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698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文明讲座实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这种内容是工程院的课题内容,因为城镇化这个事情现在这么热,实实在在地讲,城市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了,但是城镇化作为一个专业性词汇,我们所界定历史时期也就是过去的200多年,工业革命以来的200年,这200年以来的城镇化的历史和经验教训做一个非常简要的概述。

第二个,因为现在有个新词叫新型城镇化,那么新型城镇化是不是我们过去走过的城镇化不是所谓的新型城镇化,那是否有一个其他城镇化,我这里叫传统城镇化,我们做一个简单对比,这样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和我们未来要走的路就有一个不同之处。

第三就是要和生态文明主题有所关系,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前些年我对于国外讲低碳、绿色、大气、温度升高几度的问题觉得西方政治家做的一些政治上的名堂,但是今年北京1月份连续26、27天的雾霾还是让我们感觉到,其实这个问题是我们多年来没有认真思考和正视,所以我们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做一些新的反思。

第一个问题我简要地给大家过一下,可能大家有的也知道,我想还是先把城镇化的概念简单说两句。

因为在座都是专业人士,所谓的城镇化概念无非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这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意义。

实实在在地讲城镇化的内涵其实是三层意思,一个是在经济方式是从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它的社会结构是从农村的社会组织转变为城镇,第三就是聚居方式,从散落的村庄成为一个城市、城镇,我觉得这是它的本质性属性。

从这个概念界定,从一般意义来讲我们已经走了200多年的历程,可以简单地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就是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大量的工业发展、纺织业的发展、圈地运动、羊吃人等等,经济是这样的特征。

那么在空间上就出现了以大量的工业区建设、城市建设为代表的新一轮的人口从农村向城市大规模迁移,这个过程应该是从英国开始,逐步逐步向欧洲大陆扩散,右下角这张图就是从英国开始,跨过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德国一个广大的欧洲地域里面推进。

现在我们回过头看,还是一个所谓的金三角,这个金三角现在还在,就是伦敦、巴黎和柏林所谓的欧洲金三角还是存在的,当然这个过程已经差不多比较成熟了。

第二波浪潮就是美国和北美,包括澳大利亚这样一些所谓的新兴工业国家,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也随着重要北美特征殖民,这样一些因素推进了这样一些国家大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经过一百年。

到了1950年前后,基本上比较成熟了,这是第二波。

其实这种所谓的断代方式也是我们研究自己定的,严格意义上不是这么一段一段切的,但是从研究的角度可以这么分。

第三次就是二次大战以后,像韩国、日本也是新兴工业国家以及拉美、北非,也包括一些北欧国家大量工业化带动城镇化的浪潮。

这个里面说得比较多的就是两种类型,当然我觉得也是学术上的一种划分,一种就是拉美,拉美普遍被垢病就是所谓的平民窟、过度城镇化,还有就是日本、韩国做得比较好,通过教育兴国,通过技术革新使其工业化过程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在同样的条件下,城镇化和工业化是一个相互协调的过程,这个过程到了2000年后也基本比较成熟。

第四波浪潮就是包括我们中国在内的印度第三世界国家,这些国家的城镇化还在发生和发展之中,普遍推断到2030年前后进入到相对成熟的时期。

最近国家发改委也在收集数字,就是2012年全球GDP总量是70万亿美金,美国差不多15万亿,中国是7万亿,日本是6万多亿,德国5万多亿。

什么意思呢?

就是经济发展还在发生很大变化,现在这种格局还是一个变化之中的格局,所以我想讲第四波城镇化浪潮还在不断变化当中,这是一个很简要的回顾。

这些大家都知道,所以我说得概要一点。

在这个里面就看到一些规律,城镇化过去200多年的历史里面,从全球范围来看是不是会有一些基本规律呢?

现在概括下来大概是这么几句话,一句话它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么说的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也是和我们现在一些地方政府所谓的打造和推动提出一种警示。

第二个,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动力,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城镇化的动力主要还是工业,因为我们现在看到城镇化的正面效应乃至于负面的效应,环境污染、大量的资源浪费都是工业化带来的,或者说现代工业革命带来了。

当然其他方面也有一些促进因素,包括技术进步、服务业发展等等。

第三个,世界各国的城镇化是有工业化驱动的一般规律,但是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固定模式,各个国家是各不相同,这句话也是有所属,因为从十年前经济界一批专家反复说中国城镇化这个事情很简单,像日本一样,三大都市圈解决了日本70%到80%的人口,所以中国搞六个城市群、九个城市群就统统解决了,这种说法其实不符合实际。

因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和地域狭小的小国,它的方式完全不一样。

第四点,受技术进步、不同国情的影响,各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现在也在加快,英国用了200多年,美国用了100年,到了后来50年、40年,中国实际改革开放30年,当然30年还没有完成,估计也是四五十年的过程,大大缩短了城镇化的周期。

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方面,在这个里面,我觉得有两点要提出来,就是说我们现在对城镇化说得这么热,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看到是城镇化正面的东西,在今年院内交流会上我也说了这个事情,就是世界城镇化的得常常被我们说到,比如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比方说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包括机动化、信息化、生态革命都是发生在城市里面,一百多年以前芝加哥的高层建筑,都是在城市里面,促进了现代文明,我们现在的剧场、博物馆、展览馆、学校、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乃至抽水马桶,都是从现代城市里面诞生的。

所以2010年世博会主题叫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从某种意义来讲定位还是对的,就是主题还是对的。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在一方面鼓吹城镇化的同时,城镇化存在一些问题或者失败的地方我们往往是忽视的,所以我这里用一句话世界城镇化的失常常被我们忽略。

这里我举了几个例子,一个就是拉美的过度城镇化,这二十年很高,70%、80%多,我去年去俄罗斯开会,在专题会场我和一个阿根廷教授一起主持主题会场。

我问他阿根廷城镇化水平80%多,巴西也是80%多,非常高,但是我们看了以后并不是拉美这么高的城镇化率就是欧洲和北美那样的工业化水平和现代化人居环境,完全不是这样,所以城镇化水平高低并不一定是一件所谓的正面事情。

也包括一些就业问题,大量非正规就业,这个包括在南美、非洲,特别是北非、南非的一些很多国家,基尼系数也非常高,但是城镇化率很高,其实它的本质就是大量失地农民,在整个城镇化的过程当中,工业化没有跟上,这就是过度的城镇化带来的一些危机,包括大量基础设施的短缺,这个其实是非常多的。

如果我们有机会去非洲看的话,这个现象就非常明显,包括水的问题、垃圾的处理问题、道路交通、电力的供应问题,这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说我在今年年初,包括去年年底在工程院讨论的时候说到这样的概念,就是城镇化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似乎存在一个好的城镇化和一个坏的城镇化。

经济学家还讲好的资本主义和坏的资本主义,当然这是套用这种说法,但表述这么一个历史事件,为什么这么讲呢?

就是说城镇化的历史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你掌控不好结果并不好,但是民意最后的结果可能都是很高的城镇化率。

回到历史的简单剖析来看,就是在200多年前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的时候城镇化也并不美好,这个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恩格斯在1845年发表的《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他做了很多调研,里面就举了很多案例,就讲了伦敦东区的工人区四五个孩子挤在30多平米的房子里吃饭、睡觉、工作,5万多人无家可归,一张床睡四五个人,什么喝酒、清醒都堆在一起。

包括都柏林、爱丁堡等等,举了很多例子。

其实工业化开始的时候,城镇化并不是及时跟上,我们今天之所以把欧美这些好的地方作为我们的榜样和案例,是因为欧美在过去100到200年的历史对于城镇化发生当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理性客观地去解决,特别是在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中一次一次地提出新的理论方法,并且付诸于实践。

我们学城市规划自己也很清楚,现在规划理论的起源其实就是英国的公共卫生,就是日照间距的问题,这个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展开说了。

德国,上次我记得是吴老师讲到德国的标准问题,最早的标准,工业化的标准也是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确立的,也包括日本,日本比方说教育立国和技术立国,去年我碰到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胡和平,他就讲,他在日本留学多年,他说日本当年拿到赔款之后国内有很多种讨论,像现在一样盖工业区的意见也有,盖城市的意见也有,最后日本政府决定搞教育,从东京到最边远的乡村,所有的校舍是一个标准,统一的标准,应该讲为日本后来将近百十年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劳动力素质的转变恐怕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韩国也一样,做了很多经济增长,包括教育、科技方面的投入。

所以说城镇化的历史我觉得我们做专业的人不能被忽悠。

因为地方政府很容易从某一个角度把这个事情吹得很高,提得很高,如果我们一简单跟随他,很容易走入误区。

那么你怎么说服他,反过来我们自己在理论和实践上要有一些深度认识,否则这个事情也没有办法解决,所以从理论上和既有的实践角度对城镇化基本经验和百年来或者200年来的历史教训做一个概括,从经验的角度,比方说我们在地方政府的沟通当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不是简简单单从一般的理论到理论,一般的实践到实践,所以我觉得这个事情我要提一下。

简单地讲,如果我们把过去一百两年城镇化的历史做这么一个好坏界定的话,我个人觉得好的城镇化首先是要有充分的就业,其次是生产力水平要提高,技术进步要同步,人居环境要良好。

不好的就是农民失地,像拉美、巴西失败很重要一点就是农民失地问题,就业不充分,就是所谓的非正规就业比例过高,当然现在我们对非正规就业也在重新认识。

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经济环境差,我觉得这就是对过去两百年城镇化的历史做了非常简要的回顾。

第二个话题,我们现在从中央的文件到地方政府的一些报告里面都在谈新型城镇化,那么新型城镇化的比较是不是过去三十年的城镇化是一个传统的城镇化,或者起码是一个非新型城镇化,它的内涵,它的本质到底又有什么不同呢?

从这个角度来出发,我们可能还是有必要对过去城镇化的历史,对中国城镇化的历史做一个非常简要地回顾。

我们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三年恢复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城镇化应该说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比较健康的,如果我们用今天标准去套的话,他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包括人口的转移是不彻底的。

因为当时的农民招工以后,整个身份都转变了,因为他变成职工了,住的是工厂的宿舍,享受的是公费医疗,将来分配的是国有住宅,所以当时头七年的城镇化应该说是比较健康的城镇化,而且城市和工业区的关系也还是比较密切的,包括一五时期重大项目的选址,当时叫联合选址。

这个事情你要问周部长周干峙,他能说得头头是道,就是说当时由规划部门出头,计划部门、工业部门、交通部门组织一个联合工作组来选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重点工程,我们现在都做不到这一点。

第二个就是我刚才讲的人口流动是比较有序的。

在这个时期头七八年城镇化率提高比较快,工业城市发展非常迅速,这张图显示就是一五时期全国156项重点工程在一些重点工业城市,现在你看医院里面有几个老同志,现在已经病得比较重了,像夏院长他们就在做包头的规划,就是工业区的选址和城市的选址关系做得非常紧密的分析,包括鞍山、抚顺、石家庄、成都。

第二阶段大家知道就是一个大的跌落时期,就是大跃进,先是快速增长,然后猛地跌下来,三年自然灾害。

这个时候最典型有几个特征,一个是所谓的大庆模式,大庆搞工业,不要搞城市,当时的口号叫先生产后生活,这个带来的影响一直到1976年以前的整个城市建设方针。

第三个就是三线,到了三线更绝了,不建城市,只建工厂,像我们现在看到一些三线地区,湖北、湖南、四川、江西都有一些三线地区,好像我有次在飞机上看部电影,是王小帅拍的电影,就写三线时期的一些工厂生活,确实只有厂区,没有城市的生活,工厂的建设是在立体环境,顺着山沟一条一条地建。

到了文革时期,我们整个停滞了,这是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就是改革开放,1978年到1994年。

这个只是我们的划分,这个断代也一直有争议,92年以后几次大的政策调整,90年代初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调整。

昨天王一鸣(音)在干部学院讲到中国这三十多年重大的政策调整都在十个年头的头两三年,80年代初、90年代初、2000年前后。

1978年到1994年这段时间最大的工作就是开发区,大量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是四个开放城市,一直到90年代前后上海的浦东开放,这样一些大力开放政策,就是在沿海地区形成的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态势。

这个时期,第一次出现了城市化的概念,是1991年到1995年在国家的八五计划,一直到十一五,我们把计划改成了规划,这是前十五年的一个简单历史。

最近,我们经历了这十五年,应该讲是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最快,标志性的事件我觉得有几个,一个是土地的有偿使用,一直到现在为止,支撑了我们城市的财政,有的是40%,甚至高达60%。

第二就是房地产,国务院房改最后一次就是1998年、1999年,从此之后就没有分配住房了,房地产才异军突起。

第三个就是私人汽车,也是在1994年的时候国家工业产业政策第一次提出鼓励个人购买汽车,机动化才刚刚开始。

1994年还有很重要的就是朱镕基时代推进的分税制,这样就把国税和地税做了比较大的划分,中央财政一下子从一个积累很低变成很高,这都是1994年朱镕基时代定下的规矩。

还有一点,到了1995年以后,就是2000年,我们中国加入WTO,一下子从整个经济格局想甩开世界都甩不开。

这是第四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国家的城镇化政策有了比较大的阵势,到了十五规划里面很明确提出来推进城镇化的条件渐趋成熟,要不失时机地实施城镇化战略,可不是现在提的,而是2000年前后。

我们现在是2012年,12年前国家其实在十五规划里面已经提出了推进城镇化,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城镇化战略,无非当时说得没有那么响,现在无非从上到下都是一个喇叭在吹这个事情。

过去16年城镇化的速度是最快的,每年差不多1.4%的递增,而同时期全世界城市化递增0.5%,所以我们是两倍还要多,这就是城镇化过去15年的一个情况。

这个就是把30年城镇化的变化过程,蓝的这条线和经济增长率以及一些大事件组合在一张图上大家可以看一下,包括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四个特区,包括我们提出土地有偿使用,包括我们提出分税制,包括我们提出西部大开发,随着这样一些政策的变化,我们的投资会不断变化,特别是固定资产的投资有很大变化。

又说到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经济很重要的一个背景,其实政府在里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这个作用就体现在若干政策的出台,这个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投资重点以及城镇发展的一些地区,这是过去30年。

这个也是一个简单城镇化率和人口增长的关系,大家可以简单看一下。

这是一个长周期的60年,分了四个阶段,我不展开说了。

简单地说,大家可以看到从1979年以后是一条平缓的上升曲线,在此之前有高有低,曾经有一段是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是一个下降趋势,这是过去60年的历史简单评价。

说到这儿,我觉得还是要对30年做一个更加深入的剖析。

30年的城镇化我们走过的是一个什么道路呢?

现在既然讲新型城镇化,那么30年的厉害得失还是要做评价,是不是那是一个传统城镇化,或者是好的或者不好的呢?

我觉得也是两面看,第一个就是说从正面来看,对经济还是起到很大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为工业化、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前前后后我们转移了5亿多的农民工。

还有成为我们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应对危机的重大手段,特别是08年以后,08年以后国家大量投入都是在城市里,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刚刚也提了一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

因为中国总的来说农业人口还是偏多,人均耕地是全世界的低水平,农业稍做调整,稍微做一点产业化革命,稍微做一些种田大户手里的集中,就会释放大量劳动力。

过去三十年我们差不多解决了5亿多农民进城,这个数字是相当庞大的,可以加上相当于两三个大国的人口总量。

第二尽管农民工的收入还是很低,社会保障也没有,但是农民工的收入还是占到了家庭纯收入的40%以上,这个比例应该说相当高。

第三点,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成为减少贫困人口的最多的国家,当然这个贫困线是以联合国的标准来算,一天一美元。

第三点,讲到城市在国民经济和城市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地位更加突出了,这个我们应该说还是有一批明星城市出现,包括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2012年广州亚运会,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心城市。

右边这张表格你们跟他讨论武汉2050,他在08年做了一张全球城市排名,他对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重庆的位次做了分析,起码在全球60位以前的城市,包括香港占了六个位次,应该说相当不错。

第四点,在30年的发展里面,我们自身的人居环境条件还是有了很大的改善。

这个我们自己不觉得,你要从1978年的比照来看,无论是我们自来水的普及率,污水的处理率,我发现在上海读大学的时候还到一些亲戚家里住,那个马桶还很多,现在上海基本上已经看不到了,污水的处理率、燃气的普及率,包括北方地区的集中供热都有了很大发展,而这些东西我们一般不太愿意提,因为都在地下,看不见。

第三个,就是我们城市的社会环境,包括综合环境的治理也有了很大改善,包括绿化等其他方方面面。

当然说到好的一面,我们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里面,最主要一个问题就是模式的粗放问题。

这部分内容我不想做太多的展开,因为经常说这些事情,土地资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能耗问题,因为环境的问题只要提北京一月份27、28天的雾霾,大家就明白了,不用说了。

这个统计扩张图经常被用,我还是放一下,因为这个图没有继续做下去。

1986年到1991年,到1996年,到1998年,到02、03年,就是用地的扩张。

因为我们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可以做这么一张图,所以现在我们说太湖的污染问题其实不是偶然,它是必要的,在这么大一个规模的工业化过程当中,我们一种无序的土地蔓延和散点式的工业格局,必然带来大量的污染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这是苏州举的例子,苏州领导也在抗议,老被人提,挺闹心。

第二个就是区域差距问题。

最近分院好像也有项目组做一些中西部的项目,如果你们到贵州或者黔中南地区或者到云南一些西部地区去看,贫困程度相当严重。

30年的发展,我刚刚讲到减贫问题起到很大作用,但是差距还在拉大,差距并没有缩小。

还有就是所谓的二元结构,现在从城乡二元结构变成了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这个非常严重,包括收入问题、公共服务的资源配备问题都有很大差距,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就是城市的大中小协调问题,现在我们所有的优质资源都在大城市里面配,包括我们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1978年的时候中央政策是控制大城市,积极发展小城镇,最后三十年的结果是大城市发展起来,小城镇衰落。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专门做了一个分析,今天不展开,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和我们行政资源的配置有很大关系,包括80年代以来我们推进地改市、市代县这样一些体制有很大关系,就是把我们一个相对扁平化的行政体制高度集中,集中之后带来很大的问题,就是把面上的资源集中到点上,带到点和面的严重差距失衡,这是一个体制上的问题。

第四个就是农民工的市民化过程太慢。

最近发改委马上要颁布一个所谓的城镇化十年规划,我也看了一下,其中很大一块就讲到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问题,包括户口制度的改革都在提,但是大城市还是没有放开,说得比较多还是中小城市。

这就是一种矛盾,因为农民工到了比较多的还是大城市,在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比较多,户口又没有放开,我们放开是中小城市,中小城市没有那么多就业岗位,这就是现在政策上比较纠结的地方。

农民工的问题包括社会保障、子女教育问题,都是现在比较难解决的一些问题。

对于城镇化,如果把过去的30年概括成传统城镇化的话,我觉得我们可以用一个两低两高来概括。

所谓的两高两低一个低和一个高,我们认为比较得的一块或者好的一面就是低成本,因为城镇化是需要成本,现在也有很多地方在算帐,一个农民工进城市后政府的成本是多少,普遍算法是人均8万块钱需要投入,包括保障房、医疗、教育等其他方面。

但是因为我们没有提供这方面的服务,所以这个成本就省掉了,所以我们是一个低成本的城镇化,包括土地的廉价,劳动力的廉价,基础设施、工业服务方面投入也很少,不管怎么说成本低了,反正产出是高的,相应就是我们的高成效,就是高产出。

不管怎么说,中国还是成为了第二大经济体,尽管人均水平不高,但总量还是摆在那里,这是得的一面。

失的一面也是一个低,一个高。

我觉得一个低就是质量太低,最近有很多人翻老账,包括翻出一些明清时期的老账,就讲我们现在一些政策连民国时期都达不到等等,质量太低以后,也体现在我们整个的城市该提供的东西没有提供,同时乡村整体上滞后,也拖了城镇化后退。

还有就是高代价,高代价这个就非常明显了,包括刚才举的土地案例,包括生态环境,还有最近群体性事件频发,昨天看微博上又在传,北京又在闹事。

现在我们在维稳上的成本已经接近国防开支,5000多亿,这是非常惊人的。

当然右上角说到水问题,水处理,北京去年是7.21大水,竟然死了上百人,有的内部说是上百人,这都是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比较尖锐的问题。

水的问题、气的问题、农民工的待遇问题,应该来讲都是当前城镇化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说到这儿的话,过去30年反正都这么已经过去了,当前和未来中国城镇化总的说起来,我们还是要从比较大视野的角度来把握中国城镇化的特点,在研究过程当中我们也提出了这么几个特征,一个就是中国城镇化是一个大国城镇化,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指的,就是我们不能简单套用所谓日本、英国或者是德国、法国的模式,因为中国的空间尺度基本相当于欧洲的尺度,在这样的地域单元里面我们有很多种小的文化,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域特色、收入之间的差距,而这个我们也做了个分析,很多教授都在引用这些资料。

我们其实处在人口很多,经济总量不低,人均GDP低,国土大的背景之下,所以我们城镇化可比的很难和一些小的经济发达国家去比,所以我们可以比的也就是一些空间尺度比较大,但是人口密度比较高的一些条件去比照,所以说这些国家的特点既是内需市场很大。

昨天王一鸣(音)说经济现在发展这么快,有一个发展不下去很重要就是我们的生产能力过剩,他举了一个例子,中国就像一个大师傅整天炒菜,自己吃不完给外国人吃,现在外国人吃不动怎么办呢?

自己再回来吃,中国人现在自己又讲健康,也不愿吃这些东西,所以这就是一个经济结构内生性的动力发生变化,这就是大的城镇化。

第二就是说中国是一个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人居条件,对城镇化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

左下角这张图大家非常熟悉,就是当年做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的时候对于人居环境的可利用空间做过一个非常客观的分析,就是讲到中国可用的土地资源,可用于城镇建设大概只占国土面积不到9%,其实就是可用地并不多,就是这样的概念。

右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