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简史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74192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简史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简史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简史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简史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简史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简史Word格式.docx

《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简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简史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简史Word格式.docx

我们是十航校第28期飞行学员,为什么十航校组建时间不长,我们就成了28期学员了呢?

原来第一训练团是十航校在云南开训最早的飞行团,而其他飞行团还在组建中,所以十航校的学员期数,是按第一训练团在四航校教学时的学员期数接着算起。

一、组建空军第十航空学校

空军第十航空学校是中国培养飞行员的摇篮之一。

1967年,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进入了狂热的动乱时期,国民经济受到了严重是冲击,国际上反华势力猖獗,自珍宝岛战斗之后,中苏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按照毛泽东主席建设“大三线”的战略部署,为了培养、储备飞行员,准备打仗,中央军委决定在云南成立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由第七航空学校副校长朱呈义主要负责组建)。

1968年4月1日,空军第十航空学校在齐齐哈尔成立,空军任命张秀泉为第十航空学校校长,姚智为第十航空学校政委。

将四航校齐齐哈尔团和七航校二道弯团划归十航校,分别组建十航校初教一团和初教二团。

同年,林德信副参谋长带领先头部队抵达云南的曲靖和沾益,着手修建机场和营房,做好迎接十航校入滇的前期工作。

1969年5月,十航校机关和第一训练团,从东北乘军用专列浩浩荡荡出发,经时了七昼夜的行程,整体搬迁到了曲靖和沾益。

十航校校部驻曲靖县,第一训练团驻沾益县,两县城相隔13公里。

沾益机场是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泥结碎石跑道机场。

1970年5月,第二训练团也整体搬迁到了云南的昭通。

昭通机场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修建的泥结碎石跑道机场。

1971年4月,空军从其他部队抽调后勤人员、机务人员和装备,从四航校的天津静海团抽调一个飞行大队组建十航校第三高级训练团的,驻云南的陆良县。

(航空修理厂设在陆良)

1976年4月,空军从黑龙江省牡丹江的兰岗机场、辽宁的开原机场抽调人员和装备,在云南的祥云机场组建后勤保障部队,又从七航校齐齐哈尔高教团抽调一个飞行大队,组建了十航校第四高级训练团,驻云南的祥云县。

至此,空军第十航空学校建制完成,校部驻曲靖县城,所辖四个飞行训练团,一个飞机修理厂,鼎盛时期拥有200多架飞机和六千多名官兵。

云南的大半个天空成为了十航校空中教学的大课堂,十七年间,在云贵高原飞行了300多万架次,毕业了14期飞行学员,为空军和海军航空兵输送了1000多名歼击机飞行员,在云南的天空上书写了一曲光辉的篇章。

(以上参考文献:

空军十航校联谊会《回顾十航校的光荣历史》,原十航校政治部副主任王绍昌著)

第十航空学校第一任校长张秀泉,政委姚智,参谋长王岱云;

第二任校长王岱云、政委林凯、冯玉秀,参谋长张树文;

第三任校长张树森,政委徐刃峰,参谋长杨铎。

二、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的四个飞行训练团

 

(一)第一飞行训练团——沾益机场

1、沾益飞机场建设

沾益机场位于沾益主城区外三公里处。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

1938年底,国民政府弃守南京,迁都重庆,云南成为抗战的后方基地。

曲靖、沾益地处滇东交通枢纽,军事地位十分突出。

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国民政府决定在沾益兴建飞机场。

1938年8月,国民政府征用沾益县城东门外南盘江东岸旧街子、大坟营、七家营一带的土地(水田、旱地、坟地)共3800余亩作为飞机场用地。

当年就初具规模,南北长2000米、东西宽1200米。

航空委员会任命杨瑞和为沾益飞机场场长。

1939年,又征用土地1400亩,将宽度扩大到2000米,建成两条泥结碎石跑道、堰堤(俗称机窝)5个,兴建了交通道、滑行道、围堤、营房、机库、防空壕、器材库、炮弹库等。

1942年,因战争需要,国民政府又扩建了1927年修建的离沾益不远的曲靖飞机场,作为沾益飞机场的辅助飞机场。

同时维修扩建了沾益飞机场。

2、沾益飞机场的使用

(1)培训飞行人员

1939年,国民政府将航校初级班由祥云县的云南驿机场迁到沾益,用双翼福利特教练机进行飞行教练,培训了两期初级飞行员训练班。

1940夏,初级飞行训练班调走,又调来一个中级飞行训练班,使用单翼北美教练机教练。

(2)中转军用物资和兵员

沾益飞机场是“驼峰航线”运输中的重要中转站,大量的物资、军队空运到沾益,再转运到其他地方。

据有关资料记载,1942年美国陆军及航空队2000余人先后抵曲靖,分别驻曲靖、沾益县城。

美国空军的两个中队80余架飞机(最多时达120多架)进驻沾益、曲靖飞机场,往返缅甸、印度运送军队、武器、物资等。

在沾益,还驻有辎汽十团、十二团和十八团,分别驻天生桥、小河底和黑桥。

将转运空运到的物资。

日本投降后,沾益、曲靖飞机场及其物资全部移交给国民党军队接管。

(3)打击东南亚的日本军事目标

1937年陈纳德辞去美国陆军上尉职务,受蒋介石聘请到中国,并邀约一批美国飞行员来华组建了一支10O架B—40型驱逐机队,1941年4月组成中国空军美国志愿队,1942年4月改为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

在作战的一年间,击落日机286架,战果辉煌,被誉为“飞虎队”,陈纳德本人被称为“飞虎将军”。

1943年3月10日,罗斯福的正式任命成立了由陈纳德指挥的美国第14航空队。

陈纳德的第14航空队有两个轰炸机和两个驱逐机大队共120多架飞机,驻沾益、曲靖飞机场,配合陆良、寻甸羊街、昆明巫家坝等地飞机场起飞的飞机,轮流轰炸日均在越南的军事目标。

除此之外,1944年秋,国民政府空军将领毛邦初率领轰炸机、驱逐机共80余在沾益、曲靖飞机场降落,补充汽油、炮弹后飞往越南作战。

沾益机场自建成后,同样成为日军攻击的重目标。

(以上摘自吴标贵《抗日战争中的沾益飞机场》)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队接管了沾益、曲靖机场和所有装备。

随后,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把在云南境内的陆军、空军主力部队都调往东北、华北、华东战场。

从此,沾益飞机场再也没有飞机了,而就此停用。

1950年云南解放后,沾益机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但依然没有使用。

直至1969年5月,四航校齐齐哈尔团,整体搬迁到了云南,组建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第一训练团,驻扎沾益机场,对机场进行了简单的修整后,即开飞训练飞行学员。

而曲靖飞机场就没有这样幸运,被农民复耕了,现在连飞机场得影子都看不出来了。

她和后来的第十航空学校一样被人们淡淡地遗忘了。

1982年6月,空军第十航空学校对机场进行了扩改建,将泥结碎石跑道筑成水泥的。

1985年8月空军第十航空学校撤编后,沾益机场停用,成为军用备降机场。

(二)第二飞行训练团——昭通机场

昭通机场位于昭通市城东4公里处,始建于1935年,4月动工,8月29日竣工,是个比较简陋的机场。

二战期间经过扩建成为后方军用战备机场,曾起降过B—29轰炸机。

1950年3月解放,机场由解放军接管,航空站受解放军指挥,机场长期停用。

1959年民航成都管理局组织扩建机场,延长南端跑道50米,1960年2月26日,又修建一条泥结碎石跑道1700米,于1961年6月开辟了昆明—昭通—昆明航线,起降过安二和伊尔—14小型客机。

1970年5月,七航校二道弯团整体搬迁到了云南的昭通,组建空军第十航空学校第二初级训练团,进行飞行学员初级飞行训练,开训前对机场进行了平整维修,增加了草皮跑道两条,供军队和民航合用。

由于机场较小,使用的小型运输机伊尔—14服役时间长,性能减退,不宜继续运行,国家民航总局于1983年11月3日,决定昭通机场停止民航的营运。

机场继续作为十航校第二团的训练基地使用。

1985年8月,空军第十航校学校在百万裁军中被撤消,昭通机场停用,此后作为备用机场,期间,农林飞机不时使用该机场进行飞播作业和人工降雨作业。

1990年,国家民航总局决定在昭通机场十多公里外兴建新的民航机场,机场于1991年11月20日动工扩建,跑道长2720米,宽48米,为标准二级机场。

1993年11月20日竣工,在昭通停航十年后,新昭通机场复航。

原旧昭通机场,现在基本盖起了楼房,成为昭通市的街区。

抗战时期的昭通机场,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在和平年代里被淡淡遗忘了。

(三)第三飞行训练团——陆良机场

陆良飞机场是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在云南修建的28个机场之一。

在陆良城西南盘江的江面上,有一座雄伟的石桥叫“西桥”,陆良机场就建筑在这桥畔。

当时的陆良机场除了主跑道供轰炸机和大运输机起落以外,还有副跑道,滑行道和专供驱逐机、交通机用的短跑道,以及紧急着陆场(飞机发生故障后迫降此场内待修),宏大规模的陆良飞机场,被称为亚洲最大的军用机场。

这里所驻扎的美空军部队,为陈纳德将军指挥下的第十四航空队所属的六十八联队和第二十三驱逐大队,二十三驱逐大队的前身,即是那闻名全球的“飞虎队”(飞虎队于1942年7月4日,改组为美空军第二十三驱逐大队,至1943年3月10日,始正式归入新成立的第十四航空队)。

作战飞机有B—24式四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B—25型双发动机的中型轰炸机,有P—51式远航战斗机P—47式高空战斗机,P—61式夜间战斗机,以及P—38式快速侦察机。

甚至B—29超级空中堡垒,也曾几度利用这基地,向游弋在中国东南海的敌舰船出击过。

这些都是美国出产最新型的作战飞机,其性能、速度、火力、装备各方面,都居全球第一流。

运输机,则有四发动机的C—5r式,和双发动机的C—46式及C—47式,他们都有较大的载重量。

抗战胜利后,陆良机场由国民党军队空军继续使用。

1950年,云南和平解放后,由解放军接管陆良机场。

1969年5月,空军第十航空学校进驻云南。

1971年4月,空军从其他部队抽调后勤、机务人员和装备,从四航校的天津静海团抽调一个飞行大队组建十航校第三高级训练团的,驻云南的陆良机场,培训高教歼击机飞行学员。

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当时中国空军最先进的歼七小分队进驻陆良机场,与昆明巫家坝机场、蒙自机场等的歼六战斗团,共同担负自卫还击战西线制空权的重任。

1985年8月,空军第十航空学校被撤编后,空军昆明指挥所和空军成都所合并组建成都军区空军,陆良机场成了成都空军的飞行训练基地。

现在的陆良机场,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完备的现代化空军训练基地,装备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十。

(四)第四飞行训练团——祥云机场

祥云机场其实是叫云南驿机场,距祥云县城约10公里。

云南驿机场是中国抗日战争“驼峰航线”的重要机场之一。

是从印度阿萨姆的汀江等机场到昆明巫家坝机场、沾益机场等的机场战备物资的中转机场。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

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

由于飞机本身性能的限制,只能在起伏连绵,犹如骆驼峰背的群山中穿越,故飞行员们将这条航线称为“驼峰航线”。

其实,祥云在抗战时期,就拥有云南驿机场和白屯机场,两个机场相距仅四公里,被称为姊妹机场。

十航校用于飞行训练的机场,是抗战时期修建的白屯机场,解放后重新修建成可以供歼击机起降的机场。

而我们去机场飞行的路上,看见一个被种上庄稼,只留有泥结碎石跑道的机场,这才是抗日战争时闻名世界的云南驿机场。

云南驿机场修建于1929年。

是龙云主政云南时修建的24个机场之一。

最初为商务机场。

1937年7月,日寇在卢沟桥燃起全面侵华的战火后。

随着局势的发展,蒋介石派员到云南驿接管了航空队,政府当局再次占用机场附近前所、云南驿、旧站等村的土地1000余亩,分期分批征用祥云祥城、华凤、禾丰、禾秀、品甸、米甸、晒经、峨溪、前所、荞宾、天沐、文源、龙润13个区共76879名民工,扩修云南驿机场跑道,建筑仓库、油库等设施,并将商务机场改变为军用机场。

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空军军官学校初技培训校址也从洛阳搬迁到云南驿机场。

相继培训了第十三、十四两期,共300多名飞行学员。

  1941年,美国空军基地司令率美空军第四航空队的第25战斗队和第23运输队各类型飞机200余架进驻云南驿机场,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直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才撤离。

1942年5月,日军从缅甸入侵我国。

那时,云南驿机场驻扎着美国空军陈纳德“飞虎队”第14航空队的第15战斗机队,以及“驼峰航线”中的第13运输机队。

同时,国民党军队第38站航空学校、汽车运输5队等也驻扎在云南驿。

1943年前,云南驿机场只能供轻型飞机降落,后来为适应战争需要,便于重型轰炸机的起降,国民政府决定扩建机场。

中国劳工自制石碾子充当“压路机”。

最大的一个石碾子高1.8米,重5吨,需要100多人才能拉动。

白屯机场位于祥云县刘厂镇松梅村与云南驿镇旧站村之间。

于1939年1月修建,并于1943年、1944年两次扩修。

抗战期间,白屯机场主要作为云南驿机场的辅助机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曾一度闲置,直至1961年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云南省军区组建了白屯机场修建委员会,在白屯机场旧址上重建。

1964年新机场建成,由解放军进驻。

1964年8月,越战中美军对越南进行大规模空袭。

越南军队在海防机场建立的航空学校,正好在美军空袭的中心地区。

越南政府向中国政府请求将航校迁入中国境内。

经我国政府同意,该越南空军航校由校政委杜梅率领迁入云南,驻扎在祥云机场。

越方为防止美机轰炸,还将其全部运输机30余架停放在祥云机场。

直到1975年越南抗美战争结束,实现南北统一,该航校才迁回越南境内。

1976年4月,空军从牡丹江的兰岗机场、辽宁的开原机场抽调人员和装备,在云南的祥云机场组建后勤保障部队,从七航校齐齐哈尔高教团抽调一个飞行大队,组建了第十航空学校第四高级训练团,担任培训歼击机飞行员的任务,驻云南的祥云机场。

1985年8月,空军第十航空学校被撤编后,祥云机场停止使用,现由雷达部队留守。

祥云机场仍作为部队的军事备用机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