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4033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章 声现象导学案师生课堂用Word下载.docx

吸引回形针

议一议:

通过活动0.1和活动0.2,你认为物理现象有趣吗?

为了

解开这些奥秘,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总结提升:

1.物理现象是有趣的。

2.为了解开这些奥秘,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善于观察,勇于提问,勤于思考,联系实际。

想一想:

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五、当堂训练:

1.如图0-11所示描绘的物理现象、实验或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不肯定的是()

图0-11

A.在清水杯中加食盐能使鸡蛋浮起来B.加热盛水烧瓶的颈部金鱼安然无恙

C.玻璃罩里燃烧的长蜡烛先熄灭D.从树上落下的苹果所在的位置

2.将物理课本平放在桌面上,用手拉动时感觉所需力的大小;

再将两枝圆铅笔垫在物理课本下后,仍用力拉动时,你会感觉到所需的力()

A.比第一次大B.比第一次小C.两次一样大D.说不清楚

3.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场所,里面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请你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一下,提出一些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并填入下表中。

物理现象

提出问题

引言体验科学探究导学案

1.通过阅读,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并激励自己像科学家那样不畏艰辛、勇于探索;

2.经历“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探究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初步体科学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二)体验科学探究

1.再读《富兰克林对“天电”的探索》,交流下列问题:

(1)18世纪中叶,国的富兰克林对电现象开始研究,他是从比较

和开始的。

根据两者的放电发光及在各种介质中传导等特点的相似之处,从而作出了“天电”和“地电”是(一致/不一致)的猜想。

(2)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富兰克林设计了捕捉“天电”的实验方案,他是如何完成这个实验的?

(3)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要经历哪些环节?

填写下面方框图。

信息快递:

①在科学家探究的过程中,交流与合作是不可缺少;

②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并不是每次探究都要经历所有的环节,有时是所有,有时可以是其中某几个环节;

③提出的问题应是可探究的、具体的物理问题;

④作出的猜想与假设可以是正确的,也可以是错误的,但必须要有一定依据,依据

可以是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

2.活动0.3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

器材:

玻璃杯、纸杯、塑料杯、水、回形针

各小组任取一个杯子,在杯中注满水。

往杯内放一枚回形针水会溢出吗?

再放一枚试试,如果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你猜猜最多可以放多少个回形针?

进行实验:

(往杯内放入回形针动作要轻巧)

交流与合作:

(1)实验结果与你的猜想相差多少?

猜想与实际结果相差如此巨大,说明了什么?

(2)小组交流:

谁放入的回形针最多?

这样比公平吗?

怎样做才能公平比较?

(3)小组讨论:

能放入回形针的数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含的五个环节:

(1)发现并提出问题(提出问题),

(2)作出猜想和假设(作出猜想),(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设计实验),(4)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进行实验),(5)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分析论证),(6)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得出结论),(7)交流与合作(交流评估),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1.关于“猜想”,下列给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猜想是对未知事物的一种猜测B.猜想一定要是正确的,否则就是谬误

C.猜想有时会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D.猜想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实验验证

2.做完“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回形针”的实验后,小强对实验的结果感到非常吃惊,同时对影响放入回形针多少的因素进行了猜想。

下列猜想中,肯定不合理的是()

A.杯子的组成材料B.杯口的大小

C.杯里所盛的液体D.杯子的价格

3.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程序一般是()

A.猜想——结论B.实验——结论

C.猜想——实验——结论D.结论——实验——猜想

4.壹元硬币的外观具有银白色的光泽,一些同学认为是铁制的。

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

“我们可以先拿磁铁吸一下”。

“拿磁铁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结论B.评估C.猜想与假设D.进行实验

5.(2010自贡)一位科学家在做一个实验时,发现一种新元素存在的证据。

这位科学家第一步应该()

A.首先将这一发现公布B.用同样的条件重复实验

C.等待看其他科学家是否发现同样的证据D.寻找其他类似的新元素

第一章第一节声音是什么导学案

1.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一般规律的方法;

3.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声波具有能量。

(一)声音的产生

1.活动:

探究声音的产生

展示让一张纸、一个笔套发出声音,想一想:

上述物体在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2.做一做:

①把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讲话时是否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②把发声的音叉轻触面颊,有什么感觉?

结论:

声音是由于物体产生的。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

1.议一议:

老师讲课时,大家坐在教室各处都能听到,老师的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是靠什么传播到你们的耳朵里呢?

通常情况下人耳产生听觉的条件是什么?

2.议一议:

将两个石头浸没在水桶的水中央互相撞击,石头发出的声音是靠什么传播到我们耳朵里?

提示:

石头与人耳之间隔着空气和水。

3.分组活动:

①你把耳朵紧贴着课桌的一端,你的同桌在另一端用铅笔轻轻敲击,你听到声音吗?

将耳朵离开桌面,再听敲击声,比较一下两次声音是否一样?

②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子的中央,当你的同桌用铅笔轻轻敲打衣架时你听到了什么?

把细绳两端绕在食指上,并用食指堵住双耳,再由你的同桌敲打,你还能听见衣架发声吗?

食指堵住了耳朵,声音靠空气已经不能传播到耳膜。

但此时仍会产生听觉,这是由于声音靠固体(细绳、食指、耳道)传播至耳膜。

声音可以在、和中传播。

我们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

4.活动:

将一部正在播放MP3的手机用细线悬挂在广口瓶中央,再把瓶内空气抽出。

仔细听声音有什么变化?

如果瓶内空气越来越接近真空,那么声音还能传播出来吗?

当然我们不可能把瓶内空气完全抽掉,但我们可以把条件理想化,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实验推理法。

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能/不能)传声。

(三)声音是一种波

1.信息快递:

一块石头掉入水中,水波会从落点向四周传播。

正在发声的音叉叉股向外振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形成“密部”);

当叉股向内侧振动时,这部分空气又被拉伸(形成“疏部”)。

音叉持续的振动便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向四周传播的空气波——声波。

当声波传入人耳时,会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了声音。

2.结论:

声音是一种,我们把它叫做。

(四)声速

1.猜一猜: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时间吗?

有哪些现象或事实支持你的猜想?

2.想一想:

在田径赛场上,你是在看到远处发令枪冒烟的同时听到枪声的吗?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3.读一读:

阅读课本P10“读一读”,了解前人测量声速的发展历程。

4.信息快递: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约为1500m/s;

在钢铁中传播得更快,速度可达5200m/s。

(五)声能

阅读“生活·

物理·

社会”,说一说:

什么实验证明声音具有能量?

声能有什么应用?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我们把能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在水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在钢铁中传播得更快。

5.声音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1.你知道下列各种声音分别是什么物体振动产生的吗?

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优美的琴声:

(2)悠扬的短笛声:

(3)风吹树叶的“沙沙”声:

(4)“哗哗”的瀑布声

2.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

例如:

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

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

3.打雷时,我们在听到雷声的同时也会听到门窗的颤动声,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具有,声波能传递。

第一章第二节声音的特征导学案(第1课时)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3.了解中华民族在古典音乐方面的成就。

(一)响度

1.预习先知:

叫做响度,称为振幅。

2.活动1.3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1)议一议:

怎样敲击使鼓声更响?

(2)猜一猜:

鼓声的响度是否跟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

(3)议一议:

怎样显示出鼓面振动的幅度大小?

(4)做一做: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观察鼓面振动的幅度,比较听到声音的强弱。

通过实验可知: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二)音调

1.试一试:

请把歌曲《青藏高原》的最后一句唱给大家听听。

再欣赏一下李娜的原唱。

(1)歌词中的“高原”的“高”为什么唱不上去?

(2)李娜的声音比你的声音(高/低)。

2.活动1.4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

(1)仔细辨别老师用卡片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比较两次发声的不同之处。

(2)观察老师演示课本P13图1-13实验,记录下你观察的结果:

当电动机转速越来越快时,塑料片发出的声音越来越(高/低)。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

声音的高低跟声源振动的有关。

(3)信息快递:

①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高的就是音调高,声音低的就是音调低。

②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例如,某人的心跳每分钟72次,即每秒1.2次,其频率就是1.2Hz。

(4)结论:

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低);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5)信息快递:

人歌唱声的频率从60赫兹(男低音)到2500赫兹(女高音)。

通常,男子的声音频率范围为90-140赫兹,而女子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70-550赫兹。

现在你就知道为什么《青藏高原》不是一般人都能唱好的。

(三)音色

1.听一听:

播放用几种不同乐器先后演奏同一首乐曲的录音,说出它们分别是哪些乐器?

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2.辨一辨:

利用电子琴,切换几种不同乐器先后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如C调中的“1”(do),仅凭听觉你能否辨别出声音是哪种乐器发出的?

3.信息快递:

(1)听许多人讲话时,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分辨得出熟人的声音。

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调和响度去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也能听得出是什么乐器。

这是与声音的第三个特性——有关。

(2)由于声源的、各不相同,即使它们发声的响度和音调一样,音色也不相同。

人的听觉也有差异,所以听起来感觉也不一样,借助仪器可以显示不同音色的声音的波形图。

观察课本P14图1-14,比较音叉、双簧管、长笛和小提琴的波形图有什么不同。

(四)生活·

社会

阅读课本P14《生活·

社会》,思考下面问题:

1.曾侯乙编钟是我国湖北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美的编钟,它由大小65件,依次分成三层八组,悬挂在钟架上。

编钟是用金属铜做的,是为了获得优美的,制作这么多的钟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

2.如果用同一木棒以相同的力打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它们发出的声音响度和音调各不相同,小钟响度,音调;

大钟响度,音调。

1.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即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快慢(即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3.声音的特色叫做音色,声音的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4.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反映声音特性的三个物理量。

1.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锣,发声的不同。

敲击后,锣声会逐渐减弱,这是因为锣面的越来越小。

2.C调中“1”(duo)的频率为256Hz,小提琴发这个音时琴弦每秒振动次。

如果琴弦每秒振动265次,发声的音调将(变高/变低/不变)。

3.娃娃鱼的叫声很像小孩子啼哭,娃娃鱼由此得名。

娃娃鱼发出的声音的和小孩子相似。

4.“引吭高歌”和“曲高和寡”两句成语中都有一个“高”字,前者指的是,后者指的是。

第一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第2课时)

1.巩固声音的基本特征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

三、例题突破:

(一)知识应用

例1如图1-7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

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另一方就不能听到了,这是由于。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另一方(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音。

例2如图1-8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

的波形。

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图和

___图;

响度相同的是_图和_____图。

例3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这叫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那么人耳就能区分出来。

一个人对着一面墙高喊一声,要能听到回声,人与墙的距离至少m。

振动部分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1/4钢尺长

1/2钢尺长

3/4钢尺长

结论

(二)方法与探究

例4在预习作业“探究塑料尺的音调与伸出的

长度关系”过程中,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

度不断变长时,对于每次拨动钢尺的力量

要尽量保证(相同/不同),这

是因为用力拨动时,用力大小可能也会影

响钢尺伸出部分振动的频率,这种方法叫

“控制变量法”。

请将你在预习中收集的

据,用数据表的形式加以整理分析,并

交流一下结论。

例5如图1-9所示,在相同的瓶子里装入高度不等的水。

(1)用棒敲击瓶子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那么发声

体是,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

(2)用嘴向瓶子里面吹气,也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那么发声体是

,发出声音的音调从左至右。

实验次数

弦的材料

弦AB间的长度/cm

弦的横截面积/mm2

弦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弦发声音调的高低

1

尼龙丝

30

0.5

3

较低

2

20

较高

0.3

更高

4

5

最高

例6小兰在观察小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发声音调的高低可能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有关。

于是她想通过如图1-10所示的实验来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弦的条件及发声音调的高低情况。

(1)分析比较第、两次的实验情况,能得出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高的结论;

(2)分析比较第1、2两次的实验情况,你得出的结论是;

(3)分析比较第3、4两次的实验情况,你得出的结论是;

(4)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步骤:

①分析归纳;

②实验研究;

③提出问题(猜想);

④得出结论。

你认为小兰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音调与频率有关的一组是()

A.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D.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2.如图1-11所示,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内,再把瓶内的空气抽出,声音逐渐变小,但始终能听到声音。

原因是()

A.瓶内已被抽成真空,真空亦能传声

B.声源发声太强,换用发声较弱的声源

C.离实验瓶远一点,就可以听不到声音

D.瓶内仍有少量空气,悬挂声源的固体亦能传声

编号

弦的

材料

弦的长度

/cm

弦截面积

/mm2

A

钢丝

100

0.6

B

0.8

C

D

铜丝

120

E

3.小红在欣赏乐手演奏二胡时,发现二胡弦在振动,她猜测二胡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

于是她想利用下表中不同规格的弦来探究一下她的猜想是否正确。

(1)选用表中D、E两根弦,可以探究发声的

音调与的关系;

(2)为了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

系,她应选用表中的两根弦。

(3)实验中应如何区别音调的高低?

第一章第三节令人厌烦的噪声导学案

1.初步了解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及之间的辩证关系;

2.根据生活经验、体验和实例,认识噪声、噪声的来源及其危害;

3.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培养防治噪声污染的环保意识。

(一)乐音和噪声

预习先知:

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声音。

它是声源(有/无)规律振动产生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声音。

它是声源(有/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我们常说的声音三要素(响度、音调和音色)实际是(乐音/噪声)的三要素。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所以对某一个声音的定性是相对的。

如优美的音乐声在我们上课时响起就是噪声。

(二)噪声的来源及危害

1.结合课本P16图1-18和自己生活的感受,讨论一下噪声的主要来源,并将它们进行分类。

噪声(来源:

、、)

分类噪声(来源:

2.噪声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三)声音的等级划分和人的感觉

阅读课本P17“生活·

社会”,可知:

1.人们用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dB,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2.阅读“不同级别的声音对人的影响”,并估计一下老师讲课时声音的等级大约是dB。

(四)噪声的控制

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1.在处控制噪声(包括、或声源的振动);

如:

把机器安装在小房子里;

自习课上把讨论问题的声音减小;

开会时在下面不讲话等等。

请再说出两个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实例:

2.在中控制噪声(主要方法是声、声和声)

摩托车的消声器;

穿越市区的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板墙等。

请再说出两个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的实例:

3.在处减弱噪声(戴,如耳塞、耳罩、头盔等)

响炸雷时用手指堵住耳朵,飞行员要戴头盔等。

请再说出两个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实例:

(五)生活·

拿一个敲响的音叉,在耳边慢慢转动。

仔细听声音,发现声音有什么变化?

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

2.阅读课本P17“生活·

社会”,谈一谈:

“以声消声”的方法(也称做“有源消声技术”)是如何减弱噪声的?

1.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

它是声源有规律振动产生的。

2.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

它是声源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人们用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的强弱。

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dB,90dB以上的噪声将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

4.减少噪声的主要途径有:

(1)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从环保角度出发,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悦耳的声音可能是噪声

B.噪声都是机器工作时发出的

C.噪声不仅危害人的健康,也危害其它动物的健康

D.噪声是一种隐形污染

2.控制噪声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主要项目之一,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少噪声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起诉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