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183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7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废水处理技术问答Word格式.docx

28废水的二级处理又称二级生物处理或生物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使出水的有机污染物含量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微生物处理法

浮选剂是一种能改变水中悬浮颗粒表面润湿性的表面活性物质,通常由极性基团及非极性基团所组成,为双亲分子,即对亲水、疏水性物质都亲密的意思

混合液悬浮固体也称污泥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混合液含有的悬浮固体量(MLSS)或挥发性悬浮固体量(MLVSS),单位为mg/L3.污泥沉降比(SV)

氨化作用,有机氮化合物在氨化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氮,这一过程称为

氨化反应。

氨化菌为异养菌,一般氨化过程与微生物去除有机物同时进行,有机物去除结束时,已经完成氨化过程。

压缩双电层作用,当向溶液中投加电解质盐类时,溶液中反离子浓度增高,胶体颗粒能较多地吸引溶液中的反离子,使扩散层的厚度减小。

根据浓度扩散和异号电荷相吸的作用,这些离子可与颗粒吸附的反离子发生交换,挤入扩散层,使扩散层厚度缩小,进而更多地挤入滑动面与吸附层,使胶粒带电荷数减少,ξ电位降低。

这种作用称为压缩双电层作用

吸附平衡吸附质被吸附剂吸附的过程称为吸附过程;

已被吸附的吸附质脱离吸附剂的表面又回到液相中去的过程称为解吸过程。

当吸附速度和解吸速度相等时,即单位时间内吸附的数量等于解吸的数量时,则吸附质在溶液中的浓度和吸附剂表面上的浓度都不再改变而达到平衡。

生物流化床:

如果使附着生物膜的固体颗粒悬浮于水中作自由运动而不随出水流失,悬浮层上部保持明显的界面,这种悬浮态生物膜反应器叫生物流化床。

生物流化床的微生物量大,传质效果好,是生物膜法新技术之一。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中氮、磷元素含量较高时,使水流缓慢的水域中,藻类及水草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急剧减少,使水呈红色或其他色泽,水质恶化的现象。

间歇曝气式活性污泥法:

间歇曝气式活性污泥法又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简称为SBR法。

其主要特征是反应池一批一批地处理污水,采用间歇式运行的方式,每一个反应池都兼有曝气池和二沉池作用,因此不再设置二沉池和污泥回流设备,而且一般也可以不建水质或水量调节池。

间歇曝气式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运行周期由进水、曝气反应、沉淀、排放、闲置待机五个工序组成,而且这五个工序都是曝气池内进行。

容积负荷:

在保证预期净化效果的前提下,单位容积曝气池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承受的有机物量叫做容积负荷。

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及微小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

23吸附法:

就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物质,使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固体表面而去除

的方法。

33污泥解体——曝气池上清夜混浊,污泥絮体解散,处理效果下降。

34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后,氧化成CO2和H2O,测定其消耗的氧化剂量,单位用mg/L来表示,所用的氧化剂为重铬酸钾。

18泥龄——微生物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即生物固体停留时间(SRT)

24化学需氧量: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氧量即为化学需氧量,用COD表示。

泵的常见故障有哪些?

泵运行中的故障分为腐蚀和磨损、机械故障、性能故障及轴封故障四类,这四类故障往往相互影响,难以分开。

①腐蚀和磨损:

腐蚀的主要原因是选材不当,发生腐蚀故障时,应从介质和材料两方面入手解决。

②机械故障:

振动和噪声是主要的机械故障。

振动的主要原因是轴承损坏、转子不平衡或出现气蚀和装配不良。

③性能故障:

性能故障主要指流量、扬程不足。

④轴封故障:

轴封故障主要指密封处出现泄漏或温度过高。

什么是污泥负荷?

什么是容积负荷?

两者有什么联系?

污泥负荷是指曝气池内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单位是KgBOD5/(KgMLSS·

d),一般记为F/M,常用N。

表示。

容积负荷是指单位有效曝气体积在单位时间内承受的有机质的数量,单位是KgBOD5/(m3·

d)。

活性污泥有哪些性能指标?

活性污泥的性能可用污泥沉降比(SV)、污泥浓度(MLSS)、污泥体积指数(SVI)三项指标来表示。

这三个活性污泥性能指标是相互联系的。

沉降比的测定比较容易,但所测得的结果受污泥量的限制,不能全面反映污泥性质,也受污泥性质的限制,不能正确反映污泥的数量;

污泥浓度可以反映污泥数量;

污泥指数则能效全面地反映污泥凝聚和沉降的性质。

曝气池活性污泥颜色由茶褐色变为灰黑色的原因是什么?

运行过程中,混合液活性污泥颜色由茶褐色变为灰黑色,同时出水水质变差,其根本原因是曝气池混合液溶解氧含量不足。

而溶解氧含量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进水负荷增高、曝气不足、水温或pH值突变、回流污泥腐败变性等,因此,对策就是立即对上述项目进行分析研究,确定主要原因和直接原因予以排除。

初次沉淀池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写出5条即可)

答:

(1)根据初沉池的形式及刮泥机的形式,确定刮泥方式、刮泥周期的长短。

避免沉积污泥停留时间过长造成浮泥,或刮泥过于频繁或刮泥太快扰动已沉下的污泥。

(2)初沉池一般采用间歇排泥,因此最好实现自动控制;

无法实现自控时,要注意总结经验并根据经验人工掌握好排泥次数和排泥时间。

当初沉池采用连续排泥时,应注意观察排泥的流量和排放污泥的颜色,使排泥浓度符合工艺要求。

(3)巡检时注意观察各池的出水量是否均匀、还要观察出水堰出流是否均匀、堰口是否被浮渣封堵,并及时调整或修复。

(4)巡检时注意观察浮渣斗中的浮渣是否能顺利排出,浮渣刮板与浮渣斗挡板配合是否适当,并及时调整或修复。

(5)巡检时注意辨听刮泥、刮渣、排泥设备是否有异常声音,同时检查其是否有部件松动等,并及时调整或修复。

(6)排泥管道至少每月冲洗一次,防止泥沙、油脂等在管道内尤其是阀门处造成淤塞,冬季还应当增加冲洗次数。

定期(一般每年一次)将初沉池排空,进行彻底清理检查。

(7)按规定对初沉池的常规监测项目进行及时分析化检,尤其是SS等重要项目要及时比较,确定SS去除率是否正常,如果下降就应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

(8)初沉池的常规监测项目:

进出水的水温、pH值、CODcr、BOD5、TS、SS及排泥的含固率和挥发性固体含量等。

简述SBR工艺一个运行周期的操作过程,以及各过程的主要功能作用。

答:

1进水期;

2反应期:

进行曝气,对有机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

3沉淀期:

澄清出水,浓缩污泥;

4排水排泥期:

排出上清夜和净增的活性污泥;

5闲置期:

在静置无进水的条件下,通过内源呼吸作用恢复活性,并起到一定的反硝化作用脱氮。

氧化沟的曝气设备应主要具备那些功能?

1供氧;

2推动水流作水平方向不停循环流动;

3防止污泥沉淀;

4使有机物、微生物和氧充分混合接触

入流污水水流量加大,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有何影响?

当入流的污水流量增大时,部分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会转移到二沉池,使曝气池内MLSS降低,而实际此时曝气池内需要更多的MLSS去处理增加了的污水,MLSS的降低严重影响处理效果。

另一方面,二沉池的污泥量增加会导致泥位上升,造成污泥流失,同时,入流量增加导致二沉池水力负荷增加,进一步增加了污泥流失的可能性。

控制办法是加大回流比,降低二沉池泥位,增加曝气池MLSS至正常。

污泥丝状菌膨胀的原因有哪些?

①进水中有机物太少,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

②混合液中溶解氧DO太低

③pH值太低,不利于微生物生长

④进水中氮和磷营养物质不足

⑤进水中含较多的硫化物

气浮法日常运行管理有那些注意事项?

(1)巡查时,通过观察孔观察溶气罐内的水位。

要保证水位既不淹没没填料层,影响溶气效果;

又不底于0.6m,以防出水中夹带大量未溶空气。

(2)巡查是要注意观察池面情况。

如果发现接触区浮渣面高低不平、局部水流翻腾剧烈,这可能是个别释放器被堵或脱落,需要及时检查和更换。

如果发现分离区浮渣面高低不平、池面常有大气泡鼓出,这表明气泡与杂质絮粒黏附不好,需要调整加药量或改变混凝剂的种类。

(3)冬季水温效低影响混凝效果时,除可采取增加投药量的措施外,还可利用增加回流水量或提高溶气压力的方法,增加微气泡的数量及其与絮粒的粘附,以弥补因水流粘度的升高而降低带气絮粒的上浮性能,保证出水水质。

(4)为了不影响出水水质,在刮渣时必须抬高池内水位,因此要注意积累运行经验,总结最佳的浮渣堆积厚度和含水量,定期运行刮渣机除去浮渣,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刮渣制度。

(5)根据反应池的絮凝、气浮池分离区的浮渣及出水水质等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混凝剂的投加量,同时要经常检查加药管的运行情况,防止发生堵塞(尤其在冬季)。

什么是活性污泥的间歇培养法?

间歇培养法是将污水注入曝气池,然后停止进水,开始闷曝(只曝气而不进水)。

闷曝2~3天后,停止曝气,静沉1~1.5小时,然后再注入部分新鲜污水,水量约为曝气池容积的1/5即可。

以后循环进行闷曝、静沉、进水三个过程,但每次进水量应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每次闷曝的时间应比上次有所减少,即增加进水的次数。

当污水的温度在15~20°

C时,采用这种方法经过15天左右,就可以使曝气池中的污泥浓度超过1g/L以上,混合液的污泥沉降比(SV)达到15%~20%。

此时停止闷曝,连续进水连续曝气,并开始回流污泥。

最初的回流比应当小些,可以控制在25%左右,随着污泥浓度的增高,逐渐将回流比提高到设计值。

活性污泥法日常管理中需要检测和记录的参数有哪些?

按照用途可以将废水处理场的常规监测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1)反映处理流量的项目:

主要有进水量、回流污泥量和剩余污泥量。

(2)反映处理效果的项目:

进、出水的BOD5、CODcr、SS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3)反映污泥状况的项目:

包括曝气池混合液的各种指标SV、SVI、MLSS、MLVSS及生物相观察等和回流污泥的各种指标RSSS、RSV及生物相观察等。

(4)反映污泥环境条件和营养的项目:

水温、pH、溶解氧、氮、磷等。

(5)反映设备运转状况的项目:

水泵、泥泵、鼓风机、曝气机等主要工艺设备的运行参数,如压力、流量、电流、电压等。

简述活性污泥法基本流程

活性污泥法是由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统和剩余污泥排除系统所组成。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污水和回流的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形成混合液。

曝气池是一个生物反应器,通过曝气设备充入空气,空气中的氧溶入污水使活性污泥混合液产生好氧代谢反应。

曝气设备不仅传递氧气进入混合液,且使混合液得到足够的搅拌而呈悬浮状态。

这样,污水中的有机物、氧气同微生物能充分接触和反应。

随后混合液流入沉淀池,混合液中的悬浮固体在沉淀池中沉淀下来和水分离。

格栅的主要工艺参数有哪些?

①栅距即相邻两根栅条间的距离,栅距大于40mm的为粗格栅,栅距在20~40mm之间的为中格栅,栅距小于20mm的为细格栅。

②污水过栅水头损失指的是格栅前后的水位差。

③过栅流速

活性污泥有哪些性能指标?

此外,能反映污泥性能的还有生物相,所谓生物相就是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组成。

在效好的活性污泥中,除了细菌菌胶团以外,占优势的微生物常是固着型纤毛类原生动物,如钟虫、等枝虫等

在混凝过程中混合和反应分别有怎样的水力条件?

要使杂质颗粒之间或杂质与混凝剂之间发生絮凝,一个必要条件是使颗粒相互碰撞。

推动水中颗粒相互碰撞的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颗粒在水中的布朗运动,一是在水力或机械搅拌作用下所造成的流体运动。

由布朗运动造成的颗粒碰撞聚集称“异向絮凝”,由流体运动造成的颗粒碰撞聚集称“同向絮凝”。

在混合阶段,异向絮凝占主导地位。

药剂水解、聚合及颗粒脱稳进程很快,故要求混合快速剧烈,通常搅拌时间在10~30s,一般G值为500~1000s—l之内。

在絮凝阶段,同向絮凝占主导地位。

絮凝效果不仅与G值有关,还与絮凝时间T有关。

在此阶段,既要创造足够的碰撞机会和良好的吸附条件,让絮体有足够的成长机会,又要防止生成的小絮体被打碎,因此搅拌强度要逐渐减小,反应时间相对加长,一般在15~30min,平均G值为20~70s—l,平均GT值为l×

104~1×

105。

简述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特点

1)UASB反应器结构紧凑,集生物反应与沉淀于一体,勿需设置搅拌与回流设备,不装填料,因此占地少,造价低,运行管理方便

(2)UASB反应器最大的特点是能在反应器内形成颗粒污泥,使反应器内的平均污泥浓度达到30~40g/L,底部污泥浓度可高达60~80g/L,颗粒污泥的粒径一般为1~2mm,相对密度为1.04~1.08,比水略重,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和产甲烷活性。

(3)一旦形成颗粒污泥,UASB反应器即能够承受很高的容积负荷,一般为10~20kgCOD/(m3·

d),最高可达30kgCOD/(m3·

但如果不能形成颗粒污泥,而主要以絮状污泥为主,那么,UASB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一般不要超过5kgCOD/(m3·

如果容积负荷过高,厌氧絮状污泥就会大量流失,而厌氧污泥增殖很慢,这样可能导致UASB反应器失效。

(4)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或含硫酸盐较高的有机废水时,因沼气产量较大,一般采用封闭的UASB反应器,并考虑利用沼气的措施。

处理中,低浓度有机污水时,可以采用敞开形式UASB反应器,其构造更简单,更易于施工、安装和维修。

但UASB反应器也存在由于穿孔管被堵塞造成的短流现象,影响处理能力和启动时间较长的缺点。

污泥厌氧消化的原理?

污泥的厌氧消化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经过水解、酸化、产甲烷等过程,将污泥中的大部分固体有机物水解、液化后并最终分解掉的过程。

产甲烷菌最终将污泥有机物中的碳转变成甲烷并从污泥中释放出来,实现污泥的稳定化。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离心泵主要由叶轮、轴、泵壳、轴封及密封环等组成。

一般离心泵启动前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当电动机带动泵轴和叶轮旋转时,液体一方面随叶轮作圆周运动,一方面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自叶轮中心向外周抛出,液体从叶轮获得了压力能和速度能。

当液体流经蜗壳到排液口时,部分速度能将转变为静压力能。

在液体自叶轮抛出时,叶轮中心部分形成真空,与吸入液面的压力形成压力差,于是液体不断地被吸入,并以一定的压力排出的过程。

什么是活性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可分为几种?

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法系统常见的一种异常现象,是指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SVI值不断升高,不能在二沉池内进行正常的泥水分离,二沉池的污泥面不断上升,最终导致污泥流失,使曝气池中的MLSS浓度过度降低,从而破坏正常工艺运行的污泥,这种现象称为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时,SVI值异常升高,有时可达到400以上。

污泥膨胀总体上可以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大类。

丝状菌膨胀是活性污泥絮体中的丝状菌过度繁殖而导致的污泥膨胀,非丝状菌膨胀是指菌胶团细菌本身生理活动异常、粘性物质大量产生导致的污泥膨胀。

生物膜法试运行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在生物培养阶段,除氮磷等营养元素的数量必须充足外,采用小负荷进水的方法,减少对生物膜的冲刷作用,增加填料或滤料的挂膜速度。

(2)试运行时应当随时进行镜检,观察生物膜的生长情况和生物相的变化情况,注意特征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情况。

(3)控制生物膜的厚度,保持在2mm左右,不使厌氧层过分增长,通过调整水力负荷(改变回流水量)等形式使生物膜的脱落均衡进行。

污水处理设施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报经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污水处理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

污水处理设施,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报经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和批准:

①须暂停运转的;

②须拆除或者闲置的;

③须改造、更新的。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直接到报送文件之日起,须暂停运转的在5天内,其他在一个月内予以批复。

逾期不批复,可视其已被批准。

加压溶气气浮法调试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气浮法调试时的运行管理注意事项:

(1)调试进水前,首先要用压缩空气或高压水对管道和溶气罐反复进行吹扫清洗,直到没有容易堵塞的颗粒杂质后,再安装溶气释放器。

(2)进气管上要安装单向阀,以防压力水倒灌进入空压机。

调试前要检查连接溶气罐和空压机之间管道上的单向阀方向是否指向溶气罐。

实际操作时,要等空压机的出口压力大于溶气罐的压力后,再打开压缩空气管道上的阀门向溶气罐注入空气。

(3)先用清水调试压力溶气系统与溶气释放系统,待系统运行正常后,再向反应池内注入污水。

(4)压气溶气罐的出水阀门必须完全打开,以防止由于水流在出水阀处受阻,时气泡提前释放、合并变大。

(5)控制气浮池出水阀门或可调堰板,将气浮池水位稳定在集渣槽口以下5~10cm,待水位稳定后,用进出水阀门调节并测量处理水量,直到达到设计水量。

等浮渣积存到5~8cm后,开动刮渣机进行刮渣,同时检查刮渣和排渣是否正常、出水水质是否受到影响。

活性污泥的性能有哪些性能指标?

①进水时缓慢搅拌的影响

②NOx—-N浓度的影响

③运行时间和DO的影响

什么是活性污泥的连续培养法?

连续培养法是使污水直接通过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和二沉池,连续进水和出水;

二沉池不排放剩余污泥,全部回流曝气池,直到混合液的污泥浓度达到设计值为止的方法。

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种:

低负荷连续培养;

②高负荷连续培养;

③接种培养。

城市污水处理厂控制泡沫的方法有哪些?

①用自来水或处理过的污水喷洒

②投加消泡剂,如活化硅、机油、煤油等

③曝气池由一点进水改为多点进水,减少局部泡沫量,提高污泥浓度等

④机械消泡

活性污泥法运行中污泥不增或减少的解决办法有哪些?

①如果进水中营养物质比较充足,碳、氮、磷化例协调,可以提高进水量,增加营养量。

如果进水中营养物少,有条件可以多引入生活污水一并处理,氮、磷营养不足可以投加尿素和磷盐进行补充。

②提高沉淀效率,防止污泥流失。

如污泥直接在曝气池中沉淀,或少量投加絮凝剂,提高絮凝效果。

③合理控制曝气量,应根据污泥量、曝气池中溶解氧浓度进行调整。

普通快滤池什么情况下要停池大修?

a当滤池已连续运行10年以上;

b滤池含泥量显著增多,泥球过多并且靠改善冲洗已无法解决;

c冲洗后砂面凹凸不平,砂层逐渐降低,出水中携带大量砂粒;

d砂面裂缝太多,甚至已脱离池壁;

e配水系统堵塞或管道损坏,造成严重冲洗不匀等情况。

简述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污泥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有:

①温度因素;

②生物固体停留时间与负荷;

③搅拌和混合;

④营养与C/N比;

⑤氮的守恒与转化;

⑥有毒物质;

⑦酸碱度、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

控制上选择合适的消化池投配率,进行充分混合和搅拌,选择合适的C/N比。

废水预处理调节池的作用主要是什么?

工业企业中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排放的废水水质和水量在不同时段相差悬殊,为此,常在适当的位置设置调节池,以调节水质和水量,确保废水处理系统能正常运行。

此外,还可完成酸碱中和、平衡水温。

对电镀车间的含Cu废水,可以采用那些方法进行处理?

简述其中的一种工艺方法说明处理过程?

可以采用电解法和化学沉淀法。

如采用电解法,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CuSO4+H2O=Cu↓(阴极)+H2SO4+1/2O2↑(阳极)

简述生物膜的构造及其进行生化反应时物质的传递过程。

生物膜由里至外主要是由厌氧层、好氧层、附着水层、流动水层构成,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流动水层从那里通过附着水层传递给生物膜,供微生物用于呼吸,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则由流动水层传递给附着水层然后进入生物膜,并通过细菌的代谢活动而被降解,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如H2O等则通过附着水层进入流动水层随其排出,而CO2及厌氧层分解产物如H2S、NH3以及CH4则从水层逸出进入空气。

造成丝状菌性污泥膨胀的原因有那些?

1)进水中有机物质太少,导致微生物食料不足

2)进水中N、P营养物质不足

3)pH太低,不利于微生物生长

4)曝气池F/M太低,微生物食料不足

5)混合液内DO太低,不能满足需要

6)进水水质或水量波动太大,对微生物造成冲击

7)入流污水“腐化”产生较多H2S(超过1~2mg/L)时,导致丝硫菌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进水中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