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接触器拆装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454715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流接触器拆装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交流接触器拆装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交流接触器拆装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交流接触器拆装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交流接触器拆装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交流接触器拆装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流接触器拆装教案.doc

《交流接触器拆装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流接触器拆装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流接触器拆装教案.doc

交流接触器拆装及调试教案

授课课题

交流接触器拆装及调试

教学目标

1、了解交流接触器的内部结构

2、熟悉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

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实际动手应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接触器主触点和辅助触电的拆装。

教学难点

接触器安装时各元件的位置及注意事项。

教学策略

借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教学理念,将原理中涉及到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的原理,在学生已了解接触器的简单应用上来解决。

通过学生自己操作接触器的拆装,成功后观察接触器的吸合动作,了解接触器的结构与运用这一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归纳现象→运用现象而展开教学。

教具准备

交流接触器一个,电工工具一套。

教学时数

1课时:

讲授+动手操作练习

教学过程

引入课程

新授

总结与思考

实验注意事项

提出本课教学目的—交流接触器的拆装及调试。

一、观察单个接触器。

二、在实际电路中,观察接触器通电和失电后的变化,感性认识交流接触器的工作。

回答相应问题。

(听到、看到及归纳)

三、学生按要求查阅接触器结构特点,理性认识接触器,初步归纳交流接触器的主要工作原理。

四、要求学生把交流接触器相应的元件整理到表格中、并分析各元件的主要功能。

五、训练内容

(一)

1、按规定拆解交流接触器,仔细保留好各个零部件和螺钉。

(1)   卸下灭弧罩

(2)   拉紧主触头定位弹簧夹,将主触头侧转45度后,取下主触头和压力弹簧片。

(3)   松开辅助常开静触头的螺钉,卸下常开静触头。

(4)   用手按压底盖板,并卸下螺钉。

(5)   取出静铁心和静铁心支架及缓冲弹簧

(6)   拔出线圈弹簧片,取出线圈

(7)   取出反作用弹簧

(8)   取出动铁心和塑料支架,并取出定位销。

2、按表格的要求,把各个部件整齐的摆放在相应的空格内。

3、经教师检查后,作好记录。

5、经教师检查后,记录好成绩。

六、训练内容

(二)

1、按规定安装交流接触器,仔细把每个零部件和螺钉安装到位。

(1)   装上动铁心和塑料支架,并安装定位销。

(2)   装上反作用弹簧

(3)   装上线圈,安装线圈弹簧片

(4)   装上静铁心和静铁心支架及缓冲弹簧

(5)  装上常开静触头 拧紧辅助常开静触头的螺钉

(6)   拉紧主触头定位弹簧夹,将主触头侧转45度后,装上主触头和压力弹簧片

(7)   用手按压底盖板,并卸下螺钉

(8)   装上灭弧罩

2、按表格的要求,把装好的接触器自行调节接触功能。

3、经教师检查后,作好记录。

5、经教师检查后,记录好成绩。

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的收获,评比哪组同学电路做得最好。

提出新的问题:

利用接触器的特点还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

(如正反转控制、位置控制等)

(可通过查找资料获得更多的信息)

七、注意问题:

1、实验中不得随意通电,要有老师在场方可通电,注意人身安全。

2、拆装时要按要求放好所有元件。

3、拆装后先自我检查,最后请老师检查明确无误后,方可通电实验。

4、实验结束后,断电拆下所有元件摆放整齐,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学生回答

学生发言

归纳

学生发言

启发学生,由学生自主完成

学生归纳

《交流接触器拆装及调试》说课稿

在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进程中,我们正试图建立一种以任务引领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课堂教学体系。

在这种体系中,我们紧扣学习任务、工作任务双核心,突出学做合一,为了行动而学习,通过行动而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

本堂课《交流接触器拆装及调试》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目标:

1、了解交流接触器的内部结构

2、熟悉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

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实际动手应用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理念

以任务引领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完成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应用于实践中。

三、教材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为维修电工技能鉴定试题答题卷(初级)的《基本技能》1.2.4交流接触器的拆装及调试的内容。

本节主要学习基本技能的基本形式,尤其是试题B中的元件测试等。

接触器在维修电工初级中的各项应用也是极其重要的,其中试题1.2.4就要求拆装一个交流接触器及他的调试。

本节与电力拖动中的交流接触器工作原理和布线也存在联系,因此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的方法进行研究,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印象,避免混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四、学生情况分析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师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教学对象,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次课的教学对象是08电工2班,由于职高生素质差异较大,生对这部分知识的了解大都是感性的,大部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弱,学习能力因人而异,所以,教师必须先掌握学生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失。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堂课以“媒体演示——观察讨论——分析概括——练习巩固提高”为主线。

运用直观教学法和启发教学方式,以及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学法:

分析讨论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使他们在分析中模仿,学习教师的思维方法。

并将学到的方法用到实际中去,最终将知识转换成能力。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课题引入

提出本课教学目的—交流接触器的拆装及调试。

(二)新课教学

1、观察单个接触器。

2、在实际电路中,观察接触器通电和失电后的变化,感性认识交流接触器的工作。

回答相应问题。

(听到、看到及归纳)

3、学生按要求查阅接触器结构特点,理性认识接触器,初步归纳交流接触器的主要工作原理。

4、要求学生把交流接触器相应的元件整理到表格中、并分析各元件的主要功能。

5、训练内容

(一)

按规定拆解交流接触器,仔细保留好各个零部件和螺钉。

(1)   卸下灭弧罩

(2)   拉紧主触头定位弹簧夹,将主触头侧转45度后,取下主触头和压力弹簧片。

(3)   松开辅助常开静触头的螺钉,卸下常开静触头。

(4)   用手按压底盖板,并卸下螺钉。

(5)   取出静铁心和静铁心支架及缓冲弹簧

(6)   拔出线圈弹簧片,取出线圈

(7)   取出反作用弹簧

(8)   取出动铁心和塑料支架,并取出定位销。

按表格的要求,把各个部件整齐的摆放在相应的空格内。

经教师检查后,作好记录。

经教师检查后,记录好成绩。

6、训练内容

(二)

按规定安装交流接触器,仔细把每个零部件和螺钉安装到位。

(1)   装上动铁心和塑料支架,并安装定位销。

(2)   装上反作用弹簧

(3)   装上线圈,安装线圈弹簧片

(4)   装上静铁心和静铁心支架及缓冲弹簧

(5)  装上常开静触头 拧紧辅助常开静触头的螺钉

(6)   拉紧主触头定位弹簧夹,将主触头侧转45度后,装上主触头和压力弹簧片

(7)   用手按压底盖板,并卸下螺钉

(8)   装上灭弧罩

按表格的要求,把装好的接触器自行调节接触功能。

经教师检查后,作好记录。

经教师检查后,记录好成绩。

7、思考题

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的收获,评比哪组同学电路做得最好。

提出新的问题:

利用接触器的特点还能解决一些什么问题?

(如正反转控制、位置控制等)

(可通过查找资料获得更多的信息)

8、注意问题:

1、实验中不得随意通电,要有老师在场方可通电,注意人身安全。

2、拆装时要按要求放好所有元件。

3、拆装后先自我检查,最后请老师检查明确无误后,方可通电实验。

4、实验结束后,断电拆下所有元件摆放整齐,检查无误后方可离开。

(三)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与措施

教学的重点:

接触器主触点和辅助触电的拆装。

教学的难点:

接触器安装时各元件的位置及注意事项。

突破方法:

(四)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诱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

(五)整合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六)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启发法、演示法等。

运用知识迁移、组合的规律,积极引导学生自发的去认识、掌握新的知识。

(七)通过学生的总结反馈来检查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七、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所讲的重难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强调在接触器的主触点和辅助触点拆装中,应积极寻求异同处,善于把握突破点。

八、时间安排

课题引入:

2分钟

操作练习:

38分钟

课后小结:

5分钟

十、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