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6423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矿井突水预兆Word格式.docx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到流砂大量涌出。

(3)发生大量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至地表,导致地表出现塌陷坑。

3.老空水突水征兆

(1)煤层发潮、色暗无光。

(2)煤层“挂汗”。

(3)采掘面、煤层和岩层内温度低,“发凉”。

(4)在采掘面内若在煤壁、岩层内听到“吱吱”的水呼声时,表明因水压大,水向裂隙中挤发出的响声,说明离水体不远了,有突水危险。

(5)老空水呈红色,含有铁,水面泛油花和臭鸡蛋味,口尝时发涩;

若水甜且清,则是“流砂”水或断层水。

矿井出现“突水”、“透水”有何征兆

矿井透水前的主要征兆:

1、挂红。

矿井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它通过煤岩裂隙而渗透到采掘工作而煤岩体表面时,会呈现暗红色水锈,这种现象叫挂红。

挂红是一种出水信号。

2、挂汗。

积水区的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而在采掘工作而的煤岩壁上结成许多水珠。

3、水叫。

含水层或积水区内的髙压水,向煤岩裂隙挤压时,与两壁摩擦会发出'

‘嘶嘶”叫声,这说明采掘工作而距积水区或其他水源已经很近了。

4、空气变冷。

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域时,空气温度会下降,煤壁发凉,人一进入工作而就有凉爽、阴冷的感觉。

5、出现雾气。

当采掘工作而气温较高时,从煤壁渗出的积水,会被蒸发而形成雾气。

6、顶板淋水加大;

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7、水色发混,有臭味。

8、采掘工作而有害气体增加。

积水区向外散发瓦斯、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9、裂隙岀现渗水等。

如果岀水淸静,则离积水区较远:

若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当釆掘工作面遇到河床,采空区等地质条件时会出现“透水”事故。

必须“有疑必探,先探后掘”。

对淋头水较大以及积水较深的地方进行排水放水等措施。

矿井水灾的预测和突水预兆

1.矿井水灾的预测

矿井水灾的预测是指矿井在开采前,根据地质勘探的水文地质资料及专门进行的水害调查资料,确定矿井水灾的危险程度,并编制矿井水灾预测图。

(1)矿井水灾危险程度的确定

1用突水系数来确定矿井水害的危险程度。

突水系数是含水层中静水压力(kPa)与隔水层厚度(m)的比值,其物理意义是单位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极限水压值。

2按水文地质的影响因素来确定矿井水害的危险程度。

该方法是按水文地质的复杂程度将矿区的水害危险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

(2)矿井水灾预测图的编制。

根据隔水层厚度和矿区各地段的水压值,计算某开采水平的突水系数,编制相应比例的简单突水预测图,然后根据矿区突水系数的临界值,圈定安全区和危险区。

水灾预测图的另一种编制方法是在开采平面图上圈定地下水灾的等级区域,据此制定最佳矿井规划和防治水害的措施,加强危险区域的监测,保证安全生产。

把安全工程师站点加入收藏夹

2.矿井突水预兆

矿井突水过程主要决定于矿井水文地质及釆掘现场条件。

一般突水事故可归纳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突水水量小于矿井最大排水能力,地下水形成稳定的降落漏斗,迫使矿井长期大量排水;

另一种是突水水量超过矿井的最大排水能力,造成整个矿井或局部采区淹没。

在各类突水事故发生之前,一般均会显示出多种突水预兆。

(1)一般预兆:

1煤层变潮湿、松软;

2工作面气温降低,或出现雾气或硫化氢气味。

3有时可闻到水的“嘶嘶”声。

4矿压增大,发生片帮,冒顶及底鼓。

(2)工作面底板灰岩含水层突水预兆:

1工作面压力增大,底板鼓起,底鼓量有时可达500mm以上。

2工作面底板产生裂隙,并逐渐增大。

3沿裂隙或煤帮向外渗水,随着裂隙的增大,水量增加。

当底板渗水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煤帮渗水可能停止,此时水色时清时浊,底板活动时水变浑浊;

底板稳定时水色变清。

4底板破裂,沿裂缝有高压水喷岀,并伴有“嘶嘶”声或刺耳水声。

5底板发生“底爆”,伴有巨响,地下水大量涌出,水色呈乳白或黄色。

(3)松散孔隙含水层水突水预兆:

1突水部位发潮、滴水且滴水现象逐渐增大,仔细观察发现水中含有少量细砂。

2发生局部冒顶,水量突增并出现流砂,流砂常呈间歇性,水色时清时混,总的趋势是水量、砂量增加,直至流砂大量涌岀。

3顶板发生溃水、溃砂,这种现象可能影响到地表,致使地表出现塌陷坑。

以上预兆是典型的情况,在具体的突水事故过程中,并不一定全部表现出

来,所以应该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判断。

矿井突水预兆及防治水措施

一、矿井突水的一般预兆:

掘进工作面或其它地点突水前,一般都有以下预兆:

1•挂红。

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出现暗红色水锈。

2.挂汗。

水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在煤岩壁上凝结成水珠,此时巷道接近积水区。

但有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到低温煤块也会挂汗,这是一种假象。

所以,遇到挂汗时,要辨别真伪,方法是剥去一薄层,观察新暴露面是否也有潮气,若有则是突水先兆。

3.煤壁变冷。

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冷,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阴冷的感觉,时间愈长就愈感到阴凉。

但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温高,当掘进工作面接近时,温度反而升高。

4•岀现雾气。

当巷道温度很高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雾气。

5.水叫。

井下的高圧积水向裂缝挤压与两壁发生摩擦而发出嘶嘶的叫声,说明已很接近积水区。

若是煤巷掘进,则突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6•顶板淋水加大。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8•水色发深,有臭味。

老空水含铁质变成红色,酸度大,水味发涩。

断层水呈黃色,水无涩味而发甜。

洛洞水大多在石灰岩中遇到,是呈黃色或灰色,有时带有臭味,有时也出现挂红。

冲击层水色发黃,往往夹有砂子,开始时水小,以后逐渐增大。

9.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积水区向外散发出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10•裂隙出现渗水。

如果出水清净,则离积水区尚远;

若出水浑浊,则离积水区已近。

当发现上述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判明情况,向矿有关部门或领导报告。

如果情况紧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二、掘进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掘进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单靠探放水来保证安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掘进期间采取安全措施加以防范。

1•探水巷道的掘进断面不宜过大,以缩小受压面积。

同时应有两个安全出口,用于通风、流水和撤人。

一般情况下应双巷掘进,必要时在联络巷之间开掘安全躲避洞室。

2.掘进巷道坡度不准起伏不平,以免低处的水流不出去,施工人员有被堵的危险。

3•上山方向的水害威胁未消除或正在探水时,为保证下山工作人员的安全,应暂停其工作,等水害威胁消除后再继续工作。

4.探到老空并已放水的掘进工作面,如果不能马上与老空掘透而在儿天后再掘进时,应重打2、3个检查孔,以免原有的钻孔坍塌堵塞而重新积水。

切不可冒然掘进。

5.探水巷道必须严格掌握巷道掘进方向,沿着探水孔的中心线掘进,以免造成超询距和帮距缩小而遭遇老空透水。

如果地质变化必须偏离时,应进行补充钻探或采取其它措施予以补救。

6.大部分积水已经放出,还应注意盲巷老空积水或因断层的隔离而形成的孤立积水区。

7.合理选择巷道掘进的爆破方法,在探水眼严密掩护下,且保持超前距和帮距时,可以采取多打眼、少装药、放小炮的方法,以利于保持煤体的稳定性。

8•严格执行“三不装药”制度,即炮眼或掘进工作面有出水预兆不装药,超前距不够或偏离探水方向不装药,掘进工作面支架不牢或空顶距超过规定时不装药。

9.为了预防探放水以后乂重新积水造成事故,上山巷道或坡度大的穿层斜石门掘进接近老空放炮时,应将所有人员撤到联络巷或下部平巷。

10•掘进打眼沿钎杆向外流水时,应停止工作,不准拔出或摇晃钻杆,要设法固定,并向矿报告,听候处理。

11•老空放水后允许恢复掘进时,还必须注意:

当掘进到离老空3〜5m处时,应先打2〜3个检查孔进行一次再检查,只有证实积水确已放净后方可揭露老空。

揭露老空时,要先由小断面从放水钻孔上方与老空打透,还要注意处理瓦斯、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12.在受水威胁地区施工的所有人员,都必须熟悉避灾路线,懂得突水后的急救知识。

13.掘进中各班班(组)长必须在掘进工作面交接班,交接班允许掘进剩余的距离,严禁超越。

14.掘到批准位置时,其最后停止放炮,用手镐釆齐迎头,以利于下次探水时,安全套管不致安设在被炮震松的煤岩层内。

三、探水的一般原则:

采掘工作面必须执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因而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探水。

1•接近水淹的井巷、老空、老窑或小窑时。

2.接近含水层、到水断层、含水裂隙密集带、溶洞和陷落柱时,或通过它们之前。

3.打开隔离煤柱放水前。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相通的断层破碎或裂隙发育带时。

5.接近可能涌(突)水的钻孔时。

6.接近有水或稀泥的灌浆区时。

7•采动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含水构造,或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隔水岩柱璋度不清,可能突水时。

&

接近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采掘工作有涌(突)水预兆或情况不明时。

9.采掘工程接近其它可能涌(突)水地段时。

四、探放老窑水的原则:

1•积极探放的原则。

当老空区不在河沟或重要建筑物下面、排放老空区内积水不会过分加重矿井排水负担、且积水区之下乂有大量的煤炭资源急待开采时,这部分积水应千方百计地放岀来,以彻底解除隐患。

2.先隔离后探放的原则。

与地表水有密切水力联系且雨季可能接受大量补充的老窑水;

老空的积水量较大,水质不好(酸性大),为避免负担长期排水费用,对这种积水区应先设法隔断或减少其补给水量,然后再进行探水,若隔断水源有困难无法进行有效的的探放,则应留设煤岩柱与生产区隔开,待到矿井生产后再进行处理。

3.先降压后探放的原则。

对水量大、水压高的积水区,应先从顶、底板岩层打穿层放水孔,把水压降下来,然后再沿煤层打探水钻孔。

4.先堵后探放的原则。

当老空区为强含水层水或其它大小水源水所淹没,出水点有很大的补给量时,一般应先封堵出水点,而后再探放水。

重视科技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定》

在各种煤矿灾害中,煤矿水害是仅次于瓦斯的重大地质灾害,因此煤矿工人和井下其它作业人员必须具备煤矿防治水方而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包括矿井水的来源,煤矿常见的水灾,发生矿井水灾的原因,井下突水的征兆,各种突水的特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探水,探水作业安全注意事项,突水时怎么避灾等。

这其中关于突水的征兆和关于发生突水时自救和互救的知识是必须掌握的。

煤矿采掘工作而或英它地点发生透水前都有一宦征兆,归纳起来有以下九种。

因井下水中含有铁的氧化物,在水压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时,附着在裂隙表面,出现暗红色水锈。

当采掘工作而接近积水区时,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隙而在煤岩壁上凝结成许多水珠;

但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煤块也会挂汗。

所以遇到挂汗时需辨别真伪。

辨别方法是剥去表而层,观察新暴露煤层有无潮气,如果煤岩潮湿则是透水预兆。

3、空气变冷。

采掘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然降低、煤壁发凉,人一进去就有凉爽阴冷感,时间越长越感阴冷。

4、出现雾气。

当巷道内温度很髙时,积水渗到煤壁后引起蒸发而形成雾气。

5、水叫。

井下的高压积水,向煤岩裂缝强烈挤压与两壁磨擦而发生嘶嘶叫声。

这说明掘进工作而距积水区已很近:

若是煤巷,则透水即将发生。

6、顶板淋水增大。

原有裂隙淋水突然增大,应视作透水前兆。

7、顶板来压,底板鼓起。

在地下水压作用下,顶板和底板弯曲变形,有时还伴有潮湿、渗水现象。

8、有害气体增加。

积水区向外散发瓦斯、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

9、辨别水的味道。

老空水多为“死水”,水色发红、酸度大、味发涩:

断层水多为"

活水”,水色发黄、甜而无涩:

溶洞水呈黄色或灰色,一般带臭味。

10、裂隙出现渗水。

如果出水淸,则离积水区尚远;

若出水浑浊,则离积水区较近。

以上预兆不一立会同时出现,有时会出现一个预兆,有时会岀现多个预兆,有时征兆不明显甚至无预兆。

因此要留心观察、认貞•辨别。

采掘工作而或者苴它地点发现突水征兆时,必须停I匕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煤矿调度室,发岀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矿工和其他井下作用人员还必须具备自救和互救知识,这包括熟悉并掌握所在矿井水灾害预防和处理讣划,熟悉避灾路线和安全岀口等。

井下一旦发生了透水事故,要尽力判明水源性质(断层水、含水层水、老空水)并用最快的方式通知附近地区的工作人员一起按规左的路线撤岀。

透水时,水势很猛,冲力很大,要手扶支架躲过水头冲击后向髙处走,进入上一个水平,然后岀井。

假如出路已经被水隔断,就要迅速寻找井下位苣最髙、离井筒或大巷最近的地方暂时躲避。

同时左时在轨道或水管上敲打,发出呼救信号。

透水以后,特别是采空区的积水突出以后,往往会从积水的空间内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如瓦斯、硫化氢等,所以在避灾中,要注意防止有害气体中毒或窒息。

在贯彻落实《煤矿防治水规左》的过程中,要加大对煤矿工人和其它井下作业人员培训力度,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防治水知识水平,提升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水平,共同搞好防治水工作。

记者:

从多年来煤矿的典型水害事故案例看,全国煤矿防治水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为什么重大水害事故仍不断发生

董:

我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水害类型多样,客观上给防治水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大规模、超强度的开发开采,也加剧了煤矿水害事故的复杂性。

煤矿水害事故多发的原因是多方而的,概括尼来主要有如卜-方而:

1、对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不淸。

一些煤矿未采取有效的手段对充水水源进行探查,在水害隐患没有排除的情况下盲目组织生产,致使煤矿发生水害事故,如2006年5月18日山西大同左云新井煤矿发生的采空区透水事故,就是一起由于水源不淸楚、防水煤(岩)柱严重不足引起的透水事故。

2、对突(透)水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

限于目前的研究水平,尽管有时水源是确龙的,但对采矿诱发的导水通道的形成机理还缺乏足够认识,导致煤矿水害事故时有发生。

如华北型煤田奥灰岩溶水发生的许多突水事故,其机理还不十分淸楚。

3、在探测技术方面仍存在着不足,尤其在导水构造探査方法上存在较大缺陷。

目前,对垂向导水构造,尤英是导水陷落柱缺乏有效的探测手段,致使此类水害事故仍然时有发生。

如2003年4月12日,河北邢台东庞煤矿发生特大导水陷落柱突水,其峰值突水水量70000m3/h,矿井一、二水平全部被淹,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管理工作不到位,监管不力也是煤矿水害事故高发的原因之一。

在当前煤炭市场供应紧张的形势下,一些煤炭企业而临采掘接替紧张的局而,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不严格执行《矿井水文地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最终导致煤矿水害事故的发生。

当前,要认貞•贯彻落实好《煤矿防治水规定》,转变观念,落实措施,主动治水,科技治水,缺什么,补什么,消除事故隐患。

工作要抓实、抓细、抓到位。

抓住关键,突岀重点。

煤矿水害事故大致分为哪几种类型并介绍典型案例,如何预防

煤矿水害事故类型的划分原则是不同的,如果按照水害事故的水源划分,可分为眾雨洪水类型、地表水害类型、地下水害类型和老空水害类型等,如果按照水涌入矿井的途径和方式,可以划分为断层、裂隙密集带、陷落柱、封堵质量差和未封堵的钻孔等水害类型,此外还可以按透(突)水原因进行事故类型划分等。

实际工作中,最常用的是按突水水源和突水途径混合分类。

1、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是矿井水灾的一种类型,应髙度重视。

成立雨季“三防”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防范眾雨洪水所需的物资、设备、资金和救灾队伍。

案例12006年7月14日〜7月17日,受第4号强台风'

‘碧利斯”的影响,湖南省湘南地区(衡阳、郴州、永州)普降眾雨,降水量达600mm以上,引发山洪暴发,造成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

由于灾害严重,人力难以抗拒,造成217对矿井被淹,另有43对矿井水平被淹。

其中省属湖南省煤业集团公司6处矿井、湖南省监狱管理局所辖2处矿井被淹,矿区多处重要基础设施淹没和冲毁,湘煤集团沈家湾煤矿8乞矿工在井下撤退途中遇难,伍家冲煤矿井下死亡1人,苴它煤矿地而死亡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元。

为了应对'

‘碧利斯”台风,确保矿山作业人员安全,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湖南煤矿安全监察局根据气象预报,在灾前紧急电告各市州安监局、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省属大型煤矿,通知所有可能受灾害袭击矿山企业立即撤岀井下作业人员,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做好防汛工作。

各煤矿按照省安监局通知要求,在台风来临之前就撤岀了井下所有作业人员,备足防洪物资,抗灾保井。

由于监管、监察部门预先采取了预报预警和预防措施,使本次事故灾难降到了最小程度。

案例22002年6月24日,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北部山区突降大到暴雨,山洪址发,由于涌发煤矿井口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使洪水倒灌井下,造成16人死亡。

案例32003年4月17日,山四省临汾市古县古阳镇江水坪煤矿发生1起洪水淹井事故,造成14人死亡。

直接原因是:

突降大雨,形成洪di筑加之经江水坪煤矿旧井口的肝右堆,由于洪水受阻,行洪不畅,抬高了洪d金水头,洪稣夹以肝仃、泥沙、树枝顺河而下,堵塞了煤矿的排水涵洞,洪水倒灌主斜井。

案例42007年8月17日,山东省华源矿业有限公司发生洪水淹井事故,死亡172人,与其相邻的名公煤矿也被洪水淹没,致使9名矿工遇难。

16日至17B,山东新泰市连续两天集中强降雨,16日4时至18B6时,柴汶河上游又突降大無雨,降水量为,三天降雨量为50年一遇,而且主要集中在17B2时至15时,这一时段降雨量占本次降雨量的70%,为70年一遇"

由于强眾雨导致山洪尿发,流经华源矿区的柴汶河水位集涨漫过河岸,漫溢的洪水冲蚀河岸,掏空基础,最终冲开约65米的决口,冲入落差约5米的岸外低洼处,在洪水强烈冲刷作用下,形成三个集中溃水点溃入井下。

溃入井下的水疑约1260万立方米,砂石和粉煤灰约30万立方米,导致淹井。

由于溃水流疑大、速度快,水流湍急,增加了华源矿业有限公司井下撤人难度,当班井下作业人员756人,有584人安全升井,172人被困井下遇难。

2、地表水水库淹井事故。

案例2008年5月7B,湖北省荆门市东宝区漳河镇李家洲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此次事故造成李家洲煤矿、费家堡煤矿、稠树沟煤矿被淹,1人死亡。

该矿为个体乡镇煤矿,生产能力约3万吨/年,在漳河水库周边开采。

漳河水库总库容亿m3,是荆门市生活和工业用水的水源地。

该矿采掘工作而无设计方案、无作业规程,违规开采水库防隔水煤(岩)柱,宜至打通老窑采空区,发生透水事故。

漳河水库水通过李家洲煤矿、费家堡煤矿向水库下游泄水,透水强度最大达到立方米/秒,下游人民群众受到严重威胁。

经过3个月的注浆治理,堵水成功。

3、老空透水事故。

据国家煤矿安监局统计,2006年发生的45起重大突水事故都是老空透水事故。

案例12006年5月180,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发生1起透水事故,造成56人死亡。

新井煤矿属张家场乡乡办集体煤矿,始建于1992年,该矿批准开采4#煤层,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

但于2005年10月,该矿主井却违规通过暗斜井延深至8#、11#、14-1#和14-2#煤层,进行超层采掘活动。

经过40天的紧张排水,共排岀井下积水万m3,56名遇难矿工遗体全部找到。

从事故发生前的5月12B.邻近燕西一号井采空积水区的东13巷和东14巷,就已经岀现了明显的滴水和淋水等透水征兆。

东13巷附近的异常水文地质情况引起了矿方的注意,从东6巷抽调钻机到东13巷与东14巷之间进行探水,但遗憾的是,5月17日钻机在施工中出现了故障,5月18日安排修理。

但就在透水征兆明显、尚未完成探放水工作的情况下,矿方没有停产,也未撤人,继续违章冒险组织生产,最终导致突水事故发生。

事故直接原因为:

由于受放炮箴裂松动、水压浸泡以及采掘活动带来的矿山压力变化影响,破坏了燕西1#井采空积水区的有限煤岩柱,最终导致了这起特别重大透水事故。

案例22005年8月7日13时13分,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大兴煤矿发生特别重大透水事故,造成121人死亡。

大兴煤矿设计能力3万吨/年,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主井、副井和风井三条明斜井与暗斜井分三级延深至-480米水平。

开采三层煤,平均厚度分别为米、米和米,煤层倾角平均75度,属急倾斜煤层,开采深度从-290米至-500米水平。

大兴煤矿前身为原广东省四望嶂矿务局一矿井田范围内的小煤窑。

原四望嶂矿务局破产后,各矿均在-180米水平以上各水平构筑了井下堵水闸墙,6对矿井共构筑29处堵水闸墙,使-180米水平以上老空区大量积水,形成水淹区。

经估算,积水量约为1500〜2000万立方米。

大兴煤矿在-110m至-290m水平留设了110m防隔水煤(岩)柱,并将矿井井巷向深部延深,开采水淹区下深部煤炭资源。

2005年8月7日13时13分,大兴煤矿主井发生透水,透水后主、副井井筒均有雾气冒出,出现反风现象。

透水后约50分钟,矿井水位已从矿井最深部(一480米)上升了725米,离主井口斜长80米(+245米水平)。

只有3名矿工因提前下班,侥幸生还;

髙强度的突发透水,造成121名矿工被困井下。

事故发生后,迅速从江西、河南、北京中煤排水站调集了6台大流量高扬程潜水泵,经过20多天的强排水,累汁排出积水71万立方米,老采空区两个观测点水位仅分别下降了米和米:

在排水过程中,发现6具遇难矿工尸体。

由于继续抢排水存在重大不安全隐患(由于高强度出排水,已出现地而裂缝和建筑物裂痕),并且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于8月29日终止了抢险救灾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