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4328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总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10.人们习惯上将纬度0°

—30°

称为低纬度,30°

—60°

称为中纬度,60°

—90°

称为高纬度。

11.在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等领域。

第三课地球的自转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

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天。

2.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不透明的物体。

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

3.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这种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昼夜更替,地方时。

第四课地球的公转

1.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周期为一年,约为365天。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3.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

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4.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

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5.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

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东至日。

东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7.人们根据不同纬度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5带(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南温带、热带)。

热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最多,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寒带地面获得的热量很少,终年寒冷。

有极昼、极夜现象。

8.北半球夏季,大部分地区日出早,日落晚,昼长夜短,正午时分太阳高度大;

冬季正好相反。

9.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四季变化、地球五带的形成。

第二单元地图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

1.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2.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

①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

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

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第二课地图的判读

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常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

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图。

将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深线。

4.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山峰:

中间高,中间低,等高线闭合。

陡崖: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

山脊:

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突出。

山谷:

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缓坡、陡坡:

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5.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或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各种颜色,使得地表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清晰可见,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拔,可以通过查看图中高度表来了解不同地点的高程。

第三课地图的应用

地图家族新成员:

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等。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第一课海陆的分布

1.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3.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大洲从大到小排列)

4.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

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5.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洋从大到小排列)

6.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大洋的中心部分。

海峡是介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第二课海陆的面貌

1.亚洲:

地形复杂多样,中间高,四周低,以高原、山地为主。

欧洲:

地形以平原为主。

非洲:

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大洋洲:

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大分水岭。

南北美洲:

西部是山地,往东是平原和高原。

2.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在亚洲;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在南美洲;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在南美洲;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在南美洲;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在非洲。

3.地球最低处:

地处太平洋西岸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11034米。

4.海底地形类型:

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

第三课海陆的变迁

1.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运动、地震等;

另一种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风力、海浪等。

2.内力:

地壳运动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

火山喷发形成的长白山天池;

火山形成的五大连池。

3.外力:

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

风力侵蚀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风蚀地貌。

4.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

2-3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

以后大陆解体、分裂,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形成了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5.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6.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

张裂的地方常常会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的地方则会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

7.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大西洋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以海洋为主。

8.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第一课天气与气候

1.天气指一个地方的短时间的变化,它是多变的,我们常用阴晴、气温高度、风力大小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

3.判断天气和气候的方法:

短时间为天气,长时间(超过三个月)为气候。

4.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层运动状况的图像。

5.许多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公布对大气环境监控的结果,即发布“空气质量日(周)报”。

6.空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空气污染指数越低,空气质量级别越低,空气质量状况越好,对人体健康越有利。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通常用气温曲线图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3.一天之中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4.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5.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低的地方,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

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气温高,表示这里是高温中心。

6.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

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7.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的分布与纬线大致平行;

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性质比较单一的海洋面积广阔,而北半球海陆参差分布,加之陆地地形高低起伏较大,都导致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地多。

8.气温值是用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测得的。

第三课降水的分布与变化

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3.赤道多雨,两极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量多,西岸降水量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少雨。

4.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的小山村,被称为世界“雨极”。

5.太平洋东岸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降雨最少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干极”。

6.测量降水量基本仪器是雨量器。

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第四课世界气候类型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

2.热带气候类型:

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但降水量的地区差异较大,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3.温带气候类型:

温带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西岸为地中海气候;

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高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为面积广阔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纬度较高的地区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4.寒带气候:

寒带气候又称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

冰原气候分布在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上,地面覆盖着很厚的冰雪;

苔原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边缘地带,苔原气候的地面生长着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

5.高原山地气候:

在中低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第五课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2.纬度因素:

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不同纬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导致高度纬度之间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不同。

纬度越低,一般降水多,气温高;

纬度越高,一般降水少,气温低。

3.海陆因素:

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因此,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润湿气流的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

而远离海洋的地区,一般降水少。

由于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吸热与散热的情况也不同。

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

海洋则相反。

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气温高于海洋;

冬季相反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4.地形因素:

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加一千米,气温下降约6℃。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第六课人类活动与气候

1.水稻适宜生长在湿热条件下,小麦适宜生长在温凉干爽的环境中。

2.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

一方面,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地气候条件;

另一方面,人类的某些活动,会导致气候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

第一课世界的人口

1.人口增长的快慢,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目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缓慢,非洲、南美洲、亚洲人口增长较快。

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度量。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说明。

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为人/平方千米。

3.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和地势高峻的高原地区,人口稀少。

4.发达国家人口问题:

人口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导致劳动力短缺、老年人口增多等问题;

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乡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等。

5.人类必须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第二课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世界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

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3、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起源于西亚,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教。

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传入亚洲其他地区。

在中国,藏传佛教称为喇嘛教。

4、宗教分布:

基督教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

伊斯兰教分布在亚洲西部、东南部和非洲北部、东部;

佛教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5、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这6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6、语言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

中国及东南亚。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非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第三课人类的居住地

1.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成为聚落。

聚落一般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类型。

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

2.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的形态与分布也千差万别,有的呈团状,有的呈条带状,还有的呈点状等。

在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在高山、荒漠地区,聚落零散分布,数量较少。

3.聚落文化一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促进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六单元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

第一课地区发展差异

1.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3.一个国家与邻国(或公海)的分界线,就是国界。

国界以内的领陆、内水、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4.世界上还有30多个没有获得独立的移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5.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主要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典、挪威、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第二课世界合作与国际组织

1.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很多,例如人口和贫困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世界贸易的不平等问题等。

2.世界贸易的不平等:

发达国家通过进口低廉的原料和初级产品,制造并出口飞机、汽车、计算机等高附加值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发展中国家资源丰富,出口以石油、木材、矿石、橡胶等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价格偏低,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世界贸易的不平等,导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3.“南北关系”:

国家上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称为“南北差异”;

把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4.联合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的6个主要机构:

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法院、托管理事会、秘书处。

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

中国、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

5.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永久性、全球性的经济贸易组织。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部长级会议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最高决策权力机构。

中国于20XX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

第1课世界第一大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

地跨北寒带、北温带、热带;

海陆位置:

北临北冰洋、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

2、范围:

西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西南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

3、分区与国家:

48个国家和地区;

按照地理方位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6个地区。

中国在东亚。

4、地形特点:

一是地形类型复杂,以高原、山地为主;

二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三是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5、地形与河流的关系:

亚洲的许多大河均发源于中部的山地、高原,并呈发射状流向海洋。

第2课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1、亚洲气候的特征:

一是气候复杂多样;

二是季风气候显著;

三是大陆性气候强。

2、亚洲的季风气候: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典型的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雨热同期,非常有利于水稻等农作物生长。

但是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使得亚洲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

第3课人口最大的大洲

1、各大洲人口数量:

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亚)、印度(亚)、美国、印度尼西亚(亚)、巴西、巴基斯坦(亚)、俄罗斯、孟加拉国(亚)、日本(亚)、尼日利亚,六国在亚洲。

3、各大洲人口增长率:

非洲、拉丁美洲、亚洲与大洋洲(并列)、北美洲、欧洲。

4、亚洲人口分布:

分布不均,东部、东南部和南部沿海及大河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地区之一;

北部、西部、中部,人口较为稀疏。

5、亚洲人口问题:

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等带来压力。

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

1、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大:

日本是唯一发达国家,其它为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有明显差距,沙特阿拉伯等依靠石油较为富裕,新加坡、韩国为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其它大部分国家较为落后。

2、亚洲各国因地制宜,发挥本国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第八单元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1课东南亚

(一)

1、组成:

中南半岛、马来半岛;

2、地理位置:

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马六甲海峡扼两大洋之咽喉,是世界上重要的海上通道。

3、中南半岛地形与河流、城市:

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

大城市大多分布在河流入海口附近。

4、华人、华侨:

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华侨最集中的地区,其祖籍多为广东省和福建省。

第2课东南亚

(二)

1、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中南半岛大部分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和马来半岛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

2、农业:

水稻(泰国、越南);

世界最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作物。

3、旅游:

越南下龙湾、柬埔寨吴哥窟、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缅甸仰光大金塔、泰国海湾、新加坡城市风光等。

4、主要出口商品:

马来西亚天然橡胶、棕油、锡,菲律宾椰子、蕉麻,泰国稻米,印度尼西亚和文莱的石油等。

第3课中东

1、“三洲五海之地”:

中东地区位于亚洲的西南部和非洲的东北部,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被成为“三洲五海之地”。

2、世界“油库”:

是中东是世界上石油储量、产量、输出量最多的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所产石油大部分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地。

3、宗教:

中东大多属白种人,中东除伊朗、土耳其、以色列等国外,本区其他国家主要是阿拉伯人,这些国家统称“阿拉伯国家”。

中东是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发源地。

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发祥地,耶路撒冷被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尊为“圣地”。

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其教徒成为穆斯林。

第4课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黑种人的故乡”: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是世界上黑种人的故乡。

美洲和大洋洲的黑种人都是来自本区。

本地区6亿多人口中大部分为黑种人,故有“黑非洲”之称。

语言为英语、法语和葡萄牙语等。

2、政治地图的变化:

二战后,非洲各国脱离欧洲殖民统治,纷纷独立。

3、自然资源丰富: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黄金、金刚石、铜、石油、铝土、铀、钴;

动植物资源丰富:

咖啡、椰枣、油棕、香蕉、猩猩、河马、非洲象、斑马、长颈鹿。

4、单一商品经济:

本区许多国家过分依赖某一种或几种初级产品,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经济发展水平低,目前这些国家正努力发展民族工业和多样化的农业。

第5课欧洲西部

(一)

1、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西邻大西洋、南临地中海,约占欧洲面积的一半。

2、国家:

本区有30多个国家,最大是法国,最小梵蒂冈(世界最小)。

本区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世界上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首都:

英国:

伦敦;

法国:

巴黎;

德国:

柏林;

瑞士:

伯尔尼;

意大利:

罗马。

3、气候:

欧洲西部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气候,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非常典型。

4、农业:

欧洲西部沿海地区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适合牧草生长,畜牧业十分发达。

荷兰、丹麦是世界上著名乳畜生产大国。

地中海沿岸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园艺业发达,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柠檬、无花果和葡萄。

第6课欧洲西部

(二)

1、工业文明的摇篮:

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早期的工业中心多靠近煤、铁产地,如英国的伯明翰、德国的鲁尔区。

欧洲西部是当今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都是世界工业大国。

钟表王国;

丹麦:

“欧洲的牧场和食品库”;

挪威:

海洋渔业;

荷兰:

“郁金香王国”。

2、旅游业:

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

伦敦塔桥,荷兰风车,挪威峡湾风光,阿尔卑斯山滑雪,水城威尼斯,古罗马斗兽场,地中海海滨沙滩,西班牙斗牛,巴黎埃菲尔铁塔,巴黎凯旋门。

3、欧洲联盟:

是欧洲西部国家联合形成的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简称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