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5774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5.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上饶设计说明Word格式.docx

规划区范围内为丘陵地貌,相对高度范围60-110米,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势大体上为北高南低,规划区内有众多山丘、沟灌。

中心区位于行政新区中心位置偏北,规划区总面积约165公顷。

中心区的区域选址具备了良好的空间人文意向和便利的周边交通环境。

在地理位置上,它既起到将来上饶市区向西发展的引导作用,同时其全新的现代城市形象又对隔信江对望的信州区的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3用地条件

上饶市行政新区中心区用地以北的部分基本都是以地形自然划分的山林绿地和水田。

而南部由于比较靠近铁路,因此分布了大量一、二类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另外还有一些配套的商业金融以及居住类用地。

因此在城市规划上几乎是完全的土地更新和置换,只保留适量的山林绿地作为生态城市的景观区域。

现状用地中没有现代城市所必须的完善的配套和服务设施的用地,同时商业金融的用地随着市政设施的加入必定要得到极大的增加。

现状中主要的工厂由国家建材局上饶机械厂、服装公司、锅炉压力容器厂等。

这些工厂建筑大多比较陈旧,在新区的规划中都将搬迁。

2.4开发条件

1、区位优势行政新区中心区是未来上饶市行政、商贸、文化娱乐中心,随着这一概念的深入,行政新区中心区将建成高档次、高标准的城市新区,并与现中心区一起构成城市的集合中心,其区位投资优势显而易见。

2、环境优势行政新区南靠信江,西北部有一自然水库和植被良好的山林,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上饶市景观体系的设计重点。

3、交通优势本区临近旧城区,区内各主要道路与城市其他片区联系十分便捷。

3整体性城市规划设计策略制定

3.1规划理念

上饶市行政新区中心区修建新详细规划设计总体构思基于以下的四个理念

1建构多元功能复合的城市中心区

2坚持尊重自然、尊重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3创建全民共享的花园城市与完善的市政设施

4追求鲜明的时代精神同时又承载历史文化传统

3.1.1建构多元功能复合的城市中心区

城市规划把目标仅仅局限于城市体形环境的塑造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它应当有助于增强城市活力,使行政新区中心区人气旺盛,商业繁荣,文化气息浓郁,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这是城市规划重要的内在目标。

上饶市行政新区中心区作为全市公共生活活动的集聚中心,在考虑具备行政办公,文化娱乐,金融商贸,商务会展及市民公共活动等中心功能的同时,还考虑了居住与教育,形成多元功能复合与互动。

使中心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3.1.2坚持尊重自然、尊重生态的可持续性发展思想

上饶市行政新区中心区有较有的环境优势,空间结构以中轴线及半包围它的辐射结构为骨架,其中中轴线强调景观生态和空间的虚实对位,而辐射结构则注重功能性,将整个新区的景观与功能体系融会贯通,突出生态主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心区规划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因势利导将基地西面原有的自然山地、水系等自然生态环境引入中心区,与开放的中央市民公园形成有机的整体,结合原有的自然景观,由西向东渐过渡到建成环境景观。

3.1.3创建全民共享的花园城市与完善的市政设施

以景观主轴线及周边的路网为结构框架,形成点、线、面的绿化及开放空间体系,将中央集中生态绿化、周边道路沿线的线状绿化及各个地块内的集中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空间的组织上也将基地周围的山光水色交织穿插,令整个中心区成为花园般的居住和工作的环境。

高品质的城市空间环境不只是要求城市建筑群体空间的优美、和谐、丰富、多姿,还必须有完善的公共及市政服务设施,高效安全的道路交通系统,宽敞、洁净、优美的绿化与滨水环境;

亲切宜人的驻留活动场所以及应有的文化氛围。

这正是人们常说的“以人为本”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表现。

3.1.4追求鲜明的时代精神同时又承载历史文化传统

城市形象的个性特色是城市形象的灵魂,在众多城市的面貌日趋雷同的趋势中,上饶市在新世纪提出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通过规划设计将这个特色体现出来是本次规划的重要任务。

吸收当代世界先进的城市规划理念,在传统的文脉中追求建筑风格的简洁与精练。

在建筑与环境的营造中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并将新的审美情趣引入设计。

将具有代表性的当地传统建筑材料与现代感的玻璃、钢结构融为一体,体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市政大楼和会展中心等新城区标志性的建筑形象都强调时代性从传统性中脱颖而出的寓意。

3.2规划原则

3.2.1功能分区明确合理

规划设计通过将新城区各类不同属性的功能活动合理分区,并相应设置道路与公共空间、组织人流与车流,排除不必要的穿越交通与功能干扰。

各功能区由其功能属性决定,规划设计在空间特性与景观环境上具有特色。

3.2.2道路分级有序、交通联系便捷

规划设计在新城区各功能区之间和内部通过设置分级有序的道路系统,明确区分内部交通和外部交通,使同一功能区内各相关部分间的交通联系和各不同功能分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互不干扰。

3.2.3公共空间主题明确、相互交融、尺度人性化

以生态景观公园、市民广场和市政广场为序列主体的公共空间是行政新区中心区的重要组成,在为市民提供活动及交流空间场所的同时,成为整个新区规划结构的框架。

规划空间设计上各个公共空间主体明确,并且与周边建筑功能相对应,同时注重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和框架尺度的人性化体验。

3.2.4充分考虑与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的结合

上饶市行政新区中心区规划的基地具有较为复杂的自然地势条件;

以及,一定的现状建成状况。

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与现状的结合,以及对自然地势条件的利用与改造。

3.3总体结构

根据上饶城市行政新区中心区用地环境条件及总体规划的要求,为新区建立了“一心、一轴、一环、五区”的规划结构。

“一心”指新区以行政中心办公大楼与中央市民公园所构成的核心。

“一轴”指贯穿行政新区中心区的由行政办公区、行政中心办公大楼、中央市民公园、会展中心所构成的新区轴心。

“一环”指由文化中心区,通过商业区、商务区以及展示中心,以城市山地公园为收头的步行系统。

便利人流的沟通。

“五区”是指行政中心区、行政办公区、居住与商业街区、商务会议展示区和商业区。

3.4用地布局

根据功能的不同划分为A、B、C、D、E、F6个区。

(见附表)

A区有大片保留山林,有一水库可作为人工湖,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因此规划作为高档居住区,北沿樟树路设一处政府宾馆,中部结合山体绿化布置城市公园。

区内滨湖地带为别墅区,建设以2-3层为主的独立式以及联排小住宅,南部靠山地块以多层的住宅为主。

B区为新区的行政办公区,基本确立以行政中心、政府广场为核心,中部以政府主办公楼为主,办公区北部安排其他办公机构及附属设施,连同市政府共同构成“T”形的行政办公区,办公区西部安排一定数量的二类住宅用地与商业商住混合的用地,可提高办公区人气,避免形成办公区常见的白日繁华、夜晚死寂的现象。

C区为新区的文化娱乐与商业中心,区中结合广场建设安排有一定吸引力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大剧院等。

南侧靠近光学路设置大型商业,为便利居民的生活,通过步行通道作联系。

D区为中档居住区,区块内设有居住区级服务中心和一条商业步行街。

E区中部安排会展中心以及其他办公设施,靠南侧设置内部公共交通道路。

F区为新区的商务中心,沿民主路设几处大型办公商务楼等,结合周围居住区级商业共同带动整个新区的经济面貌。

(设计要求详见设计导则)

3.5道路交通系统

3.5.1设计原则

行政新区中心区交通处理的重点是加强新旧两区的联络,区内交通处理好人流和车流的组织。

路网结构、道路线型与断面的设计考虑城市设计要求,有利于塑造优美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组织步行交通系统,与绿地结合,联系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

合理安排静态交通,结合行政、文化、商务中心设置足够的停车场。

3.5.2道路系统

行政新区中心区的道路系统与周边形成有机衔接,并与土地使用规划相协调。

道路分级:

主干道:

民主路(红线80米),西民主路(红线60米),光学路(红线60米)。

次干道:

樟树路(红线30米)。

城市支路:

区内其它道路(红线18-24米)。

3.5.3交通组织

加强人车交通分离

强化步行系统设计,形成与绿地结合,联系各主要公共活动场所,创造优美舒适安全的步行网络。

放宽人行道并完善人行道地面铺装及各种设施,进行盲道及无障碍设计。

1.主要干道交叉口及人流密集过街处,设地下通道或安装步行交通信号灯。

2.减少货运交通干扰

3.鼓励公共交通

4.妥善安排静态交通

5.内部交通组织

3.5.4出入口:

包括主要出入口与次要出入口两类,主要出入口为全开放出入口,次要出入口则不允许机动车左转进入,仅允许机动车右转进入,各个功能分区在与城市干道连接处都设置主要出入口,而面向景观区的方向上则通常设置次要出入口。

另外,一些重要的公共建筑(如市政中心和会展中心等)设有独立的出入口。

3.5.5道路竖向

道路竖向设计充分考虑与现状道路的衔接,以雨水就近排放为原则,同时考虑到道路的行车要求,特别是非机动车的行驶要求。

按照国家道路纵坡设计规范,应尽量保证道路纵坡坡度大于0.3%,小于2.6%。

3.6空间环境设计

3.6.1总体构思

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设计强调整体性的序列感,注重各个功能空间的整体和谐及景观结构的有机构成,充分利用现状的山体水面,结合用地布局形成景观轴线;

通过对建筑群按空间构图原理的有序布置,形成地域标志和个性场所,通过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着重塑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总体上形成“十”形的主景观轴线,也是城市结构轴线。

南北轴空间构成序列为行政中心—市民公园--会展中心;

东西轴空间序列为西部保留山林—居住区-商业区—政府广场—文化娱乐商业区。

另有几条散点视线轴,多为贯穿居住区与行政办公区中的景观轴线。

3.6.2功能空间设计

1、广场空间

行政新区中心区根据各功能区的布局安排几处广场,一般位于景观轴线以及空间序列的端点或交点上,是新区中的重要景观节点。

各广场均有自己的个性和内涵,不但与周边地段的建筑性质以及自身所在的功能区相符,同时也构成了该地区的核心空间,起到标志性场所的作用。

如B区的政府广场、C区的文化广场。

B区的商业街和C区的步行街也可看作带形广场,主要突出购物氛围。

2、绿地系统

以规划整体构架为依据,重点加强一心、一轴、三线、半环的设计。

一心指一个主绿化景观中心,即以行政中心办公大楼与中央市民公园所构成的核心;

一轴指贯穿行政新区中心区的由行政中心办公大楼、中央市民公园、行政办公楼、会展中心所构成的新区轴心。

3、步行系统

步行系统布局的基础是本区的几条东西、南北方向的景观轴线以及城市道路两侧的绿化步行带,步行系统通过过街通道等同车行交通分离,与每个公共活动中心、广场紧密联系,形成有机的步行系统。

3.6.3环境设计

1、设计导引

a.绿地强调功能、生态与景观的结合、关注街道、广场的遮荫。

b.绿化植物配置要求四季显花、长年显绿。

c.步行系统考虑行走、休憩、骑车、轮椅、游览、观景交往等各种要求,重视遮荫避雨、电话联络、饮水、停自行车等设施的布置。

2、城市竖向形态组织

为避免本区开发建设中建筑布局无序和城市天际线单调,本规划对城市建筑竖向形态进行有机组织。

控制山体周围及绿地附近建筑的高度,将绿色最大限度的引入人的视线。

将城市竖向形态分解成三个不同层面进行组织:

以广场、街道、大片绿地作为第一层面,山体与多层建筑为第二层面,高层建筑为第三层面,并结合丘陵地形的特点,充分利用山体河谷的自然高差,共同构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竖向形态与城市肌理。

高层建筑主要沿民主路、西民主路依建筑景观轴线展开,并在商务区设几处高层作为城市制高点,形成本区起伏有序、优美丰富的天际轮廓线。

其它高层小高层结合行政中心围绕中心广场布置,形成强烈的围合感。

规划设计建议对本区建筑屋顶设计提出要求,增加屋顶花园,各分区应统一屋顶色彩基调,强调建筑之间的相互协调,不提倡各自标新立异。

3、街道景观

道路通过断面形式、绿化种植以及周边地块建筑围合等条件的不同变化形成不同风格、个性的道路景观。

道路侧景要求道路两侧的建筑界面有一定的呼应,同时道路空间的封闭与渗透形成空间序列节奏,通过绿化掩映和广告标识的点缀塑造不同的街道景观。

3.7地块开发控制

3.7.1开发控制目的

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对具体的开发活动进行控制和引导,为实施管理建设提供依据;

具体体现和协调建设的综合效益。

3.7.2开发控制要素

开发控制包括用地使用控制、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公共设施控制、交通指标控制、环境景观控制六个方面的控制要素。

1.用地使用控制

用地使用控制是指对建设用地上的建设内容、位置、面积和边界范围等方面做出规定。

其具体内容包括用地性质,用地边界、用地面积等。

以上各项指标按地块指标控制表执行。

2.环境容量控制

环境容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良好的城市环境质量,按照建设用地职能容纳的建设量和人口聚集量,对土地开发做出合理的控制和引导,其控制指标包括:

容积率、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绿地率等。

3.建筑建造控制

包括建筑高度、建筑间距、建筑后退。

建筑退后红线具体规定如下,沿河路15米,民主路10米,西民主路10米,东民主路、光学路8米,其它城市道路和支路后退不小于5米。

4.公共设施控制

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满足市民的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为市民使用或为居民服务的各类设施。

公共设施包括:

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

规划结合居住区设置二所中学三所小学。

5.交通指标控制

规划中民主路不宜沿街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建出入口,沿次干道两侧设置人流量较大的公建以及机动车的停车场地、公交站点,其它考虑地下停车。

机动车出入口位置的确定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a.城市主干道与城市主干道相交,距交叉口60-80米内限制设机动车出入口;

城市主干道与城市次干相交,距交叉口40-60米内限制设机动车出入口;

城市次干道相交,距交叉口35-50米内限制设机动车出入口;

30米以下道路交叉口30米内限制设车出入口。

b.支路相交,地块机动车出入口退交叉口距离不小于15米。

c.较大人流量的公建,布置在次干道交叉口附近时须采取措施,使人流车流出入口距交叉口不小于50米。

d.公共停车场(库)出入口位置按下列规定执行: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道交叉点附近,且距离交叉口大于50米;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出入口应设在次干道和支路上。

机动车停车场停车位大于50个时,出入口大于等于2个;

停车位大于500个时,出入口大于等于3个,出入口之间距离应大于15米。

考虑到汽车远期发展,居住用地停车位按居住户数的20%考虑,公建用地则按建筑面积的10%规划停车面积(含地下停车场)。

6.环境控制

景观控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塑造城市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

景观控制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内容构成。

·

景观节点:

包括地标性建筑物、景观性构筑物、自然景观节点三类,地标性建筑物包括行政中心主楼、会议展览中心、文化中心、中央商业建筑群等,景观性构筑物包括国旗台、市标雕塑、人工湖等,自然景观节点则为基地西面的水库山地所构成的视觉焦点,各景观节点之间通过结构轴线系统连为一个有机整体。

景观界面:

主要指市民广场和市政广场周边的建筑界面,强调通过连续的建筑界面围合广场空间,并注重景观界面的人性化尺度问题。

景观空间:

包括自然主导景观空间、人文主导景观空间和过渡景观空间三类,三者的空间分布反映出新区中心区规划整体上自西向东空间属性由自然向人文逐步过渡、逐层渗透的特征。

景观扇面:

指公共空间及周边道路上的主要视觉景观点,突出行政中心主楼在空间上的核心位置的同时,强调空间关系的合理有序、丰富多彩,并注重步移景异效果的创造以及空间引导性的形成。

山地景观:

西侧是郁郁葱葱的山地景色,与居住生活区之间有良好的分隔,是规划景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空间布局上则通过突出东西向的视觉渗透性来保证山水自然景观对本地区的渗透。

3.8投资估算

见附表

4.给水工程规划

4.1给水现状

新区主要由信江水厂供给。

现有沿河路DN800mm上水管由信江水厂引出,已敷至民主路南头;

光学路老城区段两侧有DN300mm上水管。

4.2.规划用水指标及用水量预测:

◎预测规划区用水量:

2万m3/d。

不同性质用地的单位用水量指标及用水量

用地面积

用水标准

用水量

Ha

1.0╳104m3/Ha.d

1.0╳108m3/d

居住用地

31.43

180

0.57

公共设施用地

69.13

80

0.55

道路广场

53.89

20

0.78

市政公用设施

2.03

30

0.01

绿地

12.17

0.03

合计

168.65

1.94

4.3给水管网

◎系统布局:

(1)、由信江水厂及规划郭门水厂供给。

(2)、管网采用生活---消防统一系统。

同时考虑距离及高程的因素,规划区用地实行分压供水。

(3)、于规划区东侧、民主路与光学路交叉口附近重新布置一处上水加压泵站,服务规划区内光学路以北、东民主路以西地区,规划泵站日转供水量3万m3,泵站由光学路主干管供给水源。

(4)、最不利点水压要求不低于24M水柱,服务水头:

根据建筑层数确定,一层10m,二层12m,二层以上每增加一层增加4m。

水压不够的建设项目可结合项目实际要求,另行加压。

(5)、室外消防给水按1次火灾计,延续时间为2-3小时,一次灭火用水量按40L/s考虑。

◎工程措施:

(1)、市政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有消防给水任务的管道最小管径不应小于150mm;

(2)、市政给水管预留口间距采用200~240m,预留口管径一般采用150~200mm;

(3)、输配水管道一般沿道路东、南侧布置,道路宽度大于24米可采用双侧布置,管道覆土厚度0.5—0.7米;

(4)、给水管道与其它管线交叉要求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要求控制。

4.4水质及供水普及率

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

供水普及率100%。

4.5规划成果:

详见“给水工程规划图”。

5.雨水工程规划

5.1现状条件

本规划区用地南侧即为信江,西侧与信江支流槠溪河毗邻。

本地块处于上饶市两个排水分区里,大概以西民主路为界,东部为沽塘溪排水区,西部为龙潭排水区。

5.2排水体制

新开发地块区按雨污分流制规划,旧镇区及自然村可改建成分流制区域原则上按截流式合流制考虑,远期改造为分流制。

5.3管网规划布置原则:

雨水自流就近排出,分布式多出口排放原则布置。

5.4规划标准及暴雨强度公式:

根据规划区汇水地区性质、地形特点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雨水设计重现期标准为:

居住区及一般工业区:

1年;

主要干道、重要地区等:

2~3年;

排水干渠:

5年。

暴雨强度公式:

Q=2374(1+0.47lgP)/(t+5)0.71

综合径流系数:

0.70,设计重现期P取一年。

5.5管网布置

按照多出口,就近排放的原则,考虑到地形和规划道路标高,沿规划道路布置管道。

雨水就近排入流经本规划区规划排水渠道。

管道竖向覆土一般不小于1.0米,规划管径为D600-1200。

管网布置详见“雨水工程规划图”。

6.污水工程规划

6.1规划原则

(1)、根据排水制度、排放分区、规划建设用地布局、地形及排水现状的历史沿革,受纳水体位置等情况,综合考虑布置管网;

(2)、新开发地块区按雨污分流制规划;

(3)、污水管网布置原则上以重力流为主,截流系统布置考虑现状情况、工程造价以及水体保护等因素。

污水提升站位置结合用地布局、地质情况、管线埋深、河涌位置综合考虑;

(4)、生活污水集中至污水处理厂进行二级生化处理,出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6.2污水量标准及污水总量:

(1)、污水量标准按给水量标准的80%计;

(2)、预测本工业区规划范围污水总量为:

1.6万m3/d。

6.3管网布置

由于区地势北高南底,为使管道埋深不至过大,减少投资,管道敷设充分利用地势坡度,污水管道控制埋深不超过4.5米;

规划污水管管径为D600~D800,管网布置详见“污水工程规划图”。

6.4污水提升站

结合雨水提升泵站用地建设一处污水提升泵站,将本区污水及老城区的转疏污水提升到规划区西侧信江边上的江北污水处理厂,该泵站占地1200m2,泵站流量需综合流域内上游污水总量计算。

西部地区污水通过污水管收集,直接送至污水处理厂。

7.电力工程规划

7.1负荷预测

根据规划用地性质,采用单位建筑面积密度法预测本规划区用电负荷,用电指标及负荷结果详见表,并取同时系数为0.7,预测本规划区用电总负荷为6.69万kW。

7.2电网规划

(1)、废除规划用地内现状的上饶电厂及龙潭变电所。

规划于用地西南部铁路沿线新建一处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