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4694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课时练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25《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时练习题 三Word文档格式.docx

D.福州船政局

4.(2018·

山西初二期末)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客观叙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评述与看法。

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世纪70年代后,西方发明的火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人中国

B.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救亡的高潮中,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实行近代新式教育

5.(2018·

浙江初三期末)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看到的情形有()

①陈独秀在阅读《新青年》杂志

②青年学生在热议巴黎和会的内容

③报纸刊登倡导婚姻自由的文章

④街上在传唱打土豪分田地的歌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2018·

福建初二期末)你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A.三联书店B.商务印书馆C.同文出版社D.外文出版社

7.(2018·

江苏初二期末)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

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

他就是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张審

D.张之洞

8.(2018·

江苏初二期末)1912年6月,一位德国记者来到中国南京,他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购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国演义》

B.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

C.大街上有男子穿中山装、女子穿旗袍

D.百姓向政府官员行跪拜礼

9.(2019·

北京中考模拟)下图所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七个阶段的发展状况。

其中出现第3阶段变化的原因有

①洋务派企业的刺激

②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③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

④资产阶级实业热情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19·

河南初三月考)观察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B.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C.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D.提倡国货

11.(2018·

山东中考模拟)自开展“双创”活动以来,创业者、创新者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和偶像。

一百多年前,曾有一位清末状元积极创业,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他是()

A.张謇B.魏源C.侯德榜D.詹天佑

12.一位历史老师在讲述中国近代经济史时,引诗一首:

“状元办厂惊陈腐,君子经商耻务空。

积弱终须强实业,中兴还赖育才功。

”这首诗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A.张之洞

B.郑观应

C.张謇

D.李鸿章

13.(2019·

山东中考模拟)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下列属于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①总的来说比较落后

②主要集中在重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2019·

北京中考模拟)某同学在学习“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课时了解到“社会习俗变化”,这表现在

A.火车、轮船的出现

B.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

C.照相、电影的传入

D.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

二、综合题

15.(2019·

安徽初三月考)城镇化是每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军阀割据的存在,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

(1)阅读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是什么?

你认为导致这一状况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19世纪20至30年代,英国城市人口以每十年约30%的速度增长,人们强烈希望摆脱工业城镇恶劣、污秽、肮脏的环境,逃离滚滚的煤烟,对乡村田园,海滨和沙滩很向往。

——摘编自傅广生《现代旅游业在英国的诞生》

(2)材料二中英国城镇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根据材料,概括这一进程中英国面临的主要问题。

(3)综上所述,你认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作出了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后来大生纱厂在封建官僚企业和外国企业的挤压下破产,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特点。

选项C符合题意;

李鸿章、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京张铁路不属于民族工业;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A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其中以“先生”“君”,取代“老爷”“大人”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所以漫画中反映的“剪辫子”发生的历史背景是辛亥革命。

BCD项与题意不符,A项符合题意,故选A。

3.A

依据所学可知,清末状元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被称作“状元实业家”,所以A项符合题意;

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创办的最大的军事工业,汉阳铁厂是洋务派代表张之洞创办的民用工业,福州船政局是洋务派代表左宗棠创办的设备最齐全的船舶制造厂。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4.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观点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历史观点,故选项C表述符合题意;

而选项ABD可以说都是历史事实,都是描述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不属于历史观点,不符合题意,故选C。

5.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所以①在1917年的中国可以看到;

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是1919年,所以②在1917年的中国不能看到;

倡导婚姻自由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所以③在1917年可以看到;

打土豪分田地是192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所以④在1917年的中国不能看到。

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

6.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它最初专营印刷,后来成立印刷所、编译所和发行所,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我们经常使用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就是由它出版的。

故正确答案为B。

ACD均与题意不符,故选B。

【点睛】

此题应识记我国近代文化生活变迁的相关知识,掌握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

7.C

依据所学可知,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直接在中国内地开厂设矿,进行经济掠夺。

这种状况激发起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新式工业的热情,民间出现投资设厂、兴办实业的高潮。

状元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故C符合题意;

荣宗敬、荣德生不是清末状元,故AB不合题意;

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故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抓住题干关键词“清末有一个状元、实业救国”是解题的关键,状元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乡创办了大生纱厂。

8.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务印书馆是在1897年创办的,所以德国记者当时可以购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国演义》;

《申报》创办的时间是1872年,德国记者可以在《申报》上看时政新闻;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了改称呼,易服饰改礼仪的一些政策,中山装和旗袍开始流行;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所以当时德国记者不可能看见百姓向政府官员行跪拜礼。

所以ABC项都可以看到,D项表述错误,故选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商务印书馆、《申报》创建的时间,以及辛亥革命后对社会习俗的改变。

9.D

由图表可知,第3阶段指的是“1912--1919年”。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在“实业救国”的引领下,资产阶级创办实业的热情提高,这一时期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故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注意识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10.A

依据题干材料指1913年、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南京国民政府是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的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从而得出A.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不是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反对“二十一条”;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BCD不符合题意,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A。

11.A

通过题干材料中“实业救国、状元和创办企业”等可知他是张謇。

《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12.C

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选项C符合题意;

张之洞、李鸿章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

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在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的,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即C符合题意。

②不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解决本题学生需要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状况。

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海外华侨竞相投资于近代工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民族工业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日趋萎缩。

14.D

某同学在学习“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课时了解到“社会习俗变化”,这表现在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

辛亥革命在对旧制度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冲击了与封建制度相伴随的一些陈规陋习,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大人”、“老爷”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但传统习俗很难在短期内完全改变。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5.

(1)特点:

发展不均衡。

根源:

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原因: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影响:

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3)城市化进程定要有条不紊。

均衡发展: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定要注意环境保护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可知,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

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军阀割据的存在、导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不均衡”可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不均衡。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20至30年代,英国城市人口以每十年约30%的速度增长”可知,18世纪中期,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人们强烈希望摆脱工业城镇恶劣、污秽、肮脏的环境,逃离滚滚的煤烟,对乡村田园,海滨和沙滩很向往”可知,工业革命使环境遭到严重污染。

(3)开放性题目,城市化进程定要有条不紊、均衡发展、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定要注意环境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