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518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二知识点填空文档格式.docx

(立体声)也是利用双耳效应。

如果正对人的前方拍手,()辨别出方位。

(填能或不能)

13、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

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

14⑴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时,用相同的力度拨动长度不同的格尺,长度越短,振动的越(),音调越()。

⑵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是瓶和水振动,水柱越长振动的越(,)音调越()。

如果向瓶口吹气,就是空气柱振动,空气柱越短,振动越(,)音调越()

⑶管乐器是靠(。

)吹笛子时,手按住不同的孔发出不同()的声音。

⑷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

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声的()

⑸敲击编钟发出的()不同。

⑹向暖壶中灌开水,越往上音调越来越(),响度越来越(.)

15、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

(。

16、音调和发生体振动的次数有关,发生体振动的次数越多,音调越高。

()(填对或错)

17、⑴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和距发声距离的()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

)例如听诊器。

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跳声,并没有增大声音的(),而是减弱声音的分散,减少了声音的损耗.注:

音调和响度是声音的两个不同的特征,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

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也不一定大。

⑵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敲击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说明()越用力敲,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这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⑶把两个音叉并列放在一起,把小球放在左侧,敲击右侧的音叉,左边的小球也同样被弹开,这说明()。

但如果把这两个音叉拿到月球上,同样敲击右侧的音叉,发现右侧的音叉振动,却听不见声音。

左侧的音叉不振动小球也没被弹开。

这是因为()

⑷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女高音音调()响度(),男低音音调()响度()。

⑸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

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①()②()

⑹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

A: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B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C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D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18、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不同的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

人们根据()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19、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来判定;

高声大叫、高声呐喊、低声细语——指();

高音歌唱家——指()。

20、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发出的声音;

从()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1、人们用()来划分声音强弱等级;

听觉下限()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dB。

比较理想的安静的环境()dB。

如果突然听到()dB人耳的鼓膜就会破裂.

22、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处减弱(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

例如禁止鸣笛、在汽车上装消声器。

)、在()减弱例如(植树造林、装隔音板、地毯)、在()处减弱。

例如(戴护耳器如耳罩、耳塞、头盔等)即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它的传播,防止它进入耳朵。

23、剧院墙壁是蜂窝状为了()声波的反射。

24、可以利用声来传播():

例如:

声呐--------根据()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深,鱼群位置、B超、彩超。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

25、可以利用声来传递()例如:

超声波能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振动除结石。

超声波振动清洗牙齿。

注:

蝙蝠和海豚都能发出()。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监测和控制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危害,并可预报(地震、台风、海啸和监测核爆炸)等。

大象的语言是()。

26、⑴天坛的回音壁,天坛的圜丘利用的是(。

)⑵有些()对人体有害。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定义: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

分类:

,如太阳、萤火虫、灯笼鱼、斧头鱼、水母等发出的光;

属于()光源,如(篝火、点燃的蜡烛、油灯、电灯)属于()光源。

月亮、电影屏幕、宝石、平面镜等此类物体本身不会发光,它()光源。

2、规律: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它不是实际存在的。

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

5、为了看清楚光的传播路径,可以制造一个有()的环境。

6、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该现象说明: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7、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手影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

当月球在中间时可形成()如图:

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食。

④(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立的()像,(初中只研究)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与物本身的形状()。

⑤(一叶障目,井底之蛙。

8、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m/s=()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

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V气()V液()V固

补:

①光有没有介质都能(),光的传播不需要()。

②打雷时,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这表明()

③光年:

光一年行走的距离。

是()单位。

④如果人以光速绕地球飞行,每秒钟绕地球大约()圈。

9、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

10、反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等于(。

备注:

使纸板前后弯折,可以用来验证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是否在(。

①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无论多小的镜子我能看到你的眼睛你就能看到我的眼睛。

就是由于()

11、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光污染等,都是因为发生了()反射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反射的缘故。

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

★如果光线垂直入射将垂直射出。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都等于()。

12、像、物大小()像、物到镜面的距离()像、物的连线与镜面()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虚像: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实像和虚像都能用()观察到,但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而虚像()。

13、凹面镜对光线有()作用;

凸面镜对光线起()作用。

太阳灶、手电筒、反射式天文望远镜的凹面镜、汽车头灯、检查耳道用的镜子属于()汽车后视镜街头拐角的反光镜属于()。

餐具中的不锈钢勺子,它的里外两面就相当于凹面镜和凸面镜。

1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

☆用刻度尺的目的:

便于()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

☆如果玻璃板太厚就会出现()。

☆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使它与蜡烛A所承的像重合。

说明()

15、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

16、自行车的尾灯不是装饰用的,它是由互相()的小平面镜组成。

17、透过平面镜同时看到蜡烛A所成的像和蜡烛B前者是平面镜()所成的(),后者是光的()

18、某人以0.5m/s的速度向平面镜行走,像相对人的速度是()m/s。

像的大小()

19、潜望镜是对()的应用。

20、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现象。

21、汽车在夜间行驶时,不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

因为挡风玻璃相当于一块(),打开电灯,光线照到玻璃上会发生光的反射,从而影响司机的视线。

22、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让手电筒斜对()照摄。

23、㈠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度。

㈡、应用:

①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②叉鱼要叉鱼的斜()。

③(钢笔错位)。

④(水中的筷子变弯折)。

⑤(海市蜃楼)⑥(彩虹的形成属())⑦()镜承像:

例如(照相机、投影仪、幻灯片、放大镜、电影)。

㈢①☆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是因为光从()斜射向()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②☆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而形成的()像,看到的鱼儿是由光的()而形成的()。

③☆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随之而(),折射角也随之而()。

④☆从水中看岸上的树比实际的要(。

)人看水中的物体比实际的短。

⑤☆树在水中倒影比树暗是因为有部分光()进了水中。

因为当光射入透明介质表面时,反射和折射()进行

24、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叫()现象。

说明白光是由()色光混合而成的。

注:

三棱镜对()的偏折能力最强,焦距最短。

彩虹的形成就属于()现象。

25、色光的三原色:

红,(),蓝.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

①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②色光的三原色混合为()。

颜料的三原色混合为()。

26、物体的颜色

①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其它的光都被它(吸收)了。

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决定的,其它的光都被它(吸收)了。

③白色不透明的物体是因为它()所有射到它表面上的色光,黑色不透明物体是因为它()所有射到它表面上的色光。

我们看到不透明的物体是红色的,是因为它只反射()的光。

因此绿光射到红色的衣服上,我们将看到衣服是()的。

如果太阳光经过三棱镜照射到红色的衣服上,那我们能看见(两种)颜色,()和()。

27、红外线:

太阳光谱(红光以外)人类看不见的光,应用:

()作用强。

照相——有助于诊断疾病();

()——用在步枪的瞄准器上;

浴室暖灯。

(2)穿透能力强。

(遥控器)电视机遥控器的前端有一个(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监测森林火灾;

地质勘探。

28、紫外线:

太阳光谱(紫端以外)人类看不见的光。

特性:

(1)()作用强,照相底片感光;

(2)生理作用强,能消毒、杀();

(3)(具有荧光效应,防伪)。

应用:

鉴别古画;

(验钞);

摄影;

消毒、杀菌。

(4)有助于合成维生素()。

但过多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

29、光的散射与雾灯:

①大气对光的散射有一大特点:

波长越()的光越容易被散射。

天空是蓝色的,这是因为大气对阳光中波长较短的()散射的较多。

②汽车雾灯用的是(),黄光的穿透能力也比较强-。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

)(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f)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叫做()(u),

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做()(v)。

3、

典型光路

 

如果入光线经过二倍焦距,那么折射光线也经过()。

4、凸透镜是中间()、边缘()的透镜,对平行光具有()作用。

5、凹透镜是中间()、边缘()的透镜,对平行光具有()作用。

注意:

①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只是相对与原来的光束变(),更()主光轴。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只是相对与原来的光束变()更()主光轴。

②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一种方法:

拿一个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端用白纸承接,如果能得到又小又亮的光斑说明是(),如果得不到说明是()。

简单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拿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另一端用白纸承接,得到又小又亮的光斑,测量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

③如果想使底片上的像变大,应该()镜头。

如果想用放大镜观看邮票上较小的图案,那应该使放大镜适当的()邮票。

④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焦点。

6、实验: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光具座至少是()的焦距)

7、具体见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

2f

()

f<

u<

(放大)

f

|v|>

u

U=2f(倒立)()(实象)(v=2f)()

U=f(不成像)()

如果光屏上所成的蜡烛的像是偏下,那可以通过()调节光屏或()调节蜡烛,或()调节凸透镜,从而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8、成实像时:

成虚像时:

实像的特征:

①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

②能用眼睛(观察到)也能用()承接的像;

虚像的特征:

①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②不能用()承接,只能用眼睛看到的像

放大镜(不一定永远)对物体有放大作用,必须在一倍焦距(。

⑴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如果把凸透镜的上半部盖上,蜡烛还会不会呈现完整的像。

()只是不够清晰。

⑵如果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光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蜡烛在凸透镜的(。

9、凸透镜的应用

⑴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相当于光屏,照相机照相时在胶卷上成(倒立)、()的(实像)。

⑵、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会聚光的作用;

平面镜起反射光线改变光的()的作用;

()相当于光屏。

投影仪成(倒立)、()的(实像)。

⑶、放大镜的镜头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正立)、()的()。

10、眼睛和眼镜

一、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二、近视及远视的矫正:

⑴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相当于光屏。

看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变薄,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变厚。

⑵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折光能力()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应佩带镜片是()的眼镜。

⑶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折光能力()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物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后),应佩带镜片是()的眼镜。

备注:

①老花眼镜相当于()。

②焦距越短折光本领()。

通常透镜焦距的倒数叫(焦度)。

焦度乘以100就是眼镜的()。

凸透镜的度数为(正数)。

凹透镜的度数为()。

11、显微镜和望远镜

⑴、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的(实像),道理就像()的镜头成像一样;

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⑵、望远镜: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物镜——相当于()成倒立、()、实象,目镜——相当于()成正立、()、虚象。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定义:

温度表示物体的(。

)备注:

只凭感觉判断温度并不()。

2、单位: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为0摄氏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

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

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分度值

(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必须()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

观察它的(),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

并认清温度计的(),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4、◇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读数()。

但(玻璃管做细)是使读数准确最好的方法.

5、作实验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的目的:

①防止()②(以便插温度计)

6、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让人比较舒适的室温是()。

7、体温计有一个(特殊缩口),所以体温计只升不(),使用之前要甩一下。

体温计可以用来测量室内的(最高温度)。

8、把小试管放在大烧杯中加热是为了受热()。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物体从(固态)变成()叫熔化。

熔化()

(海波、冰、石英、水晶、石墨:

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物质: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属于()物质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

固液共存,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熔化特点:

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

⑴(达到熔点)。

⑵()。

①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熔化吸热的例子。

(夏天饮料里放冰。

②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凝固放热的例子。

冬天菜窖里放一盆水,利用水结冰(),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太低,把菜冻坏。

2凝固:

定义:

物质从()变成()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

固液共存,放热,温度()凝固特点:

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

凝固点:

)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凝固的条件:

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

练习:

①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

②测量温度比较低的地区的温度一般用酒精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低。

而温度比较高的地区一般用水银温度计因为水银的()高。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物质从()变为()叫汽化。

液体在()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