角与人眼视角接近,与人眼的透视关系接近,窄角镜头是指视角小于35°

的摄影镜头,因为压缩景物空间,导致透视感较弱

6,影响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调焦距离,镜头焦距,光圈

7,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景深和超焦距的概念?

景深是指对焦后,景物清晰范围的纵向深度

超焦距是指当焦距与光圈确定时能够获得最大景深的摄影物距

运用超焦距的概念可获得最大景深范围,超焦距越大,这个最大景深范围越小

第三章照相机的使用与维护

第一节摄影入门

一,拍摄前的准备

1,安装电池

2,安装胶卷或储存卡

二,简单拍摄操作

1,全自动照相机拍摄

2,手动照相机拍摄

3,照片的浏览和输出

4,持机姿势

5,拍摄注意事项

第二节相机的功能设置

一,相机的外部结构和功能按钮

1,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外部结构

二,拍摄模式设置

1,自动模式

2,程序自动模式

3,快门优先与光圈优先自动曝光模式

4,手动模式

5,场景模式

三,其他功能的设置

1,对焦模式的设置

2,自拍模式设置和连拍模式

3,闪光模式设置

4,感光度设置

5,显示屏切换

6,影像浏览

四,菜单使用

1,影像品质和尺寸设置

TIFFRAWJEPG

尺寸越大,可以放大的照片尺寸越大

2,白平衡模式设置

3,色温

4,测光模式设置

5,自动包围曝光模式设置

6,比照度调节

7,色彩饱和度设置

8,储存卡格式化

9,影像的删除、显示、保护及隐藏

10,出厂初始设置

第三节相机的保养

一,相机保养六防

1,防震

2,防尘

3,防潮,防温度急剧变化,防磁和防突然断电

1,如何稳定相机?

1,正确的持机姿势

2,运用稳定器稳定

2,使用照相机要注意哪些问题?

1,应该断电取装电池、储存卡,更换镜头

2,掌握正确的持机姿势

3,使用前需准备妥当

3,如何使用数码相机的菜单功能?

按MENU

4,如何维护照相机

6防

相机包

5,括弧曝光有何意义?

如何使用括弧曝光?

在对曝光量的控制把握不大或需要确保影像曝光效果正常

方法:

在测定基准曝光量的基础上增减曝光量重复拍摄假设干张

6,什么是色温与白平衡?

色温:

用以表示光的颜色倾向,当光源发出的色光与标准黑体在某一温度下辐射光的颜色相同时的绝对温度

白平衡:

是指是照相机通过调整预设色温使实际颜色准确的功能

7,什么是色彩三要素?

色相:

色与色的本质差异

饱和度:

指色彩的纯粹程度,即该颜色与纯光谱色的接近程度

明度:

颜色明暗程度

第四章照相机附件

第一节闪光灯

一,电子闪光灯的发展概况

〔1〕,闪光灯的发展

〔2〕,闪光装置的种类

1,内置闪光灯

2,便携式闪光灯

3,影室闪光灯

二,闪光灯的工作原理

〔1〕,原理

〔2〕,特点

1,发光的照度与照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发光的时间短

3,色温高,导致拍摄时肉眼无法观察到用光效果

三,闪光灯的使用

〔1〕闪光功率〔闪光指数GN值〕

〔2〕闪光同步速度

〔3〕TTL与闪光曝光补偿

〔4〕便携式闪光灯的使用技巧

〔5〕影室闪光灯的同步闪光摄影

四、闪光灯的维护

第二节滤镜

一,常用滤光镜

〔1〕UV镜

吸收紫外线

阴雨天用可以增加曝光量

保护镜头

〔2〕天光镜

削弱少量蓝光与紫外线,对于黑白胶片,作用不太明显,对于彩色胶片,尤其是光线呈现淡蓝色的情况下的多云或多雾天气

〔3〕偏振镜

1,有助于除去或减弱由非金属物体外表产生的反光

2,有效的加深天空的蓝色

3,增加色彩饱和度

4,可以作为中性灰密度镜使用

二,黑白滤光镜

红橙黄绿色滤光镜最常用,起到校正物体颜色反差高低的作用,通过的越多,色调越淡〔白〕越少色调越深〔黑〕

三,彩色滤光镜

〔1〕校色温滤光镜

〔2〕彩色平衡滤镜

〔3〕彩色补偿滤光镜

四,特殊效果滤光镜

〔1〕中灰密度镜〔ND〕

减弱所有光线,对颜色无影响

〔2〕星光镜

适合表现灯光,烛光,星光等

〔3〕多影镜

多棱镜,反射组成一种类似多次曝光的画面

〔4〕柔光镜

取得柔光效果,焦点仍然清晰

〔5〕渐变滤光镜

彩色风景摄影,一半有色或有密度,然后逐渐变淡成为无色,灰色可以压暗天空

第三节其他附件、器材

一、三脚架

二、遮光罩

三、快门线

四、摄影包

五、反光板

六、其他

第五章感光材料与暗房技术

感光材料定义:

第一节感光材料

一,黑白感光材料

〔1〕黑白感光材料的构造

1,黑白负片的构造

保护层,乳剂层〔承载和生成影像的介质,内有,感光剂,支持剂〔明胶,遇水迅速膨胀,加快药剂渗入〕,增感剂和补加剂〕,结合层,片基〔支撑结构〕,背涂层〔防光晕,防静电,防卷曲〕

2,黑白相纸的构造

保护层,乳剂层,氧化钡层〔增白,弥补纸基小缺陷〕,纸基

二,黑白感光片照相性能

〔1〕黑白影像的成像过程

1,感光中心

2,显影中心

3,潜影

〔2〕密度

单位面积上所复原的金属银或所生成燃料的沉积量,也可视为银构成影像的黑度或染料构成影像的浓度

〔3〕感光度

〔4〕灰雾度

是指没有经过曝光的感光胶片冲洗后再片基形成的均匀分布的很小密度值

〔5〕颗粒度与颗粒性

〔6〕分辨率与清晰度

〔7〕感色性

〔8〕反差与反差系数

〔9〕感光特性曲线

A之前称为灰雾部分,A点称为初感点,A-B是因为感受光还不足以是化学反应发生,B-C是曝光准确部分,成正比函数,正确反映被摄体的明暗变化,C-D是曝光过度部分,曝光量增加,密度的增加量逐渐减少,直到密度最大值,影像中被摄体的明暗层次被不同比例的压缩,D点为密度最大部分,DE段为反转部分,原因是可逆反应

〔10〕宽容度

感光片宽容度:

指感光片能够正确记录景物亮度变化的范围

曝光宽容度:

是指感光片宽容度与景物亮度所对应的曝光量范围之比

〔11〕感光片照相性能的综合分析

主要是银盐颗粒大小均不均以及分布均不均比较感光度,灰雾度,颗粒度,分辨率,反差系数以及宽容度的大小

三,彩色感光材料

〔1〕彩色感光材料的主要类型

彩色负片—c-41工艺

彩色反转片E-6

彩色正片〔彩色拷贝片〕不能用来直接拍摄,可以用光直接欣赏〔相当于幻灯片的效果〕

〔2〕加色发与减色法

〔3〕彩色感光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四,感光片的使用和保存

〔1〕感光材料的购买

〔2〕感光片的保存

第二节暗房技术

一,暗房

〔1〕暗房的基本要求

〔2〕暗房的常用设备

二,黑白胶片的冲洗

〔1〕黑白胶片冲洗药液

显影液:

显影剂,保护剂〔防止显影剂被氧化的防氧化剂亚硫酸钠〕,促进剂〔碱性物质加快显影反应〕,抑制剂〔被用来抑制未被感光的银盐被复原,减弱灰雾度〕

显影剂:

米吐尔,菲尼酮和对苯二酚

米吐尔的显影能力强,对暗部和亮部都有显影能力,显影初期反应速度较快,影像出现后影像的密度和反差上升较慢,与对苯二酚合用配成MQ显影液。

米吐尔受温度影响较小,不仅在碱性溶液中有较强的显影能力甚至在中性和酸性的溶液中也有一定的显影能力。

单独使用时,取得软调影像,反差弱,影调柔和,暗部层次良好,颗粒细

菲尼酮与米吐尔有相似的显影功能,但显影速度快、容量大、性能稳定、保存性好,显影效果颗粒细,暗部层次良好。

与对苯二酚组合使用配成PQ显影液

对苯二酚显影初期速度较慢,影像出现后影响的密度和反差上升却很快。

单独使用时,取得影调影像,影响反差大,反差强烈,亮部层次好,阴影部分表现不佳,对苯二酚收温度和酸碱性影响较大,21°

PH9-10时能力最强

定影液

〔2〕黑白胶片冲洗操作

〔3〕底片曝光、显影效果判别

三、黑白照片放大

〔1〕放大机结构

〔2〕显影液和相纸

〔3〕放大操作流程

1,调节尺寸与调焦

2,试样

3,曝光与冲洗

〔4〕放大技巧

课后思考题

1,黑白感光胶片有哪些主要特性?

构造

颗粒性

感光性

2,如何理解黑白胶片的特性曲线

细说A〔初感点〕之前的灰雾部分A-B的成因B-C的解释C-D的解释D-E〔反转部分〕的解释

最后能够反应感光片的感光度、反差、反差系数、宽容度、灰雾度等信息

3,感光材料的保管有哪些注意事项?

注意防高温,高湿和有害气体,冷冻保存,防过分干燥,防霉,归类编号

4,试分析影响感光片冲洗效果的诸因素

温度过低,显影反应发生缓慢,造成显影不足,温度过高,显影反应快速发生,造成显影过度

显影时间过长,造成显影过度,显影时间过短,造成显影不足

5,显影液和定影液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各起什么作用?

显影液由显影剂〔菲尼酮、米吐尔、对苯二酚〕、保护剂〔亚硫酸钠〕、促进剂〔碱性物质〕和抑制剂〔溴化钾〕构成

定影液由定影剂〔硫代硫酸钠〕、停显剂〔醋酸〕、缓冲剂〔硼酸〕、保护剂〔亚硫酸钠〕、坚膜剂〔明矾〕

6,试根据底片、照片进行曝光、冲洗效果分析。

原理:

曝光控制影像清晰,显影控制影像反差。

7,试分析黑白照片的放大技术与技巧

先用相纸做试条,冲洗后,分析哪一个时间曝光正常,然后开始真正的放大

第六章影调控制与动态、动感控制

第一节感光片的曝光与影调控制

一、倒易律与倒易律失效

〔1〕倒易律

相面照度与曝光时间互易

〔2〕倒易律失效

由于胶片感光乳剂有惰性,所以当倒易律极端的时候会产生失效

〔3〕解决倒易律失效的途径

1,调节快门速度、光圈系数组合合适

2,进行曝光补偿

二,影像曝光的因素

〔1〕胶片感光度

〔2〕光强

〔3〕景物亮度

〔4〕影像曝光量的其他因素

三,测光表及其使用

〔1〕测光表的种类

〔2〕测光表的标定依据

〔3〕测光表的测光方法

四,曝光控制

〔1〕曝光效果分析

〔2〕自动曝光

〔3〕分区曝光

〔4〕增加曝光与减少曝光

〔5〕照片的明暗层次与明暗倾向

〔6〕夜景的曝光控制

第二节数码照相机的曝光控制

一,传统胶卷与数码相机的感光方面的区别

二,数码相机的曝光技巧

〔1〕根据直方图曝光

〔2〕亮部优先法

〔3〕暗部优先法

〔4〕包围曝光法

第三节动态与动感控制

一,快门速度与影像特征

〔1〕快门的抓取瞬间特点

〔2〕影像移动模糊及其影响因素

二,动感、动态表现技法

〔1〕慢速记录动感

〔2〕高速“凝固”动态

〔3〕快门速度在摄影造型中的运用

〔4〕追随拍摄法和移动相机拍摄法

1,试分析倒易律在摄影中的意义与运用。

2,试分析倒易律失效的解决方法

3,试分析影响曝光效果的诸因素

4,举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