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59744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2.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数量

主要项目

辽宁

24

(1)鞍山钢铁公司。

(2)本溪钢铁公司的扩建。

(3)抚顺发电厂。

(4)阜新发电厂。

(5)大连第二发电厂的增容。

(6)阜新新丘竖井。

(7)阜新平安竖井。

(8)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9)抚顺东露天矿。

(10)抚顺老虎台煤矿。

(11)抚顺西露天矿。

(12)抚顺胜利矿刘山竖井。

(13)抚顺龙凤矿竖井的新建扩建。

(14)抚顺石油二厂。

(15)抚顺铝厂。

(16)沈阳第一机床厂。

(17)沈阳第二机床厂(中捷友谊厂)。

(18)沈阳风动工具厂。

(19)沈阳电缆厂。

(20)大连造船厂改建扩建。

(21)杨家杖子钼矿。

(22)一一二厂(沈阳飞机制造公司)。

(23)四一○厂。

(24)渤海造船厂的新建和扩建改建工程。

吉林

11

(1)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及自备电厂。

(2)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3)吉林染料厂。

(4)吉林电极厂(现吉林炭素厂)。

(5)吉林化肥厂。

(6)吉林铁合金厂。

(7)钨铁生产部分。

(8)通化湾沟工井。

(9)丰满发电厂。

(10)吉林电石厂。

(11)辽源矿区西安竖井厂。

黑龙江

22

(1)哈尔滨电机厂。

(2)哈尔滨汽轮机厂。

(3)哈尔滨锅炉厂。

(4)哈尔滨轴承厂。

(5)哈尔滨伟建机器厂(原哈飞)。

(6)哈尔滨东安机械厂。

(7)哈尔滨东北轻合金厂(原哈尔滨101厂)。

(8)哈尔滨量具刃具厂。

(9)电碳厂。

(10)电表仪器厂。

(11)阿城继电器厂。

(12)佳木斯造纸厂。

(13)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14)鹤岗兴安台10号立井。

(15)鹤岗东山1号立井。

(16)鹤岗兴安台洗煤厂。

(17)鸡西城子河洗煤厂。

(18)鸡西城子河9号立井。

(19)鹤岗兴安台2号立井。

(20)双鸭山洗煤厂。

(21)友谊农场。

(22)齐齐哈尔钢(北满特钢)。

合计

57

(三)后续重大项目建设

在“一五”与“二五”期间,中央各部委和省区也安排了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包括,以大庆油田开发为主的能源基地建设,石油化学工业基地、黑色与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和森工企业的建设,其产品满足了东北需要,并大量地支援了国家建设。

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东北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以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骨干企业和战略产业,东北老工业基地逐步建立了起来。

到1978年,东北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百分比为16.56%,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利税总额占全国百分比分别为20.45%、20.43%;

主要工业品如原煤、原油、钢、水泥占全国同类产品比重分别为16.29%、53.83%、29.06%、13.84%。

二、历史性贡献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形成是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在短短的几年中,中国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重化工业体系,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军事工业生产能力,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巩固了新兴的社会主义政权及其经济基础。

老工业基地建立之后,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东北三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高比例物资调出。

从50年代老工业基地建立以来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东北三省生产的钢材、煤炭、石油能源、机械产品等物资以高比例、低价格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国各地,用于全国各地经济建设。

——财政上缴和无形利润转移。

50多年来,仅辽宁省净上缴中央的财政收入就达1780亿元,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辽宁全省工业生产固定资产原值的2倍多,可以兴建相当于两个辽宁的工业基地,可以建设50个大型石油化纤企业。

东北三省长期的利税上缴形成了巨大的无形利润的转移。

——大量的人才和技术输出。

据不完全统计,在1949—1978年间,沈阳向全国各地输送技术人员10.9万人,鞍山支援全国建设人才5.1万左右,在全国众多大中型钢铁企业中,几乎都有鞍钢支援的工程技术人员。

客观地说,东北作为近代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支撑了国家经济。

东北完善的工业体系、基础设施、成套的工业设备、娴熟的技术工人,以及丰富的资源,使得东北在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转轨时期衰退及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以及沿海开放战略的实施,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东北工业,不再是国家的投资重点,加之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惯性,东北的发展步伐开始落后于其他沿海省市。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衰退

在经济大潮中,东北老工业基地陷入了以产业老化、产品缺乏竞争力、市场萎缩、企业停产半停产为主要特征的结构性衰退。

其一,经济增长乏力。

自80年代以来,东北GDP平均增速同东南沿海地区相比低3-5个百分点。

其二,经济效益全面下滑,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每百元固定资产原值实现产值下降,企业大幅度亏损。

其三,经济地位下降,1978年以来的20多年间,东北三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所占份额不断下降,经济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日益扩大,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由1989年13.09%下降到2001年的9.14%。

1978年,辽宁、黑龙江和吉林的人均GDP仅次于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但2001年在全国的排位却下降到第8、10和14位。

在改革开放初期,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是广东的两倍,而2004年,广东(16039.46亿元)是辽宁(6872.65亿元)的两倍多;

黑龙江省地区生产总值与东部六省市的平均值相当,2004年,只相当于其44.4%,人均GDP更是仅相当于上海的1/3。

二、面临的困境

(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重视国有经济和大型企业,忽视非国有经济和中小型企业,形成了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格局。

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三省对经济结构也进行了多年的调整并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国有经济比重仍然过高。

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目前也不尽合理。

重工业和加工工业比重大,轻工业比重小;

民营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二)市场化程度低,国企发展艰难,经济发展缺乏内在活力

东北地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都比较深,市场化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在全国处于下游水平。

据有关数据表明,东北地区的市场化程度总指数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市场机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较弱。

东北国企的改革大多是由政府推动,自上而下进行。

国企改革后,一是依靠集体的社会基础无法维持了,可以替代集体的形态还没有产生,使人们产生了盲目和无助,这样使政府推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就缺少一个有效支持其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基础。

市场经济缺乏内在动力,缺乏积极性。

二是普遍缺乏赢利能力。

养老、冗员等问题导致企业亏损,政府就必须给予有政策性负担的国有企业以政策性优惠和补贴,从而形成了预算软约束。

国有企业不断向政府要保护、补贴来弥补其亏损,其管理不当、效率低下、发展缓慢也就不可避免。

(三)资源面临枯竭,接续产业发展缓慢

东北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无节制的大量开采和粗放经营,东北地区的资源已经濒临枯竭。

特别是煤炭、黑色金属、石油、木材等资源储量大幅度减少。

2003年,辽宁省煤炭产量已经下降到全国第9位,阜新、北票煤矿已经整体破产,抚顺、南票煤矿的部分矿井已经关闭。

黑龙江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也已经关闭了许多井口。

占全国石油产量50%的大庆油田可开采储量也只剩下30%。

我国最大的森林工业基地伊春的16个林业局中已有12个无木可采,能够开采的林业局可采的成熟林只剩下1.7%,可采木材不足500万立方米。

东北地区以依靠资源而建立的城市比较多,资源日益枯竭,接续产业的发展却很缓慢。

(四)就业矛盾突出,社会保障不足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关、停、并、转,下岗失业职工增多,加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矛盾突出。

同时,由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其它经济成份发展缓慢,社会财力难以满足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支出。

据调查,老工业基地的社会保障问题与全国相比:

一是享受保障的人数多;

二是集中度高;

三是基金缺口大。

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继实施沿海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后的又一战略决策。

一、振兴战略实施过程

——2002年,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简称“两个支持”战略)。

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提出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方略。

——2003年8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市主持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一次会议”。

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03年10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文件),就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

文件指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改造,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着眼作出的又一重大战略决策。

文件中明确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各种扶持政策,包括减债卸负、财政税收支持、项目投融资以及就业、社保等。

以此为标志,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正式启动。

——2003年12月2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成立,温家宝总理担任组长,黄菊、曾培炎副总理担任副组长,国务院25个主要职能部门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2004年3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提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2004年要抓好四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是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四是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2005年5月17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

会议认为,2004年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开局良好。

会议明确2005年要做好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统筹协调城乡发展。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是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转换。

四是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

五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六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加强科技开发和人才培养。

七是注重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2005年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就进一步扩大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提出:

一是鼓励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推进重点行业和企业的技术进步。

三是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着力提升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四是发挥区位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

五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加快对外开放提供保障。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全体会议。

会议认为,2005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继续推进。

会议提出,2006年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二是努力发展现代化的大农业。

三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是加快振兴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

五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六是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二、国家振兴政策落实情况

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国家制定实施了一些系列的相关政策。

(一)财税政策

——增值税转型。

2004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财税字[2004]156号)和《2004年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启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增值税转型工作。

从2004年7月1日起,东北地区从事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工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军品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8大行业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固定资产、用于自制固定资产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和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等所含进项税金,准予用当年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抵扣。

当年没有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或新增加的增值税税额不足抵扣的,未抵扣的进项税额可以结转以后年度继续抵扣。

2004年下半年,东北地区共认定增值税转型试点企业40306户,占东北地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总户数的32.24%,占工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总户数的60.87%。

东北地区转型试点企业新增固定资产进项税发生额15.76亿元,实际抵退税额12.58亿元。

2005年3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了《关于2005年东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5]28号),进一步明确了对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的抵扣及实施步骤等有关问题。

2005年,东北地区共有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企业41168户,占东北地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总户数的31.35%,占工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总户数的59.89%,允许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发生额57.24亿元,实际抵退税额32.36亿元。

从一年半的运行情况来看,增值税转型没有造成税收收入的大幅下降。

从长期来看,增值税转型将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并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时起到了鼓励投资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作用。

——企业所得税优惠。

2004年9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东北地区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房屋、建筑物除外),可在现行规定折旧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折旧年限;

东北地区工业企业受让或投资的无形资产,可在现行规定摊销年限的基础上,按不高于40%的比例缩短摊销年限;

东北地区企业的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提高到每月人均1200元。

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又发出通知,明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适用范围,仅限于东北三省一市范围内符合条件的企业。

此外,国家还率先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实行全面减免农业税的政策,扩大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补贴范围和规模。

2004年中央财政对东北三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粮食、良种等直接补贴达53.1亿元。

国家还决定,对部分企业历史形成、确实难以归还的历史欠税,按照规定条件经国务院批准后可给予豁免。

对东北地区的低丰度油田和衰竭期矿山,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不超过30%的幅度内降低资源税适用税额标准。

(二)金融政策

允许商业银行进一步采取灵活措施处置不良资产和自主减免贷款企业表外欠息。

减免表外欠息和核销呆坏账的工作在2004年已经展开。

国务院已批准同意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3家政策性银行对四级可疑类贷款和表外欠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决定减免的条件、标准、时限、权限及企业的偿债方式。

截至2004年底,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3家银行在东北三省一市的分支机构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共核销损失类资产340亿元,剥离可疑类贷款近500亿元。

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在东北地区共核销了600亿元不良资产,加大了对吉林省农村信用社试点资金支持,推进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妥善处理了鞍钢证券和辽宁证券公司问题。

2005年,国家继续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并增加50亿元用于全国农村扶贫贷款,重点向东北地区倾斜。

(三)国债资金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

为支持东北地区经济振兴,国家发改委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债资金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

2003年推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债资金第一批100个项目,总投资61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317亿元,企业自筹293亿元。

这些项目的国债资金补贴将执行统一政策,即按照项目贷款额年息的6%贴息3年。

项目建设周期为3年,但如果企业在3年内提前完工,提前时期段的国债贴息资金将返给企业。

2004年,第二批国债资金197个项目,加上2003年改造的100个项目,总投资达1089亿元。

同时,2003年国家还启动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60个项目,总投资56亿元。

截止2004年底,国家共下达国债项目贴息资金8亿元,安排东北高新技术项目118项。

2005年初,国家发改委又下达了2005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重点行业结构调整专项(第一批)国家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

在下达的63个项目中,东北地区有40个项目,其中辽宁省19项,吉林省8项,黑龙江省9项,大连市3项,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1项。

63个项目总投资规模达68.97亿元,国债资金5.8亿元,其中东北地区投资规模44.07亿元,占总投资的63.9%;

安排国债资金4.29亿元,占国债资金总额的73.8%。

(四)国有企业改革

2004年,国家启动了中石油、中石化、东风汽车3家中央直属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试点工作,移交中小学729所,移交公检法机构512个,涉及在职职工70069人,离退休教师23717人。

2005年11月,国务院批复了由财政部、国资委和劳动保障部联合上报的《东北地区厂办大集体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并批准成立由财政部、国资委、劳动保障部、振兴东北办负责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试点的组织协调工作,启动了第二批74家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将移交中小学和公检法机构1560个,涉及在职职工和离退休教师8万多人。

第二批实施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单位的经费补助在2005-2007年三年过渡期内,由中央财政与企业共同承担,并根据企业2001-2003年年均利润情况将承担比例划分为四类,区别对待。

过渡期结束后,经费补助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五)社会保障试点

从2004年起,继辽宁之后在黑龙江、吉林两省推开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国家拿3.75%,用人单位拿1.25%,按5%比例做实个人账户。

2004年,中央财政对黑龙江、吉林两省社保中“并轨”和“做实”共给予补助45.7亿元。

2005年,两省将按6%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任务。

(六)沉陷区治理

中共中央、国务院11号文件明确提出,对原国有重点煤矿历史遗留的采煤沉陷区治理问题,中央对东北三省的补助比例提高到50%。

目前,国家已全面实施了对煤炭沉陷区的治理工作,东北15个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已陆续开工建设,其中黑龙江4个,吉林4个,辽宁7个。

(七)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东北地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组织研究制定了东北地区电力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04-2020)。

东北地区公路水路建设总体规划、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规划、东北老工业基地水利规划、东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规划等也正在制定论证之中。

铁道部与东北三省签署了协议,将共建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和东北东部铁路通道。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有利条件

老工业基地衰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现象,已经被发达国家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所印证,各国大都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体制转型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退虽然有其特殊性,但也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期,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可以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平衡我国的区域经济格局,促进就业,保障社会稳定。

同时,东北振兴也有其有利条件。

一、东北振兴自身比较优势

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矿产资源、地理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等方面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如果政府、企业能够较快地转变观念,认真吸收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积极进行体制创新,可以凭借东北地区的比较优势,在较短的时间赶上国内其它发达地区。

(一)具备振兴的基础和条件

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的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重大装备制造业,至今仍具有产业优势、科研优势和产业技术人才优势。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了1.5万亿元的庞大工业固定资产,占全国的16%。

在农业和生态资源方面,东北经济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达14%,人均粮食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安全区。

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是我国生态系统的重要天然屏障,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在交通方面,东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的密度居全国前列,形成了水陆空互补的综合运输体系。

(二)具备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调整和转移的能力

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亟需重工业装备的支持,东北地区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重工业基地,具有独特的优势。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与世界经济联系更紧密。

这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进程中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提供了机遇。

二、东北振兴国际国内环境

“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入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这又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经济全球化及国际产业结构转移相偶合,形成了对经济发展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中国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期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市化速度上升,这将构成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条件。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产业结构升级,进入重化工业阶段

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和升级,将使重化工业更快增长。

目前重工业在工业中比重上升到60%以上,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

包括重要原材料、技术装备在内的重化工业是老工业基地的强项。

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为老工业基地发挥比较优势、调动存量资产潜力、加快技术改造,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三)国家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在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率先发展后,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提上了日程。

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舆论环境已经形成,国家较大的政策和资金投入将为老工业基地重振雄风提供机遇。

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