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472388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碱金属高考题汇编文档格式.docx

7.除去NaHC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CO3可采取的方法是:

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B.加入氢氧化钡溶液C.加入澄清石灰水D.加入稀盐酸

8.1mol过氧化钠与2mol碳酸氢钠固体混合后,在密闭的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排出气体物质后冷却,残留的固体物质是()

A.Na2CO3B.Na2O2,Na2CO3C.NaOH,Na2CO3D.Na2O2,NaOH,Na2CO3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

(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

10.在一定条件下,将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1.5g溶于水,所得溶液恰好能被80mL浓度为0.50mol/L的HCl溶液中和,则该生成物的成分是()

(A)Na2O(B)Na2O2(C)Na2O和Na2O2(D)Na2O2和NaO2

11.下表中,对陈述I、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Ⅱ

判断

A

工业生产硫酸用水吸收SO3

SO3可与水反应

I对;

Ⅱ对;

B

Cl2和SO2混合后可用于漂白纸浆

Cl2和SO2都有较好的漂白作用

Ⅱ错;

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

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光

D

石墨常用作电解池的电极

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且导电性好

12.将钠、镁、铝各0.3mol分别放入100mL1mol·

L-1的盐酸中,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A.1:

2:

 

B.6:

3:

C.3:

1:

D.1:

13.久置空气中会发生颜色变化,但颜色变化不是由于跟氧气反应引起的物质是( 

A.过氧化钠固体 

B.亚硫酸钠固体C.硫酸亚铁晶体 

D.苯酚晶体

14.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

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 

B.CO 

C.C6H12O6 

D.C12H22O11

15.下列有关碱金属铷(Rb)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灼烧氯化铷时,火焰有特殊颜色B.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

C.在钠、钾、铷三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D.氢氧化铷是弱碱

16.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

(同温同压),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A.3∶4∶1 

B.3∶3∶2 

C.6∶7∶3 

D.6∶9∶0

17.为使以面粉为原料的面包松软可口,通常用碳酸氢钠作发泡剂,因为它(  )

①热稳定性差 ②增加甜味 ③产生二氧化碳 ④提供钠离子

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

18.NaH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跟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NaH+H2O===NaOH+H2↑,它也能跟液氨、乙醇等发生类似的反应,并都产生氢气。

下列有关NaH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跟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B.NaH中H-半径比Li+半径小

C.跟液氨反应时,有NaNH2生成D.跟乙醇反应时,NaH被氧化

19.将ag含NaOH样品溶解在bmL0.1mol·

L-1的硫酸中,再加入cmL0.1mol·

L-1的氢氧化钡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样品中NaOH的纯度是(NaOH式量为40)(  )

A.[(b-c)/125a]×

100%B.[(b-2c)/125a]×

100%C.[(b-c)/250a]×

100%D.[(8b-8c)/a]×

100%

20.碱金属与卤素所形成的化合物大都具有的性质是(  )

①高沸点 ②能溶于水 ③水溶液能导电 ④低熔点 ⑤溶融状态不导电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21.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A.苏打、小苏打 

B.胆矾、绿矾C.三硝酸甘油酯、硝化甘油 

D.纯碱、烧碱

非选择题

1.

已知A-O分别代表一种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略去)。

A、B、H分别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

B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放出氢气。

D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其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为2:

3,且能与水反就应得到两种碱。

C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O能与G的水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组成B单质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___族。

化合物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J的沸点比硒化氢(H2Se)的沸点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I与H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A和J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4)

写出D与足量的N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上图中,在同一反应里一种物质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这样的反应共有_______个。

2.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去氧化膜、并用针刺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

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中仅收集到1.12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g,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0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mol·

L-1(忽略溶液中离子的水解和溶解的氢气的量)。

(1)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试通过计算确定该钠块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

3.钾是活泼的碱金属,钾和氧有氧化钾(K2O)、过氧化钾(K2O2)和超氧化钾(KO2)等多种化合物。

(1)钾和硝酸钾反应可制得K2O(10K+2KNO3=6K2O+N2),39.0g钾与10.1g硝酸钾充分反应生成K2O的质量为__g。

(2)某过氧化钾样品中氧的质量分数(杂质不含氧)为0.28,则样品中K2O2的质量分数为。

(3)超氧化钾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3+3O2),在医院、矿井、潜水、高空飞行中用作供氧剂。

13.2L(标准状况)CO2和KO2反应后,气体体积变为18.8L(标准状况),计算反应消耗的KO2的质量。

(4)KO2加热至600℃部分分解得到产物A。

6.30g产物A充分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钾并产生氧气1.12L(标准状况),试确定产物A中钾氧两种原子个数之比。

如果产物A只含有两种化合物,写出所有可能的化学式并计算A中两种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4.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目前制碱工业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工艺。

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氨碱法”产生大量CaCl2废弃物,请写出该工艺中产生CaCl2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联合制碱法”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O2是制碱工业的重要原料,“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中CO2的来源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化学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提高反应的原子利用率。

根据“联合制碱法”总反应,列出计算原子利用率的表达式:

原子利用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D是按原子序数由小到大排列的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单质。

B、E均为组成空气的成分。

F的焰色反应呈黄色。

在G中,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2。

在一定条件下,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图中部分产物未列出):

请填写下列空白:

(1)A是 

,C是 

 

(2)H与盐酸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是 

(3)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F与G的水溶液的反应生成I和D的离子方程式是 

6.X、Y、Z、W四种化合物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含有四种元素,X、Y、Z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W为无色无味气体。

这四种化合物具有下列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W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

(2)X与Y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X含有的四种元素之间(二种、三种或四种)可组成多种化合物,选用其中某些化合物,利用下图装置(夹持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装置Ⅲ中产生白色沉淀,装置Ⅴ中可收集到一种无色气体。

①装置Ⅰ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Ⅱ中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②用X含有的四种元素中的两种组成的某化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并收集纯净干燥的装置Ⅴ中气体,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所需仪器装置是________(从上图选择必要装置,填写编号)。

(4)向Z溶液中通入氯气,可制得某种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漂白、消毒的物质,同时有X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

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步骤⑦的目的是 

(6)该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 

(7)还可以用其他实验方法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请简述一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8.根据侯德榜制碱法原理并参考下表的数据,实验室制备纯碱Na2CO3的主要步骤是:

将配制好的饱和NaCl溶液倒入烧杯中加热,控制温度在30~35℃,搅拌下分批加入研细的NH4HCO3固体,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静置、过滤得NaHCO3晶体。

用少量蒸馏水洗涤除去杂质,抽干后,转入蒸发皿中,灼烧2小时,制得Na2CO3固体。

四种盐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g/100g水)表

0℃

10℃

20℃

30℃

40℃

50℃

60℃

10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9.8

NH4HCO3

11.9

15.8

21.0

27.0

-①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16.4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3

77.3

①>35℃NH4HCO3会有分解

(1)反应温度控制在30~35℃,是因为若高于35℃,则 

,若低于30℃,则 

为控制此温度范围,采取的加热方法为 

(2)加料完毕后,继续保温30分钟,目的是 

静置后只析出NaHCO3晶体的原因是 

用蒸馏水洗涤NaHCO3晶体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以化学式表示)。

(3)过滤所得的母液中含有 

(以化学式表示),需加入 

,并作进一步处理,使NaCl溶液循环使用,同时可回收NH4Cl。

(4)测试纯碱产品中NaHCO3含量的方法是:

准确称取纯碱样品Wg,放入锥形瓶中加蒸馏水溶解,加1~2滴酚酞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的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红色到无色(指示CO32-+H+==HCO3-反应的终点),所用HCl溶液体积为V1mL,再加1~2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HCl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变橙,所用HCl溶液总体积为V2mL。

写出纯碱样品中NaH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

NaHCO3(%)= 

9.21世纪是全世界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

为了人类和平利用海洋资源,今年我国环球科学考察船“大洋一号”首次执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任务。

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1)海水中存在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中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族。

(2)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

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汽,蒸汽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

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 

(填:

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

反应式为:

食盐+H2O→NaOH+H2↑+Cl2↑(未配平),该反应中食盐的化学式是 

利用电解所得气体制36.5%的浓盐酸1000t,最少需消耗食盐 

t。

(可能需要的相对原子质量:

Na 

23 

Cl 

35.5H 

16)

(4)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及氯化钠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

该方法流程如下:

请写出②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5)上述亚硫酸氢钠与甲醛经过一定反应可以合成俗称“吊白块(雕白粉)”的物质,因该物质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食品漂白。

“吊白块”结构简式为:

HOCH2SO3Na,根据其结构特点,“吊白块”能发生的反应有 

(填字母)

A.皂化反应 

B.聚合反应 

C.与金属钠反应 

D.氧化反应

10.我国化学家候德榜(右下图)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 

,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 

(2)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分子式 

(4)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 

(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

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5)为检验产品碳酸钠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取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滴加

(6)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 

(a)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NH4Cl纯度

11.某种含有少量氧化钠的过氧化钠试样(已知试样质量为1.560g,锥形瓶和水的质量为190.720g),利用下图装置测定混合物中Na2O2的质量分数,每隔相同时间读得电子天平的数据如表:

读数次数

质量(g)

锥形瓶+水+试样

第1次

192.214

第2次

192.164

第3次

192.028

第4次

192.010

第5次

(1)写出Na2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过氧化钠质量分数时,必需的数据是 

,不必作第6次读数的原因是 

(3)测定上述样品(1.560g)中Na2O2质量分数的另一种方案,其操作流程如下:

①操作Ⅱ的名称是 

②需直接测定的物理量是 

③测定过程中需要的仪器有电子天平、蒸发皿、酒精灯,还需要 

(固定、夹持仪器除外)。

④在转移溶液时,如溶液转移不完全,则Na2O2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2.A、B、C是短周期ⅠA和ⅡA族元素的碳酸盐,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mC,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A(HCl)、nB(HCl)、nC(HCl)。

已知:

mA=mB+mC,nA(HCl)=nB(HCl)+nC(HCl)。

请填空:

(1)写出短周期ⅠA与ⅡA族元素形成的所有碳酸盐的名称:

_________。

(2)若以MA、MB和MC分别表示A、B、C的相对分子质量,试写出MA、MB和MC三者的相互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正确选择有_________种,其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和B为ⅡA族元素的碳酸盐,C为ⅠA族元素的碳酸盐,则A、B、C的化学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mB∶mC=1∶_______。

(保留2位小数)

13.某天然碱(纯净物)可看作由CO2和NaOH反应后的产物所组成。

称取天然碱样品四份,溶于水后,分别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盐酸溶液30mL,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如下表:

盐酸溶液的体积(mL)

30

样品(g)

3.32

4.15

5.81

7.47

二氧化碳的体积(mL)

672

840

896

(1)由第Ⅰ组数据中的CO2体积与样品质量之比,可以推测用2.49g样品进行同样的实验时,产生CO2    mL(标准状况)。

(2)另取3.32g天然碱样品于300℃加热分解至完全(300℃时Na2CO3不分解),产生CO2112mL(标准状况)和水0.45g,计算并确定该天然碱的化学式。

(3)已知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