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054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压片机培训教材Word文档格式.docx

它包括主电机、大小带轮、同步齿形带、涡轮减速箱、主轴(主轴带动冲盘)。

强迫加料系统:

是保证高速运行时,物料在中模孔填料的一致性,片重均匀。

由加料电机及减速机、连接轴杆、带有拨料叶轮的密封性加料盘,刮料板、回粉环等组成。

润滑系统:

压片机运行时需要良好的润滑,以减小磨损保证机器的正常使用。

有稀油和干油两种分别对不同部位进行润滑。

稀油供油点有上下冲杆、上导轨盘、主压轮预压轮表面,由自动润滑泵、定量分油器、尼龙管及接头。

干油润滑点有主轴轴承、主压轮轴承、预压轮轴承。

冲压组合:

指片剂压制成型部分,有上下主压力轮和偏心轴,支撑块,压力传感器,丝杠及连杆,主压力调整手轮。

一对预压力轮,上预压装置由偏心轴和预压轮及轴承与定位件组成;

下预压装置由支撑缸体,预压轮及轴承和调整手轮组成。

轨道:

上冲沿着上导轨盘工作面做上下和圆周运动。

在上升段要经过润滑点。

在下降段要经过上冲保护导轨(此导轨装有上冲过紧保护开关)的下方,并顺序通过上预压轮、上主压轮的下方。

上导轨盘固定在支撑块上。

下冲的运行要经过填充导轨(有三种规格可更换)、剂量导轨(侧面装有保护导轨)、下冲保护导轨(此导轨装有下冲过紧保护开关)、下预压轮、下主压轮、游动板、出片导轨和下冲挡块。

冲盘:

是压片机的核心关键部件。

由上冲盘、中冲盘、下冲盘三部分组成。

上冲安装在由上冲盘孔内,中模安装在中冲盘孔内,下冲安装在由下冲盘孔内,上冲盘、下冲盘安装了防尘圈。

手轮调整机构:

机上有四个手轮,分别是:

1硬度(厚度)手轮:

用于片剂硬度(厚度)的调整。

转动该手轮,下主压轮通过齿轮、丝杠、支撑臂机构上升或下降。

②下预压手轮:

用于片剂预压力的调整。

压缩物料排除其中的大部分空气。

③片重手轮:

用于片剂重量的调整。

转动该手轮,通过蜗轮蜗杆使剂量导轨上下移动,下冲在中模里行走高度随之改变,药粉在中模里的体积(重量)同时改变。

④平移手轮:

调整片剂在中模内成型的位置。

转动该手轮,通过齿轮、丝杠、连杆、支撑臂使上下主压轮同时进行等量上下位置移动。

吸尘系统:

为保持压片室内的清洁而设置。

主要吸尘点在中冲盘、下冲盘表面,由软管、接口、吸尘机组成。

门保护系统:

为了操作安全和人员健康,压片时四门关闭。

在自动运行状态下,开门即停车。

电控系统:

可调节压片速度,故障点的显示,压片压力的显示,产量的显示,润滑间隔的参数设定,压片压力的平均值设定,压力偏差值的设定等。

第三节机器完好状态

1.各润滑点在手动和自动状态下能够出油。

2.片重调节手轮、硬度手轮、预压手轮转动灵活可靠。

3.上下冲盘的防尘圈密封好无破损。

4.上下主压轮、上下预压轮转动灵活。

5.中模与冲盘平齐或稍低并紧固。

6.上导轨盘工作面光滑无毛刺凹坑。

7.上冲头在模孔中可自转。

在预压处入模准确不碰撞。

8.下冲头在模孔内受到的阻尼力均匀一致。

9.平台与转盘平行并高于转盘0.05mm。

10.刮料板与转盘密接,回粉环在出片处有1---2mm活动量。

11.出片导向器与转盘间隙不低于0.5mm。

12.出料机构不与转盘摩擦。

13.手动盘车无卡滞及异常声响。

冲具所承受最大压力数据表

圆片直径

(毫米)

圆片截面积

(平方毫米)

扁平片

每平方毫米承受

压力0.8KN

标准浅凹片

每平方毫米承受压力0.5KN

深凹球面片

每平方毫米承受压力0.3KN

3

7.07

5.65

3.53

2.12

4

12.57

10.05

6.28

3.77

5

19.63

15.71

9.82

5.89

6

28.27

22.62

14.14

8.48

7

38.48

30.79

19.24

11.55

8

50.27

40.21

25.13

15.08

9

63.62

50.89

31.81

19.09

10

78.54

62.83

39.27

23.56

11

95.03

76.03

47.52

28.51

12

113.10

90.48

56.55

33.93

13

132.73

106.20

66.37

39.82

14

153.94

76.97

46.18

15

176.71

88.36

53.01

16

201.06

100.5

60.32

17

226.98

68.09

18

254.47

76.34

19

283.53

85.06

20

314.36

94.25

21

346.36

103.9

22

380.13

23

415.48

24

452.39

25

490.87

第四节高速压片机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冲具的安装

1.圆冲中模:

将中模孔内油泥、物料清理干净,置中模于模孔上并垂直,

用手柄击打中模入孔。

中模不得高于转台平面,应与转台平面平齐或稍低一些。

可用刀口尺检察,拧紧中模顶丝。

2.异形冲具:

先拆下上导轨道盘直行段的组合轨,上冲进入上模孔键槽后,

中模套入上冲,手下压冲头置于中模孔处,用手柄击打上冲帽使中模进孔80%,摘下上冲,用手柄继续击打中模与转台平面平齐。

然后将摘下的上冲复入此孔,检察上冲进入中模是否顺利。

否则拆下中模重新安装。

所有中模装好后,拧紧中模顶丝。

将组合轨复位。

手盘车在冲头运行下行段检察上冲进入中模孔时是否有干涉。

否则重新安装中模。

3.检察调整平台与转台的间隙尽量小且转台转动时不与平台触碰。

4.用刀口尺检察平台与转台平面的平行度,应保证平台高于转台0.05mm并且与转台平行,调整三个支柱高度可得,拧紧支柱螺钉。

装好加料盘,用塞尺检察加料盘底与转台的间隙是否为0.05mm,微调三个支柱高度。

间隙调好后,拆下加料盘。

5.上冲安装:

上冲涂抹少量润滑油,装入模孔。

上冲在模孔中能自重下滑或用手拉动感到不紧为宜。

6.下冲安装:

下冲涂抹少量润滑油,装入模孔。

先装一个,正向盘车将其转到出片导轨最高处,若此时下冲低于转台平面,应调整出片导轨的高度,使其高于转台平面0.10—0.20mm.导轨属于磨损件。

7.其余冲涂抹少量润滑油,装入模孔。

8.以阻尼销来提供对下冲阻尼力的,应检查调整其弹性压力,上下拉动冲头,要求阻尼力基本一致。

下拉停止时,不应有下滑现象。

以磁柱的磁力来提供阻尼力的,通过更换磁柱实现阻尼力的一致性。

9.装好下冲挡块。

手动盘车,应轻松自如。

无卡滞。

10.低速点动运行,新冲具应有初期加油磨合一小时为宜,速度由低到高逐步运行。

11.由于异性冲在运行时无自转,磨损位置固定,因此上导轨盘提升段、下冲走过的下拉填充导轨属于重点润滑部位,可以加干油(锂基润滑脂)。

12.装好上冲防油圈。

13.安装刮料板及半圆形回粉环。

刮料板应与转台密接,调整压紧螺钉(有弹簧)。

弹簧力不足时更换。

14.安装加料盘。

当加料盘铜底有沟槽时(磨损所致)会有较多漏粉,可更换铜底。

15.装好出片导向器,使其与转台平面的间隙不得小于0.5mm,并且不得与冲具碰撞。

回粉环应有1—2mm活动量。

压制异形片时,导向器角度根据出片效果调定。

16.出片机构固定时,不得与转台相碰、不漏片。

17.在片剂定型处,上下移动上冲目测冲头与上主压轮的间隙不得小于

1.0mm,通过平移手轮调整,固定限位螺母。

警告!

压片时不易调整该轮。

二.装料及压片的操作

1.装好上冲防尘罩,料筒。

加入物料。

2.启动加料电机,使加料盘内物料分布均匀。

3.点动或低速运行主机,调整压力使片剂成形,但硬度低不影响称量为宜。

调整片重至所要求的100%---105%,再调整片剂的硬度(厚度)。

4.预压力调整:

低速运行,放松主压力轮,出片不成形,转动预压调节手轮,使下预压轮升高并运转,不可过量,否则将产生噪音,压轮磨损加快。

5.当调整片剂达到生产要求后,在检修或手动状态下,将压制力状态及其偏差、润滑间隔、预置产量等参数设定好。

关好四门,切换到自动状态。

6.开启吸尘机,避免粉尘在压片室内的积累。

7.提速时以1.0万片为一档,测量片重、硬度(厚度)并作出相应调整,保证片剂质量。

8.中途停车时,冲具在定型处受到大压力的时间较长,小冲具可能变形,影响冲具寿命和片剂质量,在停车后应减小主压力,轻载启动。

不要带强负载启动机器,以免损伤电器、冲具更硬件。

三.停机和清场

1.片剂将近压完时,逐渐降速压片、减小填充量。

待料筒无料、加料盘内有料时停机。

2.将剩余物料退出加料盘。

3.拆下出片机构、料筒、护罩、加料盘、、刮料板、回粉环、出片导向器。

手盘车拆除上冲放置在模具盘里,待清洗。

4.将上冲盘及中冲盘清理干净。

拆除下冲具及中模。

5.用吸尘机、毛刷、洁净布、乙醇等清理台面及护板下机内的粉尘。

不得用压缩气吹机内的粉尘。

6.应每班清场。

拆装冲具时关掉电源。

冲具用乙醇擦洗,保存在液体石蜡中,以防冲具锈蚀。

压片前装入冲具。

四.维护和保养

1.蜗轮箱的油位保持不低于视窗的50%。

润滑油泵的稀油。

2.主压轮的轴承每周或80---100小时注入00#半流体锂基润滑脂。

3.保持台面下面机件的清洁,尤其是下预压轮处。

4.保持电控箱内的清洁,粉尘潮气会引起故障。

5.有机玻璃门不得用酒精等擦拭,以免出现花斑裂纹。

高速压片机正常使用全速的50%---80%为宜。

圆形冲具与异形冲具在运转时的不同之处:

圆形冲具有上下运动、自转运动、公转运动。

异形冲具无自转运动。

所以异性冲具运行速度较圆形冲具低一些。

第五节片剂的分类

1.压制片:

药物与辅料混合经压制而成。

应用最广,不包衣。

2.包衣片:

在压制片(片心)外面包上衣膜的片剂。

根据包衣材料的不同,

可分为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微孔包衣片。

3.泡腾片:

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

4.咀嚼片:

在口中嚼碎后再咽下去的片剂。

5.分散片:

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成混悬液的片剂,3分钟崩解。

6.多层片:

由两层或多层构成的片剂。

含包芯片。

7.舌下片:

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8.口含片:

含在口腔内缓缓溶解而发挥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片剂。

9.口腔贴片:

粘贴于口腔,经黏膜吸收后起局部或全身作用的片剂。

10.微型片:

片型较小(一般<2mm)片剂。

可代替微丸填充于胶囊里。

11.肠溶片:

用肠溶性包衣材料进行包衣的片剂。

12.缓释片:

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片剂。

控释片:

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

13.阴道片:

指供放在阴道内产生局部作用的片剂。

14.可溶片:

临用前能溶解于水的非包衣片或薄膜包衣片剂。

第六节常用制粒方法

1.干法制粒:

在干压机上用滚压干挤方法。

把混好的干粉挤压成薄片,薄片经压碎,再整粒而成。

1药物遇水、湿热变质而又剂量小者,可将辅料制成空白颗粒,然后与药物混合后压片。

称为空白颗粒法。

2干法制片和空白颗粒制片受到药物性质、特别是流动性和可压性的限制,不易制片。

且能以干法制片者为数较少。

2.一步制粒:

也称流化喷雾制粒。

用气流将固体粉末流化,再喷入黏合剂溶液,使粉末凝结成颗粒,此法可将混合、制粒、干燥等工序合并在一台设备中完成。

与湿法制粒相比,简化工艺,设备简单,减少损耗,节约人力,避免污染。

颗粒均匀,松紧适宜,压出的片剂含量均匀,片重稳定,崩解快,释放度好。

此法能量消耗大,对密度相差悬殊的物料,制粒不太理想。

3.湿法制粒:

适用于受湿和受热不起变化的药物。

先制软材,将原辅料加适量的黏合剂或湿润剂,搅拌,掌握时间和温度。

过筛制成湿颗粒,烘干后进行整粒。

快速搅拌湿法颗粒机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制粒设备。

在几分钟之内可完成混合、制粒操作。

将原辅料和黏合剂加入容器内,加盖。

开动搅拌桨和切割刀,搅拌桨可将物料翻动混合,同时高速旋转的切割刀将物料绞碎切割成颗粒,制粒完成后,打开出料口,放出湿颗粒。

然后过筛、干燥、整粒。

片径及片重与筛目(编织网筛)的关系

冲头直径片重(mg)湿粒筛目干粒筛目

5---5.55016---2030----40

6---710016---1824----40

815014---1624---30

920014---1620---24

1030012---1618---20

1250012---1616---18

16100012---1414----18

不包衣的素片,颗粒应细小(24---40)目为宜。

4.整粒机械:

常用的有摇摆式和旋转式

①用摇摆式整粒,颗粒均匀度好,粒多粉少。

影响颗粒性状的因素有:

a.黏合剂的黏性强弱,用量多少。

b.软材搅拌时间的长短、是否结块、有无干粉。

c.过筛条件:

筛网安装的松紧度,加药量多少。

②旋转式整粒机的特点速度快,其筛孔为圆形,由不锈钢制成圆筒形,颗

粒目数比编织网筛大。

颗粒均匀度不如摇摆式,有较多细粉和粗大颗粒。

●旋转式整粒是挤压和撞击的效果。

●摇摆式整粒是挤压和搓动的效果。

③干颗粒质量要求:

a.主药含量:

干颗粒在压片前应进行含量测定。

b.含水量:

干颗粒中的水分对片剂成型及质量有很大影响,通常所

含水分3%---5%,过多或过少不利于压片。

c.松紧度:

颗粒松紧度与压片时片重差异和外观均有关系。

硬颗粒

压片时易出现花斑、硬度低等现象。

松颗粒易成细粉,发生裂片。

试验手法:

用手用力一捻能碎成细粒为宜。

d.粗细度:

一般24---40目者占30---50%为宜。

制粒目的:

改善流动性,密度均匀,避免分层,主药含量准确,减少粉尘飞扬及粘冲。

颗粒流动性好、可压性好、不粘冲、颗粒均匀,是高速压片的理想状态!

片剂工艺流程图

原辅料(粉碎)

过筛

配料

干混—————————————

加黏合剂、崩解剂制软材干法制粒一步制粒

过筛制粒

干燥

整粒————————————

加润滑剂、崩解剂总混

选装冲具压片

包衣

药典列出的药筛表

筛号

筛孔的内径mm

筛目(孔∕寸)

一号筛

2.00

二号筛

0.85

三号筛

0.355

50

四号筛

0.25

65

五号筛

0.18

80

六号筛

0.15

100

七号筛

0.125

120

八号筛

0.09

150

九号筛

0.075

200

第七节片剂的质量要求

1.外观:

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有适宜的硬度和耐磨性。

2.重量差异:

药典规定,片重大于300mg者,偏差不超过5%,

片重小于300mg者,偏差不超过7.5%,

3.硬度和脆碎度:

用硬度仪测定,此法直观、可比性强。

对于非包衣片,吹净粉末精密称量,放入脆碎度中,转动100次,取出,除去粉末精密称重,质量减失不得超过1%。

4.崩解时限:

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

5.含量均匀度:

系指小剂量片剂的每片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6.溶出度:

在规定介质中从片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有此项检查的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一种药物用不同的配方和工艺制成片剂,其溶出度和吸收可能有很大的差异,生物利用度也有很大差别。

此项检查在片剂中越来越重要。

7.片剂的包装、贮存:

包装应做到密封和防振,使片剂能免受环境条件(光、热、湿等)的影响以及因运输、搬动等操作引起的摩擦、振动。

第八节常用术语

1.裂片片剂发生裂开的现象叫做裂片。

如果裂开的位置发生在药片的上部或中部,习惯上分别称为顶裂或腰裂,它们是裂片的常见形式。

2.黏冲片剂的表面被冲头黏去以薄层或一小部分,造成片面粗糙不平或有凹痕的现象称为黏冲,刻有文字或横线的冲头更易发生黏冲,若片剂的边缘粗糙或有缺痕,则可相应地称为黏壁。

3.松片片剂硬度不够,受振动即散碎的现象称为松片。

4.崩解迟缓一般的口服片剂都应在胃肠道内迅速崩解,若片剂超过了药典规定的崩解时限,即称为崩解超限或崩解迟缓。

5.溶出超限片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溶解出规定量的药物,即为溶出超限或称为溶出度不合格。

6.片剂差异过大系指片重差异超过药典限度。

7.片剂中的药物含量不均匀所有造成片重差异过大的因素,皆可造成片剂中药物含量的不均匀。

8.变色或色斑片剂表面的颜色发生改变或出现色泽不一的斑点,导致外观不合要求。

9.麻点或水印指片剂表面产生许多小凹点或水印样斑点。

第九节压片中可能发生的现象、原因及解决方法

1.裂片:

处方因素:

①物料中细粉太多,压缩时空气不能排出,解除压力后,空气

体积膨胀导致裂片。

②黏合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足。

③颗粒干燥时间过长,水分不足。

④易脆碎的物料和弹性变形大的物料,结合力弱。

设备、工艺因素:

①快速压片比慢速压片易出现裂片。

②凸面片剂比平面片剂易裂片。

③压力过大。

④一次压片成型比二次、三次成型容易裂片。

⑤冲头与中模间隙配合小。

⑥出片导轨磨损、松动。

⑦深凹冲头内卷。

解决方法:

①使用预压功能,排出物料内的空气。

减少裂片。

具体应用:

脱开主压力和预压力,低速出片不成形,调整预压使片剂完整有形,无裂片,不影响称量。

片重合格加主压,硬度合格,正常压片。

②选用弹性小、塑性大的辅料。

选用粘性大的黏合剂(如

PVP、HPMC的醇水溶液)。

加大黏合剂的浓度或用量。

③细粉与颗粒比例应适当。

通过80目的细粉不超过5%、通过65目的细粉不超过15%。

④选用适宜的制粒方法。

⑤选用适宜的压片机,调整车速、加压适当。

调换冲具。

⑥提高物料可压性,降低弹性复原率。

⑦调整出片导轨高度,并紧固。

2.黏冲

①颗粒不够干燥,物料较易吸湿,环境湿度高。

1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

2冲头表面锈蚀、有麻面。

3冲具刻字的字型或雕刻过于复杂。

①控制物料含水量

②控制压片环境的相对湿度。

③外加润滑剂混合使用(硬脂酸镁+滑石粉)。

④更换或抛光冲具。

⑤加入干燥填充剂(磷酸氢钙、硫酸钙等)

3.松片

①黏性力差(黏合剂用量少或黏性小),加大压力也不能克服。

②压片的压力不足。

③冲头长短不齐。

主压轮磨损,工作面有坑。

④颗粒中的水分影响硬度,水分适当硬度大。

解决方法:

1选用粘性大的的黏合剂、加大用量。

2增大压力。

3需用上下冲具长度一致的冲头,更换主压轮。

4调整物料水分。

物料可压性的判定:

用较小的压力就可达到片剂的质量要求,说明物料可压性好。

对机器磨损小。

*在有挥发油加入时,粒子间的结合力减弱,放置一段时间,待挥发油完全浸透粒子再压片效果会好。

*片剂在大压力下产生温升、发热,待片剂降温后,硬度增加。

*影响片剂硬度的因素与原料性质有关,包括弹性、塑性、熔点及结晶形态(立方晶、鳞片状、针状、树枝状),加压条件、颗粒大小、润滑剂、黏合剂、水分的影响。

4.片重差异超限

①颗粒粗细相差悬殊,流速不均匀,细粉多。

②粉末或颗粒的流动性不好。

加料搅拌器运行不稳或速度慢。

③下冲长度不一致。

下冲运行的阻尼力大小不一致。

④加料斗内的物料时多时少。

1颗粒均匀性,与细粉比例适当。

2调整处方,加入流动性好的填充剂。

加料搅拌器速度适当。

③选用长度一致的下冲,调整下冲的阻尼力。

磁铁或阻尼销与下冲接触,使其对下冲阻尼力大小适当并且均匀一致。

防尘圈安装在下冲盘冲孔上口,对下冲有环抱力。

磁铁或阻尼销与防尘

圈共同对下冲构成了一定的阻尼力,使下冲在起伏的轨道上高速稳定运行,下冲运行状态的一致性及下冲长度的一致性对片重有影响。

5.崩解迟缓

①压力过大,使片剂硬度过大。

②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多。

③黏合剂用量过多或黏性太强。

④崩解剂使用不当,用量及加入方法不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