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1385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5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轧钢工技能大赛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

23.变形抗力是金属和合金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

24.在轧制生产的实际操作中,确定轧辊原始辊缝的理论基础是弹跳曲线或是弹跳方程。

25.带钢的残余应力会产生板形缺陷,如果带钢的两边受压应力,则带钢将出现两边浪。

26.在轧制生产过程中,轧辊与轧件单位接触面积上的作用力,称为轧制力。

27.CVC轧机的控制凸度是连续可变的。

28.轧辊直径一定时,降低咬入时的轧制速度,增加摩擦系数,能顺利咬入。

 

( 

√ 

29.轧制时,轧件沿宽度方向的变形,即横向尺寸的变化称为宽展率。

×

30.压下率即为压下量除以轧前轧件厚度的百分数。

√)

金属中常见的晶格为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和密排六方晶格。

(√

31.前后张力加大宽展减小。

(√)

32.增大磨擦系数是改善咬入条件的唯一方法。

33.金属的塑性提高,柔软性增加;

塑性降低,柔软性越差。

34.轧机的弹塑性曲线是轧机的弹性曲线与轧件的塑性变形曲线的总称。

35.物体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时,在弹性限度以内,变形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36.在轧制极薄带钢时都用细辊径的轧辊进行轧制,这是因为轧辊变细,轧制力变大的缘故。

37.在轧制生产过程中,为了获得良好的板形,必须使带材沿宽展方向上各点的延伸率和压下率基本相等。

38.在轧制生产的实际操作中,确定轧辊原始辊缝的理论基础是弹跳曲线或是弹跳方程。

39.金属受力状态影响其塑性,当金属各方受压时,塑性增加,同样当金属各方受拉时,塑性也增加。

40.金属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金属的塑性最差。

41.根据古布金宽展公式,一般摩擦系数越大,宽展增加。

42.Q235AF表示抗拉强度为235MP碳素结构钢,A级质量,F沸腾钢。

43.轧制时,变形区内无论是前滑区还是后滑区,轧件所受的摩擦力方向都指向中性向。

44.在轧制过程中,轧件打滑的实质是轧件出口速度小于轧辊的速度,这时整个变形区无前滑。

45.变形抗力通常以单向拉伸试验时的屈服极限σs表示(√)。

46.咬入是指轧辊对轧件的摩擦力把轧件拖入辊缝的现象(√)。

47.活套使连轧机相邻机座间的轧件在微张力状态下贮存一定的活套量,形成张力调节的缓冲环节(√)。

48.AGC控制原理是为了厚度的自动调节,必须在轧制力发生变化时,能自动快速调整压下(辊缝)(√)。

49.为保证轧辊表面光洁及控制轧辊辊型,得到表面质量、板型良好的产品,轧制中需要良好的轧辊冷却。

50.当加热温度达到或超过氧化铁皮的熔化温度(1300~1350℃)时,氧化铁皮开始熔化,并溶入钢料与钢料之间的缝隙中,当炉温降低时,熔化的氧化铁皮凝固,使料粘在一起,这种现象叫粘钢。

51.当其它条件不变,轧辊直径增大,宽展减小。

52.热轧时温度越高,摩擦系数越高。

53.上压力是下辊直径比上辊直径小。

54.热轧板带钢时,氧化铁皮脱落在辊缝之间形成磨粒称为黏附磨损。

55.在轧制生产过程中,轧辊与轧件单位接触面积上的作用力,称为轧制力。

╳ 

1.轧制压力只能通过直接测量的方法获得。

(╳ 

2.轧制压力就是轧件变形时轧辊作用于板坯上的总压力的垂直分量。

3.在轧制过程中,影响轧机载荷辊缝形状的因素主要有轧辊的弹性变形,轧辊的不均匀热膨胀和轧辊的磨损。

4.金属作用在轧辊上的总压力大小及其合力作用点位置完全取决于单位压力值极其分布特征。

5.为保证板形质量及厚度精度,必须遵守均匀延伸或所谓“板凸度一定”的原则确定各道次的压下量。

6.金属材料的屈服极限和强度极限之比值,称为屈强比,实践表明此比值小,说明这种金属材料是不可靠的。

7.为了防止在精轧机组将带钢宽度拉窄,此时单位张力的设定应该是越小越好,以保证带钢尺寸的精确。

8.压下量大,则轧件变形程度就大。

9.轧件出口速度大于轧辊该处的线速度叫后滑。

10.初轧机开轧时,钢坯端部成锥形,轧件易于咬入。

11.存在张力的轧制过程称为张力轧制。

12.热连轧带钢生产中为了保证良好的板型,必须是各机架的凸度相等。

13.在相对压下量一定的情况下,当轧辊的直径增大或轧件的厚度减小时,会引起单位压力的减小。

14.轧件宽度越小,工作辊的挠度越小。

15.在不使用AGC的轧制中,轧制力增加导致轧出厚度减小。

16.外力作用下,钢能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稳定地改变形状而不破坏的能力叫钢的塑性。

辊跳值的大小取决于轧机的性能、轧制温度以及轧制钢种等。

17.金属“软”说明该金属的变形抗力小。

18.最小阻力定律也称为最小功原理。

(√)

19.不论哪种轧制方式,轧制时变形区均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下。

20.在相对压下量一定的情况下,当轧辊的直径增大或轧件的厚度减小时,会引起单位压力的减小。

21.前滑是轧件的出口速度大于该处轧辊圆周速度的现象。

22.增大轧制速度可以降低热轧时的轧制压力。

23.带钢产生双边浪是由于带钢的中部延伸小于边部延伸。

24.随着轧件宽度的增加,轧件宽展增加。

25.对于同一种钢材来说,冷轧比热轧的变形抗力大。

26.在板带钢轧制中,瓢曲、浪形、裂边、碎边、辊印都属轧制原因造成的。

27.不论哪种轧制方式,轧制时变形区均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下。

28.轧制薄钢板,尤其是宽度很大的薄钢板,宽展为零,此时横向应力是零。

29.单位压力在变形区内分布是均匀的。

30.在轧制过程中轧件出口速度Vh小于轧辊在该处的线速度V,即Vh<V称为前滑现象(×

31.实验表明,轧制过程中当轧件厚度减小时,变形区的前滑增大。

32.辊径增大咬入角增大。

33.打滑现象发生时,轧件速度小于轧辊线速度,所以变形区全部为后滑区。

34.上下轧辊的工作直径之差值,叫轧辊压力,其单位用毫米表示。

35.摩擦系数f越大,在压下率相同的条件下,其前滑越小。

36.上、下轧辊的工作直径之差值,叫轧辊压力,其单位用毫米表示。

37.为了保证板形良好,必须遵守均匀延伸或所谓“板凸度一定”的原则确定各道次压下量。

38.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法是“PDCA”循环方式,其中P是计划,D是执行,C是检查,A是处理。

(√ 

39.热轧精轧机CVC轧机可实现在线控制带钢凸度的目的。

40.关闭精轧机AGC的功能,轧制力减小导致轧出厚度减小。

(√ 

41.如果轧件内部残余应力分布比较均匀,那么带钢的板形良好。

42.在力学中,常规定正应力的符号是:

拉应力为正、压应力为负。

主应力按其代数值的大小排列其顺序,即б1>б2>б3,规定б1是最大主应力,б3是最小主应力。

43.钢号Q235指的是该钢种屈服强度为235N/mm2。

44.当压下量一定时,轧辊直径愈大,轧件愈容易咬入。

(√)

45.前滑值越大,摩擦系数越小;

前滑值越小,摩擦系数越大;

中性角越大,中性面越向入口移动。

46.宽展指数表示宽展量占压下量的百分比。

轧件有张力轧制和无张力轧制相比,有张力轧制时轧制压力更大。

47.轧机的刚度越大,说明轧机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越强。

48.铁碳平衡图中,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是ES线。

49.根据轧制中的前滑和后滑现象,轧件在变形区内各断面的轧件的速度即入口速度VH,中性面的速度Vr,出口速度,Vt存在着VH>Vr>Vh。

50.轧机的弹塑曲线是轧机的弹跳曲线和轧件的塑形变形曲线的总称。

51.单位面积上所收的内力称为应力。

52.压下量除以轧前高度的百分数称为压下率。

53.铁碳平衡图中,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曲线是ES线。

54.宽展的影响因素为:

压下量的影响;

轧辊直径的影响;

轧件宽度的影响;

变形量的影响;

摩擦系数的影响(×

55.变形区内前滑,后滑的分界线速度等于轧辊辊面的水平速度(√)。

56.前张力增加时使前滑增加,后滑减小,后张力增加时,使后滑增加,前滑减少(√)。

57.在轧制生产过程中,塑性变形将同时产生在整个轧件的长度上。

58.在轧制过程中,单位压力在变形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59.带钢出现浪形肯定是两侧的厚度不一致。

60.在外力作用下,金属将产生变形,在金属内部将产生与作用力相抗衡的内力,单位面积上的这种内力称为平均轧制力。

61.轧辊咬入轧件的条件是咬入角小于或等于摩擦角。

62.在总压下量相同的情况下,轧制道次越多,宽展越小(√)

63.活套量的形成是由于钢在两相邻机架的轧制中金属秒流量差的积累的结果。

(√)

64.轧机的弹塑曲线是轧机的弹跳曲线和轧件的塑形变形曲线的总称。

65.当来料凸度增大时,要维持板形良好的状态,压下量也应相应加大。

二、名词解释

1.超声波探伤:

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性质检验低倍组织缺陷,用这种方法可直接检查钢材的内部缺陷,例如检验锅炉管,还可检查大锻件的内部质量。

2.金属压力加工

答:

运用不同的工具,对金属和合金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制造出一定形状的产品的加工工艺,称之为金属压力加工。

3.张力?

在轧制过程中,前后两架轧机存在金属秒流量差,当后架的秒流量大于前架时,造成前、后架之间的轧件受到前架轧机的拉力作用,此力通称为张力。

4.咬入角

轧制时轧件与轧辊表面接触的弧线称为咬入弧,咬入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咬入角。

5.什么叫液压弯辊,怎样使用液压弯辊?

液压弯辊就是用液压缸对工作辊或支撑辊施加附加弯曲力,使轧辊产生附加挠度,补偿轧辊原始辊型凸度,以保证带材版形良好。

6.应力集中

答案:

当金属内部存在应力,其表面又有尖角、尖缺口、结疤、折叠、划伤、裂纹等缺陷时,应力将在此处集中分布,使这些缺陷部位的实际应力是正常应力的数倍,这种现象称应力集中。

7.什么是弹性变形?

金属晶格在受力时发生弯扭或拉长,当外力未超过原子间的结合力时,去掉外力之后晶格便会由变形状态恢复到原始状态,这就是说,未超过金属本力弹性极限的变形叫做金属弹性变形。

8.什么是塑性变形?

加在晶体上的外力超过其弹性极限时,去掉外力之后弯扭的晶格和破碎的晶粒不能恢复到原始状态,这种永久变形叫塑性变形。

9.什么叫轧制力矩?

轧制力与力臂的乘积叫轧制力矩。

MZ=P*a(MZ—轧制力矩;

P—轧制力;

a—力臂)

10.轧制压力

轧制压力是指轧制时轧辊受到轧件的反作用力。

实际上轧制压力是使两个轧辊相互分离的力,其数值等于轧辊和轧件接触面上所分布的轧制压力之总和。

10.板形

板形:

是板带材平直度的简称。

板形的好坏是指板、带材横向各部位是否产生波浪或折皱,它决定于板带材沿宽度方向的延伸是否相等。

11.体积不变定律

钢锭在头几道轧制中因其缩孔、蔬松、气泡、裂纹等缺陷受压缩而致密,体积有所减小,此后各轧制道次的金属体积就不再发生变化。

这种轧制前后体积不变的客观事实叫做体积不变定律。

12.最小阻力定律

钢在塑性变形时,金属沿着变形抵抗力最小的方向流动,这就叫做最小阻阻力定律。

1.辊跳

在轧制过程中,轧机各部件受轧制力的作用发生弹性变形,如机架窗口高度扩大,轧辊弯曲,压下系统和轴承受到压缩等,这些弹性变形最后反映在两轧辊之间的缝隙增大,轧制中这种辊缝增大的现象叫做辊跳。

2.金属塑性

答:

金属的塑性是指金属在外力的作用下能稳定地产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3.轧制压力和单位压力

轧制压力是轧件变形时金属作用在轧辊上的垂直于接触面积水平投影的力。

变形区内单位面积上的轧制压力称为单位压力。

4.压下量和相对压下量

在轧制过程中轧件的高,宽,长三个尺寸都发生变化。

轧制后轧件高度的减少量叫做压下量。

以百分数表示的轧件压下量与原始高度的比叫做相对压下量,也叫做压下率。

5.前滑和后滑

轧制变形时,金属与轧辊间有相对运动,存在着金属相对于轧辊向前流动的前滑区和相对于轧辊向后流动的后滑区。

在变形区内靠近轧辊的出口处,金属的纵向流动速度大于轧辊在该处的线速度,这种现象叫做前滑。

在变形区内靠近轧辊的入口处,金属的纵向流动速度小于轧辊在该处的线速度,这种现象称为后滑。

6.应力状态图示

应力状态图示是用来表示所研究的某一点(或所研究物体的某部分)在三个互相垂直的主轴方向上,有无主应力存在或主应力方向如何的定性示意图。

7.前滑现象

在轧制过程中,轧件出口速度Vh大于轧辊在该处的线速度V,即Vh>V的现象称为前滑现象。

8.板型控制

减少板带的同板通条差、切头尾切边量和镰刀弯,提高平直度并轧制异形钢板的技术。

9.板材平直度

板材平直度就是板带材实际形状与其理想的平直状态的偏差值。

10.厚度自动控制系统(AGC)

厚度自动控制系统是通过测厚仪或传感器(如压头等)对带钢实际轧出厚度连续地进行测量,并根据实测值与给定值相比较后的偏差信号,借助于控制回路和装置或计算机的功能程序,改变压下位置或改变机架间的带钢张力,把厚度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内的方法。

三、计算题

1.某7架精轧机组,由于F6上工作辊掉肉导致成品出现周期性凸起缺陷。

已知F6的上工作辊直径为700mm,F6出口板带厚度为3.5mm,F7出口厚度为3mm,机架间距为5500mm,问检查成品质量时发现两个相邻的凸起之间的距离L是多少?

(忽略宽展,保留两位小数)

解:

F6上工作辊掉肉导致成品出现周期性凸起缺陷的间距为:

700×

3.14=2198mm

成品表面两个相邻的凸起之间的距离L为:

2198×

1.166×

3.5/3.0=2564mm

2.某产品的原料投入为1000吨,烧损为0.6%,轧后切尾及取样切损为0.4%,轧废为10吨,检查废品为5吨。

求该产品的成材率。

成材率=合格钢卷量/原料投入量×

100%

=(1000-1000×

97.5%-1000×

0.4%-10-5)/1000

=97.5%

3.已知一轧机的工作辊直径D为600mm,轧件的入口、出口厚度分别为70mm、40mm,试计算压下量Δh、咬入角α。

Δh=70-40=30mm

根据Δh=D(1-cosα)

cosα=1-Δh/D

=1-30/600

=0.95

α=36.4°

4.某热轧带钢厂为下道工序冷轧生产3.2×

1250mm的原料,要求卷重为22吨,已知采用的板坯宽度为1200mm,厚度为220mm;

生产过程中加热炉烧损为1%,没有切损,求需要的原料长度是多少(坯料和钢板的密度均为7.85吨/米3)?

(保留一位小数)

(1)原料重量为:

22.5÷

(1-1%)=22.73吨

(2)原料长度为:

22.73÷

7.85÷

(220×

1200)×

106=11.0m

5.某一板带轧机咬入角4.8°

,压下量为1.8mm,求轧辊直径是多少?

(cos4.8°

=0.9965)

D=Δh/(1-cosα)=1.8/(1-0.9965)=510(mm)

6.已知某钢坯在加热过程中1.5h表面温度升高了400℃,求加热速度。

加热速度=400/1.5=200℃/h

加热速度为267℃/h。

7.某轧机轧制时的线速度为3.0m/s,轧辊工作直径为603mm。

求轧辊转速(n/min)?

根据V=πDn/60

得n=60V/(πD)=60×

1000/(3.14×

603)=95n/min

轧辊转速为95n/min。

8.已知预留辊缝高度为2.5mm,轧制时工具弹性变形为0.04mm,轧制后弹性恢复为0.02mm,在这样的情况下欲轧制2.5mm厚的钢板能行吗?

h=2.5+0.04+0.02=2.56(mm)

在这种的情况下可以轧制2.5mm厚的钢板。

9.已知带钢轧前尺寸(厚×

宽)为3.0×

1000mm,轧制后和尺寸1.0×

1000mm,求其压下率(ε)和延伸率(μ)?

根据公式ε=H-h/H×

100%=3.0-1.0/3.0×

100%=66.7%

根据体积不变定律H×

L=h×

l

可得l=H×

L/h=3L

根据公式μ=l-L/L×

100%=3L-L/L×

100%=200%

该带钢的压下率为66.7%,延伸率为200%。

10.某6架精轧机组,由于F5上工作辊掉肉导致成品出现凸起缺陷。

已知F5的上工作辊直径为600mm,F5出口板带厚度为5.4mm,F6出口厚度为4.0mm,问检查成品质量时发现两个相邻的凸起之间的距离L是多少?

(1)F5机架出口处相邻凸起间距离为L5

L5=π×

D5=3.14×

600=1884mm

(2)根据体积不变定律,可知L5×

H5=L6×

H6

L=L5×

H5/H6=1884×

5.4/4.0=2543.4mm=2.54m

11.某一热轧工作辊直径为800mm,压下量为27.28mm,求其咬入角α是多少?

(cos12°

=0.9781,cos15°

=0.9659)

根据咬入角公式cosα=(1-△h/D)=1-27.28/800=0.9659

α=15°

咬入角为15°

12.某钢种的来料厚度为200mm,压下规程为:

第一道次轧后厚度为150mm第二道次轧后厚度为103mm,第三道次轧后厚度为70mm,第四道次轧后厚度为48mm,计算:

第一、二道次的压下量;

第三、四道次的压下率;

总压下率。

第一道次的压下量为:

△h1=200-150=50mm

第二道次的压下量为:

△h2=150-103=47mm

第三道次的压下率为:

ε3=[(103-70)/103]×

100%=32.0%

第四道次的压下率为:

ε4=[(70-48)/70]×

100%=31.4%

总压下率=[(200-48)/200]×

100%=76%

13.轧辊工作直径为350mm,轧辊转速450转/分,求轧制速度为多少(m/s)?

(精确到一位小数)

根据轧制速度计算公式V=πDn/60得V=3.14×

0.35×

450/60=8.2m/s

轧制速度为8.2m/s。

14.φ180×

8mm规格的钢管,管坯外径为φ270mm,管坯长度为2米,管坯烧损为2%,求轧后成品钢管长度?

根据体积不变定律V前=V后,可推出

l=L×

0.98×

D2/4S(d-S)=2×

2702/[8×

(180-8)]=25.96米

成品钢管长度为25.96米

15.某道次轧制力为2000t,轧机刚度为500t/mm,初始辊缝为5.6mm,求轧后钢板厚度?

h=So+p/k

=5.6+2000/500

=9.6mm

轧后厚度为9.6mm。

16.已知预留辊缝高度为2mm,轧制时工具弹性变形为0.03mm,轧制后弹性恢复为0.02mm,在这样的情况下欲轧制2.5mm厚的钢板能行吗?

h=2+0.03+0.02=2.05(mm)

在这种的情况下无法轧制2.5mm厚的钢板。

17.已知轧辊辊径为Φ700mm,轧件的出口厚度h=8mm,中性角Y:

2。

,轧辊的转度为380r/min,求轧件在该轧机实际的出口速度是多少?

根据公式前滑为Sh=γ2R/h=(2×

3.14/180)2X350/8=0.053

根据公式出口速度

Vh=(1+Sh)V=(1+0.053)×

3.14×

0.7X380/60=14.66m/s

轧件在该轧机实际的出口速度是14.66m/s。

18.已知坯料尺寸为300×

300mm,长度6米,加热烧损为1%,轧制成品为90×

90mm,求轧后长度及延伸系数?

0.3×

0.99/0.092=66米

μ=66/6=11

轧后长度为66米,延伸系数11。

19.已知带钢轧制前的断面尺寸为3.0*1000mm,轧后断面尺寸为1.0*1000mm,求其压下率与伸长率

由题意可得:

压下率ε=(H-h)/H=(3-1)/3*100%=66.67%

根据体积不变定律:

V前=V后

得:

3*1000*L=1*1000*l,

l=3L

所以:

μ=(l-L)/L=200%

20.某道次轧制力P为3000t,轧机刚度K为1500t/mm,初始辊缝△S为4.5mm,求轧后的钢板厚度h。

h=△S+P/K=4.5mm+3000/1500mm=6.5mm

21.某轧钢厂轧机的轧辊工作直径(D)为435mm,轧辊转速(n)为120r/min,计算该轧机的轧制速度(V)。

轧制速度=π×

D/60=3.14×

120×

435/60=2.732(m/s)

该轧机的轧制速度为2.732(m/s)。

22.已知来料板坯的尺寸为(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