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4413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智能小区课程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一节概述………………………………………………………………12

第二节系统结构和功能…………………………………………………13

第八章综合布线及电话系统……………………………………………14

第一节概述………………………………………………………………14

第二节网络综合布线设计………………………………………………14

第三节电话系统的设计结束语…………………………………………15

结束语……………………………………………………………………16

智能小区系统简介

概述

城市内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统一管理、特征相似的住宅楼群构成的住宅小区实施的建筑智能化,称为小区智能化,该小区也就称为智能小区。

智能小区与公共建筑中的智能建筑的主要区别是,智能小区强调住宅单元个体,侧重物业管理功能。

智能小区包含的系统有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电话交换机系统、门禁系统、家居安防系统、楼宇对讲系统、监控系统、防盗和联网报警系统、三表计量集中抄表系统、小区能源管理系统、宽带网络接入、停车管理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周界防范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小区电子商务系统等,少数智能小区的高层项目、会所、运动中心,还应用了楼宇自控系统。

真正意义的智能小区中的单元--单个住宅,应该安装智能家居(Smarthome),这样智能小区的功能才得以有效运用,对大型社区来说,智能小区是智能家居运行的基础平台。

本楼的电气系统设计主要包括:

(1)、低压配电系统设计,由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负荷计算和配电设备选择及线路敷设等部分组成。

(2)、动力及照明工程设计,由照度水平、照明质量、照度计算、动力设计和照明工程设计等部分组成。

(3)、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

本工程为一类建筑,二级负荷供电,消防系统及部分重要负荷采用双电源同时供电,电源由小区变电站引来,三相五线制,采用TN—C—S系统,采用树干式配电方式至各分配电箱。

第一章工程概述

第一节智能小区

随着智能大厦的普及,智能化技术也从大厦走向小区,迈进千家万户,智能小区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智能小区的出现是房地产业与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网络通信技术所带来的应用前景是不可限量的,而且普及应用的速度和网络技术本身的发展速度也是无法预言的。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住宅小区中的逐步应用,智能小区市场从技术上日臻完善。

智能小区的建设应从使用功能上为出发,以小区居民的“舒适、安全、方便”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做到“以人为本”、“节能为重”和“环境优先”;

小区智能化使物业管理更加高效、周到和系统,能够更好的为小区居民服务。

使得居住小区智能化和建筑设计的初衷融汇一体,达到统一。

第二节工程概况

设计思想

高档智能小区,它的信息网络的系统所采用的路由交换安全设备是一整套国际领先,业内认可的高性能设备—思科(cisco)设备,是为了方便日后管理及维修,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组合能带给整个小区安全、方便的服务。

本设计分为强电设计和弱电设计两部分。

其中强电部分为:

供配电设计、电气照明及插座设计和防雷接地设计。

弱电部分为:

消防系统设计、可视对讲设计、综合布线设计、有线电视系统设计和电话系统设计等。

本设计图纸共二十六张,其中一张为图纸目录和图例,十五张强电图纸,十张弱电图纸。

供配电计算:

采用需用系数法计算并确定用户的计算负荷和短路电流,并将其作为选择断路器、电线电缆、电度表、隔离开关等低压电器设备的依据。

电气照明及插座:

根据规范要求对住宅内的插座进行布置,其中燃气炉和空调插座由单独回路供电。

防雷与接地:

本工程为二级防雷建筑。

根据规范的要求,楼顶布置防雷带和避雷针。

侧面布置均压环,防止侧面遭雷击。

防雷网经主筋与接地极可靠焊接,并且保证接地电阻小于1欧姆。

消防系统设计:

本工程为一类建筑一级保护对象。

走廊、楼梯间设感烟探测器,地下室设感烟探测器。

设有单独的消防控制室。

可视对讲系统设计:

住户可以通过本系统看到访客并与之对话确认对方身份。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本工程住宅均光纤入户。

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本系统与市内有线电视网联网,通过同轴电缆将电视信号传输并分配给各个电视机用户。

本工程的主要设计依据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第二章电气照明设计

第一节照明设计概述

本设计的电气照明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实际生活条件和要求,结合经济技术的可能性,选择配光合理的光源,合理的照度分布,一般照明与局部照明的配合,室内各部分亮度的变化限制眩光以及光色和显色等。

从而达到美观、舒适的效果。

电气照明的分类:

(1)按照明方式分为:

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

(2)按照明种类分为:

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障碍照明,装饰照明和艺术照明。

本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光源的选择、灯具的布置、照度计算、灯具造型等方面,目的是要增强整个设计方案的适用性、安全性、现代性和可拓展性,符合以人为本的宗旨。

本设计严格遵守按照规范的要求,并综合考虑了各种思路和方案。

第二节照明设计的步骤

本设计中电气照明设计的基本步骤:

(1)根据规范要求对照明场所的视觉工作要求以及室内环境情况确定设计照度。

(2)综合规范要求以及室内装饰的色彩对配光和光色的要求选择光源和灯具。

(3)综合考虑住户要求来选择照明方式和布置灯具的方案,使室内照明场的所光照环境更为理想。

(4)按照综合布灯方案,验算室内的照度值并确定照明场所的灯具容量和数量。

(5)综合上述因素确定照明控制方案和配电系统方案。

(6)计算各支线、支干线的计算电流。

选定导线型号和截面,穿线保护管的材质和管径。

(7)选择空气断路器、电度表以及其他保护装置的规格和型号。

(8)绘制照明施工图。

第三节照明设计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照明设计的要点:

(1)客厅的照明设计:

客厅是招待客人、朋友聚会以及进行其他一些活动场所,有的还具备餐厅功能。

因为其人员活动较多,所以对照明的要求也较高。

照明要适应环境亮度和气氛的变化而选用不同的光源。

照明灯具的选择也应和吊顶取得一致,如果顶棚装饰豪华,最好选用光线可以达到顶棚的悬挂式或吸顶式照明器;

对室内重点照明可以辅以局部照明,如投光灯,窗帷照明等。

如果要造成欢乐的气氛,还可以采用花灯照明。

餐厅照明常常采用悬挂式照明器。

客厅的照明控制应满足不同需要时的启闭,所以开关位置应设在出入口或便于出入启闭照明灯的地方。

以便人们能方便的对灯具进行控制。

(2)卧室的照明设计:

卧室是睡眠和休息的场所。

因其功能的不同对照明的要求也不同:

睡眠时室内光线要低柔,可以选用床边脚灯;

穿衣时,要求匀质光,光源要从衣镜和人的前方上部照射,避免产生逆光;

卧室通常还兼做家庭主妇的化妆用房,化妆时的照明要尽可能选用显色性好的光源不要从正前方照射脸部,最好两侧也有辅助灯光防止化装不均匀。

人们在卧室内往往还要进行一些家务或阅读书报活动,因此应设置一些插座,便于增设台灯,作为辅助光源。

(3)厨房的照明设计:

如果厨房内有专用的配菜台或厨房用餐,则在它的上方应采用悬式照明器。

此外还要注意应选用易清洗耐腐蚀的灯具。

除在天花板或墙上设置普通照明外,在切菜配菜部位可设置辅助照明,一般选用长条管灯设在边框的较暗处,光线柔和而明亮,利于操作。

(4)卫生间照明:

卫生间照明控制应设在门外。

考虑到卫生间一般都是浴室和厕所兼用,照明灯具宜使用防水防潮式。

照明时宜适当提高照度标准,以30~50lx为好。

照明器具安装要避免从坐便器的顶上或背面射而出现阴影;

吸顶式应开热水龙头或位于浴缸上方。

装有排气的卫生间,常将他的控制开关和一般照明器联动,以保证坐便时空气流通。

第四章防雷及接地系统设计

第一节概述

雷电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

一是雷直击在建筑物上生成的热效应作用和电动力作用,二是雷电流产生的静电感应作用和电磁感应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多与重要市政工程相邻,常在基坑的四周做护坡桩保护四周的设施,防止边坡的坍塌。

高层建筑地下部分一般为三层左右,基坑较深。

在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设计、施工时,利用护坡桩内的主筋与防雷引下线连拉接,这样做具有经济、实用、便于施工、节约材料的特点。

由于护坡桩在基坑下十几米深,因此接地电阻阻值一般可达到1欧姆左右。

高层建筑防雷接地系统由内部防雷接地装置和外部防雷接地装置组成,内部防雷接地装置包括:

笼式避雷网、专用接地装置,外部防雷接地装置包括:

接地网、引下线、避雷带、均压环,以提高建筑物整体防雷的可靠性。

第二节防雷的措施

1、高层建筑物的外部防雷接地装置:

(1)接地网:

当发生雷电时,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向自然接地体周围大地泄流外散,土壤呈现的电阻称为接地电阻,当增大接地网的面积,接地电阻将减小。

接地网是指水平方向由钢筋绑扎或焊接成的网格,水平钢筋组成的接地网可以近似看成一块独立的平板,它的电容主要由它的面积决定的。

附加于这个平板上有限长度的竖向钢筋接地体,其所增加的长度不足以改变其电容,即接地电阻减小不多。

只有当这些附加的竖向接地体的长度增加到可以和平板的长、宽尺寸相近时,平板趋近于一个半球时,电容才会有较大的增加,接地电阻才会明显的减小。

另一方面,因为电容所储存的能量不是储存在极板上,而是储存在整个电介质中即整个电场中,电介质中的能量密度与其电容率有关。

在大型建筑的基坑内,接地网埋深的尺寸比起接地网的几何尺寸小的多,所增加的储存能量的介质空间是极其有限的,在这个有限空间中的能量密度较小,表明增加接地网的深度对减小接地电阻的作用不大。

在设计利用底板接地网做自然接地体时,不应认为自然接地体埋得越深,接地电阻就越小,应通过地质勘探报告了解周围的土质情况。

在施工中底板接地网与护坡桩的钢筋就近连接,连接点的数量与引下线的数量一致,并且应对齐引下线的位置。

(2)引下线:

引下线的作用是将避雷带与自然接地体连接在一起,使雷电流构成通路。

在高层建筑中利用其柱或剪力墙中的主筋作为引下线,随主体结构逐层串联焊接至屋顶与避雷线连接。

为了安全起见每条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主筋,主筋的截面不应小于Φ16mm。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施工中,利用其结构主筋做引下线,本人认为这样做具有经济、实用、易于操作的特点,由于现浇混凝土内的引下线不易氧化,所以具有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按建筑物的防雷类别适当减小引下线的间距,这样做可以迅速分流,降低反击电压,

(3)避雷带:

避雷带由避雷线和支持卡子组成,避雷带应设置在建筑物易受雷击的层檐、女儿墙等处,其作用是引雷效应,雷电流通过引下线向大地泄流,避免高层建筑物雷击。

(4)均压环: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除了防止雷电的直击外,还应防止侧向雷击,超过30米高的建筑物,应在30米及其以下每隔三层围绕建筑物外廓的墙内做均压环,并与引下线连接。

保证建筑物接构圈梁的各点电位相同,防止出现电位差。

2、高层建筑物的内部防雷接地装置:

高层建筑除了采用外部防雷措施外,还应采用内部防雷措施--法拉第笼(Faraday'

scover)俗称笼式避雷网。

笼式避雷网利用建筑物柱、剪力墙内的竖向钢筋迅速分流并疏导雷电流,与板内水平钢筋形成笼网状,在一定程度上屏蔽雷电流产生的电磁感应,还可以达到良好的均压环及等电位作用。

现代高层建筑物内重要的强、弱电机房多采用笼式避雷网,因此建议在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中,将内部防雷接地装置与外部防雷接地装置结合起来,构成统一的防雷接地系统,防雷效果将是最理想、安全和可靠的。

第三节防雷接地的设计

一、避雷带的设计:

本工程设计在屋顶设环行避雷带保护,从一层起每三层利用结构框架梁底部钢筋与框架梁内作为引下线的钢筋焊接成均压环,所有引下线。

建筑物内的金属结构和金属物体等均应与均压环连接。

从第八层起每隔三层在窗台下沿外墙四周用¬

25X4扁钢暗设一圈防侧击雷避雷带,与防雷引下线可靠焊接,同时并将金属栏杆及金属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体与防雷装置.均压环可靠连接。

二、避雷针的设计:

本工程在在楼顶电梯机房房顶安装避雷针,型号为PULSAR18,针高高于本楼的最高点。

三、接地系统:

本工程设计中,接地系统利用基础挖孔桩内主钢筋与底板内主钢筋焊接成综合接地系统,并与防雷引下线可靠焊接,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第五章消防系统的设计

第一节消防系统的概述

建筑消防系统指建筑物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等用于防范和扑救建筑物火灾的设备设施的总称。

常用的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安全疏散系统等。

本工程为一类高层建筑,防火等级为一级,消防系统及部分重要负荷采用双电源同时供电,电源由变电站引来,三相四线制。

第二节火灾报警系统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基本形式有三种,即:

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区域报警系统指由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组成,功能简单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适用于较小范围的保护。

集中报警系统指由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组成,或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较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适用于较大范围内多个区域的保护。

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指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

或由消防控制室的消防控制设备、火灾报警控制器、区域显示器和火灾探测器等组成,功能复杂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系统的容量较大,消防设施控制功能较全。

适用于大型建筑的保护。

二、探测区域与报警区域:

报警区域是指人们在设计中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警戒范围按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的部分空间,是设置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基本单元。

一个报警区域可以由一个防火分区或同楼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

但同一个防火分区不能在两个不同的报警区域内;

同一报警区域也不能保护不同楼层的几个不同的防火分区。

第三节消防控制室的设置

消防控制室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控制信息中心,也是火灾时灭火指挥和信息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国家标准《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规范对消防控制室的设置范围、位置、建筑耐火性能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对其主要功能提出原则性要求。

第四节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简称PA系统(PublicAddress)。

广泛用于工矿企业、车站码头、机场、商店、学校、宾馆、大厦、旅游景点、部队营房等等。

它的特点是服务区域大,传输距离远,信息内容以语言为主兼用背景音乐。

其用途为:

业务宣传和时事、政策广播;

播送背景音乐;

火灾事故和突发性事故的紧急广播。

消防广播是高层建筑及设有集中报警或控制中心报警系统的建筑必不可少的系统。

目前在大型商场、宾馆、酒店均已普遍应用。

一、消防广播的特点:

(1)报警信号应在系统中具有最高优先权。

(2)可对背景音乐和呼叫找人等状态具有切断功能。

(3)应便于消防报警值班人员操作。

(4)传输电缆和扬声器应具有防火特性。

(5)在交流电断电的情况下也要保证报警广播实施。

二、事故广播扬声器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紧急广播扬声器设置在走道、大厅、餐厅等公共场所,其数量应能保证从本楼层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步行距离不超过25米。

在走道交叉处、拐弯处均应设置扬声器。

走道末端最后一个扬声距墙不大于12米。

每个扬声器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

客房内扬声器功率不应小于1W。

设在空调机房、通风机房、洗衣房、文娱场所和停车库等处有背景噪声的扬声器,在其播放范围内最远的播放声压级应高于背景噪声15dB,并以此确定扬声器的功率。

火灾事故广播馈线电压不宜大于100V。

各楼层设置馈线隔离电压器以保证当任一分路有故障时,不应影响其他分路的正常广播。

三、火灾事故广播输出分路应按疏散顺序控制,播放疏散指令的楼层控制程序如下:

(1)N层及N层以上楼层的发生火灾,应先接通火灾层极其相邻的上、下层。

(2)首层发生火灾,应先接通本层、2层及地下各层。

(3)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接通地下各层及首层。

四、火灾事故广播与服务性广播或业务性广播合用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火灾时应能在消防控制室将火灾疏散层的扬声器及对应功放强制转入火灾事故广播状态。

消防控制室应能监控火灾事故广播功放的工作状态。

客房床头柜内设置扬声器,应具有火灾广播功能。

如果火灾事故广播与服务性广播或业务性广播合用的扬声器设有音量开关时,系统应采用三线制配线强制打开火灾故广播。

第五节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是现代建筑中的一项重要安全设施。

特别是在公共建筑物发生火灾、电源故障断电时,应急照明对人员疏散、消防和救援工作、保障人身安全、进行必要的操作处理或维持工作继续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标志灯具的产品都不得采用普通照明灯具,应选用带有玻璃及其它非燃烧体材料制作的保护罩。

而目前,在大多数工程项目中,尤其在大型超市、市场中,多以普通日光灯或格栅灯来代替,而此种灯具的灯管一般直接暴露在外,无任何防火保护措施,容易在火灾状态下损坏。

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满足在火灾事故状态下,相关区域的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能够在消防中心控制下,在切断正常照明后立即启动,并不得受开关的控制,以利于人员的直接疏散。

在工程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当应急照明系统采用双电源双回路供电方式时,发生火灾时,仅需切断着火层(分区)的非消防用电设备即可。

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动作可靠性高,适用于各种场合的各类应急照明灯具。

缺点是灭火时灯具及配电线路仍带有220V电压,有可能危及救火人员的人身安全。

2.当应急照明系统采用独立供电式或集中电源供电方式时,在发生火灾时,可从消防控制室手动切断或通过报警系统联动切断着火层份区)专用应急照明供电回路配电箱电源,使该回路的应急照明灯具自动点燃。

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无论灯具处于何种状态均能可靠点燃,且用电相对比较安全。

消防应急照明是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和展开灭火战斗的必备设施,对于火灾时人员安全快速疏散和消防队员进入起火建筑内部进行施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工程为二类高层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消防系统及部分重要负荷采用双电源同时供电,电源由变电站引来,三相四线制。

当确认火灾后,切断一切非消防电源,此时备用电源起作用,楼道内安全出口标志灯,疏散标志灯被启动,起到应急照明作用。

安全出口标志灯选用2×

16W,门上0.3米处;

疏散标志灯选用2×

16W,距地0.3米。

第六章有线电视系统设计

本工程的有线电视系统采用860M的双向光-电混合网,覆盖整个小区。

系统能够向居民提供丰富多采的有线电视节目、VOD点播以及INTERNET浏览,这样就为小区居民将来的宽带信息通讯提供了多种的选择。

小区设置卫星电视系统使用户能及时了解国内外新闻信息、金融动态及丰富的文娱电视节目。

闭路电视监控与周界防范系统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由摄像机、云台、镜头、矩阵控制器、解码器、硬盘录像机、监视器、画面分割器、传输线缆等组成。

在出入口、周界、公共通道等重要场所安装摄像机,电子围栏等前端设备,通过中心进行监控和录像,使管理人员能充分了解现场的动态。

让控制室内值班人员通过电视墙一目了然,全面了解小区内外的情况。

保安中心通过硬盘录像机能实时记录,以备查证;

通过矩阵控制器在控制云台切换操作,跟踪监察。

周边环境红外线信号可作为相应区域摄像机报警输入信号,一旦报警,相应区域的摄像机会自动跟踪。

系统控制部分采用智能数字图像运动跟踪报警器来实现全自动操作控制。

第七章可视对讲系统设计

楼宇对讲系统由对讲主机、室内分机、管理主机和传输线组成。

在住宅区内设可视对讲,户主可直观地了解访客情况,控制门锁开启,各栋对讲主机与保安中心管理主机联网,保安中心可随时了解住户求救信号。

经过多年的发展,楼宇对讲产品已经从过去只具备单一的对讲功能,发展成为今天集可视对讲、门禁控制、家居安防、信息公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系统。

其功能如下:

楼宇对讲系统应能够实现访客、住户和管理员三方通话和开锁功能;

住户可在单元门口机上直按密码开启大门。

控制主机具有防破坏报警功能;

有人非法拆动或破坏单元门口机时可发出报警信息。

红外CCD摄像机及夜间补光措施,使夜间亦可获得清晰图像;

室内机可清楚显示来访者及户外情况。

通过小区信息网与中心计算机连接,实现小区智能化集中管理。

为了方便访客和居民的沟通必须设立可视对讲系统。

本系统是整个小区安全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将小区入口、中心、梯口、住家四者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有效地防范外来人员自主进入小区及楼梯内,降低小区盗窃案件发生,同时方便小区住户的出入。

可视对讲系统由楼宇电控防盗门附设电控门锁、闭门器、门口机和电源,室内机和管理机构成。

门口机是为来访者提供呼叫主人并与其通话的设备;

室内机用于住户接收呼叫,主人可通过与来访者交谈或者同时看见来访者的形态相貌而确认来访者的身份,然后决定是否开门;

而管理人员则通过管理及监控,管理全楼或者整个辖区的安全。

它可以为来访者与住户和管理者之间,提供联络的有效手段,配合出入口控制系统,大大提高了住宅的安全性。

第二节系统结构和功能

一、小区可视对讲系统设计的描述:

1、人员进入口分类:

当外来人员进入小区时,需要在单元处的对讲主机门口机上呼叫住户,只有得到住户的同意之后并且由住户遥控开锁之后,方可进入;

当是住户进入小区时,可以用钥匙打开单元门,直接进入楼梯,也可以通过密码开锁;

2、网络式结构:

通过总线将住户室内分机连人在梯口的门口主机;

各楼梯的门口主机引出电缆,接入设在小区人口的中心管理机,构成整个网络系统。

3、总体管理:

中心管理机将管理所有的门口机,由门口机直接接到住户分机,中心管理机可以呼叫分机,分机也可直接呼叫管理中心机。

4、小区人口处:

当将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