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4290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选修学案专题4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价值规律是________的,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

(2)价值规律的作用

①在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在__________流通领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________的作用。

②在生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社会主义生产是由______________发展规律调节的。

四、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

1.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意义

社会主义国家根据____________的客观要求,制定、执行科学的______________,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________状态及周期性的____________。

2.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

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________,甚至________,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__________。

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与__________都是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一味地强调计划的作用,会使经济失去活力。

1.苏联经济建设与五十年代初的争论

角度

阐释

苏联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

①苏联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这是斯大林经济思想的物质根源。

②这些成就的意义:

医治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增强了苏联的经济实力,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

①由来:

针对当时经济学界的种种错误观点。

②地位: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理论成果主要集中在这本书中

2.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内容

评价

斯大林坚持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批判唯意志论

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它与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

人们只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而不能消灭规律、创造规律。

②可以创造经济规律的观点,否认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唯意志论的表现

从总体上来看是正确的;

实践中未能正确把握和利用这一规律,即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实践中,人们往往过分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重要性,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未能全面正确地处理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

斯大林论述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产生的条件

①科学规律反映的是自然界或社会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②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的规律,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的对立物而产生的,是当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失去效力以后,在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③正是由于存在这一规律,才使得国家计划机关有可能去正确地计划社会生产

斯大林对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概括

①资本主义基本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即资本主义利润的产生和增殖的规律。

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3.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认识的变化

①斯大林与列宁一样,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

②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中,斯大林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认为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

①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②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可以相容,即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③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界限。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没有资本家参加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生产。

④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

在斯大林看来,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

这反映了斯大林对此问题认识的片面性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认识

①承认价值规律的存在。

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

价值规律是客观的;

无产阶级国家要自觉利用价值规律。

②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作用。

两种情形:

a.在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

b.在生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4.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

计划的好处

他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制定、执行科学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可以避免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避免破坏国民经济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物质损害的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保证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

计划与赢利的关系

强调按计划生产,未将企业眼前赢利放在第一位,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

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对计划的评价

①计划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在与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对比中,可以看出计划的优点。

②一味地强调计划的作用,会使经济失去活力。

③计划与市场都是配置社会资源、调节经济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1.剩余价值规律

(1)剩余价值规律,就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剩余价值的客观必然性。

(2)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中,剩余价值规律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各环节。

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

(3)由于剩余价值规律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手段,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因此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2.斯大林所认识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点

(1)它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没有资本家参加的商品经济。

(2)它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为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服务的商品经济,而不是为资本家牟取私利的唯利是图的商品经济。

(3)它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国家可以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地运用价值规律。

(4)商品关系的范围与资本主义条件不同。

在中国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劳动力不是商品,土地、矿山、银行、铁路等一切国有企业和资源也都不是商品。

基础达标

知识点一 苏联经济建设与五十年代初的争论

1.卫国战争结束后,苏联用4年零3个月的时间提前完成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的任务。

到1950年,苏联经济恢复、新建大企业6200个,工业年增长速度达到23%,国民经济实际增长64%。

这表明(  )

A.苏联的经济模式具有局限性

B.苏联已经实现现代化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卫国战争使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起来

2.1937年,苏联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时,其工业总产值居(  )

A.世界第一,欧洲第二

B.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C.欧洲第二,世界第三

D.世界第三,欧洲第二

知识点二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

3.斯大林指出,科学规律反映的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这告诉我们(  )

A.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消灭规律,也不能创造规律

C.经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D.只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规律

4.针对社会上关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问题的讨论,斯大林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主要特点和要求是,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由此可见,斯大林(  )

A.主张经济规律是可以创造的

B.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内容的表述总体上来看是正确的

C.科学地表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律

D.否定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可以认识利用

知识点三 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

5.斯大林最早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他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是(  )

A.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将社会引导到资本主义

B.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后应消除商品生产、商品交换

C.无产阶级国家可以创造价值规律

D.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6.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②全民所有制的生产部门和集体农业的生产部门 ③个体所有制的生产部门 ④个体和私有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

7.斯大林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发展中指出,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是(  )

A.限制商品生产及商品交换

B.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实行计划经济

8.“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将社会引导到资本主义。

”对此,斯大林认为(  )

A.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也会催生私有制,导致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C.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

D.国内存在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制度,商品生产会导致资本主义

9.“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自然也不存在价值规律。

”这是苏联社会上在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  )

A.没有看到苏维埃社会无所不能

B.没有认识到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国家要服从于国家的经济计划

C.认识到无产阶级国家要摆脱价值规律的影响

D.没有正确地认识到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10.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斯大林认为(  )

①在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价值规律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

②在生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③国有企业要按价值规律的要求来确定价格,进行经济核算 ④社会主义生产是由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调节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②③④

知识点四 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之间关系的认识

11.关于斯大林对计划与赢利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科学地认识到计划的作用

B.科学地认识到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必不可少的手段

C.片面强调计划的作用

D.国民经济的计划可以兼顾到各个方面的利益

12.在斯大林看来,国民经济的计划化,固然可能造成某些企业、某些部门的生产赢利减少,甚至没有,但从整个社会来看,从长期来看,国家获得的生产赢利更多,这就是高级赢利形式。

斯大林的高级赢利观意在说明(  )

A.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使高级赢利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使经济失去活力

C.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不符合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规律

D.国民经济的计划化会消灭生产赢利的原则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综合提升

13.关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否还存在价值规律:

20世纪50年代初,苏联社会上存在以下两种观点:

一是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自然也不存在价值规律;

二是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存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但苏维埃国家是无所不能的,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必须服从于苏维埃国家的经济计划。

(1)指出上述两种观点的错误。

 

(2)斯大林对价值规律是怎样认识的?

14.近日人民网载文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商品经济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自从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出现以后,各国共产党人都在探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

(1)在苏联20世纪50年代的争论中,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有哪些基本观点?

(2)简述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认识。

【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1.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 2.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二、1.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 生产资料公有化 2.剩余价值 利润的产生和增殖 3.高度技术 物质 文化

三、1.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生产部门 商品生产 商品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 雇佣劳动 3.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个人消费品 生产资料 4.

(1)客观 

(2)①个人消费品 调节者 ②有计划、按比例

四、1.社会化生产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无政府 经济危机 2.减少 没有 更多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计划 市场

课时作业

1.C [从题干提供的材料看,苏联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并没有实现现代化,所以B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苏联体制弊端,A项不符合题意;

苏联经济逐渐恢复发展起来的原因不是卫国战争,D项说法错误。

只有C项符合题意。

]

2.B 3.B

4.B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客观存在着,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表述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不完全正确,所以选B项。

5.D [A、B、C三项的观点都与斯大林的观点相悖,故不能入选。

6.D [斯大林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即全民所有制的生产部门和集体农业的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答案选D。

7.B

8.B [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生产,斯大林指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殊性,认为不会导致资本主义,所以B项正确。

9.D [题中观点否定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其错误在于没有认清当时苏联的生产力水平是其存在的决定性因素,所以D项正确。

10.B [①说法错误,斯大林认为价值规律只在流通领域起作用,在生产领域不起作用;

斯大林不仅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规律客观地发挥作用,而且指出了其存在范围及其与计划的关系,②③④都符合斯大林的观点,故B项入选。

11.C

12.A [B、C、D三项都否定了国民经济计划化的优越性,故选A。

13.

(1)第一种观点否认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的存在,因而也就否认了价值规律的存在。

第二种观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是唯意志论的表现。

(2)①在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

②价值规律的作用存在两种情形:

其一是在商品流通领域,主要是在个人消费品流通领域中,价值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着调节者的作用;

其二是在生产领域,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生产有影响,但不是社会主义生产的调节者。

国有企业要按价值规律的要求来确定价格,进行经济核算,这有利于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赢利。

解析 回答本题首先要把握材料中有哪些观点,然后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进行评析。

本题材料中主要有两个观点:

一是否认价值规律的存在,二是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斯大林承认价值规律的存在,但又认为社会主义生产领域价值规律不是调节者,社会主义生产是由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调节的。

14.

(1)一是在生产资料收归国有以后,就应当消除商品生产、商品交换;

二是商品生产不论在什么条件下都会将社会引导到资本主义。

(2)①斯大林与列宁一样,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不再存在商品生产。

以后改变了看法,他认为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两个社会主义生产部门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根本原因。

他进一步指出,保持商品生产、发展商品交换,是使社会主义获得胜利的唯一可能的道路。

②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③斯大林还认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具有特殊性,但他又片面地认为,由于受决定性经济条件的制约,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范围只限于个人消费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

教材题解

1.

(1)苏联“四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2)你知道20世纪50年代初的争论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有何影响吗?

提示 

(1)成就的取得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能够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这一时期的争论促使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的发表,该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经验,澄清了当时的一些错误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2.

(1)前一种观点的实质是什么?

(2)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与客观经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 

(1)主张经济规律可以创造的观点,否认了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唯意志论的表现。

(2)二者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国家制定经济计划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3.

(1)想一想:

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商品生产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吗?

(3)你知道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有何不同吗?

提示 

(1)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存在;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属不同的所有者。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商品生产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3)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不同体现在多个方面,最根本的不同是二者运行的经济基础不同。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

4.

(1)想一想: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2)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存在价值规律吗?

提示 

(1)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存在。

(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因此,价值规律存在并发挥作用。

5.斯大林高级赢利的观点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 在斯大林看来,高级赢利的产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其实他只看到计划的作用没有认识到市场的作用,具有片面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