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4679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市松江区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化学试题docWord文件下载.docx

8.如图是电解饱和食盐水(含少量酚酞)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负极、b为正极

B.a为阳极、b为阴极

C.电解过程中,钠离子浓度不变

D.电解过程中,d电极附近变红

9.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

A.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发生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10.实现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是()

11.对于1mol/L盐酸与铁片的反应,下列措施不能使产生H2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A.加入一小块铜片B.改用等体积98%的硫酸

C.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D.改用等体积3mol/L盐酸

12.如图是N2(g)+3H2(g)

2NH3(g)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

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正方向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B.t2时,反应体系中NH3的浓度达到最大值

C.t2-t3时间段,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D.t2-t3时间段,各物质的浓度相等且不再发生变化

13.某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溶液100mL,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加入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SO4浓度为4mol/L

B.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

C.原混合酸中NO3-浓度为0.2mol/L

D.AB段反应为:

Fe+2Fe3+→3Fe2+

14.已知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顺序为SO32->

I->

Fe2+>

Br->

Cl-,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SO32-+H2O→2Fe2++SO

+2H+

B.I2+SO32-+H2O→SO42-+2I-+2H+

C.2Fe2++I2→2Fe3++2I-

D.Br2+SO32-+H2O→SO42-+2Br-+2H+

15.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甲逐滴加入到固体乙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液体甲

固体乙

溶液丙

丙中现象

A

CH3COOH

NaHCO3

苯酚钠

无明显现象

B

浓HCl

KMnO4

紫色石蕊

最终呈红色

C

浓H2SO4

Na2SO3

品红

红色变无色

D

Cu

氢硫酸

溶液变浑浊

 

16.不能判断甲比乙非金属性强的事实是()

A.常温下甲能与氢气直接化合,乙不能

B.甲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强

C.甲得到电子能力比乙强

D.甲、乙形成的化合物中,甲显负价,乙显正价

17.有3份等量的烧碱溶液,第1份直接与盐酸反应;

第2份稀释

一倍,再与盐酸反应;

第3份通入适量的CO2后,再与盐酸反应。

若盐酸的浓度相同,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和V3,

则V1、V2和V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V1=V2=V3

B.V1>

V3>

V2

C.V2>

V1

D.V1>

V2>

V3

3、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

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

右图是CO2生产甲醇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A.E2_E1是该反应的热效应

B.E3_E1是该反应的热效应

C.该反应放热,在常温常压下就能进行

D.实现变废为宝,且有效控制温室效应

19.常温下,用0.05mol·

L-1KOH溶液滴定10.00mL0.05mol·

L-1H2C2O4(二元弱酸)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A.点②溶液中:

c(K+)+c(H+)=c(HC2O4-)+c(C2O42-)+c(OH-)

B.点③溶液中:

c(K+)=c(HC2O4-)+c(C2O42-)+c(H2C2O4)

C.点④溶液中:

c(K+)+c(H2C2O4)+c(HC2O4-)+c(C2O42-)=0.05mol·

L-1

D.点⑤溶液中:

c(K+)>c(HC2O4-)>c(C2O42-)>c(OH-)>c(H+)

20.

新型纳米材料MFe2Ox(3<

x<

4)中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变化。

常温下,MFe2O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转化过程表示如右图。

A.x<

yB.S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MFe2Ox是还原剂D.氧化性:

MFe2Oy>

SO2

21.右图是用稀HNO3和Cu制取少量NO并验证氮氧化合物性质的装置。

A.吸收剂可以是NaOH溶液B.试管上部的气体始终为无色

C.小试管中溶液最终呈蓝色D.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22.将NaHCO3和Na2O2的固体混合物xg在密闭容器中加热至250℃,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

将反应后的固体溶入水无气体放出,再逐滴加入盐酸,产生气体(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A.HCl的浓度0.2mol/L

B.反应后固体的成分为NaOH与Na2CO3

C.密闭容器中排出气体的成分为O2和H2O

D.x的数值为6.09

四、(本题共12分)

煅烧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所得的矿渣中含Fe2O3、SiO2、Al2O3、MgO等。

用该矿渣可制备铁红(Fe2O3)。

完成下列填空:

23.煅烧黄铁矿的化学方程式,反应过程中被氧化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

24.矿渣中属于两性氧化物的是,写出Fe2O3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5.Al(OH)3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选填“强”或“弱”);

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6.SiO2的熔点______Fe2O3的熔点(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

27.已知矿渣质量为wkg,若铁红制备过程中,铁元素损耗25%,最终得到铁红的质量为mkg,则原来矿渣中铁元素质量分数为(用表达式表示)。

五、(本题共12分)

氯化铜可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

用粗铜(含杂质Fe)经过系列步骤可制备氯化铜晶体(CuCl2·

2H2O)。

完成下列填空:

28.实验室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来制备Cl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9.加入试剂将Cu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pH调至4~5,过滤得到纯净的CuCl2溶液,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填字母编号)

a.CuOb.NaOHc.Cu2(OH)2CO3d.Cu

30.CuCl2溶液通过蒸发、结晶可得到CuCl2·

2H2O。

(1)蒸发过程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2)蒸发过程中,观察到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绿色。

其原理是:

Cu(H2O)42+(aq)+4Cl-(aq)

CuCl42-(aq)+4H2O(l)

蓝色          绿色

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

欲使溶液由绿色变成蓝色的措施是:

a;

b。

31.由CuSO4溶液蒸发结晶得到CuSO4·

5H2O的过程中不用加入硫酸,其原因是

(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六、(本题共12分)

探究SO2和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如图。

32.棉花上沾有的试剂是NaOH溶液,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

(1)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B、D两个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停止通气后,分别加热B、D两个试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分别是:

34.有同学认为SO2和氯水都有漂白性,二者混合后的漂白性肯定会更强,他将制得的SO2和Cl2按1:

1同时通入到品红溶液中,结果发现褪色效果并不理想。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

35.装置E中用_______(填化学式)和浓盐酸反应制得Cl2,生成2.24L(标准状况)的Cl2,则被氧化的HCl为mol。

36.实验结束后,检验蘸有试剂的棉花含有SO42-的实验方案是:

取棉花中的液体少许,滴加足量的稀HNO3,再加入几滴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该方案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本题共12分)

纯碱(Na2CO3)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以下是实验室模拟制碱原理制取Na2CO3的流程图。

已知:

粗盐中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

37.精制除杂的步骤顺序是_____→→→→(填字母编号)。

a.粗盐溶解b.加入盐酸调pHc.加入Ba(OH)2溶液

d.加入Na2CO3溶液e.过滤

38.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后通入CO2,理由是。

在滤液a中通入NH3和加入精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请在上述流程图中添加两条物料循环的路线。

40.下图装置中常用于实验室制备CO2的是(填字母编号);

用c装置制备NH3,烧瓶内可加入的试剂是(填试剂名称)。

41.一种天然碱晶体成分是aNa2CO3·

bNa2SO4·

cH2O,利用下列提供的试剂,设计测定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

请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供选择的试剂:

稀H2SO4、BaCl2溶液、稀氨水、碱石灰、Ba(OH)2溶液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算天然碱晶体中含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

八、(本题共10分)

有机物E的合成路线如下图:

42.B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C2H4生成C2H5Br的反应类型为。

43.C的分子式为。

44.检验C2H5Br分子中含有溴原子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E的结构简式为

,D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E的过程中还会生成另两种具有五元环结构的副产物,写出这两种副产物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写出一种满足下列条件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

①分子式只比E少2个氢原子

②与FeCl3发生显色反应

③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九、(本题共12分)

用琥珀酸酐法制备了DEN人工抗原及抗体。

下面是1,3—丁二烯合成琥珀酸酐的流程:

47.写出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

反应_____________;

反应_______________。

48.比1,3—丁二烯多一个C并且含1个甲基的同系物有种。

49.写出A和C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写出B和C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设计一条由1,3—丁二烯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

(无机试剂可以任选)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十、(本题共14分)

硝酸的工业制备包括氨的合成、氨的催化氧化及硝酸的浓缩等过程。

完成下列计算:

52.采用甲烷的二次转化法可以制备氢气。

第一次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H4+H2O→CO+3H2;

第二次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CO+CH4+2O2→3CO2+2H2;

2CO+O2→2CO2。

现有标准状况下1m3的甲烷,若第一次转化80%,第二次转化20%,经过二次完全转化后可以得到H2___________mol。

53.用饱和K2CO3溶液吸收上述混合气体中的CO2以得到纯净的氢气。

处理上述的CO2至少需要饱和K2CO3溶液_____g。

(已知:

20℃K2CO3溶解度:

110g/100g水)

54.已知NH3+2O2→HNO3+H2O。

现有氨气1.7吨,不补充水,理论上可制得硝酸的浓度为________%;

在该硝酸中加入___________吨水最终可得50%的硝酸。

55.工业上常用98%的浓H2SO4作为制取浓HNO3的脱水剂。

63.5%HNO3(质量为M1)中加98%的浓H2SO4(质量为M2)后蒸馏。

分别得到97.7%的HNO3和49%的H2SO4溶液

(不含HNO3)。

(1)若蒸馏过程中HNO3、H2SO4、H2O均无损耗,求蒸馏前的投料比M1/M2的值(列式计算)。

(2)蒸馏过程中,若H2O的损耗占总质量的5.0%,即有(M1+M2)×

5.0%的H2O流失。

则投料时,M1/M2比值如何变化,请列式计算说明。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

高三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分)

1

2

3

4

5

二、选择题(共36分)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三、选择题(共20分)

18

19

20

21

22

AD

AC

BD

四、(12分)

23.4FeS2+11O2

2Fe2O3+8SO2(2分+2分)

24.Al2O3Fe2O3+6H+→2Fe3++3H2O(1分+1分)

25.弱;

3s23p1;

(1分+1分)

26.大于;

原子晶体熔点高于离子晶体,二氧化硅为原子晶体,氧化铁为离子晶体。

27.14m/15w。

(2分)

五、(12分)

28.MnO2+4H++2Cl-Mn2++Cl2↑+2H2O(2分)

29.ac(2分))

30.⑴抑制铜离子的水解,提高产品的产率。

(1分)

⑵K=c(

)/c(

)c4(Cl-);

(2分)a.加水稀释b.AgNO3溶液(2分)

31.Cu2+易发生水解,加热促进水解;

但硫酸不挥发,且浓度越来越大,从而抑制水解;

水不断蒸发,最终得到晶体(3分)

六、(12分)

32.吸收Cl2或SO2等尾气,保护环境。

33.⑴B:

品红溶液褪色,D:

品红溶液褪色。

(1+1分)

⑵B:

褪色的品红又恢复为红色,D:

无明显现象。

34.Cl2+SO2+2H2O→2HCl+H2SO4(2分)

35.KMnO4;

0.2(1+1分)

36.不合理;

蘸有试剂的棉花中可能含有SO32-,用HNO3溶液酸化时会干扰SO42-检验。

(3分)

七、(12分)

37.ac d e b(2分)

38.NH3易溶于水,有利于吸收更多的CO2,增大HCO3-的浓度(1分)

NH3溶于水能将HCO3-转化为CO32-,并增大加入NH4+浓度;

加入精盐增大Cl-浓度,有利于NH4Cl结晶析出。

39.(2分)

40.b浓氨水(2分)

41.①称取一定质量的天然碱晶体;

②加入足量稀硫酸并微热、产生的气体通过足量Ba(OH)2溶液 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恒重沉淀。

(合理给分)(3分)

八、(10分)

42.醛基加成反应(2分)43.C10H22O2(2分)

44.取样品少量于洁净试管中,加入NaOH水溶液后加热10分钟、冷却后用稀硝酸酸化、滴入AgNO3溶液,出现淡黄色沉淀。

45.

(2分)

46.或

九、(12分)

47.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氢气,催化剂,加热。

48.2种(2分)

49.BrCH2CH2CH2CH2BrHOOCCH2CH2COOH(2分)

50.nHOOCCH2CH2COOH+nHOCH2CH2CH2CH2OH

2nH2O+OCCH2CH2COOCH2CH2CH2CH2O

51.

(4分)

52.125mol(3分)

53.11761g(3分)

54.77.78(2分)4.5(2分)

55.

(1)解:

设蒸馏得到HNO3溶液的质量为xg,蒸馏得到H2SO4溶液的质量为yg

因为

所以

M1/M2=20/7(2分)

(2)

M1/M2=10.5/3=21/6﹥20/7

配料比应增大。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