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476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06 大小:26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6页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6页
亲,该文档总共20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20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妇产科护理学已排解析Word下载.docx

3.宫颈黏液检查宫颈黏液量少黏稠,涂片干燥后光镜下见到排列成行的椭圆体而未见羊齿植

物叶状结晶,见妊娠的可能性大。

4.基础体温测定双相型体温的已婚妇女,如出现高体温相持续18d不下降,早孕的可能性大。

第二节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症状】

1.腹部增大与宫底升高随着妊娠周数增大,子宫逐渐增大,宫底升高,可以根据手测宫底高

度和尺测耻上子宫高度来判断子宫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

增长过快或过慢均可能为异常。

子宫底高度也可能受孕妇脐耻间的距离、胎儿羊水的情况或多胎等特殊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差异。

2.胎动胎动是指胎儿在子官腔内的活动。

孕妇在妊娠18~20周开始感觉胎动,每小时3~5

次。

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胎动越活跃,至妊娠末期时胎动逐渐减少。

在妊娠18~24周时,检查者可

善一如C驴悌匀f钧/.在孕妇的腹部看到或触摸到胎儿的活动。

3.胎心音妊娠18周以后用听筒经腹壁可听到胎心音。

用多普勒超声波胎儿听诊器,14周在

耻骨联合上可听到胎心。

正常胎心率每分钟120~160次。

4.胎体妊娠20周以后,检查者使用四步触诊法,在腹部可触摸到胎儿的轮廓、头、臀、四肢。

圆而硬的是胎头;

宽而软的是胎臀;

平坦的一侧是胎背;

形状不规则的一侧是胎儿的肢体。

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妊娠满28周以后,胎儿及附属物从母体娩出分娩者,称为分娩。

妊娠满42周或超过42月的过程,称为足月产;

妊娠满28周不满37周之间的分娩者,分娩者,称为早产;

妊娠满37周不满42周之间的,称为过期产。

第一节分娩的动因

分娩发动的动因有多方面学说。

各种学说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但每一种学说都是从某些侧面说明人类分娩的动因,而迄今为止尚无一种学说能够完整地阐明,揭示造成分娩发动原因的全貌。

在各种学说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机械学说、内分泌控制学说、官颈成熟学说等。

一、机械学说

孕末期,由于子宫容积的增加,子宫的伸展度和张力不断增加,官内压逐渐增强;

胎儿先露部分压迫到子宫的下段和官颈,使子宫下段和宫颈产生机械性扩张,通过交感神经传递至下丘脑,使垂体释放缩官素,引起子宫收缩(简称官缩)。

在临床上,过度膨胀的子宫如羊水过多、双胎等常导致早产现象支持这一学说。

但此假说并不能解释所有现象,如单胎早产,有研究发现母血中缩宫素值增高是在产程发动之后。

因此,机械因素不能认为是分娩发动的始动因素。

二、内分泌控制学说

内分泌控制理论是目前最有影响的学说。

已知参与调节子宫活动的激素很多,但其相互关系复杂,而且有些还不明确。

因而,哪种激素是造成分娩发动的始发原因也无定论。

其中主要的有前列腺素学说、催产素学说、雌激素刺激学说等。

三、宫颈成熟学说

在实施引产时,采用多种手段诱发宫缩,但若宫颈不成熟则不易诱发成功。

临床实践证明,充分准备的宫颈才能有与宫缩相适应的宫口扩张。

而且宫颈成熟的程度与临产的时间、产程的长短和分娩能否顺利进行都密切相关,说明宫颈的成熟也是分娩发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

第二节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

决定分娩的四大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如果各因素均正常并能相互适应,胎儿及胎儿附属物经阴道顺利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

一、产力

产力是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子宫娩出的力量,包括子宫收缩力,腹肌和膈肌的收缩力,以及盆底肛提肌的收缩力。

其中子宫收缩力是主要的产力,在产程中起主导作用。

腹肌、膈肌和肛提肌在第二产程中起辅助作用。

(一)子宫收缩力

子宫收缩使子宫下段和子宫颈进行性扩张,胎儿下降,最后将胎儿及其附属物自产道娩出。

正常的子宫收缩具有自主的节律性、对称性、极性和缩复作用的特性。

节律性子宫收缩是不随意的节律性的收缩,是临产重要标志。

每次收缩由弱渐强(又称进行期),维持一定时间(又称极期),随后由强渐弱(又称退行期),直至消失进入间歇期。

临产开始时,官缩持续30s左右,间歇期5~6min。

随着产程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期逐渐缩短。

官口开全lOcm后,宫缩持续时间长达60s;

间歇期缩短至1~2min。

官缩强度也随产程进展逐渐增加,官腔内压力于临产初期升高至25—30mmHg,于第一产程末可增至40~60mmHg,于第二产程期间可高达100~150mmHg,而间歇期官腔内压力仅为6~12mmHg。

宫缩时子宫肌壁血管及胎盘受压,致使子宫血流量减少。

但于宫缩间歇期,子宫血流量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胎盘绒毛间隙的血流量重新充盈。

宫缩的节律性对胎儿适应分娩十分有利

2.对称性和极性正常的子宫收缩起自两侧子宫角部,以微波形式均匀协调地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向子宫下段扩散,约在15s内扩展至整个子宫,此为宫缩对称性。

宫缩以宫底部最强、最持久,向下逐渐减弱,宫底部收缩力的强度几乎是子官下段的2倍,此为宫缩极性。

3.缩复作用宫体部平滑肌与其他部位的平滑肌和骨骼肌不同,为收缩段。

每当宫缩时,宫体部肌纤维缩短变宽,收缩后肌纤维虽又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长度,经过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这种现象称缩复作用。

缩复作用随产程进展使官腔内容积逐渐缩小,迫使胎先露部不断下降及官颈管逐渐短缩直至消失。

(二)子宫收缩力的种类

1.妊娠无痛性子宫收缩发生在妊娠10周后子宫有间歇收缩,因子宫内压为10~20mmHg,未达到25mmHg,故不觉得疼痛,称为妊娠无痛性子宫收缩。

2.假阵痛在分娩前3~4周出现的子宫无效收缩或肠、膀胱、腹壁肌的痛性痉挛,因子宫内羊水压为20~40mmHg,超过25mmHg,故会有疼痛感。

疼痛局限于下腹部、腹股沟、罕有背痛。

3.真阵痛为分娩的主要原动力。

子宫规律收缩,频率、强度逐渐增加至50mmHg以上。

产妇感到极度难忍。

4.产后痛在分娩后2~3d,子宫不规则的收缩所产生的疼痛,此时的子宫收缩有助于产后子宫复旧,恶露的排出。

(三)腹肌及膈肌收缩力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腹压)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

当宫口开全后,胎儿先露部已降至阴道。

每当宫缩时,前羊水囊或胎先露御压迫骨盆底组织及直肠,反射性地引起排便动作,产妇主动屏气,喉头紧闭向下用力,腹壁肌及膈朋强有力的收缩使腹内压增高,促使胎儿娩出。

腹压在第二产程,特别是第二产程末期配以宫缩时运斥最有效,否则容易使产妇疲劳和造成宫颈水肿,骛使产程延长。

腹压在第三产程还可促使已剥离创胎盘娩出。

(四)肛提肌收缩力

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进内旋转的作用。

当胎头枕部露于耻骨弓下时,能剖助胎头仰伸及娩出。

胎儿娩出后,胎盘降至阴道时,肛提肌收缩力有助于胎盘娩出。

二、产道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骨产道与软产道两部分。

(一)骨产道

是由骶骨、左右两块髋骨、耻骨、坐骨及相互连接的韧带组成。

骨产道是指真骨盆,可将其分为3个平面。

1.入口平面呈横椭圆形。

前方为耻骨联合上缘,两侧为髂耻缘,后方为骶骨岬上缘。

入口平面共有4条径线前后径线。

(1)入口前后径:

也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骨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平均值约llcm,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2)入口横径:

左右髂耻缘间的最大距离,平均值约13cm。

(3)入口斜径:

左右各一。

左侧骶髂关节至右侧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左斜径;

右侧骶髂关节至左侧髂耻隆突间的距离为右斜径,平均值约12.75cm。

2.中骨盆平面为骨盆最小平面,最狭窄,呈前后径长的椭圆形。

其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坐骨棘,后方为骶骨下端。

此平面具有产科临床重要性。

(l)中骨盆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中点通过两侧坐骨棘连线中点至骶骨下端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5cm。

(2)中臂盆横径:

也称坐骨棘间径。

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是胎先露部通过中骨盆的重要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3.骨盆出口平面即骨盆腔的下口,由两个在不同平面的三角形所组成。

前三角平面顶端为耻骨联合下缘,两侧为耻骨降支;

后三角平面顶为骶尾关节,两侧为骶结节韧带。

骨盆出口平面有4条径线。

(1)出口前后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间的距离,平均值约11.5cm。

(2)出口横径:

也称坐骨结节间径。

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平均值约9cm,是胎先露部通过骨盆出口的径线,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3)出口前矢状径:

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6cm。

(4)出口后矢状径:

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8.5cm。

若出口横径稍短,而出口后矢状径较长,两径之和>

15cm时,一般大小的妊娠足月胎头可通过后三角区经阴道娩出。

(二)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1.骨盆轴为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曲线,代表骨盆轴。

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

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娩出,助产时也应按骨盆轴方向协助胎儿娩出。

2.产轴胎头在娩出过程实际经过的路线,不是一条连续的曲线,而是由互不相关的2条直线组成。

3.骨盆倾斜度指妇女直立时,骨盆人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称骨盆倾斜度。

一般为60°

~70°

,若倾斜度过大,常影响胎头衔接。

产妇在分娩时采用不同的体位也对骨盆的倾斜度产生影响。

4.骨盆类型骨盆的类型有时对分娩产生重要影响,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混合型骨盆。

(三)软产道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及盆底组织构成。

1.子宫下段妊娠末期子宫峡部逐渐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

在非孕期子宫峡部长约lcm。

临产后的子宫规律收缩子宫下段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

2.宫颈临产前的官颈管长2~3cm,初产妇较经产妇稍长。

临产后的规律子宫收缩牵拉官颈内口的子宫肌纤维及周围韧带,官颈管逐渐短缩直至消失。

初产妇官颈管先消失,然后官口扩张;

经产妇宫颈管消失与官口扩张同时进行。

临产后,子宫收缩及缩复向上牵拉宫口使之扩张。

胎先露部、前羊水囊压迫官颈,协助官口扩张。

当官口开全(l0cm)时,胎儿方能娩出。

3.骨盆底、阴道及会阴临产后,前羊水囊及胎先露部下降直接压迫骨盆底,使软产道下段形成一个向前弯的长筒,前壁短后壁长,阴道外口开向前上方,阴道黏膜皱襞展平使腔道加宽。

肛提肌向下及向两侧扩展,肌束分开,肌纤维拉长。

会阴体变薄,以利于胎儿的娩出。

阴道及盆底组织和肌纤维增生肥大,血供丰富。

临产后,会阴体能承受一定压力。

三、胎儿

胎儿能否顺利分娩,取决于胎儿的大小、胎位和胎儿有无畸形。

(一)胎头大小

胎儿大小是决定分娩难易的重要因素之一,胎儿过大、胎头径线大时,尽管骨盆正常,也可以引起相对性头盆不称。

1.胎头颅骨由两块顶骨,额骨,颞骨及一块枕骨构成。

颅骨间膜状缝隙为颅缝。

两顶骨之间为矢状缝,顶骨与额骨之间为冠状缝,枕骨与顶骨之间为人字缝。

两颅缝交界较大空处为囟门,位于胎头前方菱形为前囟(大囟门)'

位于胎头后方三角形为后囟(小囟门)。

颅缝与囟门均有软组织覆盖,使骨板有一定活动余地和胎头有一定可塑性。

在分娩过程中,通过颅骨轻度移位重叠使头颅变形,缩小头颅体积,有利于胎头娩出。

2.胎头径线主要径线有。

(1)双顶径:

为两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临床用B超测量此径线判断胎儿大小,足月时平均值约9.3cm。

(2)枕额径:

为鼻根至枕骨隆突的距离,胎头以此径线衔接,足月时平均值约11.3cm。

(3)枕下前囟径:

又称小斜径,为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的距离,分娩过程胎头俯屈以此小径线容易通过产道,足月时平均值约9.3cm。

(4)枕颏径:

又称大斜径,为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门顶部的距离,足月时平均值约13.3cm。

(二)胎位

1.胎式是指胎儿各部分在子宫内的姿势。

胎体纵轴与骨盆轴相一致,头先露或臀先露容易通过产道。

横位与骨盆纵轴垂直,妊娠足月活胎不能通过产道,对母儿威胁极大。

2.胎先露是胎儿最先进入骨盆的部分。

有头、臀、肩3种。

头先露时,在分娩过程中颅骨重叠,位胎头变形,周径变小,有利于胎头娩出。

臀先露时较胎头周经小且软的胎臀先娩出,阴道扩张不蔸分,当胎头娩出时头颅又无变形机会,使胎头娩崔困难。

肩先露时,胎体纵轴与骨盆轴垂直,不能通过产道。

3.胎方位是指胎儿的先露部的代表骨在产妇骨盆的位置,分为左前、右前、左后、右后。

顶先露的代表骨是枕骨、臀先露的代表骨是骶骨、面先露的代表骨是颏骨、肩先露是肩胛骨。

可通过腹部检查、肛诊或阴道诊、听诊及超声检查诊断胎方位。

(三)胎儿畸形

胎儿某一部分发育异常,如脑积水,联体儿等,由于胎头或胎体过大,通过产道常发生困难。

【精神心理因素】

正常分娩是生理过程,产妇不是病人,这种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

但分娩对于产妇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变化,产生精神心理上的应激。

过去认为产力,产道和胎儿之间的关系是分娩的决定因素。

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有时产妇及家属精神心理因素是决定是否自然分娩的重要因素。

很多产妇由于对分娩的害怕和恐惧,选择剖宫产。

有些产妇由于疼痛、紧张和焦虑使机体产生一系列变化,如心率呼吸加快、体内气体交换不足,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

胎先露下降受阻,胎儿缺血缺氧,致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最终剖宫产分娩。

孕期康乐分娩的健康教育,讲解分娩的生理过程,自然分娩对婴儿及产妇的好处。

在分娩过程中,温馨独立的产房,助产士、丈夫或冢人陪伴、减轻产妇的紧张及压力。

助产人员耐心鼓励及安慰,鼓励产妇进食进水,教会产妇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的技术,帮助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对顺利地完成分娩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节正常胎位的分娩机制

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通过骨盆时,为了适应骨盆各平面大小及形状以及骨盆轴的走向,胎儿被动的进行一系列的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骨盆的过程。

胎头分娩机制可分为7个动作:

耳口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外旋转及娩出。

临床上枕先露占95.55%—97.55%,以枕左前位最多见,故以左前位的分娩机制为例,加以说明。

1.衔接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

初产妇正常者,多数距预产期数周前胎头已衔接,少数可在妊娠晚期胎头衔接。

若初产妇已临产而胎头仍未衔接,应警惕头盆不称,前置胎盘等高危因素。

经产妇多在临产后胎头衔接。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衔接,胎头矢状缝可沿骨盆入口右斜径或横径入盆,胎儿枕骨在母体骨盆左前方。

2.下降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由胎体传至胎头;

官缩时子宫底直接压迫胎臀;

腹肌收缩;

胎体伸直伸长促使胎头下降。

下降贯穿在整个分娩过程中,与其他分娩机转动作相伴随。

下降动作是间歇的,初产妇胎头下降缓慢,经产妇临产后胎头下降较快。

临床上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是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俯屈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继续下降至骨盆底即骨盆轴弯曲处时,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到肛提肌的阻力,借杠杆作用进行俯屈,其结果胎儿颌部更加紧贴胸部,由枕额径转换为枕下前囟径以最小经线通过产道。

4.内旋转胎头下降为适应中骨盆及出口前后经大于横径的特点,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而进行旋转,称内旋转。

枕先露时,胎头枕部位置最低,枕左前位时遇到骨盆底肛提肌阻力,肛提肌收缩将胎儿枕部推向阻力小、部位宽的前方,枕左前位的胎头向前向中线旋转45°

,后囟转至耻骨弓下方,第一产程末胎头完成内旋转动作。

5,仰伸胎头下降到达阴道外口,胎头的枕骨下部达到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胎头逐渐仰伸,使胎头顶、额、鼻、口、颏相继娩出的过程。

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进入骨盆人口左斜径或横径上。

6.复位及外旋转胎头娩出时,胎儿双肩径沿骨盆左斜经下降。

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成正常关系,枕部向左旋转45°

称为复位。

胎肩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转动45°

时,胎儿双肩径转成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转45°

,以保持胎头与胎肩垂直关系,称为外旋转。

7.胎儿娩出胎儿外旋转完成后,胎儿前肩(右)在耻骨弓下先娩出。

继之,后肩(左)从会阴前缘娩出。

随后,胎体及下肢娩出,至此,胎儿娩出,分娩机制全部完成。

第四节先兆临产和临产的诊断

【先兆临产】

分娩开始前,孕妇出现一些症状,预示不久将要分娩称为先兆临产。

(一)不规律子宫收缩

产妇在孕末期,均会有不规律子宫收缩,其特点是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规律,一般强度不大,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宫缩引起下腹部轻微胀痛,宫颈管不短缩,宫口扩张不明显。

(二)胎儿入盆

初孕妇在孕末期会感到上腹部较前舒适,食欲增加,呼吸较轻快。

腹部检查胎先露部下降进入骨盆入口。

因胎先露压迫膀胱孕妇常有尿频症状。

(三)见红

在临产前24~48h,有少量血性分泌物由阴道排出,称为见红。

是由于官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血液与官颈管内的黏液相混和排出,见红是即将临产可靠征象。

(四)破水

孕妇在正式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表现为阴道有羊水流出,称为胎膜早破。

孕妇应立即住院,观察治疗,

【临产诊断】

临产的标志为规律的子宫收缩,持续30s或以上,间歇5~6min,伴随宫颈管消失、官口进行性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产程分期】

产程,是指从规律性子宫收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到产后2h为止。

临床上分为4个产程。

(一)第一产程

官口扩张期。

从开始出现规律官缩开始,到子宫颈口开全的过程。

初产妇需11~12h,经产妇6~8h。

(二)第二产程

胎儿娩出期。

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

初产妇需1~2h,经产妇只需要数分钟,正常不超过1h。

(三)第三产程

胎盘娩出期。

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

需5~15min,如阴道出血不多,可以等30min,一般不超过30min。

(四)第四产程

产后观察期。

分娩结束后2h。

这一时期主要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观察护理。

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阴道出血、会阴伤口、全身情况及新生儿的一般情况。

观察新生儿与母亲皮肤接触等护理。

第五节正常分娩妇女的护理

【第一产程的临床表现】

(一)规律宫缩

产程开始,有规律的子宫收缩,持续时间为30~50s,强度由弱到强,间隔时间5~6mln。

当宫口近开全时,官缩持续时间可长达1min或更长,间歇期仅1~2min。

(二)宫口扩张期

通过肛诊或阴道检查,可以确定宫口扩张程度。

宫口扩张期可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

1.潜伏期规律子宫收缩到宫口扩张3cm,初产妇约为8h,经产妇为4h。

超过16h为潜伏期延长。

此过程子宫颈变薄、变软,宫颈扩张速度缓慢,胎头下降不明显。

2.活跃期宫口扩张3cm至宫口开全。

初产妇约需4h,最大时限8h;

若超过8h,称为活跃期延长。

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2h以上,为活跃期停滞。

(1)加速期:

此期宫颈扩张加速,宫口扩张到4cm,约需90min。

(2)最大加速期:

为官颈扩张最快时期,宫颈扩张4~9cm,约需2h。

(3)减速期:

宫颈扩张9~l0cm,约需30min。

(三)脂头下降

活跃期时胎头下降程度明显。

胎头下降程度是决定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观察项目。

为能准确判断胎头下降程度,应定时做肛门或阴道检查,以明确胎头颅骨最低点的位置,并能协助判断胎位。

(四)胎膜破裂

胎先露部下降入盆后,将羊水阻断为前后两部,在胎先露部前面形成的前羊水囊称胎胞,羊水量约100ml,它有助于扩张宫口。

随着宫缩增强,子宫羊膜腔内压力增高,胎膜自然破裂。

破膜多发生在官口近开全或开全时。

【第一产程的观察与处理】

(一)检测生命体征

产妇人室时应测量体重、脉搏、体温、血压等,正常的产妇在产程中应每2小时测量血压1次,血压异常时应视情况缩短测量时间。

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

(二)观察子宫收缩

产程中每1~2h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并记录,最简单的方法是:

助产人员将手放在产妇腹部(子宫底部),了解宫缩强度、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

至少观察3次官缩以上。

(三)观察宫口扩张

临产以后,子宫收缩的不断增强、频繁,胎儿先露部不断下降扩张宫口,初产妇子宫颈会逐渐扩张变薄,宫口扩张。

入院时做1次阴道检查,在潜伏期时可每4小时做1次阴道检查。

活跃期后可每2小时做1次阴道检查来确定宫口扩张、胎头下降情况。

(四)检测胎心音

胎心率的变化反映胎儿在官腔内的情况,正常的胎心率每分钟120~160次,基础胎心率可在2次子宫收缩之间检查1min而判定。

胎心率变异性的检查需要在子宫收缩期间及宫缩后30s持续检查判定。

可以通过胎心外监护来描记官缩和胎心的变化。

在正常情况下,入院时,立即做人室试验,胎心外监护。

在第一产程每小时检查胎心1次。

在第二产程每15分钟检查胎心1次。

自然或人工破水之后,立即检查胎心。

如果胎心率异常或母亲和胎儿有异常情况,应持续监测胎心率变化。

(五)精神安慰及放松法

助产士全程陪护产程,使产妇具有安全感。

鼓励丈夫参与分娩给予产妇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

指导产妇应用自我帮助方法,官缩间歇时尽可能放松休息,保持情绪松弛和平静。

多设想一些可以让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转移对宫缩的注意力。

官缩间歇时多活动,官缩时采取自己感觉舒适的体位,利用呼吸放松技巧。

利用低声呻吟或叹气进行宣泄。

暗示和想象。

(六)促进舒适

1.下床走动及改变体位产妇人院后,除非有不能下床的禁忌证,如:

破水并且胎先露高浮、血压高、用镇静药产程休息等,都应鼓励其在助产人员和丈夫的陪伴下下床走动。

2.保持床单位清洁更换床单,随时帮待产妇擦汗,以促进舒适;

保持会阴部的清洁与干燥,增进舒适,预防感染。

3.补充液体及能量待产过程长,呼吸运动以及大量的排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