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6860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生学人卫版 简答题大全 学习指导与习题册Word下载.docx

⑥海洋污染;

⑦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越境转移

6.环境污染物在生物介质中的分布、迁移与自净有何特点?

环境污染物通过吸收进入生物体后,随血液和淋巴液分布到全身各器官和组织。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不均匀,主要取决于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及组织器官对污染物的亲和力。

早期主要取决于组织器官的血流量,后期主要取决于组织器官对污染物的亲和力。

另外,机体的一些主要屏障也影响污染物在体内分布,如血脑屏障等。

进人机体的毒物,通过生物转化和排泄清除。

通过生物转化,大多数污染物毒性降低,称为生物解毒作用;

但少数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毒性增强,称为生物活化作用。

7.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生物放大作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条件:

①环境化学物质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

②进入生物体的环境化学物质较难分解和排泄;

③有食物链存在;

④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富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造成致命性的损害

8.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哪些方式自净?

①物理自净:

主要方式有稀释、扩散、沉降、挥发逸散、凝聚和混合等;

②化学自净:

主要方式有氧化、还原、水解及中和、光解等;

③生物自净:

主要方式有生物氧化、生物拮抗、生物分解、光合作用、植物的吸附等

9.为什么说呼吸道是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态的环境污染物进人体内的主要途径?

因为肺泡的总表观面积大,肺泡壁薄,肺泡间毛细血管丰富,污染物经肺泡吸收进入血液极为迅速。

另外,整个呼吸道黏膜都有吸收作用

10.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哪些途径进人体内?

①呼吸道:

主要吸收以气体、蒸气和气溶胶形式存在的污染物;

②消化道:

水和食物中的有害物质主要通过消化道吸收;

③皮肤:

一般脂/水分配系数较高的化学毒物易经皮肤吸收。

挥发度低,既溶于脂、又溶于水的物质,可经皮肤迅速吸收。

11.环境污染物如何在体内进行生物转化?

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化过程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又称I相反应或降解反应),其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作用;

第二阶段(又称II相反应),以结合反应为主。

化学毒物经过上述I相反应代谢后产生或暴露出来的羟基、氨基、羧基、巯基、羰基和环氧基等极性基团,或化学毒物本身就具有的极性基团与内源性化合物或基团之间发生的生物合成反应(即II相结合反应)。

形成水溶性更强的结合产物,有利于排泄。

12.为什么把健康效应谱看成连续谱?

当环境有害因素作用于人群时,由于个体暴露水平、暴露时间的差异,及各个体的年龄、性别、生理状况、体质、对有害因素的遗传易感性不同,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反应。

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表现出对环境污染物负荷增加,并未发生生理功能改变,属正常生理调节范围。

有些人则处于生理代偿状态,暂不出现临床症状和体征。

如果环境有害因素继续作用,代偿功能将发生障碍,机体向病理状态发展,出现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更少的人因病理反应死亡。

因此,可把健康效应谱看成连续谱。

13.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有何特点?

①广泛性:

环境受污染后影响的人群范围广,人数多,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群;

②多样性:

环境中存在各种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作用形式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

③复杂性:

受污染环境中可有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各种毒物间可以产生联合毒性作用;

④长期性:

一些环境污染物可长时间滞留于空气、土壤和水中,并长时间作用于人

14.环境污染物的慢性作用是指哪些?

慢性危害是由于毒物对机体微小损害的积累或毒物本身在体内蓄积所致。

由于低浓度长期作用,使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导致抵抗力下降,对生物性感染敏感性增加,一般健康状况水平下降,表现为人群患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严重时可导致各种慢性中毒,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及痛痛病,就是环境污染造成的慢性中毒的典型例子。

15.致突变作用包括哪些类型?

.环境污染物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发生可遗传改变的作用,称为环境污染物的致突变作用。

突变的类型有:

①基因突变,又称点突变,指DNA的碱基配对或碱基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可能导致基因产物的功能改变。

②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可分为染色体型畸变和染色单体型畸变。

③基因组突变,指基因组中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也称为染色体数目畸变

16.环境污染可引起哪些疾病?

①公害病:

是环境污染造成的地区中毒性疾病。

②职业病:

是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定疾病。

③传染病:

由病原生物引起,可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一类疾病。

④食物中毒:

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将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人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17.简述公害病的概念及特征,举例说明历史上著名的公害事件。

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引起的地区性疾病称为公害病。

公害病有下列特征:

①它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疾患。

②损害健康的环境污染因素是很复杂的。

③公害病的流行具有长期陆续发病的特征,还可能累及胎儿,危害后代;

也可能出现急性暴发型的疾病。

④公害病在疾病谱中是新病种,有些发病机制至今还不清楚,因而也缺乏特效疗法。

历史上著名的公害事件有:

发生在日本的水俣病和痛痛病

18.何谓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哪些?

1生物群落与非生物所组成的自然系统称为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指地球上有生命的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群落又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水、阳光、土壤、无机盐类等。

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四大要素构成。

2在一定的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学种群和数量,以及各数量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之为生态平衡

 

1.适量暴露太阳紫外线辐射对机体有益的健康效应是什么?

适量暴露太阳紫外线辐射对机体有益的健康效应主要是可生成维生素D。

中波紫外线进人表皮后,使表皮中的7-脱氢胆固醇光解成为胆钙化醇(维生素1)3),后者随血流进人肝脏,在25-羟化酶作用下生成25-羟基胆與化醇(25-OH-D3),然后在肾脏经羟化酶转化成为活性维生素D,即1,25-二羟胆钙化醇〔1,25-(OH)2-D3〕。

活性维生素D可调节人体钙磷代谢

2.过量暴露紫外线辐射对机体可造成哪些危害?

过量暴露太阳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皮肤与眼睛损害。

皮肤疾病为皮肤癌、曰光角化病(又称光化性角化病)、晒斑(又称日光红斑)和唇疱疹再激活。

眼睛疾病有皮质白内障、翼状胬肉、角膜或结膜鳞状细胞癌

3.简述大气污染主要来源。

(1)工业企业:

燃料的燃烧和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气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2)交通运输:

主要指汽车、飞机、火车、轮船、拖拉机、摩托车等机动交通工具燃料燃烧排出的废气。

(3)生活炉灶:

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多集中在居民区内,由于煤含硫量较高、燃点分散、燃烧设备效率低、燃烧不完全、烟函低矮或无烟囱,致使燃烧产物常低空排放,也构成了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4.简述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常由烟雾事件和生产事故引起。

(2)慢性炎症:

长期吸人大气污染物可引起眼和呼吸系统的慢性炎症。

(3)变态反应:

大气中某些污染物如甲醛,某些石油制品的分解产物具有致敏作用,使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4)致癌作用:

大量调查资料显示大气污染是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5)机体免疫力下降

5.简述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

(1)产生温室效应:

气温增高有利于病原体的繁殖生长,可造成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食物中毒等发病率的明显上升。

(2)形成酸雨:

酸雾可引起呼吸道刺激并发生慢性炎症、加速有毒金属进入农作物而使人体摄人增加、影响水体自净、腐蚀建筑物、破坏输水管网使水质恶化。

(3)破坏平流层的臭氧层:

臭氧层被破坏形成空洞以后,减少了臭氧层对短波紫外线和其他宇宙射线的吸收和阻挡功能

6.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主要成分是臭氧,约占85%以上;

过氧酰基硝酸酯类,主要是过氧乙酰硝酸酯,其次是过氧苯酰硝酸酯和过氧丙酰硝酸酯,约占10%;

醛类化合物,主要有甲醛、乙醛、丙烯醛等

7.简述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1)燃料燃烧和烹饪

(2)人类活动:

①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主要通过呼气、大小便和汗液排出体外;

②吸烟产生的烟雾也是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3)建筑和装饰材料。

(4)家用化学品。

(5)室外大气污染物进入

8.地球上的天然水源是如何分类的?

(1)降水:

是指雨雪霜水。

(2)地表水:

是降水的地表径流和汇集后形成的水体,包括江河水、湖泊水、塘水、水库水等。

(3)地下水:

是由于降水和地表水经土壤地层渗透到地面以下而形成,地下水又分为:

①浅层地下水是指潜藏在地表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

②深层地下水是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往往潜藏在两个不透水层之间;

③泉水是通过地表缝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

9.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要求是什么?

(1)水中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虫卵,以保证不发生和传播介水传染病。

(2)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危害人体健康。

(3)水的感官性状良好

10.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测项目包括哪几类?

常规指标分为四组,即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以及放射性指标。

微生物指标是为了保证水质在流行病学上安全,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主要是为了保证水的感官性状良好,毒理和放射性指标是为了保证水质对人体健康不产生毒性作用和潜在的危害

11.简述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1)生物性污染

(2)化学性污染(3)物理性污染

12.介水传染病流行原因是什么?

(1)水源水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饮用。

(2)处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由于管道渗漏、出现负压等原因,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13.最常见的介水传染病有哪些?

最常见的介水传染病有伤寒、痢疾、霍乱、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以及血吸虫病、贾第鞭毛虫病等寄生虫病

14.介水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①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爆发性流行,绝大多数病例的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

但如水源经常受污染,则病例可终年不断;

②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③一旦对污染源采用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15.Hunter-Russel症候群包括哪些表现?

是水俣病最典型的特异性体征,包括末梢感觉减退,视野向心性缩小,共济运动失调及听力障碍和语言障碍

16.藻类毒素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什么?

直接接触含有微囊藻毒素的水(如游泳)会出现皮肤炎、眼睛过敏、急性胃肠炎等症状。

微囊藻毒素有肝毒性,大量摄人或长期饮用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水,可引起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等肝功能显著改变。

微囊藻毒素是遗传毒物,并且是乙肝病毒致肝癌的促癌剂,与黄曲霉毒素具有协同促癌作用。

我国对肝癌高发区的调查还发现长期饮用含有较高浓度微囊藻毒素的人群,其肝癌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17.集中式给水水源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原则是①水质良好;

②水量充足;

③便于防护;

④技术和经济上合理

18.混凝沉淀的原理是什么?

①压缩双电层作用②电荷中和作用③吸附架桥作用

19.过滤净化水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①筛除作用②接触凝聚作用③沉淀作用

20.氯化消毒的机制是什么?

由于次氯酸体积小,电荷中性,易于穿过微生物的细胞壁。

同时,它又是一种强氧化剂,能损害细胞膜,使其通透性增加,使细胞内容物如蛋白质、RNA和DNA漏出,并能干扰多种酶系统,例如使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巯基被氧化破坏,而导致细菌死亡。

次氯酸对病毒的作用在于对核酸的致死性破坏。

21.影响饮水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①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②水的pH值;

③水的温度;

④水的浑浊度;

⑤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22.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发病原因。

①缺碘:

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②致甲状腺肿物质引起,如硫氰酸盐,硫葡萄糖苷③其他原因:

膳食中维生素A、C、B12不足等

23.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类型有哪些?

①饮水型病区②燃煤污染型病区③饮茶型病区

24.简述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

①破坏钙、磷代谢;

②对牙的影响:

当体内氟过量时,大量的氟沉积于牙组织中,使牙釉质不能形成正常的棱晶结构;

③抑制酶的活性:

因氟与钙、镁结合成难溶的氟化钙及氟化镁,故体内许多需要钙、镁参加的酶活性被抑制

25.简述克山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

①流行病学:

该病的分布与地质环境因素(如地貌、岩性、土壤、地下水等)有密切的关系:

山区、丘陵区发病率高于平原地区,发病地区多位于典型的地质侵蚀区,相邻的无病地区多位于地质堆积区。

这种地质条件的差异表现在发病地区地表易溶元素的大量丢失,而使饮用水中离子总量甚低(主要是钙、镁、钾、钠、硫等离子减少);

在无病地区,地表易溶元素的富集而使饮水中离子总量增高。

②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病变是心肌损害及由之而来的心力衰竭。

急型克山病是急性心力衰竭,内脏急性缺血、缺氧。

小儿多呈急性型,表现为亚急性全心功能衰竭。

慢型病例则主要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潜在型病例心肌病变较轻,心脏代偿功能良好,一般并无明显症状,在劳累后有头昏、心悸、气短等

26.简述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1)工业污染:

包括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汽车废气污染。

(2)生活污染:

包括生活垃圾,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等。

(3)农业污染:

主要是农药和化肥污染土壤

27.各种污染物污染土壤的方式有哪些?

①水型污染②固体废弃物污染③气型污染

28.土壤的卫生防护原则是什么?

①工业废渣处理;

②粪便无害化处理;

③垃圾无害化处理;

④污水处理;

⑤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

29.自然灾害通过哪些途径影响人群健康?

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健康:

一是自然灾害直接对人类生命财产及安全造成的毁灭性破坏与打击;

二是自然灾害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使人类生活、生产环境质量明显恶化,形成灾害源性疾病,又称灾害的“后效应”

30.自然灾害导致哪些生存条件的破坏?

包括:

①饮用水供应系统破坏;

②食物危机;

③生活居住环境条件破坏;

④生态平衡破坏;

⑤卫生机构破坏;

⑥不良气候的暴露

31.洪涝灾害的卫生应急处理措施有哪些?

①保护饮用水源;

②重点保护已有的集中式供水水源;

③做好饮用水的消毒工作;

④做好垃圾粪便的卫生管理;

⑤洪灾期间采取的环境卫生应急措施;

⑥杀灭蚊绳,预防传染病;

⑦灭鼠防病;

⑧预防食物中毒

32.如何做好地震灾害的卫生应急处理?

①应急反应:

大震预警现象(地面初期震动、地声和地光等)和地震远近强弱;

②瞬间抉择避震方法;

③应急求生;

④灾后防病

33.简述自然灾害条件下疾病的控制对策①预防为主,坚持科学技术为抗灾减灾服务。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要建立监测系统,做好灾后评价;

②强化政府职能,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领导;

③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环节,改善灾区生活生产环境;

④加强健康教育,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1.何谓膳食纤维?

有哪些生理功能?

膳食纤维是指食物中不能被消化利用的纤维性物质。

根据目前的分析方法测出的膳食纤维组分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总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主要包括:

①通便防癌;

②降低血清胆固醇;

③降低餐后血糖;

④吸附化学物质

2.何谓基础代谢,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有哪些?

基础代谢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

影响基础代谢率的因素:

①体型和机体构成;

②年龄;

③性别;

④内分泌;

⑤应激状态;

⑥此外,气候、种族、睡眠、情绪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基础代谢

3.维生素尿负荷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什么?

维生素尿负荷试验的基本原理是体内各种维生素的含量有一定范围,如摄入过多,多余的维生素会排泄到体外;

反之,摄入不足,尿中排泄的量就减少;

其方法是:

口服一定量的维生素后,收集一定时间内的尿液,测定此维生素的排出量,根据排出量的多少以判定机体该维生素的营养状况。

4.简述合理膳食的原则。

①食物本身应无毒害,不含有有毒'

物质及致病菌,这是合理膳食的基本条件②能保证用膳者必须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

③摄取食物应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

④合理的加工烹饪;

⑤合理的膳食制度和良好的饮食习惯。

5.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有哪些?

各有什么优缺点?

有:

询问法、记账法、称重法和食物频率法。

询问法又称24小时回顾法:

简便易行但所得资料比较粗略,可结合其他方法进行;

记账法:

手续简便、节省人力但调查结果只能得到家庭或集体中人均的摄入量,难以分析个人膳食摄人状况。

称重法:

细致准确,但费人力物力;

食物频率法获得个人长期食物摄人情况,在流行病学研究应用较多。

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

常吃适量鱼、禽、蛋和瘦肉;

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量;

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如饮酒要限量;

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7.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①母乳是婴儿天然最佳食品,其营养成分最适合年幼婴儿的需要,最易消化吸收与利用:

母乳蛋白含量低于牛奶,但利用率高,母乳以乳清蛋白为主,与酪蛋白的比值为60:

40,而牛奶中为20:

80,乳清蛋白在胃中可形成较小凝块,易为婴儿消化。

母乳中必需氨基酸组成好,各种氨基酸比例合适,牛磺酸含量较高,是牛乳的10倍。

母乳中脂肪球较小,易于吸收,且含丰富的必须脂肪酸和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发育;

母乳中的糖类大部分为乳糖,乳糖可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生长,并有利于铁、钙、锌等吸收;

母乳中矿物质含量明显低于牛乳,可保护尚未发育完善的肾功能,钙磷比例适宜(2:

1),钙的吸收率高,母乳中铁和升锌的利用率也都高于牛乳。

②母乳含有抗体和溶菌酶。

且含有大量免疫物质,有利于增进婴儿的抗感染能力,与人工喂养比较,人乳喂养婴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

③经济、卫生、方便。

④促进产后恢复、增进母婴交流。

8.孕期营养不良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何影响?

①早产及新生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增加;

②胎儿先天畸形发生率增加,如碘、锌、叶酸等缺乏,维生素A的过多或过少均可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③围生期婴儿死亡率增高。

孕期营养不良将影响母亲的体重,有研究发现,孕期体重增加与围生期婴儿死亡率成反比。

也有文献报道,围生期死亡率与维生素C水平偏低有关;

④巨大儿,即指出生体重大于4000g。

孕妇盲目进食或食补,可能造成能量与营养素过剩性营养不良,孕期增重过多,并导致胎儿生长过度成为巨大儿。

巨大儿不仅在分娩中易造成产伤,还与成年后慢性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⑤对胎儿智力发育的影响,妊娠最后3个月至出生后第6个月,不仅是胎儿、婴儿体格生长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刻,是大脑细胞增殖的激增期,此时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致胎脑发生永久性的解剖及生化方面变化,影响脑的成熟,以后难以弥补

9.老年人的膳食保健措施有哪些?

①控制总能量摄入,饮食饥饱适中,维持理想体重,防止肥胖。

BMI宜在18.5〜23.9;

②控制脂肪摄入,脂肪占总能量的20%〜25%,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1:

1:

1,n-3系脂肪酸:

n-6系脂肪酸=1:

4;

③蛋白质应以优质蛋白为主,荤素合理搭配,提倡多吃奶类、豆类和鱼类蛋白。

每日宜饮牛奶一瓶,进食大豆或其制品25〜50g;

④糖类以淀粉为主,重视膳食纤维和多糖类物质的摄入;

⑤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食抗氧化营养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C和硒等)。

宜食新鲜蔬菜500g/d;

⑥重视钙、铁、锌的补充;

食盐宜<

6g/d;

⑦食物搭配要多样化,烹调要注意色、香、味、柔软,不吃油炸、烟熏、腌制的食物;

⑧少食多餐,不暴饮暴食;

⑨不吸烟,不饮烈性酒;

⑩情绪乐观,坚持锻炼。

10.恶性肿瘤的膳食预防措施有哪些?

①食物多样化,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主要如蔬菜、水果、豆类并选用粗粮;

②降低脂肪摄人量,使其占总热能的20%〜25%;

红肉(牛、羊、猪肉及其制品)的摄人量应低于总热能的10%,最好选用鱼、禽类;

③控制总能量摄人,保持适宜体重,避免体重过轻或过重;

④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易腐败食物应冷藏或使用其他适当方法保存;

⑤不食用烧焦的肉或鱼,不高温烹饪食物,注意食品添加剂和农药的安全使用及监督管理;

⑥限制食盐摄人,每天<

6g。

减少腌制和熏制食品的摄人。

不食油炸、霉变食物;

⑦少饮酒,不吸烟。

坚持体力活动。

11.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与膳食营养有关的因素有哪些?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制中与膳食营养有关的因素包括:

能量、钠、钾、钙、镁等。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病的原因之一,与摄人过多能量有关;

人体摄人含钠量较高的食物会增加血管对升压物质的敏感性引起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而导致高血压乃至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钾能阻止过高食盐引起的血压升高,对轻型高血压还具有降压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