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749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洪渡汛施工方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交通桥施工时为了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现状河畅通,拟在施工段面内埋设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进行施工导流。

墩1

围堰兼作便道

埋砼管导流

墩2

10.2施工围堰

本标段的施工围堰主要是机耕桥工程施工,根据河道的特点,在靠水流的一侧为防止水流冲刷,采用袋装土护堰,个别不稳定部位直接采用袋装土围堰。

10.2.1围堰断面设计及稳定性

施工围堰的设计标准应能挡住内沟的水,应考虑正常外水及雨季涨水,围堰不致漫顶和崩溃。

围堰高度根据现场水位确定。

10.2.2断面设计

根据施工经验,此种比较低矮的围堰,一般选择两岸边坡相同,均为1:

3。

堰顶宽度在考虑人员通过,顶宽定为2.0m。

图10.1.2围堰剖面图

10.2.2.1围堰稳定性

根据施工经验,上述的围堰断面能满足围堰稳定性要求,此处不再做围堰稳定验算。

在靠水流的一侧为防止水流冲刷,采用袋装土护堰,个别不稳定部位直接采用袋装土围堰。

10.2.2.2围堰布置

本工程围堰布置在机耕桥工程上下游段。

10.2.3围堰填筑

进场后,立即组织机械填筑围堰。

10.2.3.1围堰填筑采用透水率较小的土料进行填筑。

不符合要求的土料及砂质土等抗渗性差的土料不得用于围堰填筑。

10.2.3.2土方压实采用推土机压实,压实后土方的压实度达92%以上。

10.2.3.3填筑时各段土层之间设立标志,以防漏压、欠压和过压,上下层分段位置错开。

填筑时填土厚度不得大于30cm,土料粒径不大于5cm,每层压实验收后方可铺筑上层土料。

10.2.3.4填筑土方的具体质量要求及检验办法见土方填筑章节中的具体要求。

10.2.3.5填筑机械的选用

围堰填筑土方采用就近取土,运距较近,因此土方机械采用挖掘机挖土,推土机推土整平、压实。

10.2.4围堰拆除

下部工程完成后进行围堰拆除,采用挖掘机拆除,自卸车运输。

10.3基坑降排水

10.3.1施工降水部署

根据建筑物特征和基础高程变化情况,按条块分割和高低有别的原则,经分析研究,决定将主要建筑物基坑分为左右两个降水区。

由于该两区的平面形状和基坑底面高程差别不大,故两区降水方案相同。

10.3.2降水方案设计

10.3.2.1降水方案选择及与主体工程施工的协调,我们安排在基坑开挖时即进行降水设施施工,此时基坑少量渗水通过在基坑内开挖小型排水沟网和集水坑,用小型水泵抽排至基坑以外水域。

然后在降低地下水位条件下继续向下开挖,并始终保持地下水位低于开挖面0.5m。

当基坑开挖至建基面时,必须保持地下水位(或水头)降至建基面以下0.5~1.0m,直至建筑物结构和回填土方完成到一定高程,经验算可以停止降水时为止。

因基坑开挖始终是粘土和壤土,故可采用明排法进行排水。

在构筑物0.5米以外每侧开挖一条排水明沟,将基坑内的水引入护底以外的两个集水井内,每个集水井内布置1台2.5寸水泵,抽上来的水直接排入外河。

排水沟采用底宽0.4m、口宽1m、深1.2m的断面。

集水井采用2.5m长、宽2m、深2m。

集水井设在距围堰5m左右处。

10.3.2.2备用设备与备用电源

鉴于基坑降水设备投入正常运行后不能随便中断运行,而设备制造质量缺陷和自然磨损老化及其他运行故障等问题又在所难免,所以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备用设备和易损件。

各工地拟定另增加2台套2.5寸水泵机组作备用。

由于排水不能中断,电网系统也难免偶然停电,故必须有备用电源,各工地分别安排一台30kw柴油发电机作备用电源,此项备用电源纳入施工总备用电源一并考虑。

10.3.3降水设施的运行管理措施

10.3.3.1配备2~3名技术人员和3~5名机电工人,组成专业组,自降水方案实施开始至运行结束止,全程全面负责降水管理工作。

10.3.3.2建筑物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地下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不少于0.5m。

建筑物结构没有达到足以抵抗基底扬压力和回填土没有超过正常地下水水位高程,不得停止降水。

停止降水或试图减少降水深度必须事先论证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实施。

10.3.3.3降水专业组必须定时观测记载天气及外河水位等资料。

上述观测间隔时间长短视数据种类及运转阶段不同而不同,开工后另行制订。

上述记录均用专门图表,辅以文字说明,分类整理归档,以利查阅分析。

10.3.3.4管理人员发现降水设施运行异常,应及时处理,并及时向有关方面报告。

10.3.3.5降水工作运行期间,如电网突然停电,必须通知备用发电机管理人员立即启动发电机,5分钟内必须送电到降水系统以恢复运行。

停电期间,必须严密监测地下水水位变化,做好记录,严防基坑险情发生。

10.3.3.6降水机组如发生机电故障不能运转,应在5分钟更换上备用机组恢复运行。

10.3.5.7降水工程结束前,应制订排水沟和集水井回填方案,该方案应提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实施。

10.3.4基坑支护

基槽开挖后地质条件较差,容易塌方时,须采取必要的支护措施,以有效的保证施工安全。

基坑的开挖深度不深,主要支护方案可采用短木横隔支撑和临时挡土墙支撑。

水平挡土板

装土草袋

柱桩

短柱横隔支撑

临时挡土墙支撑

10.4度汛安全保证措施

面对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围堰施工时除考虑正常挡水外,还要考虑发生连降大雨的特殊情况。

在施工期间,应充分估计到汛期带来的危害,积极采取措施,作好防汛抢险准备,把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10.4.1成立防汛指挥部

施工现场成立防汛指挥部,组织30人的防汛抢险队伍,项目经理任组长,指定专人负责每天收听气象,观察水位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随时听从当地防汛主管部门的指挥和调遣。

10.4.2防汛备料

根据当地和上级防汛主管部门的指示,汛前编制详细的防汛措施,备足所需的防汛和基坑保护材料、设备和劳动力,以便听从防汛部门的统一指挥随时投入使用。

储备草袋4000条,砂、石料各800m3,木桩、雨布和土工布若干。

组建一支强有力的抢险队伍,落实机械设备及人员,随时做好一切应急准备,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加强施工人员防汛抢险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10.4.2.4围堰防汛措施

为避免围堰内外水位差太大,影响围堰稳定,根据围堰具体情况可在其背水面采取反滤压渗等措施。

基坑内做好明水的排出,必要部位需用雨布覆盖。

10.4.4加强值班与观测

注意做好堰外水位的观测分析工作。

渠顶、围堰与基坑周围派专人24小时值班,并配备通讯设备,以便及时与有关方面联系、报告,尽可能的将险情扼灭在萌芽状态。

②施工期按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提前落实各项防汛工作,落实机构人员,配备抢险队伍,物资材料,做到有备无患。

10.4.5查阅以往汛期水文资料,分析汛期特点,了解河流分布,配备足够排水设备,迅速有效进行排水。

导流、度汛方案

4.2.2施工导流方式及标准

4.2.2.1施工导流方式

由于北汝河河床宽浅,施工导流如采用一次断流方案,线路长,占地多,并且一个非汛期不可能完成河床内的工程,故采用分期导流、多期施工的方案。

建筑物采用非汛期施工,施工导流采用束窄河床式导流。

北汝河管身段水平投影长1143m,两联4孔共分77节,倒虹吸管身建基面高程99.55m,最大挖深18.8m,基坑顶部垂直建筑物轴线的开挖宽度约90m,施工采用U型围堰布置,围堰距基坑边缘20m以外。

为了充分利用时间进行防渗墙处理,一期围堰从20节围左岸施工,先施工出口段至55节管身部位,等翌年汛期过后恢复一期围堰,施工左岸23~55节管身段,右岸主河导流。

二期围堰从24节围右岸施工,左岸河槽导流。

4.2.2.2施工导流标准

本工程主体建筑物为I级,按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规定,该建筑物应按IV级土石围堰导流标准设计,其导流标准应为10~20年一遇。

根据水文资料分析以及其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和围堰工程规模,确定北汝河渠道倒虹吸导流标准采用非汛期1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为780m3/s,建筑物轴线与河槽轴线交叉断面相应水位118.20m。

非汛期施工时段为当年10月初至次年5月底,汛期时段河槽段须停止施工。

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水文、气象资料,经水力学计算各期水力计算成果如表4.2-1所示。

表4.2-1各期水力学计算成果表

4.2.3导流建筑物

根据北汝河地形地质及水文地质,非汛期10年一遇设计流量Q=780m³

/s,最高水位182.00m。

各期围堰结构均为均质土围堰。

一期围堰堰顶高程118.70m,围堰最大高度1.7m,长950m,围堰设计顶宽5m,边坡为1:

2。

由于主河床的宽度满足非汛期10年一遇的最大流量,因此一期导流直接以主河床导流。

二期围堰分围堰和导流堤。

围堰导流堤堰顶高程各为119.00m,各围堰设计顶宽5m,边坡为1:

2,围堰最大高度4.7m,围堰长750m,导流堤长710m。

二期引水渠由二期围堰和导流堤组成,通过降低渠底高程,水流在围堰和导流堤形成的导流渠内通过。

导流渠段为上段冲积卵石层,抗冲刷能力差,故采用编制袋装砂护坡。

粗糙系数n=0.025,边坡m=1:

2,底坡i=0.0012。

经计算Q=780m³

/s时,导流明渠底宽b=18m,水深h=5m,渠道过流流速V=3.07m/s。

综上所述,经计算导流明渠过水设计断面为:

底宽b=60m,水深h=3.76m,渠道开挖边坡为1:

2.0,渠底平均挖深2.36m,渠道长约700m。

围堰布置及结构形式详见:

《一期施工导流平面布置图》(图号:

投附-ZXJ/SG/SH-001-04-01);

《一期施工导流围堰结构图》(图号:

投附-ZXJ/SG/SH-001-04-02);

《二期施工导流平面布置图》(图号:

投附-ZXJ/SG/SH-001-04-03);

《二期施工导流围堰结构图》(图号:

投附-ZXJ/SG/SH-001-04-04);

《二期施工导流引水渠示意图》(图号:

投附-ZXJ/SG/SH-001-04-05)。

4.2.4截流设计

4.2.4.1截流时间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截流时间安排在枯水期,届时根据水情变化再作进一步确定。

4.2.4.2截流方式选择

截流方式选择从左向右单向立堵进占。

4.3施工导流施工

4.3.1导流渠施工导流渠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开挖,利用PC400反铲开挖,并将渠道底部平整后多余可充分利用的料就近用来围堰填筑。

4.3.2围堰施工

4.3.2.1一期围堰施工一期围堰填筑料在料场调用,用PC400反铲装15吨自卸汽车运至场地,填筑料用D85推土机和ZL-50装载机平料,YZC12震动碾碾压密实,并在围堰靠主河部位迎水面用编制袋装沙护坡,最后采用高压摆喷进行防渗处理和深井抽排降低承压水。

围堰拆除利用反铲沿堰轴线向岸边边退边挖,挖除料就近存放,可用来二期围堰填筑。

4.3.2.2二期围堰施工

二期围堰填筑料采用渠道开挖料和一期围堰拆除料,先填筑主河床以外部分,再填筑主河床部分,填筑料用D85推土机和ZL-50装载机平料,YZC12震动碾碾压密实,并沿渠底进行编制袋装沙护坡,最后采用高压摆喷进行防渗处理和深井抽排降低承压水。

围堰拆除时先拆除上、下游主河床部分,并封堵导流渠道进水口,随后沿围堰轴线从上游依次向下游拆除,挖除料进行导流渠道填筑。

4.3.3导流建筑物主要工程量表

一、二期围堰工程量详见表4.3-1所示。

二、表4.3-1北汝河导流工程量表

4.4围堰摆喷防渗墙施工

4.4.1摆喷防渗墙施工平台

摆喷防渗墙施工平台与围堰填筑施工同时进行,防渗墙施工滞后围堰填筑10m跟进施工,利用砂砾石细料作为防渗墙平台施工料源。

4.4.2摆喷型式及施工方法

围堰基础防渗采用高压摆喷。

初定孔径为100mm,孔距1.6m,平均孔深5m,钻孔沿围堰轴线布置,分两序施工。

钻孔采用地质钻钻入到粘土岩为其隔水地板以下0.3m,高压摆喷成墙,详见图:

《一期施工导流围堰结构图》(图号:

《二期施工导流平面布置图》(图号:

投附

4.4.4摆喷试验

进场后在堰体上进行摆喷试验,初定围堰摆喷工艺参数见表4.4-1。

表4.4-1摆喷工艺参数表

试验采用围井法施工,试验完毕,进行注压水试验,检查摆喷防渗体防渗效果。

高喷浆液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为满足施工需要可掺入外加剂或速凝剂。

在摆喷试验之前,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浆液配合比试验,测试浆液性能,确定摆喷使用浆液配合比。

4.4.5围堰防渗体摆喷施工设备

根据围堰地质条件,防渗体工程量和施工强度,摆喷配备设备见表4.4-2。

表4.4-2摆喷施工机械设备表

4.4.6摆喷施工工艺流程

摆喷灌浆采用自下而上进行喷射作业,其工艺流程如图4.4-2所示:

图4.4-2摆喷工艺流程框图

4.4.7施工方法

4.4.7.1防渗墙造孔

根据地层特点,钻进设备选用SGZ-ⅢA型地质钻机。

钻孔采用地质回转钻机配冲击器偏心跟管钻入。

在造孔之前,由测量人员沿摆喷轴线孔位放样,同时测定孔口高程。

防渗墙造孔采用钻管跟进法施工。

施工中按照先Ⅰ序孔,后Ⅱ序孔的顺序进行,奇数孔为Ⅰ序孔,偶数孔为Ⅱ序孔。

钻孔结束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4.4.7.2下喷射管

摆喷灌浆分序施工,先施工Ⅰ序孔,后施工Ⅱ序孔。

钻机钻孔施工合格后,由技术人员测量孔深、孔位等进行质量检查。

当地层中地下水流速过大时,先进行堵漏处理,而后再进行摆喷灌浆。

合格后,将喷射台车移至成孔处,先进行地面水、气试喷,检查各项工艺参数符合要求后下管,用橡胶塞将喷嘴堵住,以防止水、气嘴堵塞,待喷射管下到设计深度后,经现场监理和技术人员认可后方可喷射施工。

当喷头下至设计深度,按规定参数进行原位喷射,待浆液返出孔口、情况正常后开始提升喷射。

高喷灌浆自下而上连续作业。

中途拆卸喷射管时,搭接段进行复喷,搭接长度不得小于0.5m。

喷射过程中如遇到特殊情况,如水压过高或喷嘴堵塞等,将管提出地面进行处理后再进行施工。

摆喷灌浆过程中,出现压力突降或骤增、孔口回浆浓度或回浆量异常等情况时,必须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

高喷灌浆过程中发生串浆时,应填堵串浆孔,待灌浆孔高喷灌浆结束,尽快进行串浆孔的扫孔、高喷灌浆,或继续钻进。

喷射浆液采用试验选定浆液。

施工中如实记录高喷灌浆的各项参数、浆液材料用量、异常现象及处理情况等。

喷射结束后,随即在喷射孔内进行静压充填灌浆,直至浆面不再下沉。

并用水泥沙浆进行封孔。

摆喷完毕后,及时彻底冲洗注浆泵、搅拌桶,维护设备和清理现场,作好下一孔喷射准备。

4.5基坑排水4.5.1初期排水

根据综合考虑和推算。

二期围堰截流闭气后,河水全部通过导流渠排走,初估初期残留于二期基坑内的积水量约为9198m³

,因基坑水位下降速度受围堰形式及基坑内水深的限制,若水位下降太快,围堰和基坑边坡受动水压力变化过大而引起塌坡,若下降太慢,则会影响基坑开挖时间,综合以上因素,基坑初期排水下降速度定为0.9m/昼夜,因此基坑排水时间初定为1d,其排水强度为383.25m³

/h。

排水方式为直接从围堰排出,以2台离心泵可满足施工要求。

为了保险期间,另备用1台。

因一期围堰不需截流,河水全部通过右侧河床排走,初期残留于一期基坑内的积水量不大,利用二期围堰排水的3台离心泵可满足施工要求。

初期基坑排水强度及设备见表4.5-1所示。

表4.5-1基坑排水设备汇总表

4.5.2基坑施工期经常性排水

主要排除基坑施工过程中从围堰、地下水渗透进入基坑的渗水、施工生产废水或降雨积水等。

⑪确定降水井类型

根据本标渠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点,北汝河施工期经常性排水采用深井降水方案。

⑫深井井点参数计算①计算公式

a.群井假想基坑涌水量(m³

/d)Q=1.366KS(2H-S)/(lgR'-lgX0)b.单井出水量(m³

/d)q=65πr×

3√Kc.抽水影响半径(m)R=1.95S(HOK)1/2d.井数(个)

n=1.1Q/q,系数1.1为考虑堵塞等因素的井点备用系数e.井间距离(m)a=L/(n-1)式中:

K——渗透系数,取1.1×

10-4~1.0×

10-2cm/s的平均值4.37m/dS——基坑设计降深,mH——含水层厚度,mR'——群井影响半径,mX0——假想基坑半径,m

r——滤管半径,m,取r=0.05ml——滤管长度,m,取l=1mL——总管长度,m②计算结果

北汝河倒虹吸施工期降水井点计算成果见表4.5-2所示。

表4.5-2北汝河倒虹吸施工期降水井点计算成果表

③抽水设备选用

根据本标施工降排水的特点,井点抽水水泵主要采用100SG15-3.8*10型深井潜水泵,该泵抽水流量10m³

/h,扬程38m,电机功率5.5KW,出水管径50mm。

根据本工程分期施工的规划,施工所用水泵可以循环使用,同时考虑一定的水泵备用系数,每期施工总共配备68台深井潜水泵,估计同时工作水泵台数58台,10台备用。

在考虑井点降水的同时考虑大气降水等因素,在工作面同时配备2台2.2KW潜水泵用于工作面排水,在上下游围堰背水侧堰后挖设集水井,临时排水沟将水引入集水井,7.5KW潜水泵将水抽至基坑外。

具体水泵配备型号见下表4.5-3所示。

表4.5-3井点排水水泵配置表

④井点布置

井点的布置在满足井点间距离的同时,尽可能结合倒虹吸各高层台阶在基坑周围匀称布置。

若个别段匀称布置井点不能满足井点间距要求则按井点间距按棋盘型布置。

具体布置根据施工实际情况定夺。

⑤井深确定计算公式:

HW=HW1+HW2+HW3+HW4+HW5+HW6式中:

HW——井深

HW1——井口至渠底板高度,随各井点布设高程不同而不同;

HW2——降水水位距离渠道底要求的深度,取2.0m;

HW3——ir0;

i为水力坡度,取1/15;

ir0为降水井排间距的1/2(m);

HW4——降水期间的地下水位变幅,考虑井点间断抽水,地下水位变幅不大,取HW4=0.5m

HW5——降水井过滤器工作长度,为1m;

HW6——沉砂管长度(m)。

由于HW1为变量,本次计算按最大开挖深度18.8m计算施工期排水井深,经计算井深为21.80m。

⑥深井井点施工施工程序:

井位放样、定位—→做井口,安放护筒—→钻机就位、钻孔—→吊放深井管与填滤料—→洗井—→安装抽水设备及控制电路—→试抽水—→降水完毕后水泵拆除—→拔井管、封井

a.井位放样、定位:

由测量人员放样、定位并做出明显标志,以利于施工。

b.做井口,安放护筒:

井管直径应大于泵机最大外径50mm以上,钻孔孔径大于井管直径30mm以上。

井口做好后安放护筒,以防止孔口塌方,并为钻孔起到导向作用,同时做好泥浆沟与泥浆坑。

c.钻机就位、钻孔:

深井成孔采用防渗处理所用设备,泥浆护壁法成孔。

清孔后回填井底中粗砂垫层。

在渠道开挖过程中做好测量工作,推测定地下水位所在层,于该层开挖前钻孔打井。

成井部位尽可能结合渠道边坡某级台阶高程。

d.吊放深井管与填滤料:

井管采用人工吊装,井管应安放垂直,过滤部分全部放入含水层中。

井管与土壁之间填充粒径大于滤网孔径的小砾石或粗砂滤料。

填滤料一次连续完成,从底部一直填到井口以下1m左右,上部采用粘土封口。

e.洗井:

若水较混浊,含有较多的泥砂、杂物会增加水泵的磨损、减少寿命或使泵管堵塞,采用旧的深井泵机来洗井,使抽出的井水较清洁后再安装新泵。

f.安装抽水设备及控制电路:

安装前,先检查井管内径、垂直度是否符合要求。

安放深井泵机时用麻绳吊入滤水层部位,并安放平稳。

接电机电缆及控制电路。

g.试抽水:

泵机运转前用清水预润,以保证轴与轴承的预润。

检查电器装置及各种机械装置,测量深井的静动水位。

满足要求后即进行试抽水,一切满足要求后,再转入正常抽水。

h.降水完毕拆除水泵、拔井管、封井:

当此段倒虹吸施工完成后即可拆除该段抽水水泵,用反铲拔除井管。

拔除井管所留孔洞用砂砾料填实。

4.6施工期防洪度汛

⑪加强与业主的联系,及时取得水文预报,做好防洪准备。

⑫清理施工场面,及时将围堰基坑内重要物资、材料及机械设备等撤离转移到安全部位。

⑬提前备好土料编织袋(堰顶子堰),以防超标洪水。

4.7机械资源配置

表4.7-1导流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